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12节

  白方又是放声大笑道:“只要坎儿井还在,西域人就不会忘记唐人。”

  裴行俭道:“你唯独没有在唐人的书籍中学会谦卑,你更没有在书籍中学会礼义廉耻。”

  “我是西域人。”

  “你如果学会了崇文馆在西域的治理方略与统治的要领,你现在不该是这般大笑,而是应该从心里敬畏唐人的眼光与方略,别自以为看到了全部,你领悟的不过是皮毛。”

  闻言,白方的笑声停下了,道:“裴都护从来不会教在下。”

  裴行俭冷哼道:“我不是崇文馆的人,我的职责是戍守西域,教导西域人的事与我无关。”

  “裴都护明明是什么都懂,你是科举及第的官吏,你做过县尉任职过县令,我不懂的,裴都护都懂。”

  “我懒得教你。”

  “唉……”白方一声叹息。

  白方如今成了一个唐吹。

  这也没办法,裴行俭厌倦了,现在绝大多数的西域人都是唐吹,在他们的眼里,长安是个极其美丽的地方,天可汗是这个世界上最圣明的人。

  “为什么不教我。”

  听到白方的问题,裴行俭解释道:“如果你一直这么愚蠢,你能活很久。”

  有些事崇文馆会教,但还有些事崇文馆不会教。

  裴行俭带着队伍押送着白方走了两天,终于到了庭州,不过梁建方大将军并不在这里,询问了这里的守将,说是去接郭骆驼了。

  在天山东面,梁建方护送着两驾马车正在往庭州而去,沿途可以看到正在从地底爬出来的西域人。

  他们手里都拎着水桶,提着水。

  而在坎儿井周围有一处处部族聚集,这些西域人有的拉着胡琴,有女人与孩子正在跳着舞蹈。

  在挂满葡萄干的屋子里,孩童正在奔跑。

  这就是如今的天山。

  马车内,郭骆驼安静地坐着,他身边的家眷也在看着这里的风光。

  这是郭骆驼来西域第四年,他在西域与天山修建六百处坎儿井,每条坎儿井长则数十里,有上百个竖井,短则几里,胜在位置重要。

  如果将密布的坎儿井全部丈量,大概是从天山到长安一个来回的距离。

  这些坎儿井就像是一条条血管,输送去各地的部族,让许多荒芜的土地有了杂草,长出了瓜果,种出了棉花。

  这是郭骆驼在西域四年的成果,一个谁也无法取代的成果。

  当马车从一个个部族间走过,他们皆是向这辆马车恭敬地行礼,谁解决了他们的生存危机,这些人就会忠心于谁。

  西域会将郭骆驼与天可汗用歌谣唱出来,在西域人之间传播。

  梁建方拉住了缰绳,他策马来到马车边,低声道:“郭寺卿,我们休息一晚,明日就可以到庭州。”

  郭骆驼走下了马车,这里是一片胡杨林,一条小河就从胡杨林中流淌而过。

  一个征服西域的人他可以是可汗,一个给西域人带来稳定的人他可以是国王。

  如果一个人能够解决西域人往后几代人的生计,让他们子孙绵延下来,那他就是神。

  在西域人心中,郭骆驼就是这样的人。

  刚来到西域时候,他从焉耆借了一千劳动力,挖了两年的坎儿井。

  天山大战之后,郭骆驼用五千的降兵,又修了两年的坎儿井,用了如此大的人力才有了现在的坎儿井景观。

  其中最大的一条坎儿井有三十尺深,三百丈长,而类似的长度的坎儿井有两百条。

  起初有人觉得唐人要挖穿西域,现在人们再看,这些坎儿井会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或许几十年后,当再有人来到西域,会看到一块块用唐人文字书写的路碑,这些路碑记录着坎儿井的模样。

  如果将这些路碑像拼图一样拼凑起来,那就是一张巨大的地图,地图上的凹陷处就是西域的坎儿井。

  夜里,郭骆驼坐在火堆边执笔正在书写着,这是他要交给朝中的奏报,以及要写给太子的成果。

  坎儿井的修建其实是过度了,但这也没办法,郭骆驼需要保证棉花的产量。

  郭骆驼的妻子照顾着两个儿子睡下。

  当盘腿坐在地上的时候,他的后背显得更佝偻了,来西域四年他也更加消瘦了。

330.第330章 你们是臂膀

  330.

  但郭骆驼的眼睛很明亮,他此生从未有过如此大的收获。

  稍稍睡了两个时辰,天刚刚亮的时候,这队人马便朝着庭州而去。

  坐在马车内的郭骆驼继续在书写着,西域的成果都需要编写成书,这将是给大唐,或是给以后的人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今天,郭骆驼来到了庭州,裴行俭急忙来迎,道:“郭寺卿,你这是打算回关中了吗?”

  郭骆驼背着一个行囊,带着家眷与孩子道:“嗯,回去了,往后伊犁河的事就交给崇文馆与梁将军了。”

  在西域,白方不重要,甚至玄奘也不重要,更不要说这个都护。

  郭骆驼是西域最重要的人。

  在庭州休整了两天之后,郭骆驼没有去西州,而是径直朝着长安方向而去了。

  安排了一队兵马护送,裴行俭与梁建方送别了郭骆驼一家。

  白方远远站在后方,他看着远去的那队人马,他很羡慕唐人可以随时来西域,也可以回到关中的那个家。

  即便唐人在外奔波多么辛苦,都会有一个远在关中的家。

  郭骆驼是所有唐军中最重要的人,他不是指挥若定的大将军,也不是一个能够在战场上骁勇厮杀的战士,可他这个人堪比唐军的千军万马。

  他的坎儿井让唐人统治了西域,收服了西域的人心,也让唐军能够在西域长久驻军。

  关中入冬了,鹅毛大雪笼罩了整片大地。

  今天,许敬宗与上官仪两个老友在咸阳桥边上的官道等待着。

  上官仪在大雪天缩着脖子,身上裹着厚实的棉衣,道:“你当真派人去查问过,他今天就能到?”

  朝中给官吏分发了棉衣,这种保暖的衣服向来是抢手货,两人也分得了一件。

  许敬宗在抖落肩膀上的积雪,他都快成一个雪人了,道:“等见了他之后,你再去山东吧。”

  上官仪呼吸一口热气,道:“张行成先去洛阳了,没这么快动身,朝中还有不少事要准备,能与你们好好吃喝几天。”

  远处传来了马蹄声,马蹄声很密集,但听动静走得并不快。

  上官仪从咸阳桥抬头看去,笑道:“来了!”

  许敬宗看向咸阳桥,这一队兵马护送着两驾马车。

  等马车到了近前,上官仪大声道:“郭兄!”

  马车这才在官道上停下,郭骆驼走下了马车,见到两人也是高兴一笑,道:“多年不见了。”

  上官仪重重一拍郭骆驼的肩膀,但看到郭骆驼如今消瘦,后背更加佝偻,便笑得心中有些发酸,他低声道:“你受苦了。”

  许敬宗也道:“回来就好,回来了就好好休养。”

  郭骆驼道:“下官先去朝中禀报,不敢有耽误。”

  “无妨,我们陪着你一起去。”许敬宗从一旁拉过马儿,跟着马车一路走着。

  郭骆驼问道:“这两年关中可还好?”

  “很好。”许敬宗道:“葡萄卖得很好,麦黍的收成也更好了,淤地坝建了九座,一直到了洛阳,四年了某家还是京兆府少尹,上官仪如今是御史了。”

  郭骆驼坐在车辕上,抚着稀疏的胡子道:“是京兆府离不开许少尹,也没人可以替代你。”

  许敬宗在寒风中叹息一声道:“是啊,别人坐在这个位置,某家还不乐意了。”

  一路上,许敬宗向郭骆驼讲述着现在关中的变化,以及京兆府是如何排除万难,步履维艰地建设起作坊。

  郭骆驼问道:“既然关中田亩的收成更好了,粮食怎么涨价了?”

  许敬宗解释道:“正是因近两年的变化,如今迁入关中的人口有近十万,而且每年每月都在增长,现在各县都在开展作坊改建,我们将县作坊拆开,保留了部分人手,让各县县民各自去发展。”

  “你想呀,一个县作坊只能容纳上百个人手,但若让各县以户为主,各自开办作坊,作坊多了需要的人手就多了,不仅仅解决了迁入关中人口增长的问题,也增加了产出的税,每个进入作坊的人得到工钱都要上缴市税,一举多得,用太子殿下的话来说,未来数年,关中的粮食还会继续涨价。”

  “人多了,粮食就涨价了,田地也就更值钱了。”

  上官仪道:“不仅仅是如此,关中多了很多修砌房子的工匠。”

  说着话,他又指向远处的村县,道:“你看这些新修的房子,就是迁入关中的人所建的。”

  郭骆驼迟疑道:“关中的变化真快呀。”

  许敬宗道:“县作坊还是有所保留的,并不是全部取代。”

  上官仪道:“有人说殿下的脚步太快了,但殿下说脚步快一些没什么,如果迟早会遇到问题,不如早一些遇到。”

  郭骆驼颔首道:“殿下确实是这样的人,永远不怕犯错,就怕不敢做。”

  许敬宗抚须,笑着不语。

  如今掌权的是东宫太子,三生有幸,他许敬宗没有跟错人,殿下从来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而是敢于迎难而上的。

  这关中建设,不论是作坊还是淤地坝,或者是崇文馆建设,哪一次不是迎难而上,才得来的结果。

  如果说郭骆驼是西域人期盼着能够留下来的一尊神,那么东宫太子就是关中乡民期盼着早日登基的储君。

  既然太子都不惧怕后果,臣子们又有什么好怕的,放手去做就好。

  东宫太子年少的时候,有人说这位太子年少孤僻,不近人情。

  现在东宫太子已是年过二十,大权在握,有人说这位太子胆大妄为,嗜杀人,处事严厉,手腕强硬。

  是因去年到今年,发生了不少事,四个被捉拿的宗室封王,被处置了两人,太子还因此斩首了数十人,发配了近百人。

  马车就要到了长安城前,郭骆驼命人停下马车,他换上了许久没有穿过的官服。

  这官服是他在西域一直保留至今的,至今都还很干净,因为叠放太久了,面料上有了些折痕。

  此刻在大雪中,他整理好官服,戴好了官帽,穿好了官靴,尽可能挺直腰背,走向长安城。

  宫里的内侍早就等在这里,见到郭骆驼回来了,内侍朗声道:“太子殿下有令,命司农寺卿郭骆驼休沐半月,再去觐见,再入朝中禀奏西域诸事。”

  郭骆驼躬身行礼,又道:“臣整理了诸多卷宗,正要呈给朝中。”

  内侍太监问话道:“卷宗何在?”

  郭骆驼让开身,掀开身后马车的车帘。

  这驾马车内堆放着书卷,几乎是层层叠叠放满。

  内侍神色了然,命人将马车拉走,而后又道:“郭寺卿一路远道而来,且先回去休息,郭母还在盼望你回来。”

  闻言,郭骆驼再一次躬身行礼,道:“谢殿下照料家母。”

  内侍面带笑容道:“无妨,殿下说过臣子皆是大唐的臂膀,不可或缺。”

  说罢,许敬宗与上官仪急忙领着郭骆驼一家进了长安。

首节 上一节 412/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