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十年的励精图治,
隋王朝的国力逐渐增强,名将辈出,兵员充足。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
他认为‘开皇之末,国家殷盛,朝野皆以辽东为意。’
于是认为与高句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已经成熟。”
“对于高句丽的战争,杨广并非仓促决定。
在此之前,
杨广通过巡视边塞、广开互市、进击林邑、开拓琉球等一系列行动,进一步巩固了国家实力。
再随着吐谷浑灭亡,
西突厥被一分为三,
隋朝周围的边患一一得到解决。
在此背景下,
要说还有边境问题的话,那也就只剩下高句丽了。”
“但可悲的是,
对高句丽的三场战争中,
由于隋炀帝杨广用兵不当,
导致隋朝损失惨重,军队几乎被消耗殆尽。
这几场战争耗尽了隋朝的元气,也拖垮了国内的民生、经济。
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下,
隋朝只历经了二世便走向灭亡了。”
“四、横征暴敛,罔顾民生”
“隋炀帝杨广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过上穷奢极侈的生活,开始不择手段地榨取百姓的血汗。
他推行繁重的赋税和劳役,
不仅让民众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更使得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百姓们苦不堪言。
这些横征暴敛的行径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福祉,
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在杨广统治后期,
他沉溺于声色犬马和穷奢极侈的享受之中,
开始对政务置若罔闻。
朝中大权逐渐被奸臣所掌控,
他们结党营私、欺瞒君上、排除异己,使得朝政日益腐败。
这些奸臣利用职权之便,
进一步搜刮民脂民膏,
愈发加剧了百姓的苦难。
在这种恶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
人民不堪忍受杨广的暴政和奸臣的欺压,纷纷揭竿而起,寻求一线生机。”
最后,苏治总结道,
“上榜理由:
隋炀帝杨广在即位之初,怀揣着宏图伟志,力求将大隋王朝推向新的高峰。
然而,他过于急躁和好大喜功,对国家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杨广热衷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开凿大运河、修建东都洛阳等,
虽然这些工程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但在短期内却使无数百姓疲于奔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外,杨广对外征战频繁,
尤其是三次征讨高句丽,使国家军力大损,财政陷入困境,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在内政上,他虽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确实有利于普通百姓,但却得罪了权贵和世家门阀。
且由于操之过急,加之用人不当,
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反而加剧了官僚体系的腐败和混乱。
凡此种种叠加而起,
杨广统治的隋朝,
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贵族反叛。
最终,隋朝在经历短短几十年,便走向了灭亡。”
“杨广统治时期,虽然有着一些积极的方面,
但总体而言,
他对隋朝的繁荣稳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最后,我们还是送一首诗给隋炀帝杨广: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第81章 昏君榜第六,乾隆!
在盘点杨广的视频最后,却又出现了一幅略显凄惨的画面。
视频画面中的色彩开始缓缓褪去,最终只剩下灰白黑三色。
隋炀帝杨广的爱子赵王杨杲才十二岁,
此刻,他正紧贴在父皇杨广身侧,不停地嚎啕大哭着。
裴虔通嫌赵王杨杲太吵,举刀将他砍死,当场血溅炀帝衣。
抱着死去的爱子,面对着眼前明晃晃的刀刃,
杨广知道,他自己也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这一刻,他反而表现得异常平静。
杨广徐徐对他们说:
“天子自当有天子的死法,岂能容你们用刀刃相加?取鸩酒来!”
炀帝深知自己终有这一日,因此常备毒酒于身侧,以待不测。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侍从们却早已逃散,那毒酒自然也无从寻找。
最后的体面,就这么无情的被击碎。
马文举等人不耐烦地命令令狐行达将炀帝按坐。
杨广无奈之下自己解下了练巾,交与令狐行达。
令狐行达将练巾套在炀帝脖子上,双手拉着练巾的两端,绞死了隋炀帝杨广。
就在此时,苏治的声音再次传来,
“一代帝王,也曾志吞山河。
奈何自戕其命,终沦草莽孤魂,凄凉霸业,空余千古哀歌!”
苏治话音未落,视频画面再次一转。
画面之中,出现了两口棺材。
那是萧后和宫女们用撤下的漆床板,
给隋炀帝和赵王杨杲,做成了两口薄棺。
棺材旁边,
站着面色哀伤的萧后和宫女们,
但现场却无人哭泣,一片死寂,
甚至连风,
都在这一刻停止了呼吸。
视频里的画面,定格在了躺在棺材中的杨广身上。
最后,苏治又补充了几句:
“没有豪华的陵墓、没有隆重的国丧仪式,
这位生前曾‘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男人,
最终却只能躺在几块床板拼成的简陋棺材里,草草了结一生。”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
“扬州的吴公台依旧屹立,
大运河岸的柳树依旧青青,
但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隋炀帝杨广,却已无葬身之地。”
“一个伟大的领导者之所以伟大,
并不在于他想做什么,
而在于他能够做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