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32节

  老曹抿了口酒,这杨梅泡的烧酒,带着甜味,里面是放了些老冰糖的,这酒可不便宜,光是那冰糖就很贵了。

  “实在是没有脸见秦将军。”

  曹庆坦言,当年他虽然重伤昏迷战场,并非逃兵,可心中始终觉得愧疚。

  张须陀当年本来是突围出去了的,他是员虎将,瓦岗没能困的住他,可许多部众突围不出,张须陀四次杀回去,救出了一批又一批部下,最终自己却力战而亡。

  就算到最后,他想走也还是能走,但张须陀发出何以面天子的遗言,放弃突围,选择了悲壮的战死。

  曹庆伤好后本想回军中,可后来战场见到些老兄弟,听说了张须陀的最后战死经过,以及他尸体还被五马分尸后,他选择了留下。

  后来他也确实听说秦琼在寻访当年老兄弟们,但他们却并没有联系。

  “张帅的遗体是你们收敛安葬的?可否带我前去拜祭?我义父寻到了张帅的两个孙子,带着身边收为义子,待如亲生教导养育,这次也随我来了,”

  张须陀战死的时候才五十一岁,他的三个儿子,都随他战死大海寺,仅遗留了两个孙子,知运知玄。

  当时才几岁的孩童,如今也都十七八岁的小伙。

  他们想寻到祖父遗骸,在乡安葬。

  张须陀是汉司空、太尉张温的十三世孙,后来移民江南,曾祖张庆曾任南齐竞陵郡丞,后投北魏任弘农郡守,从此定居弘农阌乡,其郡望则是南阳张氏。

  南阳郡十姓之首,便是张氏。

  张须陀的祖父是西魏中书舍人,北周官至陕州刺史,爵封南阳郡开国公。他的家世不错,娶过两个妻子,都先他而逝,元配薛氏,泗州刺史之女,续弦库狄氏,汉化胡人将门之女。

  张知运兄弟,想寻到祖父,将他迁葬弘农阌乡桃林的张氏祖坟。

  兄弟俩的父亲张元备,正是当初曹庆的上司,那是个勇烈三军的将门虎子,就是有点骄傲。

  当初,他亲眼看到张元备死在他面前,先是战马中十余箭倒地,张元备下马步战,仍杀数人,最后被乱箭射杀。

  他也紧跟着重伤昏死。

  “玄知玄运两小郎可还好?”

  当年他在张元备麾下,两小郎出生时,他还一起庆贺过。

  “他们现在正在其它地方寻访。”

  “张帅当初遇难,尸首被瓦岗五马分尸然后暴尸,是老许他们一些伤残幸存老卒舍命偷得,然后悄悄安葬,没敢立碑,

  张元备将军三兄弟的尸首,也被偷得悄悄安葬一旁,我们这群老卒守着,年年祭拜。”

  “就葬在大海寺旁,这两年大海寺重修扩建,已经被圈进寺里了。”

  提到当年的那些事,一桌子好菜,似乎也挑不起食欲,老曹和老许都只是低头喝酒。

  “这些年辛苦你们了。”怀玉感叹着道。

  “我们这些人十二年前本就该死了,老天没收,这才苟活到现在。”

  “朝廷收复中原后,不是均田授地了吗,我们没授分到吗?”

  曹庆抿了口青梅酒,叹了声气,“均田授地虽是国策,可跟我们这些残废有什么关系,中原大战过后,那些皇亲外戚,勋官贵族们倒是纷纷兼田并地,当初张婕妤还跟当今天子因为一块地而打起了御前官司。”

  平洛阳后,李世民封赏诸将,将一大块田地赏赐给了皇叔李神通,后来张婕妤代皇帝李渊前来洛阳犒赏诸将,并把洛阳宫中财物带回长安。这张婕妤就看中了给李神通那块地,向李世民索要,李世民不给,她转头向李渊讨赏。

  也没说这地已经由秦王赏赐出去,李渊对宠妃当然没有不应之理,于是把这地赏赐给张婕妤父亲。

  李世民面对着皇帝的诏敕,还是没给,因为都已经赏赐出去了,哪有再交出来的,那威信何在。

  结果因这事,最后李世民还被李渊训斥,直言朕的诏敕还不如你的秦王教吗?

  这块地最后还是强行给了张婕妤父亲。

  这样的事情,当初很寻常。

  胜利一方的李唐,上到皇帝秦王,下到宗室外戚还有勋臣大将,都在瓜分胜利果实,连秦王府的张士贵这等当时才五品的将领,都能抢占数千亩地。

  朝廷赏赐功臣将士、安抚地方士族豪强,然后划分公廨田、职田、官人永业田、军士的勋官田,还有府兵的军田,一下子就已经分掉了许多,而原本的地方士族豪强地主,甚至寺庙等本来也还占有着大部份土地。

  这样一来,能拿来分的地并不多,别看战后许多地都荒着,但其实都是有主的。

  老曹老许他们都非本地人,分田授地那都是先从本地户籍良人开始的。

  怀玉问,“战后朝廷不是也有政策,无家可归的流民等可就地安置入籍,授分田地吗?”

  “哪有这么容易啊。”

  “河南那是中原腹心,土地本就大量集中在贵族官员士族豪强手里,就算改朝换代,其实也没啥多大变化,战争换了王朝换了批贵族官员,但本地的那些士族豪强没什么变化,

  战争死掉了很多人,一些幸存的百姓确实得到了一些机会,授分到了一些田地,虽然大多不足额,可起码分到了。

  但如老许老曹他们这种身份的,既非本地人,又全是些残疾,最后结果就是虽在本地入了籍落了户,可最终也不过是分到二三十亩地而已,还都是口分田,一亩永业都没有。

  但他们入了籍落了户,也就成了课户,就算残疾,也仅免正役,不免租调,也不免色役,残疾了也要服色役,诸如看守城门、守仓库等,一丁一年两石租两丈绢三两绵也少不得半分。

  本身残疾地又少,且那几年又动荡,兵祸天灾,老曹他们分的那点地,可自己既没种子又没耕牛,连农具都没有,全靠借,借了利息是很高的。

  反正没折腾出三年,老曹老许他们几乎就又都成了光棍,口分田朝廷不让卖,但实际上最后都抵了债。

  最终老曹老许等不少人都成了弃籍逃户,跑到运河边上讨生活,老曹凭点旧手艺,干起了造船匠,老许则成了打更人,一些其它老兄弟,也都是干些辛苦活勉强维持生活。

  偏偏都督杨恭仁和窦轨这些朝廷高官,还想着要打击他们这些人。

  老曹喝了几杯青梅酒,有些醉意,便也直言这朝廷均田制的诸多弊端。

  “均田均田,说的好听,可实际上普通百姓,有几个能一丁均到百亩田?普通百姓,能分到二三十亩就不错了,而且越往后,能分到田越少了,你看现在开国才十一年,但就连府兵立功得勋的勋田,朝廷都已经不能完全兑现了,

  官员们的职田,也开始不齐,只能直接仓库发粟。

  但这朝廷的租调,却是按丁征收,税率实际是按一丁百亩制订的,而授田不足,这税率就提高了,要是一丁只授五十亩,税率翻倍,要是只授到二三十亩,那还再翻一倍。

  你说这百姓能活的下去吗?

  就算府兵点选,现在勋田都慢慢兑现不了,更别说凭勋番上考选了,既没田又没赏再没有入仕机会,你说大家还会那么积极的自备衣粮器械为国征战吗?”

  “朝廷要是不把这均田制改一改,那要不了三十年,估计到时不仅无田可均,而且府兵也难以维持,只怕又走上大业末老路了。”

  武怀玉不得不佩服老曹的醉话,其实很有道理,他在底层厮混,但毕竟曾经也做到校尉,见识还是有的,一眼看出了大唐根基的先天不稳。

  均田制是大唐府兵制、财税制度的根基,均田制要是崩了,那大唐社稷也不稳了。

  “曹叔,我敬你一杯!”

  武怀玉相信其实许多人都看到了这些问题,只是这是大唐根本,没人轻易敢动手,因为现在毕竟还能良好运行,谁知道动了后,会不会马上就崩。

  “曹叔,我准备把当年遗留下来的老卒们都寻访聚拢,大家过的都不怎么如意,我愿意帮大家安排一下。”

  (本章完)

第493章 客户

  2023-07-30

  大海寺。

  武怀玉再回来,除了五百轻骑护卫,还带回来八百老卒。

  这些早已脱下戎装的前朝老卒,全是残疾之人,缺胳膊少腿、瞎眼耳聋、满身疤痕。

  再回当年的大战场,这些人都是神色复杂。

  大海寺的住持怀海等听闻武怀玉又回来了,还带回几百残疾,都很惊讶。

  “这些都是当年大海寺之战幸存老兵,今日前来拜祭张帅。”

  张须陀父子四人的墓居然就在大海寺之中,这是怀海他们都没想到的。

  曹庆等老兵带着武怀玉来到了大海寺中,在寺后的一片松林中,有几个不起眼的土包,那就是一代战神张须陀父子的埋葬之地。

  张须陀死前,官职是隋朝使持节荥阳通守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开府仪同三司,死后杨广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

  上香,烧纸。

  武怀玉还为张须陀亲自做了一篇墓志铭,记录了他的家族显贵,也记录张须陀一生征战经历,对于这位的勇烈忠直给予高度赞赏。

  全文千余字,以颜体写成,遒劲有力的书法,记录赞颂张须陀的勇烈忠直,这篇墓志将请最好的匠人刻碑。

  张须陀的两个孙子,同是秦琼义子的张知运张知玄兄弟俩,披麻戴孝,在那土包前痛哭。

  住持怀海他们也亲自主持法事。

  土包被挖开,里面是用马革包裹的遗骸,当时没有条件,战场上偷回尸体,缝补好,以马革包裹着下葬。

  张家兄弟提前准备好了上等的梓木棺材,打开马皮,将一块块骸骨收入棺中。

  八百老卒跪满松林,一起为大帅张果痛哭。

  兄弟俩将扶灵回弘农阌乡桃林老家祖莹安葬。

  ······

  大海寺张须陀父子四人坟已迁走,不过在原址上,怀海方丈提出要修建四座塔,并立碑铭记。

  寺中和尚们希望武少保能够早点离开,可武怀玉并没有马上走,那八百老卒也没散去。

  “怀海长老,有件事想跟你们商议一下。”

  武怀玉终于提要求了,怀海住持、净严维那、智藏上座也早有心理准备。

  “这次能够寻到张帅遗骸,全仰仗几位长老相助,也感激你们做法事。”

  “出家人慈悲为怀,都是应当的。”怀海道。

  上来先感谢,接着就是提要求了。

  武怀玉的要求也简单,按朝廷对佛道的管理新规,大海寺虽做为皇家敕建寺庙,但也得遵行新规。

  寺僧要考核,要获取朝廷颁授僧牒,甚至对寺中的田地产业也要梳理登记处理。

  “大海寺是陛下敕诏重修,寺中田产,也是历来朝廷所赐,以及一些施主布施······”净严迫不急待的道。

  武怀玉笑了笑。

  净严只好闭嘴,让武怀玉先说,

  “大海寺中田产,某自然知道来历,大海寺立寺百余年,从北魏到东魏北齐再到北周隋唐,历来朝廷赏赐田地确实不少,也有不少施主捐赠,但是也还有不少是百姓带地投附,也有寺中兼并而得,

  这些地的来历,朝廷非常清楚,但你们也放心,朝廷之前已有诏令,对诸寺田清理登记,也颁给地契,并不会直接收走。

  不过,”

  一句不过,三位紫衣大和尚又不由的心中一紧,和尚们也并不餐风饮露的。

  “不过按朝廷新规,诸寺僧人都需要通过考试才能颁授僧牒,没有僧牒就不是正式合法的出家僧,要敕令还俗归家。

  每寺都会有僧额定额,不能超过。

  大海寺做为州级敕建寺庙,僧额会多一些,每僧朝廷授二十亩口分田额,”

  大海寺的地很多,所以这二十亩其实朝廷不需要授,他们自有的已经超额。

  现在武怀玉提出,每僧保留二十亩的田额,其余的寺田,所有权仍属于寺庙,但要跟公廨田一样管理。

  地由官府负责出租给百姓,按田地肥瘦分上中下田,每亩每年定租二至六斗给寺庙。

  除这租外,不再有其余负担,租地佃户也不是跟寺庙租佃,而是向代管的官府租佃,没有依附关系,更不用服额外的劳役等。

  最好的田一年租不过六斗粟,而旱地瘦田,更仅二斗粟。

首节 上一节 432/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