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17节

  好不容易戴上之后,抬头终于看清楚了太子的神情。

  “殿下长大了,也越发像年轻时的陛下了。”

  “嗯,很多人都这么说。”

  “唉……”魏征叹息一声,心中的感慨在寒风中化作一团雾,道:“将来殿下若登基了,臣恐怕不能辅佐。”

  李承乾仰头看着漫天的雪花落下,“郑公是大唐官吏的榜样,要安邦治世需要郑公这样的人,孤希望往后的朝臣也能如郑公这般,郑公的精气神能够流传下去,令后世之人追随。”

  “殿下过誉了,臣实在不敢当。”

  “若皇帝亲近您这样的人,朝中大臣也会涌现许多忠直之臣,若皇帝亲近小人,这朝堂便会皆是尔虞我诈之辈。”

  “殿下能够警醒,老臣此生也就无憾了。”

  李承乾道:“不瞒郑公,其实父皇准备东征了。”

  魏征似乎是早就知道拦不住,闭着眼感受着四周的气温,“臣知道,就连太子殿下也是支持东征的,收复辽东势在必行,但中原凋敝已久,也该休养生息。”

  “老师担忧如今不东征,往后反对的人会更多。”

  魏征缓缓道:“殿下打算如何安排?”

  “此战的兵马粮草都已备好,兵马不多,粮草充足,但怎么打还未想好,高句丽地势复杂,不像西域那般一马平川。”

  魏征缓缓点头。

  李承乾道:“有些事,还在想。”

  魏征忽然一笑。

  魏叔玉神色讶异,父亲竟然笑了,从随陛下出游回来之后,可从未这般笑过。

  李承乾又道:“对李唐一朝来说,说得私心一些,若出动千余人兵马可以征服辽东,可以得到天下人对皇帝的认可,并且能够人心与拥戴,这无疑是很值得的事。”

  “光想利益也是不对的,还要付出成本,这一战的成本不能太高,一旦成本高了,而收获太小,就显得不那么值得。”

  魏征道:“一个心怀大义的储君,不该有这种计较的。”

  “那若不出征,好好治理社稷,也能够收服人心,各地士族与世家即便是不支持,大不了多杀一些人。”

  魏征低声道:“陛下可以东征,但不论东征成败,太子殿下都要登基。”

  “郑公深谋远虑。”

  “臣应该的。”

  又在郑公家里多坐了片刻,李承乾与这位老人家说了许多,说了如今的一些琐事,以及西域治理上的事。

  早在当年如何教化突厥一事争执时,郑公就极力进谏,让突厥臣服大唐必须从礼教着手。

  因此如今在治理西域上,利用儒家教化,郑公事很满意的,十分符合这位老人家的胃口。

  很多时候,李承乾与这位十分现实的老人家很合得来。

  父皇东征成败与否,都需要有一个强势的皇帝登基。

  一来,郑公是担忧东征失败了,各地士族与中原万千人会对唐人失望,他们会觉得大唐与大隋没什么区别,而父皇又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二来,东征就算是胜利了,父皇会在一片称颂声中而自大,从而恐会做出一些错事。

  这大抵就是郑公所担心的情形。

  等离开郑公家府邸,魏叔玉亲自送太子出了门。

  “殿下,家父许久没有这般高兴了,太子能来看望正是家父所期盼的。”

  李承乾神色了然,看着纯真的魏叔玉颔首。

  恐怕就连郑公的儿子都没有察觉到,其实今天与郑公说得这番话,他老人家有点交代身后事的意思。

  人或许是知天命的,郑公恐怕觉得他时日不多了。

  回宫的路上,薛万备感觉到太子的兴致并不高,便也不想再说话了,只是安静地跟着。

  见了太子之后,魏征写了一道奏疏,就让儿子送去了宫中,交给陛下。

  皇城的西苑观德殿内,当今皇帝正在与程咬金,尉迟恭两人打着牌。

  牌局上的形势很焦灼,三方都拿着手中的牌,如临大敌。

  太监双手捧来奏章,道:“陛下,郑公的奏疏。”

  李世民先将牌收起来,放在一旁,拿过奏疏看着。

  尉迟恭也收起手中的牌,揉着眉间放松着精神。

  程咬金的眼神则是看看左右,神色凝重,道:“末将的牌太差了,当真是时运不济,李淳风呢!给某家算算。”

  看完了奏章之后,李世民道:“今日就到这里吧。”

  “嗷……末将告退。”

  走之前尉迟恭匆忙将一地的牌收拾好,放在了桌上,两人告退走出了观德殿。

  程咬金停下脚步,看了看身后的大殿,道:“敬德。”

  “嗯?”

  “是不是有人给郑公报信,说了陛下在观德殿打牌,才会作罢,老程输得都还没赢回来,气煞老夫。”

  尉迟恭安慰道:“不见得。”

  “还能是什么事?”

  “你老程平日里的灵醒去哪儿了?”

  观德殿内,李世民拿着魏征的奏疏沉默良久,而后安静地将其放在一旁,闭目坐着。

  熬了半月之后,李治与李慎终于是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样子。

  本来给两位皇子教书的孔颖达正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拿着书卷在打瞌睡。

  “皇兄,老夫子睡着了。”

  李治小步上前,目光盯了良久,伸手在老夫子面前晃了晃,确认真是睡着了,便与李慎一起离开了王府。

  走之前,李慎给他老人家披上了外衣,再扶着老夫子睡下,小心地将老夫子的头放在枕头上,又对一旁的仆从道:“一定要照顾好老夫子,等醒了就送老夫子回去。”

  “喏。”

334.第334章 荒谬且短见

  334.

  孔颖达的年纪很大了,教书教着他老人家自己就睡着了。

  李治与李慎深吸一口气外面的空气,便觉得精神百倍。

  “张柬之这个贱人,我们受伤时他笑得那样,现在想起来就牙痒痒了。”

  李慎连忙道:“皇兄,千万要冷静,要是再闯祸我们就要被赶去封地了。”

  李治双手背负,“你放心,还不想现在动手教训他。”

  李慎郑重地点头,思来想去被父皇教训了一顿之后,张柬之那张脸笑得就没停过,如今想来也觉得牙痒。

  李治道:“走,我们去找许少尹。”

  来到京兆府,两兄弟没见到许少尹,听这里的人说是与杜荷公子查看各县去了。

  李治与李慎也出了长安城,对赶车的护卫道:“去泾阳。”

  这个时候许少尹去见杜荷,除了忙造纸作坊的事,没有其他的原因了。

  到了泾阳县之后,果然找到了许少尹与杜荷。

  许敬宗看到两个皇子正在快步跑来,又道:“今天就到这里吧,老夫先回京兆府与他们商议。”

  杜荷道:“也好,许少尹还要向太子殿下禀报的。”

  “咦?许少尹这是要走了吗?”

  “嗯,有事忙。”

  李治作揖道:“许少尹慢走。”

  许敬宗黑着一张脸,翻身上马就朝着长安城而去。

  李慎小声道:“皇兄……我们不跟着许少尹走吗?”

  李治回头看向杜荷,又看看远去的许敬宗,又将目光落在了杜荷身上,道:“今天是来找杜荷兄的。”

  如今的泾阳造纸作坊还有不少人在劳作,杜荷翻看着手中的账册,又看向还站在一旁的两位皇子。

  李治行礼道:“治,见过杜荷公子。”

  “在下近来很忙,不知晋王殿下有何吩咐?”

  “这隆冬时节,有什么忙的。”

  看杜荷依旧地笑着,李治又不耐烦地问道:“你在忙什么?”

  “武功苏县的士族近来也在驰援支教,说是往后苏氏子弟不再以苏姓自居要广纳学子,传播学识,将武功县之学传遍关中。”

  李慎道:“慎也听闻此事了。”

  杜荷走出造纸作坊,又道:“京兆杜氏也不能坐视不管,也要广开学舍收纳学子。”

  “那往后京兆杜氏的人岂不是更多了?”

  “京兆杜氏如今都是叔叔在做主,他老人家说京兆杜氏传家的学识教给更多的孩子,所以并不是京兆杜氏的人多了,而是我们杜氏学识的人会更多。”

  杜荷接着道:“其实早该这样了,如果指望一个大家族人丁兴旺,可后辈们总归是良莠不齐的,不如早点变通。”

  “杜荷兄的叔叔是杜楚客?”

  “嗯,他本是魏王府的长史,也已告老了。”

  杜荷道:“听闻晋王殿下善于造一些奇巧之物?”

  李治重重点头。

  李慎道:“皇兄造出了榨汁桶与风车,都是很好用的。”

  杜荷道:“若晋王殿下,能够造出更好的印刷之术,在下便可给晋王银钱。”

  “当真?”

  “我杜荷向来待人以诚。”

  “好!待治回去,定给一个交代。”

  言罢,李治拉着李慎就又要离开。

  临走前,李慎还伸手抓了一把杏仁放入怀中。

  等两位皇子走远,年迈的应公武士彟从后方走来,“你给晋王与纪王这般承诺是不好的。”

  杜荷将账册放在书架上,回道:“与其让他们一直来寻,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若能办好也就罢了,若办不好也会知难而退……最好不过。”

  老迈的武士彟拄着拐杖,这两年他老得特别快,又道:“其实东宫很富有,晋王与纪王不需要银钱。”

首节 上一节 417/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