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有勇有谋,当得起‘军神’这个称号!”
“虽然没有开疆拓土,但能扶国家于危难,也是令人无限敬仰!”
“唉……我也想做郭子仪,可惜时不与我……”诸葛亮长叹一声。
听到诸葛亮的叹息后,杨仪有些勉强的笑着说道:
“丞相,司马懿的大军已经杀来了,咱们就别看直播了吧?”
“不急,一盏茶的功夫而已。”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的笑着回答道:“老夫已经做好了布置。他司马懿不来便罢,来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杨仪闻言一愣,
随后想到了之前苏治奖励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顿时心里羡慕的不行,
“丞相本就足智多谋,如今又有【神机妙算】相助,相信过不了就能成为大汉的郭子仪了!”
面对杨仪的吹捧,诸葛亮只是淡淡一笑,道:“希望如此。”
视频继续直播,
“收到捷报的李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稀里哗啦,哭得像个孩子。
压上所有身家和希望的梭哈一战,
竟然真的让他赌赢了!
为表彰郭子仪匡扶社稷的不世之功,
李亨加封其为司徒、代国公,
并特派使者前往灞上表达慰问之意,称赞道:‘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然而有时候,
功勋也可能成为功勋者的负担。
越是股肱之臣,便越容易被视为肘腋之患。
早在发兵之前,
李亨就忧心忡忡地向李泌询问道:
‘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
足智多谋的李泌,则提出了恢复分土封爵制度的建议。
不过他这建议,是一个阉割版的方案。
也就是爵可能很高,
但封地却没多大,
能享受一个小郡的食邑就算不错了。”
“史官极力推崇那段君臣相得的历史佳话:
‘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的确,
大唐如今大局已定,老板李肃也并未卸磨杀驴。
但要说完全没有疑虑和猜忌,
恐怕也只是表面上的粉饰太平而已。
事实上,
自两京光复的那一刻起,
郭子仪的处境便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八月,
郭子仪因在黄河边击败叛军,擒获叛将安守忠,献俘至京师.
肃宗命百官到长乐驿迎接,
并亲自在望春楼等待。
此后,老郭进位中书令,其威望达到了顶峰。
两个月后,
决心彻底消灭叛乱的李亨,发布了新的作战命令。
这一次,
他征召了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
共同围剿安庆绪的残余部队。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李亨非但没有设立总司令,进行统一指挥。
相反,他只是任命了大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负责监军。
各自为战显然是兵家之大忌,
但政治有时候就是会违背常理。
对皇帝意图心知肚明的老郭,选择了沉默。
他选择坚定执行上级的命令,
老板指向哪里,他就打向哪里,
政治觉悟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满级。”
“从杏园渡过黄河后,
郭子仪一路突进,在获嘉斩敌四千级。
随后不久,又在卫州斩首四万,缴获了数十万的铠甲和头盔,同时还捕获并斩杀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
推进到相州(即邺城)时,郭子仪又引漳水淹城,再次斩敌三万,俘虏一千。
叛军在被围困中,粮食和弹药几乎耗尽,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以人肉为食。
可惜,
就在安庆绪的军队即将崩溃之际,
担心唇亡齿寒的史思明,发兵三十万来援。
他与李光弼、王思礼等部队,
以近乎一比一的战损比,杀了个昏天暗地。
郭子仪急忙赶去助战,
但还没来得及布阵,
天象突然大变,两军皆惊。”
“原本晴空万里的战场,瞬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天地间仿佛陷入了黑暗,
能见度降到了极点。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
两军不得不各自撤退,丢弃了兵器和辎重。
唐军向南溃退,而叛军则向北逃离。
虽说安庆绪溃逃后,随即就被史思明绞杀,
但这个新的叛军头子,同样非常难缠。
政府军的剿匪大业,就此功亏一篑。”
第237章 一波未平,数波又起
“身为监军的太监鱼朝恩,
为了推卸责任,
拼命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罪责。
而本就深受皇帝忌惮的郭子仪,自然就成为了头号背锅侠。
郭子仪因此被剥夺了兵权,
原本担任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兼朔方节度使的职务,被转交给了李光弼。
然而,面对这种不公的待遇,
郭子仪并未表现出任何激动或不满。
他不哭不闹不喊冤,气定神闲地宅在长安深居简出。
逐渐从公众的视线中淡出,享受起了难得的平静生活。”
看到这儿,有观众忍不住骂道:“糊涂啊!这李亨看起来,也就是糊涂蛋皇帝啊!”
“原本就不是什么中兴之主,若不是郭子仪和李沁帮他撑着,大唐恐怕早就完蛋了。”
“天下未定就自废武功,未免也太着急了一些吧?”
这时候,苏治也说道,
“郭子仪被闲置,这让一些有识之士看不过眼。
于是有朝臣公开上书,替郭子仪打抱不平,
‘天下未平,不宜置郭子仪于散地。’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
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
宝应元年(762年)二月,
朔方诸军都统李国贞、河东节度使邓景山相继被杀,大有与叛军合流之势。
自感做的不地道的肃宗,
见形势直转之下,
于是赶紧下诏,任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
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
进封汾阳郡王,驻守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