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很早就被冠以‘奇童’的称号。
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
年仅七岁的李泌因名声在外,被唐玄宗李隆基特意召入京城。
在他入宫觐见时,李隆基正与宰相张说下棋。
为了试探李泌的才智,张说随口吟出一句:‘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接着,他让李泌用‘方、圆、动、静’四字,也创作出相似的句子。
哪知李泌竟然不假思索地便回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此言一出,顿时语惊四座。
李隆基听后大喜,当场便赏赐了李泌许多财帛,
并特地颁了一道敕令,要其父母善加培养,保持李泌的才华和灵气。
此外,就连当时的名臣张九龄、张廷珪等人,也都与李泌结成了忘年之交。
尽管他们之间年龄相差悬殊,
但他们仍亲切地称他为‘小友’,足见李沁的天资之高。"
"神奇的是,
李泌虽然深得皇帝与朝臣们的赏识,但他本人却对仕途并无太大兴趣。
他钟情山水,崇尚老庄哲学与神仙之术,
常在嵩山、华山和终南山之间游历或隐居,
因此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淡出。
直到天宝中期,李泌突然向李隆基上书,并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当时的朝政弊端。
李隆基随即召见李泌,并授予他翰林待诏的职位,命其前往东宫辅助太子李亨。
李亨对李泌极为敬重,常尊称其为‘先生’。
但严格来讲,翰林待诏只是文学侍从,并不算是真正的官职。
因此,李亨与李泌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布衣之交’。
几年后,李泌因一首《感遇诗》触怒了奸臣杨国忠,旋即被逐出京城。
此后,李泌便隐居于河南嵩山,再次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
唐玄宗父子,不得不放弃长安,向南逃亡。
在马嵬坡下,
未来的唐肃宗李亨与现在的唐玄宗李隆基分道而行。
李亨北上灵武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请他的‘先生’李泌出山辅佐。
于是,他立刻派人前往嵩山寻找李泌,希望他能够前来协助自己,出谋划策。
李泌在见到使者后,便毫不犹豫地决定出山,并日夜兼程赶至了灵武。
从此,李泌便以布衣之身留在李亨身边,为他筹谋划策。
在这期间,唐肃宗李亨多次想要授予李泌官职,但每次都被他婉拒。
最后,李亨任命李沁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
而这‘侍谋军国’,其实是李亨专门为李泌量身定做的官职。
李泌这才勉强接受了这一职务。"
“李泌之所以拒绝担任官职,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便是源于他闲云野鹤般的性格。
他一贯鄙视世间的虚名浮利,尤其对那些为了权力和富贵不择手段的钻营行为深感不屑。
因此,即使他选择出山协助李亨,也希望自己能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不愿被功名利禄所束缚。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李隆基执政后期出现的‘君轻爵位’而‘人觊贵宠’。
这意味着,由于皇帝滥封滥赏,不珍视朝廷的爵禄,导致百官们只知谄媚皇帝,一心追求富贵和荣宠。
李泌想做的,就是铲除天宝的这种政治积弊。
他试图通过自身的行为,来为肃宗朝廷的文武百官树立榜样。
‘人不以官位为贵而贵有功,不以虚名为荣而荣有实’,便是如此。
同时,他还希望在唐肃宗李亨的朝廷中,培养出一种‘珍惜爵赏,不贪图荣利’的健康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