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261节

  据史书记载,戚继光的父亲和弟弟都曾在明军中服役,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戚继光,

  自然而然的也走上了从军之路。”

  “嘉靖七年(1528年),戚继光出生。

  父亲戚景通,

  为儿子取名为‘戚继光’,希望他能继承并发扬自己家族的荣光。”

  “戚景通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年迈后告别疆场。

  戚景通为人正直清廉,视钱财如粪土,与那些中饱私囊的武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因此,戚景通家里十分贫寒,从里到外根本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

  虽然过得比较辛苦,

  但戚景通还是一直告诫家人要节俭度日,切勿奢侈浪费。

  小的时候戚继光不懂,

  每当他流露出对奢侈生活的向往时,

  戚景通总会耐心地教导他,让他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戚家家风严谨,数代人都备受人们的尊敬。

  戚景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戚继光身上,

  并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培养,

  期望他能继承家族的光荣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

  “戚继光自幼便热爱读书与习武,

  对军事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而且他的胆识也远超同龄人。

  在父亲戚景通73岁那年,也就是戚继光17岁的时候,

  他按照惯例子承父业,被升任为登州卫指挥。

  当他收到指令要即刻前往京城办理相关手续时,父亲内心充满了喜悦。

  然而,欣喜之余,戚景通紧接着又愁眉苦脸起来。

  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连去京城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最后还是卖了一套祖宅,才筹齐路费。

  这一切都被戚继光看在眼里,

  他在心中默默发誓,

  一定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然而,就在这一年,父亲戚景通却突然病重。

  收到消息的戚继光,连忙赶回老家,可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戚继光也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然而,仕途生活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充满挑战和激情。

  相反,一开始的日子显得有些枯燥,这让他感到有些背离了自己的梦想。

  沿海的倭寇日益猖獗,而他却不能亲自上战场去保卫国家。

  这种无奈和挫败感让他深感焦虑,空有一腔热血和志向却无法施展。”

  “愤愤不平中,

  戚继光读罢兵书,

  便在兵书的空白处,写下这样一首诗: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第248章 明军的丢人时刻

  “倭寇对华夏东南沿海的侵扰,由来已久。

  据《元史·兵二》记载,早在元末时期,就有倭寇侵扰东南沿海。

  明洪武二年(1369),‘倭寇出没海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

  同年,‘复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旁海民,遂寇福建沿海郡’。

  在此后的数十年里,时有倭寇出没海上,骚扰沿海各地,

  北起辽东、山东,南至闽、浙、粤东,

  无不受到倭寇的侵扰。

  彼时大明王朝刚刚建国,倭寇的袭扰严重扰乱了大明的稳定,和沿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于是,老朱一纸令下,厉行海禁。

  不仅施行海禁,

  老朱还先后派靖海侯吴祯、信国公汤和等人巡视海防。

  洪武十七年(1384),汤和采纳了方明谦的建议:‘倭从海上来,当从海上御之。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兵,水具战舰,错守其间,俾不得入,入亦不得敷岸。’

  在沿海地区广设卫所,筑城以防倭寇的侵扰。”

  “到了明嘉靖年间,倭寇达到了最为猖獗的时期.

  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下几点:

  1、倭国正处于纷乱的战国时期,倭寇武装集团势力发展迅速;

  2、大明海盗与倭寇的勾结,促使倭寇队伍前所未有的壮大;

  3、朝廷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不能有效抵御倭寇的进犯;

  4、海防废弛、卫所空虚,明军缺乏战斗力。

  倭寇规模越来越大,

  反观大明明廷,几个在抗倭战场上有所作为的官员,由于政治腐败,反而被害。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

  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宁、漳、泉等处海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都御史朱纨巡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宁、漳、泉等处海道。

  朱纨到任后,‘欲为国家杜乱源’。

  并针对浙、闽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整饬海防、消除倭患的措施。

  期间他还指挥卢镗等将领取得了双屿、诏安二役的胜利。

  朱纨在对倭作战的同时,还在严厉打击通倭的势家大族,

  这也招致了那些豪奸的不满和攻击。

  这些豪奸在朝中自然也是有人的,

  他们通过自己的政治代言人,不断的构陷与弹劾,‘举措乖方,专杀启衅’。

  最终,朱纨先被撤职,后遭逮捕,抱恨吞药自杀。”

  看到此处,【转世重生】后的张居正,脸色依旧平静。

  反倒是万历帝朱翊钧,有些尴尬的扭了扭身子。

  上一期视频播放完后,张居正还是认了朱翊钧为主。

  在【择主而事】的贤明效果下,朱翊钧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但要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改变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是比较难的,张居正任重而道远。

  苏治继续讲解道,

  “前面大致讲了明朝这个时期的倭寇之患和朝廷大环境后,咱们继续来讲戚继光。

  当时,戚继光不仅在任上做官,同时也在求学。

  可那时他满心都在想着上阵杀敌,

  根本没有心思读书,

  于是在读了一年多后,就没有再继续读下去了。”

  “既然文道不通,戚继光便干脆转向了他更热衷的武道。

  二十二岁那年,

  戚继光一举考中武举人,并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成为武进士。

  仅仅过了一年,他就被提拔为山东都指挥佥事,并真正开始与抗倭事业紧密相连。

  夜晚降临,

  戚继光激动地拔出刀来,

  五年的等待与煎熬,终于迎来了曙光,

  他终于可以真正站在战场上杀倭寇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戚继光受到张居正推荐,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

  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到任以后,

  戚继便开始整顿卫所,训练士兵,严肃军纪,

  使山东沿海的防务大大改观。”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在倭患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

  戚继光因在山东备倭有功而调任浙江都司佥书,

  自此开启了他东南沿海抗倭的战斗史。

  戚继光起初随总督胡宗宪参加抗倭,

  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首节 上一节 261/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