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94节

  等房相与赵国公到的时候,中书省这才忙碌起来。

  李承乾带着昨日的方略,脚步匆匆而来,道:“老师,这是孤写的方略。”

  一旁的长孙无忌咳了咳嗓子。

  房玄龄低声道:“这件事是赵国公在主持。”

  李承乾点头,又将奏章交给舅舅。

  先是看了看奏章上的内容,洋洋洒洒写了不少,甚至还有战争未开,外交先行的说法。

  良久,长孙无忌道:“过些天高昌与漠北薛延陀的使者也该到了。”

  李承乾点着头,乖巧地坐在一旁,要多懂事就有多懂事,绝不打扰老师与舅舅处理公事。

  长孙无忌又道:“漠北与突厥本就有不少矛盾,等他们这些使者都到了,算上突厥使者一起见一见。”

  李承乾低声问道:“舅舅是想要先试试他们的口风。”

  长孙无忌摇头道:“先让他们知道大唐的规矩,再作试探。”

  “漠北与突厥的恩怨很深吗?”

  “嗯,从四年前就开始了。”长孙无忌依旧看着太子的文章,点着头低声说着。

  房玄龄忽然道:“老夫昨天让人送去工部的奏章,怎么还没送来回复?”

  “回房相,昨天就送去了。”那小吏连忙又道:“下官这就再去问问。”

  “嗯。”

  李承乾端坐着,权当没有听见。

  这位小吏脚步匆匆走出中书省,路过没人的兵部,与同样没人的吏部,大多数人都在休沐中,皇城内的不少地方都没人。

  一直来到工部,工部的门虚掩着。

  推门而入只有三两个文吏坐在这里,正在闲聊。

  “敢问,阎大匠可在?”

  “去面见陛下了,多半过了午时才会回来。”

  那小吏得到消息,面色凝重,又快步离开。

  甘露殿内,阎立本正在向陛下禀报着关于修缮九成宫的准备工作。

  李世民听着阎立本的禀报,蹙眉道:“如此说来,眼下不派人去修建,便赶不上来年夏天避暑了?”

  阎立本回道:“陛下,如今朝中给批复,再派人去九成宫,多半也要来年春季动工,若还要避开农忙时节,赶在入夏之前,也很紧张。”

  李世民沉声道:“中书省还没给批复吗?”

  阎立本三缄其口,本想说交给太子殿下,太子也会交给房相,可到如今一直没有被批复,心中懊悔昨天就应该径直交给房相,也不用现在出这种波折。

  端是烦死个人,阎立本心中暗暗抱怨,本来工部就够忙的。

  那么现在中书省迟迟没有给回复,究竟是中书省房相的问题,还是太子殿下的问题,又或者是中书省的问题?

  怎么陛下要修个九成宫,到现在还没有给消息。

  心中盘算,再次暗骂,端是烦死个人。

  说是太子的缘故,那能说吗?

  说房相不对?人家是房相,陛下最信任的人。

  还能说谁?

  阎立本纠结半晌没有讲话,本就是一个容易纠结的人,现在六神无主的。

  李世民道:“怎么?房相不答应。”

  阎立本道:“应该是……”

  “你们工部呀,尽可能将人手与用料省一些,朝中用度紧张,也不要为难中书省。”

  “臣明白。”阎立本作揖行礼道:“是臣疏忽了,臣这回去与房相商议。”

  “嗯。”

  得到陛下的点头,阎立本正要离开。

  忽又听到陛下的声音。

  “罢了,马上就要到用饭的时辰了,你且留下。”李世民又对一旁的太监道:“把青雀与恪儿,还有承乾,房相,赵国公一起请来。”

  “喏。”

  阎立本的脚步僵在原地,进退两难但凡事情出了波折就会很烦人,尤其是就不该交给太子殿下,可又不能怪太子殿下,还能怪谁,只能怪自己?

  心中又觉得很烦,想辞官……

  李承乾正在与房相,舅舅商议着吐谷浑的改造计划,从基层孩子开始抓起,派几个读书人去给吐谷浑教书。

  有太监脚步匆匆而来,道:“房相,赵国公,太子殿下!”

  这太监先是恭敬行礼,再道:“陛下请三位去甘露殿用饭。”

  李承乾皱眉道:“孤正在与房相……”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生怕这个外甥说出陛下的不是,连忙行礼道:“臣领旨。”

第77章 立冬宴席

  这位传旨的太监又向太子笑了笑,便快步离开了。

  李承乾揣着手道:“其实孤也不是很饿。”

  房玄龄起身道:“既然是陛下的意思,就走一趟吧。”

  长孙无忌整了整衣襟道:“本就是立冬时节,陛下摆了宴席也不能不去。”

  舅舅故意将不能不去四个字咬得很重。

  李承乾听得清楚,与舅舅还有老师走出中书省,一边继续说着对吐谷浑的大计,要从孩子抓起,以支教的名义向吐谷浑提供教导,首先可以从大部落的孩子抓起。

  作为太子的老师,房玄龄在这个方略上加以优化了一番,尤其是成本与时效上作出调整。

  刚走入承天门就遇到李泰与李恪。

  “皇兄。”李泰先行礼,又道:“见过房相,见过赵国公。”

  李恪也是行礼,“父皇请我等去甘露殿用饭。”

  李承乾走在最前头道:“是呀,也叫上孤了。”

  一行人,太子走在最前头,身侧是李泰与李恪,另一侧是房相与舅舅。

  当陛下的三个儿子,三兄弟走在一起时,可以见到这三兄弟眉眼到额头,十分相似。

  光看外貌,太子殿下消瘦一些,魏王殿下还是一样胖,至于吴王李恪黑壮不少。

  三兄弟体型有不小的差距,五官上看起来,一眼就能看出来三人是兄弟。

  李承乾低着头走入甘露殿,见到阎立本拘谨站在一旁。

  一张张矮桌上,已经放好了酒肉。

  李世民坐在上桌,手拿着一个酒樽道:“这立冬时节,朕想着请你们用宴,都入座吧。”

  李承乾先行礼道:“谢父皇。”

  随后李泰与李恪也行礼道;“愿父皇立冬安康。”

  李世民笑着点头,饶有兴致地看着太子,承乾现在越来越有大哥的作派了。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也是行礼,等太子殿下与魏王,吴王都坐下之后,两人也坐在一侧。

  一直站在殿内的阎立本等众人都坐了,他这才找到了一个较为角落的位置坐下来。

  李世民颔首道:“近来承乾参与朝政如何了?”

  房玄龄回道:“陛下,太子殿下善于学习,对朝中诸多事都有独到见解。”

  其实监理朝政期间便掌握得七七八八了,大唐的三省六部的主要决策权都在中书省手里,其实只要明白章程,有时候奏章庞杂了一些,勉强能应付。

  倒也不是大话,其实只要再将各部的职责领域细分一下,还能更省事省心不少。

  长孙无忌道:“如今殿下与臣一起主持各国使者,今年对漠北,对西域的诸多事,都可以定下章程。”

  李世民点头,又问道:“青雀,你的文学馆如何了?”

  李泰行礼道:“父皇,括地志已重新定制了纲要,五十名编撰,六十名学士,正在整理。”

  李世民道:“恪儿近来如何?”

  “儿臣去看望过母后,在军中一直跟在李大亮将军左右。”

  又看了看坐在一侧,距离最近的太子,李世民挥袖道:“酒肉简单,诸位用饭吧。”

  “谢陛下。”

  面前放着一大块羊肉,眼前还有一碗梅干菜,两张饼,一壶酒。

  这便是父皇招待的立冬宴,还算是朴素,也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应该说一直以来唐人的饭食都是这么朴素的。

  可能父皇在骊山围猎的那段时间吃得较为丰盛一些。

  听稚奴与东阳她们说过,吃肉吃到想要吐。

  “来年科举,还要房相与辅机多多费心。”李世民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房相与长孙无忌也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殿内几人酒水下肚,唯有太子殿下依旧滴酒未沾,这才想起来,太子在东宫鲜有喝酒。

  在东宫的起居记录中,太子殿下唯一一次喝酒,还是想要尝一尝西域的葡萄酿,只不过尝过一次之后,那壶葡萄酿便一直留在东宫,与那吐蕃大相送来的青稞酒一起,束之高阁。

  至此,这是东宫起居注中,太子殿下唯一一次喝酒的记录。

  李承乾又撕下一小片羊肉在嘴里嚼着,父皇说的参与朝政也不知可以参与到什么地步,至少到现在为止,除了和李绩熟络,其余将领一概不熟,更不要说兵权了。

  李世民道:“朕也时常考虑朝中用度,听闻今年九成宫被淹,这座离宫屡屡被淹,经当年父皇修缮,更不想就此荒废了。”

  说起九成宫,阎立本的神色紧张。

  “不知房相觉得如何?”

  房玄龄回道:“陛下,臣看了修缮的奏章,便让工部拿回去制定章程。”

  阎立本道:“臣已拟定了章程,递交了中书省,不知房相……”

  房玄龄蹙眉道:“嗯?老夫没看到回禀。”

  “这……”阎立本欲言又止,果然如此又出了波折,心说做个工部尚书甚是烦恼,又要看陛下的颜色,又要看朝中的脸色。

  两头为难,两头难做人。

  阎立本作揖道:“臣交给太子殿下。”

  言至此处,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了这个东宫太子身上。

首节 上一节 94/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