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4节

  继续看着泾阳送来的工作简要,李承乾接着道:“按照我们的唐律,农忙时是不能征召民力的,只要过了夏收,许敬宗就可以将整个泾阳县的青壮力召入作坊中?”

  宁儿点头道:“按理说是这样的。”

  李承乾接着道:“那就对了,夏收过去之后,就让许敬宗与杜荷忙起来。”

  看到她凝重的神情,李承乾笑着道:“这不是东宫的产业,东宫不参与经营。”

  宁儿颔首道:“这些事殿下做主就好,过两天就是七月初七了,陛下要在曲江开设游园。”

  “孤知道了。”

  翌日,李承乾早早去上朝,入夏之后,早晨来的更早了。

  还是踩着就要开朝的时辰,不早不晚,准时准点地来到太极殿。

  在朝班上站定之后,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喝,大唐的皇帝来到了太极殿。

  今天的早朝,朝班上明显空缺了许多位置,舅爷早就不来上朝,属于一种在职但处于退休的状态。

  今天的早朝也少了很多老面孔,反而多了一些新面孔。

  比如说现在站出朝班讲话的人,就是新面孔,他叫马周,是新晋的监察御史,现在更是朝散大夫。

  还有刘洎,高季辅等人,皆是最近才出现在朝班。

  下朝时,李承乾与往日一样,揣着手等太极殿的群臣走得差不多时,这才迈步走到殿外。

  站在太极殿的台阶前,目光掠过一片开阔的平地,远处便是承天门。

  今日的早朝又说起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

  其实自诗经传世以来,自汉以来七月初七一直都是个很美好的节日。

  当年汉武帝元狩三年,开凿昆明池,在池畔东西两侧立牛郎织女石像,说是上应天象、也算是下顺民意。

  后来呀,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让七月初七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也罢了,至少现在的七月初七还是美好的。

  走下台阶,又多了几步,见到自己身侧还有影子跟着。

  又走了一段距离,这个影子还在跟着。

  回头看去,找到这个影子的主人,便是皇叔李孝恭。

  李承乾停下脚步,稍稍行礼道:“皇叔,你跟着侄儿做甚?”

  李孝恭脚步快了几分,道:“打牌!”

  李承乾道:“皇叔,孤平日里不玩这个游戏的。”

  “你若是早点与老夫说这个游戏,也不至于老夫连着一个月输给他们十贯钱。”

  “怎么了?难道皇叔输的钱让东宫赔吗?”

  “倒也不用,有些事要与你说。”

  “嗷……”李承乾了然道:“皇叔,崇文殿请。”

  李孝恭快步走到东宫旁的崇文殿,按照惯例,一篮子的面条,还有些羊肉,多了一份梅干菜。

  先是坐下,还没动筷子,李孝恭啧舌道:“听说那个游戏出自你手?你自己怎么不玩。”

  李承乾在皇叔的桌边盘腿坐下,倒上一碗开水,准备放凉,“因为没有对手。”

  “口出狂……”

  李孝恭欲言又止,将准备说出来的话又咽了下去,盯着这个侄子莫名有些犯怵。

  悻悻地拿起筷子,他笑道:“算了,怕传出去老夫欺负你个小辈。”

  李承乾端坐好,道:“皇叔想要与孤说什么?”

  李孝恭夹起一些梅干菜,放在嘴里嚼着,道:“这个菜不错,怎么做的?”

  “那您多吃点,腌得不太好,有点过咸,别一口吃太多。”

  “你还记得当初那个因为赵节之事,你反悔之后弹劾东宫的那个言官?”

  李承乾淡淡道:“他不是死了吗?”

  李孝恭冷哼一声。

  李承乾皱眉又问道:“大理寺不是结案了吗?人是自尽的。”

  李孝恭看了眼四下,压低声音道:“不是自尽的,那是被你姑姑害死的,你姑姑为什么要害死他?”

  李承乾沉默不言。

  他又道:“你姑姑怕得罪了高士廉,你舅爷是吏部尚书,掌官吏升迁,怕因此影响她丈夫的仕途,只能杀人灭口。”

  本着吃瓜,看热闹的心态,李承乾神色平淡,又觉得有些惋惜,摇头道:“为了仕途,不惜杀人,姑姑好厉害的手段。”

  “这件事又被马周捅出来了,真是笑死老夫,你姑姑家多半要完了,你舅爷那吏部尚书的位置要成你舅舅长孙无忌的了。”

第37章 舅爷与舅舅

  崇文殿内,李孝恭吃着面条,一头大汗,一边吃着讲述着这些天的见闻。

  李承乾喝着凉白开水,蹙眉想着事情的来由,低声道:“其实姑姑早就打算好了,为她的家庭的将来铺路。”

  李孝恭摇头,又道:“何止是她,这宗室外戚上上下下,谁还不是想要在其中分一碗羹。”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呵呵,孤真的越来越喜欢这个大家庭了。”

  权力交替之时,自家亲戚先下手了,他们要从这一次朝堂新老交替的时候,分得一部分的权力。

  李唐成了天家,这个大家族中的亲眷们总有这么几个心思跳脱的人。

  吃了三碗面条,李孝恭打了一个意犹未尽的饱嗝,缓缓道:“昨天,长广公主还在武德殿大闹,说她们当年如何如何,你皇爷爷都没理会她,就坐在殿内打着牌。”

  “爷爷他年纪大了,人到晚年难免寂寥,有个游戏能让他老人家消磨时光,总归是好事。”

  “你昨日在东宫做什么?”

  李承乾叹道:“侄儿很忙的,看了一天的泾阳工作简要。”

  李孝恭好奇又迟疑道:“工作简要是什么?”

  “一种类似行事章程总结,或者是建设预设成本之类的文章。”李承乾组织一番语言,清了清嗓子,补充道:“许敬宗写的。”

  李孝恭擦了擦嘴,站起身道:“还有一事。”

  李承乾笑着道:“皇叔直说便是。”

  “昨夜,于志宁去见高士廉了。”

  “舅爷一定会为东宫说好话的。”

  李孝恭侧目又看了眼这个侄儿,欲言又止,这孩子懂事得好像什么都不用大人去担心。

  李承乾又道:“对了,皇叔已经很久没有送来东宫的份子钱了,红楼虽然被士林大儒中人编排成了禁书,但卖得一定更好了。”

  他从怀中拿出三块银饼,大步潇洒离开了。

  宁儿带着三个宫女来收拾崇文殿。

  等人走远了,李承乾发愁道:“也不知道皇叔以前是怎么用饭的,武将们吃饭都跟打了架一样吗?”

  宁儿回道:“以往行军打仗哪有这么好的吃食。”

  李承乾叹道:“是呀,皇叔那一辈人他们豪气云天,平定中原用了半辈子,都是不容易的。”

  宁儿低声道:“殿下,明日曲江池游园,东宫需要安排什么吗?”

  李承乾道:“父皇定下游园时辰了吗?”

  “说是入夜之后。”

  “孤知道了。”

  见殿下已闭上眼了,看来是打算在这里小憩片刻。

  宁儿让身后的三两宫女安静退下。

  关中入夏的天气并不好受,李承乾睡醒的时候感觉身上黏糊糊的,又出了一身的汗水。

  一缕斜阳照入崇文殿,李承乾走出崇文殿已是黄昏时分。

  即便是七月七这样的节日,朝中还是一样要早朝的。

  今天的早朝与平时一样,长广公主的事没人提及,这毕竟还是李唐天家的家事。

  至于要冷处理,或者是惩罚,都是早晚的事,因马周将此事捅出来之后,姑姑一家大抵上会被一直冷落。

  就连皇爷爷也不再站在姑姑一家这边。

  往后她们一家,有人想要再步入李唐统治下的朝堂,都会被给予偏见。

  三思而后行,孤又学到了在这个朝堂权力中心的些许经验,李承乾心中暗暗想着。

  一份边关的军报倒是令殿内沉闷的众人来了精神,征讨吐谷浑南路将领李道宗在乌海要道活捉了吐谷浑伏允可汗。

  李承乾注意到,父皇那压着就要兴奋大笑的神情。

  大唐胜了,这一仗大唐以一种碾压的方式拿下了吐谷浑,用完胜的姿态向西域展现了大唐的兵锋之利。

  接下来满朝大臣开始商议着如何安排接下来的吐谷浑。

  文臣武将各出己见,以至于程咬金说要趁势带兵去攻打高昌,这种不计成本,不着眼实际,只顾个人勇武的行为,很快就得到了文官这一派的齐声反对。

  武将们想要乘胜追击,文官们就拿出了种种道理与社稷需求与之讲道理。

  很快,太极殿内又吵成了一片,众人争执不下。

  唐人并不是善于讲道理的,眼看双方吵得就要动手,李承乾注意到父皇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离开。

  看来也是知道了早朝开不下去,先一步走。

  李承乾一脸痛苦地看着眼前群臣互相骂娘,就要打架场面,小步绕开太极殿的最中心,悄悄溜出了太极殿。

  刚走出来,长出一口气,就见到有一个年轻的文官与自己一样,如同逃难出来的,还有些狼狈。

  两人相视一笑。

  对方先是行礼道:“殿下。”

  李承乾道:“当面是……”

  对方连忙解释道:“在下李崇义,与殿下多年不见了。”

  李承乾讪讪一笑,道:“孤一时间竟没认出来。”

  “家父一直与殿下有往来,近日还说起了殿下时常记挂着在下,怎么如今又不认识了……”

  李崇义是皇叔李孝恭的儿子,难怪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这父子长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只是他比皇叔更文气,一副文人作派。

  殿内的骂架还在继续,时不时有一只鞋子被丢出来,或者是谁的袜子?

  明明打了胜仗,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三言两语不和睦就要动起手来,这几乎是太极殿内的一大特色了。

首节 上一节 44/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