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铁路干线方面,内阁就已经开始筹备着建造通往南昌和杭州的铁路干线,无疑会需要吸纳大量青壮去参与,进而使得许多青壮获得就业机会。
而只要青壮年的就业得到解决,其实这些社会问题就不会变得很严重。
当然。
因为大同社的执政理念是富民,所以,章诚投资基建不仅仅是解决就业,也要提高青壮收入,故而许多青壮在投身大同社的基建工程中后基本上都能获得不错的工钱收入,而且收入会随着年限和技术经验的增长而提升。
这样一来。
许多青壮年也就能在养活自己之余还能养活女人和孩子。
由于章诚没有给从事基础建设的劳工给太低收入,所以这些劳工的妻女哪怕不能通过自己织布刺绣来贴补家用,也不用需要卖身来贴补家用。
而他们的孩童也基本上不用打童工,可以脱产学习。
何况。
章诚还在加强着教育的投资,将教育的受教育成本一直压得很低,使得许多平民孩童可以入学读书,甚至一些女童也开始入学读书。
因为,随着大同社这边大搞工业化,许多产业的劳动,对体力的要求下降许多,也出现了许多不太要强体力的产业,反而对脑力劳动的需求提高。
所以,教育显得很重要。
大同社也就需要把大多数只会进行体力劳动的青壮甚至是女性培养成有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力。
之所以女性也需要被教育培养,是因为工业化让大同社治下许多产业体力要求下降、脑力要求上升后,也就使得需要付出脑力劳动和轻体力劳动的岗位大量出现,而男性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些岗位的需求,也就需要部分女性去补足这些岗位的需求,反正体力要求不高,自然也就能用女的去代替。
基建和教育的投资,尽管可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但也会让大同社的财政开销变得很大。
毕竟素来基建和教育都是很花钱的事。
章诚也知道自己要想彻底改造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进入工业化,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敛财,增加财政收入。
而章诚确定的敛财方向主要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对内,没收元廷或者其他被征服地区的权贵官僚们的私产;
一個是对外,那就是疯狂出售商品、争抢资源,以达到用外面赚来的钱补自己内部因为基建和投资教育而导致的亏损。
如今天下,正值历史上的元末,土地兼并问题很严重,其他生产资料的兼并也很严重。
所以,权贵官僚们控制的私产是真的不少,每次大同社以有罪为名对这些权贵官僚的私产没收后,都能获得很大的一笔收入,而用于基建和教育建设。
而对外方面,大同社则疯狂以开拓为名,从外部索取资源,以弥补国内在大整基建和教育后所出现的亏损问题。
正因为这两方面都还能给大同社带来不菲的官方收入,所以眼下大同社倒也还没出现钱荒的情况。
何况,章诚还已经派船队去探索黄金洲(美洲)的资源。
在章诚看来,让中华实现工业化,进而使得最底层的百姓也能活得比传统农耕时代更像个人,在这一世,完全可以不用牺牲自耕农的利益,而完全可以用牺牲外夷权贵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
话转回来。
程安这里在见许多人跪在自己面前如此高声大喊后,就忙对自己的人吩咐说:“让他们起来,就说我大同社会管他们的死活的!”
“是!”
而围拢在程安身边,代表着幕后权贵豪绅的商贾们,在听程安这么说后,不少人就不由得暗笑起来,而好奇大同社打算怎么管这些人的死活,会不会毫无办法。
但正如程安所说,大同社的确会管这些人的死活。
因为在程安到了淮安后不久,就有大同社内阁铁政司来这里招工,而且还直接包了一辆列车来,准备直接接这里的人去江西参与铁路建设。
许多婢仆出身的庶民百姓因而被招募成了铁政司下面的工人。
连负责煮饭洗衣服的女工都招了不少。
所以,这让许多权贵豪绅们倍感失望,也感到很惊讶,他们没有想到大同社真的管这些人的死活。
“他们大同社到底是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拼命建新铁路!”
在张士诚的大周政权里做淮安知府的盛文庭此时就一脸惊奇地问起自己同僚们来。
同知裴都这时候则沉着脸说:“他们把我们的钱都赚了去,自然不会差钱,何况,他们大同社现在还出海夺天下走私之利!”
“正是这个道理!”
“大同社仗着自己的船坚炮利,让沿海许多大族都不能再靠方国珍这些海寇垄断走私之利。”
“甚至,他们大同社的水师还仗着船坚炮利直接远渡重洋,把吃掉沿海大族走私之祸的倭贼海寇之首领都给灭了,而自己既出海贸易又在当地行销货物,吃两份利,自然,他大同社现在也就富足的铁路可以不停的建!”
通判冒承义这时也跟着说了起来。
盛文庭听后叹了一口气:“看来这天下真的大变了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盛文庭甚至因此突然念起一句诗来,且说道:
“这四海之利也真的因为这大同社飞入百姓家了。”
(本章完)
第263章 既想儿孙过得好,又怕儿孙不进取
海外的利益现在基本上被大同社控制着,的确让很多沿海大户不满。
但不满归不满,大户们也不能拿大同社怎么样。
毕竟谁让他们之前在垄断海贸,获得海量的财富时,不积极开启民智、不积极革新技术,反而沉浸在和元廷一起压榨汉人百姓的乐趣之中呢。
这也就使得他们的船舶比不上大同社的船舶,火器也比不上大同社的火器。
章诚知道,大同社也得防备着将来同沿海那些大户一样,只沉浸于通过权力压榨汉人百姓以获取利益的行为之中,而不愿意去提升自己。
所以,章诚没有只满足于蒸汽工业的出现,还在让人加紧让工业电气化。
尽管章诚在这么要求,但整个大同社的官僚集团并不是都理解他,而有不少大同社的人,已经不积极于革新技艺,不积极于践行大同理念,只热衷于混日子和权力寻租。
毕竟,现在大同社的前途已经很明朗,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所以还愿意辛苦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连负责研制发电机的技术官僚们,现在都开始在技术研发上不慌不忙起来。
尽管章诚给了他们很详细的技术指导,和很优厚的待遇,但他们不少都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娶小老婆或者改造宅邸上面,也就使得研制进度变得非常慢,而不像初期为了丰厚的奖金,为了天下大同,而那么积极。
对于已经收入颇高的他们而言,似乎奖金已经不那么重要,享受富贵安逸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要不是因为他们都被内阁严密管控,不准轻易与外人接触,出去都得打报告,见什么人也得打报告,连家人也是如此,只怕他们当中还会有人愿意出卖技术换金钱。
但是,正因为内阁对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严密管控,所以,他们现在只热衷于享乐,而没怎么热衷于搞钱。
作为内阁首辅的章诚之所以能够发现这一现象,是因为,他最近收到的技术官僚们关于申请娶妾乃至申请换新宅的请求越来越多,而因为技术取得新进展的报告却是越来越少。
而章诚也在朱元璋班师回朝后,也将这一现象告知给了朱元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天下人皆知的道理,但真正做到居安思危的,却很难。”
“中华军这边也有不少官将宁愿自残也不愿意再去战场杀敌立功的。”
“可天下明明还没统一呢。”
朱元璋在章诚提起这一问题后,也颇有同感的拧眉附和起来。
章诚跟着说道:“虽然人性如此,但我们得想办法解决。”
朱元璋点头,且说道:“本质上还是信念不强!一个个说是奉行大同理念,却并没有将这个真正的放在心上,哪怕在行动上没有背叛大同社,但在心里早已背叛了大同社!背叛了天下百姓!”
接着,朱元璋就补充说:“这样的人就应该严惩!”
“怎么严惩?”
“人家并没有犯罪,只是懒只是混日子而已。”
章诚问道。
朱元璋瞅了章诚一眼说:“以后对他们负责的事严格要求完成时间,同打仗时,要求某将几日内必须拿下某城某堡否则就军法从事一样,所有官僚,无论是研制新技艺的,还是审案断案的,反正只要是官,就要对其负责的事在完成时间上进行规定,若完成不了,就用严法处置!”
“可很多事无法用时间来限制。”
“而且强行以时间限制,也会导致其他的弊病。”
“比如审案这事,一旦要求几日内结案,就会造成审案官会为了完成目标,而不惜制造出冤假错案。”
章诚回道。
朱元璋因而问向章诚:“那依你章先生之见?”
“得尽可能地在我们内部打造自由竞争的沃土,尽可能地避免垄断,避免世袭!”
“无论如何,这天下总不会缺少想努力的人,想跨越阶层的人,也不会缺少有志于整個社稷苍生之将来的伟大者。”
“但前提是,得让这样的人有可以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能让那些垄断了知识、资源的人可以轻易地垄断知识和资源,也不能轻易的把知识和资源传给下一代。”
章诚这时说起自己的想法来。
朱元璋听后皱起了眉头:“但好东西留给儿孙不是应该的吗?”
“人之常情是这样,可为政不能只顺着人情。”
“儿孙若轻易得到祖宗的遗产,就会容易耽于安乐,就会崽卖爷田心不疼。”
“也容易造成天下之利渐渐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这样的话,想努力的人就会因为努力没用而放弃努力,而不用努力的人也可以因为祖宗恩荫很大而可以肆无忌惮地败家败国!”
章诚凝视着朱元璋的眼神说道。
朱元璋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走着,且表现出了一脸认真思考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后,朱元璋才开口说道:“还是要开民智才行,得让天下百姓们知道去争去要去鸣不平,不能指望着当官的有产的会心甘情愿的去考虑他们。”
“上位说的是。”
“只有老百姓有自己是天下之主的意识,自己应该去维护天下之公正的意识,大同理念才有生存的土壤。”
“但我们执政的人不能等着天下百姓去开民智后才去避免垄断避免世袭,我们要现在就得有意识地去避免垄断和世袭的出现,去尽可能地让天下少一些尸位素餐的人,尽量让贵族和官僚去承担起相应责任来,防止他们堕落太快,而让旧制度是死灰复燃的机会,大同理念有被抛弃的危险!”
“即便是要世袭也得设置门槛,不能轻易让贵族子弟获得恩荫的机会。”
“同理,现在这些技术官僚们,既然不少都已经开始耽于享乐,那就多设几个研究院,提拔新的技术官僚来负责研发。”
“另外,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尽可能地让更多百姓子弟中喜欢研究新技艺新理论的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章诚说到这里后,朱元璋就笑了起来:“说来说去,就是我们大同社得多花钱。”
“是这个道理。”
章诚点头。
朱元璋则在这时目视北方道:“那就得赶紧统一,不能让胡元等贵族一直占着许多财货而不干正事!”
(本章完)
第264章 北伐!兵临大都!
为尽快统一南北,朱元璋正式派人传达了要张士诚归附大同社,自去王号的要求。
张士诚没有拒绝。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无力对抗大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