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176节

  宋太宗逝世,其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

  契丹骑兵趁着宋朝新君登基的时机,更加肆无忌惮地侵扰边境。

  咸平二年,

  辽军在高阳关大败宋军,俘虏了并代都部署康保裔,掳掠大量财物后离去。

  咸平六年,

  辽军再度进犯高阳关,

  宋军副都部署王继忠不幸被俘,并投降辽国。

  这两次惨重的失败,令宋朝朝野上下震惊无比。”

  “唉……这几次失败,将我大宋最后的军力优势,全部丧失殆尽。”

  看到这儿,宋太祖赵匡胤忍不住长叹了一声,说道:

  “光义,还是太急切了一些。他应该跟寇凖好好商量商量的。”

  其他朝代的观众们,眼见这一幕幕,也不由得纷纷摇头叹息。

  “看看这宋朝,才一开始就如此不济,百姓们可真是倒了血霉。”

  “是啊,跟咱唐初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情况相比,这大宋真是让人看了心疼……”

  “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王朝盛世?”

  “话虽如此,但宋太祖也上了杰出帝王榜。

  还是希望大宋能够早日醒悟,

  提升武人地位,加强武备,巩固国防,

  让百姓们都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视频继续播放,

  “景德元年(1004年),

  边境频频传来告急文书,

  辽军大规模入侵的阴影,再次笼罩在大宋上空。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宰相李沆和毕士安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应对强敌的入侵。

  在这紧要关头,毕士安想起了一个人。

  而后,他便向宋真宗推荐了寇凖,并对宋真宗说道:‘寇凖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殉国,秉道嫉邪。如今北强入侵,只有寇凖可以御敌保国。’

  八月,寇凖被任命为集贤殿大学士,与毕士安共同担任宰相。

  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出发,向大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辽军的铁蹄踏过边境,

  一路南下,

  直逼大宋的心脏地带!”

  “辽军从威虏军进攻定州,

  受到宋军的顽强阻击后,

  又改变策略,将兵锋指向东南。

  当敌骑南下入侵,'急书一夕五至’的时候,

  北宋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大多惊惶恐惧,没有人能拿出一个真正的应对方案。

  江南人参知政事王钦若,力主迁都金陵;

  四川人枢密院事陈尧叟,则提议将都城迁至成都。

  这些大臣们想的不是如何御敌,

  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躲避,以此来应付契丹人的入侵。

  在这风雨飘摇时刻,

  宋真宗也失去了抗敌的斗志,表现得更是惶恐不安。

  偌大的朝堂,竟然乱成了一锅粥。”

  “在此危急时刻,寇凖终于挺身而出。

  他坚决主张,出兵抵抗辽军的入侵!

  当宋真宗向寇凖征询迁都意见时,王钦若和陈尧叟二人也恰好在场。

  寇凖心知肚明,迁都的提议,正是由眼前这二位大臣所出。

  但他却故意装作毫不知情,对宋真宗说道:‘不知是哪位大臣给陛下提出了这样的迁都之策?此等罪行,理当杀头!’

  紧接着,寇凖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战略主张。

  他认为,皇帝应该亲征以决胜,

  坚信只要宋真宗御驾亲征,

  敌人定会望风而逃。

  即便敌人不逃,他也有信心通过出奇兵,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同时坚守都城以消耗敌人的力量。

  这样一来,宋军就能以逸待劳,最终取得胜利。

  寇凖的话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让宋真宗和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受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

  “寇凖的一番透彻分析,

  终于消除了宋真宗内心的恐惧,

  并成功遏制了逃跑派的迁都主张。

  历史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寇凖不仅善于分析局势,更具备制定和实施有效战略的能力。

  他后续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对敌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宋朝成功抵御辽国的入侵,立下了赫赫战功。”

  宋朝百姓忍不住欢呼起来,

  “寇老威武!”

  “希望寇老一直保护我大宋!”

  “有寇老在,我们百姓才可安枕无忧啊!”

  “听说……寇老已经被贬去雷州了?”

  “……”

第173章 澶渊之盟要诞生了

  “对外防御战争拉开帷幕后,

  寇准首先派遣探子深入前线,侦察敌情,

  并根据所掌握的情报,精心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抗敌方略。

  他明确指出,敌军已推进至深州、祁州以东地区,

  而我方的主力大军则集中在定州及威虏等地,

  东路兵力相对薄弱,缺乏有效驻军。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寇准提出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建议从天雄军调遣步骑万人,迅速进驻贝州,由孙全照统一指挥。

  一旦遭遇敌军,便可以果断出击,掩杀其先锋。

  另一方面,他倡导广泛招募民兵,

  利用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和民众的支持,

  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

  袭击敌人的重要据点,

  并随时向后方报告敌情动态。

  这样一来,

  不仅能有效提振奋军威,稳定民心,还能打乱敌军的既定战略部署,使其陷入被动。

  同时,贝州的驻军与刑州、沼州的军事据点,还能形成犄角之势。

  无论攻守都能相互策应,

  大大增强了宋军的战略纵深和防御能力。”

  “此外,寇准还制定了其它应急预案。

  一旦敌军骑兵突破防线南下攻击贝州,

  他将立即调集增援部队驰援定州,

  并从东北方向发起反击,直插敌军后方,

  迫使其不敢轻易深入宋境作战。

  最后,寇准还特别强调指出,

  为了进一步提升士气、凝聚民心、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宋真宗必须渡过黄河,亲临前线督战。

  虽然御驾亲征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皇帝的出现,

  必将极大地鼓舞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信心。

  这一建议,可以说寇准整个战略部署中的点睛之笔。”

  看到此处,

  光武帝刘秀忍不住对寇准那面面俱到的安排,表示了赞扬:

  “从寇准的部署来看,他不仅是一位精通兵法之人,更是一位善于全面筹划的战略大家!”

  秦始皇也难得地开口称赞道:“调动士气,确保后勤无忧,又能有效征召并激励士兵,寇准的确做得非常出色!”

  李世民则补充道:“寇准能够将军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这样的智慧和胆识实在难得。”

  赵匡胤也赞叹道:“寇准竟然还是文武全才!可惜,他这个时候好像才一岁不到……”

首节 上一节 176/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