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891节

  虽然三人同是司空,但杜如晦和武士彟已经死了,相同品级,死人排活人前面,这也是以示尊敬。

  武怀玉也并不愿意位列第二,又不是第一,那排那么前并没太大实际好处,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你说的倒也有道理,遵照死者为大的传统,那就调整一下,杜如晦排第二,武士彟排第三,委屈你排第四。”

  前四名,都是正一品的三公,五到九名,都是从一品的太子三师或开府仪同三司。

  能上榜的这二十四人,最低都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或是冠军大将军阶。

  樊兴如果不是之前贬降,他名次是还能往前排几名的。

  李世民亲自把武怀玉杜如晦武士彟这三位司空的画像调整了一下位置,死者为大。

  武怀玉从第二降到第四,但他一点不在意。

  历史上李世民是在贞观十七年时,感慨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大多凋零,于是图形凌烟阁,

  那个时候魏征、李孝恭等大多已故,他们死后都追赠司空,故此李孝恭排第二,魏征排第四,加上早故的杜如晦排第三,三位死掉的司空,都排在活着的司空房玄龄之前,房玄龄仅排第五,

  那榜也只有五位正一品。

  而那榜上开府仪同三司、右仆射高士廉第六,

  尉迟敬德还排在李靖之前位列第七,因为尉迟有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从一品官阶,而李靖那时仅是正二品的特进,位列第八。

  李靖其实吃亏在死的晚,入选凌烟阁时是特进,可第二年他就被晋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二十三年李靖去世,他被追赠为司徒、并州都督,李靖仅比李世民早死了七天。

  如果李靖现在死了,以其功绩肯定是要追赠三公的,起码是个司空。同样,李孝恭要是现在死了,也肯定能捞个三公,

  凌烟阁排名能够再靠前。

  房玄龄魏征高士廉这几人明显也是能够死后位列三公的。

  但皇帝在贞观十年便定了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武怀玉就占了很大便宜,他这活着的司空,也能排到第四了。

  从凌烟阁出来,

  李世民跟武怀玉又谈起了温彦博和侯君集,

  “右仆射温彦博病重,只怕时日无多了,”

  “朕打算让高士廉升任右仆射,让侯君集接吏部尚书,可是房玄龄这次却极力反对,昨日朕与他争吵起来不欢而散,朕一怒之下,遣玄龄归第。”

  武怀玉都有些意外了,房玄龄那是李世民第一心腹重臣啊。

  事奉李世民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一贯谦恭谨慎,而不是像萧瑀、陈叔达他们那些老宰相敢公然在御前吵架甚至打架,也不像魏征动不动就喷皇帝一脸口水。

  也不会像封德彝那样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尤其是听说房玄龄为相多年,从不曾泄露过半句机密,连在家都不曾对儿女们说过半点工作上的事。

  “陛下,房相事奉陛下已久,向来忠心耿耿,并非什么重大过失,陛下也别为难他了,”

  李世民其实也有点烦躁,

  最近他跟房玄龄之间,出了些问题,他很清楚。这次高、侯之事,不过是个积压已久的爆发。

  因氏族志一事,房玄龄和魏征的态度难得的一致,都是反对皇帝尚官标准来修氏族志,认为这样做并不合适,容易引发旧士族不满。

  李世民认为房玄龄这是屁股歪了,因他妻子是范阳卢氏,他母亲是赵郡李氏,其长子娶的是京兆杜氏,虽然他家二郎,被李世民赐婚女儿高阳公主,老三则又赐婚汉王昌的女儿,他的长女又许给韩王为妃。

  皇家跟房玄龄三个儿女联姻,武怀玉也才一儿一女联姻皇室。

  可房玄龄却还要站在旧士族那边,这就让李世民很不满了,尤其是房玄龄还借氏族志攻击主编高士廉。

  房玄龄和高士廉、长孙无忌舅甥两个一直暗里不和,李世民是早知道的,他平时倒也愿意看到这种不和,平衡嘛。

  可这次他明确透露了自己的态度,房玄龄却还总抓着这事不放,这就让李世民很恼火了。

  这天下姓李。

  你房玄龄是我李世民的臣子,你不领会皇帝旨意,却总给那些五姓七宗们说话,是几个意思?

  然后温彦博这次病的很重,无法再担任宰相之职,李世民就选了高士廉来接右仆射,房玄龄极力反对。

  李世民要提侯君集做吏部尚书,房玄龄又极力反对。

  李世民一怒之下,难得对房玄龄发了火,让他滚回家去。

  遣归第,是现在对怀玉说的比较好听了,事实上当时皇帝气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直接骂滚,让他回家停职反省。

  房玄龄退下时,皇帝还踹翻了御案。

  比魏征先前以老眼昏花为由辞相时,态度可就激烈多了。

  “实在不行,朕让无忌来做左仆射,怀玉你来做右仆射,朕让房玄龄去当这个吏部尚书!”李世民说气话。

  武怀玉也没当真。

  他知道,长孙无忌跟他一样,现在都是官衔架的很高很高,一个司徒一个司空,但是皇帝就是不让他们真正握有中枢实权。

  政事堂都别想进,更别说什么左右仆射了。

  皇帝真正信任的还是房玄龄,别看房玄龄跟五姓七家关系好,跟皇家也紧密联姻,但对皇帝来说,房玄龄始终是个文官,清河房家的底蕴也没有那么深,让这位老伙计担任‘首相’,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威胁。

  长孙无忌就不同,长孙一来权力欲望大,二来这位又是皇后哥哥,再则长孙家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让他执掌中枢,加上个宰相舅舅高士廉,那威胁太大。

  皇帝也不想让武怀玉在中枢,因为他成长的太迅猛,能力、威望皆著,偏偏还那么年轻。

  武怀玉早看透李世民了,所以他时不时的说什么,你来统领指挥松州之战,伱留在朝中为相,你来做右仆射,这些全都是假的,甚至都是皇帝有意无意间的一种试探。

  看看李绩,开国之初就说要给人家封王,结果近二十年过去了,李绩现在还仅仅是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而已,这正三还是去年刚升的。

  “臣觉得高士廉做右仆射挺合适的。”

  “至于吏部尚书,陛下让侯君集都督凉州,监护青海还不满一年,如今那边战事再起,此时临阵换将也不合适。”

  李世民背着手慢慢踱步,细细思量,他还是很想用侯君集的,侯君集在他眼里足够忠诚,也比较能干。最重要的是,侯君集跟长孙无忌、武怀玉甚至房玄龄关系都一般,

  “那就以许敬宗检校吏部尚书,崔干检校黄门侍郎,”皇帝道,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

  侍中杨师道,知门下省事魏征,黄门侍郎韦挺、崔干,

  中书令马周,中书侍郎岑文本、刘洎,

  检校吏部尚书许敬宗,兵部尚书豆卢宽、检校兵部尚书侯君集,

  礼部尚书王珪,刑部尚书李道宗,民部尚书萧瑀,工部尚书段纶,

  “许敬宗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这些年也渐成稳,表现还是不错的。”

  武怀玉心中感慨这次许敬宗真是走了狗屎运了,皇帝跟房玄龄高士廉长孙无忌他们斗法,结果倒便宜了他。

  吏部尚书惯例是能进政事堂为相的,不过皇帝只授许敬宗为检校吏部尚书,没加参预朝政衔,看来是暂时要先考察他一段时间,再看有没有资格拜相了。

  “你觉得许敬宗检校吏部尚书如何?”皇帝问他。

  “臣觉得中书侍郎岑文本倒更适合担任吏部尚书,他执掌机密多年,办事谨慎。许敬宗做黄门侍郎时间并不久,还可以再历练历练。”

  谁不知道许敬宗是武怀玉的人,所以这时武怀玉反举荐岑文本。

  李世民笑了笑,“岑文本和马周都是朕的御用大笔杆,中书离不开他们,还是让许敬宗试试吧。”

  武怀玉从中听出来一些别样意思,或许皇帝还是把吏部尚书这个位置预留给了侯君集,现在因吐蕃来攻,不宜调动侯君集,就先让许敬宗检校。

  等打完吐蕃,皇帝再把侯君集召回朝授兵部尚书,顺势加参预朝政入政事堂复相。

  至于到时许敬宗如何安排,可以授个礼部尚书什么的,不难安排。

  ······

  “阿耶明天就下岭南了,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你们阿娘以后就留在长安,会经常来看望你们的,

  你们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出宫回家看望你们阿娘。”

  皇帝留给武怀玉爷几个单独相处的时间,

  没有皇帝在旁边,四个孩子倒也是自然轻松的多,

  “阿耶放心,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们的。”武承嗣大声道,他现在崇贤馆读书,住在武德殿旁边的偏殿,除了去东宫崇贤殿上课,他其余时间就在武德殿这边,皇帝有空的时候会检查他的功课,甚至是教他射箭骑马,

  在宫里他这样的功臣子弟还有不少,年纪都不大,家世却一个比一个惊人。

  老七和老十八则在太极宫这边的门下内省的弘文馆读书,陪着一群皇弟皇子们读书,他们跟承嗣住在一起,兄弟间倒也有个照顾,而女儿则是被长孙皇后带在身边,跟晋阳高阳等公主们为伴。

  “在宫里不比在家里,不要任性,要学会独立自强,遇到事你们可以找内侍监张阿难,也可以写信给你们阿娘。”

  承嗣表现的还挺好,他能适应这里的生活,虽然宫里处处不自在,但他知道这并不是能自由选择的。

  老十八就不喜欢这里,总想回家,这时瘪起嘴来,抱着怀玉的腿落泪。

  武怀玉也无奈,

  不过也只能捱几年了,他们这些功臣子弟也不可能一直养在宫中,皇子们一般最迟十六岁出阁,离开皇宫。

  他们这些功臣子弟估计最多十三四岁就要离开皇宫的,捱一捱,也没几年。

  (本章完)

第988章 我需要为老师担心吗?

  东宫。

  显德殿中,皇太子李承乾沏了壶茶,

  “这是产自淮南寿州驺虞城外盛唐山的龙芽,今年的雨前新茶。”

  太子恭敬的把茶杯双手递到老师面前。

  武怀玉看着如今越发高大的太子,他长的越来越像李世民了,十九岁,风华正茂,他的眼神里充满着自信。

  他早走出了曾经因称心而误入的迷途,而父亲不再过份恩宠魏王,也让他们父子间关系越来越好。

  “老师,我真希望你能够留下来,天气渐热,陛下马上又要陪母后去九成宫避暑,”

  这几年皇帝每年都有大半时间在岐州九成宫,承乾负责留守监国,皇帝给他的权限也越来越大,军国庶政也渐上手。

  承乾确实很希望身边有老师武怀玉能够帮忙辅佐。

  武怀玉喝了口龙芽,

  这茶味道不错,寿州驺虞,那便是后来的六安。六安茶,此时还是跟霍山并产地,称为霍山茶,其产地大致包括六安、霍山、金寨,也包括河南固安,湖北英山等地,也都纳入霍山茶之列。

  此时还没有六安瓜片,

  霍山茶品质最上者称为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曰松箩,皆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

  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贡尖、蕊尖、雨前尖等名,次曰连枝,有白连、绿连、黑连等数种,皆以老嫩分等次。

  “殿下这茶是霍山贡尖啊,据说一年仅进贡二十斤,又称皇尖,只取一旗一枪。这是贞观以来的霍山好茶,比以前霍山小岘春还好喝。”

  “老师果然不愧天下人尊崇的茶圣,老师编写的茶经,京报上的连载我每期都有好好拜读。”

  “最近太忙,只能偶尔写一写。”

  这本茶经,分篇在京报连载,其实算是武怀玉给自家茶叶做的软文广告。

  太子今日挑的这霍山龙芽,其实也是武家茶庄出品,一年进贡宫廷二十斤,号为龙芽皇尖。

  当然霍山茶产地很大,茶产量也不止这点。

首节 上一节 891/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