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31节

  李承乾听着民部尚书张大象的禀报,他将粮草分为几批送去辽东,从关中与河西走廊还能调集两百万石粮草。

  当提到要将青海的青稞与稻米也运来时。

  李承乾又否决道:“先前征讨天山之时,就有军中将领说过,他们吃不惯青稞,就怕送去之后被父皇当作马料了。”

  大殿内忽然传来了笑声,众人纷纷笑着。

  早朝从一开始的沉重气氛中变得好了起来。

  兵部尚书段瓒朗声道:“殿下,漠北部族的咄摩支请命驰援天可汗,共击高句丽。”

  随后他解释道:“漠北的咄摩支乃是当年真珠可汗的侄子,当初英公在漠北一战,斩杀了真珠可汗父子,其中次子逃遁到北方,而其侄子留了下来继续领着漠北的残余部族投效陛下。”

  眼看天可汗要东征,契苾何力也在大军中,而其中还有突厥的阿史那社尔与李思摩所带的突厥骑兵,甚至还有契丹人。

  天可汗出征,北方的牧民也纷纷加入了战争中,如今的漠北想要重新向大唐效忠,如何证明忠心,那就唯有参战,共同攻打辽东。

  虽说没有当年杨广的百万之众征讨辽东,与杨广不同的,此番天可汗亲征,那便是天下人共同讨伐东征。

  但现在的父皇还看得上漠北吗?

  当年的真珠可汗的反复行为就让天可汗气成什么样了。

  以现在的兵力,以及众多将领在身侧,父皇或许也根本看不上漠北那些人再来投效。

  李承乾道:“告知父皇,让父皇决断,这种事不用过问孤。”

  段瓒了然道:“喏。”

  今天的早朝算是结束了,各部散去之后,李承乾打算好好看一看洛阳的各县。

  以往在长安,就有传闻,这位东宫储君就时常出来钓鱼。

  司农寺少卿郭正一领着两个司农寺的主簿来到洛阳,他们得到殿下调令前来洛阳。

  而在殿下的意思中,郭正一隐约觉得自己要升官了。

  “这位老大哥,敢问洛阳的鱼肥不肥?”

  郭正一对身边这个好事小吏很反感,难道说觉得洛阳的鱼不够肥,殿下还会将人丢进河里喂鱼吗?

  朝野上下皆知,东宫太子爱钓鱼,可宫里还有传闻,其实太子殿下并不会天天吃鱼,甚至还鲜有吃鱼,还有就是太子殿下向来滴酒不沾。

  不能让所有人都端正行事作风,总有一些喜欢打听与好事的人,对这种人郭正一尽可能与他们保持距离。

  到了洛阳城前,郭正一翻身下马。

  他也很久没有来洛阳城了,自从科举及第之后他就一直留在长安。

  走入皇城中,郭正一先是去见了于志宁。

  被于志宁领着来到岑文本面前,他行礼道:“见过岑侍郎。”

  岑文本已年近五十,见到是郭正一来了,一边叹息朝中的年轻才俊越来越多,又道:“太子开辟了昭文馆,需要一个人主持卷宗流转,你兼一个主事,前去主持事宜。”

  郭正一朗声道:“喏。”

  于志宁远远打量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离开的背影,笑道:“如今太子殿下有意无意在用这些青年才俊了。”

  岑文本收拾着眼前的卷宗,道:“如此也好,老夫也年迈了,该有更多的年轻人来辅佐太子。”

  闲暇之余,李承乾就会去看望爷爷与舅爷,看这两位老人家在下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两位老人家一边下棋一边谈论起当年。

  当年爷爷说他眼光独到,盘踞关中平定天下,听这言外之意,再说当年他老人家多么地英武。

  而在舅爷眼中,爷爷其实是一个十分不厚道的人,这个不厚道体现在对前隋的宗室以及官吏。

  两个老人家还会因此有些争执。

  在舅爷心里,其实还有些看不上爷爷的,当然了现在的爷爷是太上皇,舅爷总是阳奉阴违地说一些话,让爷爷很难受。

  两位老人家的晚年生活很安宁,李承乾光是坐在一旁就能看很久。

  贞观十八年到了五月,整个中原大地也到了最温暖的时节。

345.第345章 梦中惊坐起

  345.

  父皇的大军终于在五月送来了消息,说是大军已到了当年曹操占据的邺城,也就是说大军到了河北地界,按照这样的脚程,现在皇帝的书信到了洛阳。

  也就是东征大军应该是离开了河北地界,开始前往幽州。

  李承乾看着父皇让人送来的书信,在河北邺城,父皇评价了魏武帝曹操,说曹操临危制变,虽有料敌设奇,则一将之智有余,但万乘之才不足。

  大致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大将军有余,做皇帝有所不足。

  舅父听到这个消息正哈哈大笑,指着太上皇数落,现在的这位天可汗与太上皇是一样的秉性。

  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有点郁闷,当然了这都是父皇的个人行为与自己的太子没太大的关系,大抵上是没关系的。

  父皇评价曹操的话语,很快就传遍了朝野。

  李承乾看着劝谏的奏章一份份送到自己的桌前,慢慢地堆积起来了。

  坐在殿内的兄妹三人都有些烦闷。

  “有时候吧,孤觉得纸张太廉价了也不好。”

  知道皇兄的无奈,李丽质翻看着这些劝谏奏章,还有内侍太监出入殿内,不断地将奏报送来。

  “其实父皇评价曹操也就罢了,还人尽皆知。”李丽质对此有些沮丧。

  还能怎么办?话都说出来了,太宗皇帝对魏武帝曹操的评价终归是被写入了史书中。

  同样一脸愁容的还有东阳。

  因长安送来消息,孙神医又一次离开了长安,也不知道这一次他老人家会离开多久,要去什么地方,何时才会回来。

  东阳低声道:“妹妹总觉得这一次孙神医不会回来了,他想在长安做的事也都做完了。”

  李丽质道:“稚奴与慎弟四月才到博州,如今才送书信来,他们两人一定是在半路上贪玩。”

  李承乾还在为父皇对曹操的评价发愁。

  因此,殿内的兄妹三人各自有着各自的苦恼。

  李丽质道:“要向朝臣解释吗?”

  李承乾摇着头:“不解释,让人将这些奏章全部交给父皇,父皇他……算了,随便。”

  “也好。”李丽质颔首点头,拿起一本厚厚的册子与东阳一起离开了。

  在众多劝谏父皇的奏章中,还有一份是吏部送来的。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轮换与调整,吏部也终于将关中各县各乡的问题消化,重新编排与调整之后,加上房相在关中就地的安排,各县的问题也总算是平定了。

  自此关中增加了三百三十一个乡,正式落户人口近二十万口人,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如此一来关中总计人口已有两百七十一万。

  如此强大的关中给了在洛阳的诸多官吏,庞大的底气,即便是现在中原再一次大乱,有着关中的厚实基础在,大不了再一次征讨。

  关中基本盘稳定,以及在大后方还有河西走廊与松州,西域的建设,李唐王朝的根基所在便就此扎稳了。

  而这个根基十分的富有。

  李承乾翻看着奏报,其实关中的人口还可以再往上走一步,哪怕是增加到五百万,七百万。

  有了人才会有建设,若是人都走了,也就被抛弃了。

  因此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继续建设。

  有一个确切的好消息,河西走廊以西的戈壁种了十年的树,那些被发配西域的罪犯以及吐谷浑的牧民,种了一片十分广袤的胡杨林,再过几年,这片胡杨林可以一直种到沙州。

  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这个成果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在这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有人在戈壁种树。

  以往让他们种树还需要花费肥皂,当高昌城被唐军攻破之后,便不再给肥皂,而是用马儿与骆驼与种树的牧民交换。

  如今整个西域都是大唐的,骆驼马匹要多少有多少。

  “太子殿下,御史马周来了。”

  李承乾搁下奏章道:“让他进来。”

  马周走入殿内行礼,先是看了看太子的神色,道:“今日太子的心情看来很不错。”

  “孤听闻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值得高兴。”

  马周行礼道:“臣倒是听说了一件扫兴的事。”

  李承乾道:“但说无妨,近来扫兴的事也够多的。”

  马周禀报道:“听闻赵国公下令,调集山东博州各县的官吏前来洛阳述职,其中有三成的县官响应,其余各县则是称病推诿,可有此事?”

  “有的。”

  这也正是舅舅觉得博州之事棘手所在,但换作自己的立场来看,舅舅的处置还是太过稳重。

  马周接着道:“臣便是山东博州人士。”

  原来要整治的博州是马周的老家,李承乾有些恍然。

  “臣出身贫寒,家中那是博州的贫农,臣年轻时跟随常何行事,后经陛下重用,如今博州诸多乡里皆闻臣官拜刺史,又得知赵国公如此查问博州,便来书信询问臣。”

  看太子喝着茶水神色平静,马周又道:“若殿下要查问各县,臣可以书信一封,助殿下查问博州各县,只是各县县官也有尽心尽力治理之辈,更有骄纵蛮横之人,但这些县官即便是来洛阳。”

  “听他们述职,听治理情形如何,也不过是一面之词。”

  李承乾道:“所以孤让上官仪,李义府,还有稚奴与慎弟去了一趟博州,你放心若是治理得当的县官,孤会将他们放回继续任职,若不然罢去官职,重则论罪。”

  而以上官仪为首,李义府,以及李治与李慎查问博州各地,像是一支巡查的队伍,明面上有人护送,暗地里还有东宫右率保护,以免地方冲突。

  见太子殿下朝着自己走来,马周将姿态放得更低了。

  李承乾走出殿外,看着已修缮好的乾阳殿,低声道:“你是觉得,你出身博州,由你去查问会更好,对吧?”

  马周依旧是作揖的姿态,“臣很了解博州。”

  “单从立场来看,你出身博州,你应该避嫌的。”

  “臣……”

  李承乾道:“此番巡查博州的人都不是博州出身,且看这一次的成效,往后每年都会有各路巡查的官吏,形成常态,长久施行之,不管是山东,河北,或者江南两道皆会如此,人手轮换互相监督。”

  马周道:“若朝中对地方官吏太过严苛,他们恐也会对地方乡民更严苛。”

  “但不能没有监察,寻常人可以知难而退,但我们不行,就如父皇明知东征弊大于利,可为了人心与社稷,还是发动了东征,其实父皇大可以不东征的,安心留在宫里,哪怕是出去游猎也不至于如此。”

  “可即便如此,还是迎难而上,将人们从前隋留下来的积怨一扫而空,让社稷安定,人心归附。”

  “几百年了,中原历代王朝留下来的弊病太多了,就在上个月孤又收到了河北的奏章,有人上奏主持弹劾这次粮草运送的河北馈运使韦挺。”

  “说他整日与地方大族游走,甚至一度劝谏前军缓慢行军,实则是为了拖延,可他却在后方整日置办酒席,既不为了职责奔走,也不去看看漕渠是否畅通,就造船运粮,导致漕渠拥堵无法通行,好在营州的张俭早有囤积粮草。”

  “这才让父皇的大军到了营州,得到粮草补给。”

  马周惊疑道:“竟有这等事?”

  李承乾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他,道:“这是跟随在父皇左右的恪弟送来的,若不是他送信而来,孤还不知,信中恪弟对此尤为气愤,几度想要下河北,砍了韦挺,奈何他有军职在身,不得擅动。”

首节 上一节 431/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