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33节

  李承乾脚步稍稍停顿。

  跟在后头的李治一头撞在了皇兄的后背上,心说怎么停住不走了。

  见皇兄的余光看向自己,李治连忙将地上的橘子皮捡起来。

  虽说没有言语,但李治捡橘子皮的动作很慌乱。

  李慎会意检查了一遍,确认地上没有橘子皮了。

  皇兄这才继续往前走。

  兄弟互看一眼,终于踏实长出一口气,跟上皇兄的脚步。

  ……

  贞观九年,十月的下旬,十月二十五。

  年满十七岁的太子依旧没有进行冠礼。

  似乎朝野宫中都快忘了,太子的冠礼始终没有开办。

  只有宁儿一直记着这件事,可既然陛下与皇后不说,她不好提起。

  太子殿下如往常一样,对这件事从未提及。

  小福整理着一些腊肉,将他们洗好之后,切好,用来炖着吃。

  东宫殿内,李丽质看着两个因橘子吃多了,而上火的模样,嘴角起了痘痘,是又好气又好笑。

  “让你们贪嘴吃橘子,不听告诫,自作自受。”

  李治现在喝着苦口的药,道:“都是慎弟喜欢吃,弟弟才跟着吃的。”

  李慎嘴角也起了痘,他捧着碗喝着药,道:“与弟弟无关。”

  李治也八岁了,李慎也七岁了。

  看着这两个弟弟,李丽质苦恼道:“反正岭南的橘子也吃完了,你们之后也没得吃了。”

  李治道:“还有香蕉。”

  李丽质又看了眼这个没出息的弟弟,道:“就知道吃!”

  李承乾坐在一旁笑着,看着老师让人送来的文书,听着耳边弟弟妹妹的话语声。

  宁儿走到一旁道:“殿下,应公与徐侍郎来看望太上皇了。”

  李承乾应声道:“准备一些酒水与饭菜,他们来看望爷爷又要说起当年的旧事,孤就不过去了。”

  “喏。”

  天气转凉得很快,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可北风带来的凉意,还是让东宫的孩子们多添了两件衣裳。

  李承乾看着老师让人从中书省送来的文书,这些文书都已是批阅过的,会送来东宫,是老师觉得太子应该看这些。

  一卷卷翻看着,今年除了各地的将领回长安,如冯盎,柴绍他们其实还有一些各地的地方文官前来述职。

  就比如权万纪一回来就被封了治书侍御史,又身兼吴王府长史伴在吴王左右。

  长史一职本来东宫也是有设立的,徐孝德现在是工部侍郎身兼东宫长史。

  这份奏章是权万纪递交给中书省的。

  说的是今年入秋之后,洛阳遭了大水,好在大水的范围并不大,淹没了一些田地,这份奏章提议让朝中多关照洛阳的河道。

  今年的秋雨已过去了,黄河的汛期也结束了,照理说不会再有大水。

  对长安来说,向东去洛阳,洛阳处于黄河的中下游。

  黄河水患治理一直是一个难题,贯穿历代皇帝的职业生涯。

  现在这个难题又隐隐出现在了眼前。

  长安周边的水系经过历代的治理,相较于以前平稳了许多,龙首渠与郑国渠修缮之后,水流也好了不少。

  就比如说后世有一项十分大的工程,从秦岭南麓与蜀中水系,引入关中入渭。

  治水一直是中原的头等大事。

  现在的关中水系还很丰沛,相对充裕的时间。

  李承乾想到一些关于后世的记录,贞观九年的这一次大水已显露了端倪。

  再过一年,洛阳还会有一次大水,那是一场记录在史书上的大水灾。

  宁儿将热茶放在太子的桌边。

  李承乾拿过茶水,喝下一口,蹙眉道:“孤出宫一趟。”

  “喏。”宁儿连忙给太子披上外衣。

  李承乾走出东宫就见到一旁的崇文殿说笑声不断,还有两个女孩子与东宫的孩子玩在一起。

  东阳解释道:“皇兄,这是应公的女儿小武,这是徐慧。”

  徐慧这个女孩子在宫里见过,李承乾瞧了眼这两个姑娘,就快步离开了东宫。

  东阳见到小武与徐慧面对匆匆而过的太子,都有些诧异。

  东阳面带笑容,有些骄傲地道:“皇兄总是这样的。”

  两个姑娘不是没有听说过关于太子的传闻,恰恰是她们现在住在长安,听到的传闻很多。

  东阳与丽质,与这两个姑娘年纪相仿,几个女孩子之间有很多话能聊。

  徐慧望着太子离开的背影,她道:“当初跟随家父离开宫中,太子殿下还问过年龄。”

  这是小武第一次见太子,匆匆一面,问道:“原来太子是这样的,很忙碌吗?”

  李丽质笑道:“皇兄近日是不忙的。”

  徐慧自小受过很多人的夸赞,有时候在亲眷中也犹如众星捧月,他们都说自己是个才女。

  而长乐公主表现出的这种气质谈吐与气场,让她心里不自觉的要臣服。

  还有东阳公主,温和谦逊有礼,不令人觉得强势,可谈吐中,稍稍表现出来的才识与见解,总是能够让徐慧不自觉地折服其中。

  她这才觉得自己的这点学识,当真是不足看。

  东宫的公主,所学的学识到底是不同的,逻辑的思考能力比同龄人领先一截。

  甚至当家父与太上皇说起朝中的举措,还有关中治理,家父与太上皇都要询问长乐公主。

  徐慧不禁问道:“公主殿下懂得好多。”

  李丽质解释道:“慧儿平时看什么书?”

  比长乐公主还年幼两岁的徐慧思量道:“小时候看论语,近来会看一些名家的诗篇,闲时也会看左传。”

  “慧儿看过的书真多。”东阳也在一旁道。

  “公主殿下没有看过吗?”徐慧又迷茫了。

  东阳解释道:“鲜有看这些,最多只是了解其中意思,更多时候是写一些论述文。”

  小武好奇道:“什么是论述文?”

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

  东宫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像是小武与徐慧没有见到过的世界。

  以至于向来骄傲的徐慧,此刻有些惭愧又自卑地将手放在袖子里。

  李丽质道:“算是阅读理解。”

  这下小武更疑惑了。

  东阳道:“往后小武与慧儿可以多来东宫走动,我们东宫好久没有客人了。”

  闻言,应公武士彟道:“怎敢多有叨扰。”

  李丽质笑道:“怎能说是叨扰,应公说笑了。”

  徐孝德面对长乐公主的谈吐,神色犯难。

  李渊看着孙女一席话,难住了武士彟与徐孝德,这个孙女谈吐向来是出众的,伶俐的言行饶是长辈也不遑多让。

  这位持家的嫡长女,如今越来越有睥睨的气派了。

  李家的儿女当该如此的。

  李渊抚须,脸色带着笑容,眼神带着几分严肃,道:“丽质,莫要为难客人。”

  李丽质这才听话地坐下来,与小武,慧儿低声说着女孩子家的话。

  阅读理解与论述文要如何写作,李丽质与东阳都没有解释,而是说着寻常女孩子该聊的话题。

  晌午过后,离开东宫时两个小姑娘还是一脸的思虑。

  武士彟道:“今日在崇文殿可有注意礼数?”

  小武走在父亲身边,一边走还在一边思索,长乐公主与东阳公主朗声说着当即治理之策的身影与谈吐,一直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这无疑是对她自小以来,冲击力最大的一天。

  徐孝德带着女儿走在后方,相比于小武,徐慧的脸颊更圆一些,不像小武这么消瘦。

  两个女孩子,还只是十二三岁模样也还没长开。

  如果真要说区别所在,或许这就是天家养出来的孩子。

  徐慧心里暗暗想着,也对小武道:“公主殿下读过的书一定比我们多,与我们是不同的。”

  小武重重点头。

  直到今天,见过公主殿下之后,她才发觉自以为的骄傲不过如此。

  徐孝德道:“应公,往后还是少带家眷来东宫的好。”

  本想着各家带着女儿去给太上皇散散心,也能有说有笑的。

  而且太上皇也十分念及旧情,只好带着女儿说如今家中一切都好,让他老人家放心。

  可想到如今的东宫太子正值年少十七,陛下与皇后又没有册立太子妃,武士彟点头道:“孝德提醒的是。”

  皇城内,有官吏来往匆匆。

  颜勤礼快步而来,道:“徐侍郎,太子殿下命你去一趟中书省,有要事相商。”

  徐孝德看了看身边的女儿,对一旁的武士彟道:“还请应公照顾小女片刻。”

  平时两家就走得近,而且都在为东宫太子办事。

  武士彟抚须笑呵呵道:“无妨,你且去,老夫就在长安的宅子,会歇半月。”

  徐孝作揖表示谢意,对一旁的女儿叮嘱了几句,便快步离开了。

  一路上小武与徐慧走在一起,两个女孩子相处得十分愉快。

  徐孝德脚步匆匆来到中书省,在这里的人不少,有工部尚书阎立本,还有将作少匠阎立德,赵国公长孙无忌与房相,还有朝中的几位侍郎。

  众人正在对洛阳的水患议论。

首节 上一节 233/4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