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便有人便劝说寇凖,让他虚报年龄以增加被选中的机会。
但寇凖却拒绝了,并说自己刚刚准备要踏上仕途,又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呢?
后来,寇凖凭借自己的真实才华和实力成功考取了进士,并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
他先是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任期届满后又改任成安知县。”
“寇準任成安县令时,令衙役在衙前贴出告示:
‘本官初来乍到,暂停一切堂断,诉讼一律造册候处。’
暗地里,
他却化装私访,早出晚归,
调查、搜集黑绅恶霸罪证。
那些嗅到危机的恶人,开始联名上告大名府,
参寇準终日游逛,不务正业,当官不为。
府尹听闻后,派人前来调查。
果见县衙大门紧闭,案件堆积如山,
不禁勃然大怒,
决定亲自前来督查。”
“见大名府尹亲临,寇準当即在衙前贴出告示:
‘本官明日升堂,有冤诉冤,有仇诉仇,所有官司明过不候。’
次日,县衙内外原被告云集,人声鼎沸。
寇準稳坐公堂之上,
府尹则并坐于右,
衙皂两旁严阵以待。
寇準一拍响木,大声宣布:
'本官审案不拘俗套,原告、被告一起陈述。'
整个公堂之上顿时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府尹只好掩耳呆坐。”
“半个时辰状词方毕,寇準依次断案。
他法法度严谨,判罚到位,堂下众人齐声欢呼‘青天大老爷’。
府尹大人见状转怒为喜,对寇準连连赞许。
接着,寇準又重拳出击,
惩办了那些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恶霸豪绅,大快了民心。”
“在成安县任上,
寇凖恪守职责,严格按照朝廷议定的赋税和徭役规章制度行事。
他将应服役的百姓姓名、住址以及赋役数量,详尽地张榜公布在县衙门前,以供众人查阅。
百姓知晓后,
纷纷主动前来缴税或服役,
使得县内的赋税徭役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除此之外,寇凖还积极推行奖励耕织、鼓励垦荒的政策。
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农业发展起来,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因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动垦荒工作,
使得昔日的荒野变成了沃野千里的良田。
在他的带领下,成安县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年任满之际,寇凖即将离任成安县。
消息传出后,万千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以伞为道具载歌载舞地为他送行。
太宗皇帝终于知道,年少书生亦可办大事。
于是一纸调令下来,
寇凖被升任为盐铁判官,
从此踏上了新的仕途征程。”
“寇凖为人足智多谋,他帮助太宗出谋划策,成功废除了太子。”
“雍熙二年(985年)重阳节时,
太宗皇帝设宴款待诸王,
然赵元佐因病初愈未能赴宴,
他愤懑之下,竟然半夜把姬妾关在宫中,并纵火焚宫。
太宗闻讯大怒,决心废除其太子之位。
当时,
寇准正任郓州通判,太宗特地召见他商议此事。
太宗忧心忡忡道:'太子行为悖逆,日后恐成桀纣之祸。朕欲废之,但东宫私兵众多,恐生变故。'
寇准沉思片刻,回道:‘陛下可命太子于某日代行祭祀,令其左右侍从相随。
届时,陛下派人搜查东宫,若得不法之物,待太子归来当面出示,再派黄门侍郎宣旨废之。’
太宗采纳了寇准的建议。
待太子离宫后,
果然在东宫搜出诸多残酷刑具,
诸如挖眼、挑筋、割舌等物。
太子归来,
太宗当即将这些刑具展示给他看。
太子无法辩驳,只得认罪,于是成功被废。”
第170章 要想天下好,莫如招寇老
“寇凖自踏入官场后,便步步高升,一路顺畅。
从巴东任知县开始,
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等重要职位。
但他的这一路,靠的却并不是阿谀逢迎、依附权贵。
相反,他一直都是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不畏强权。
他的青云直上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力、忠诚与智谋,
用宋太宗的话来就是‘临事明敏’。”
“寇凖有多刚?
端拱二年(989年)的一次朝廷议事中,
寇凖直言不讳,痛陈时弊。
由于忠言太过逆耳,
太宗听不进去,
愤然离开了龙位,想要返回内宫。
而这时,寇凖却跑过去扯住了太宗的衣角,恳请他留步,耐心听完自己的陈述。
宋太宗最终忍住怒气,重新落座。
事后,太宗对寇凖的大胆和忠诚大加赞赏,欣喜地表示:
‘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凖传》有相关的记载:‘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太宗把寇凖比作自己的魏征,
可见他在宋太宋的心中,占有极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看到这儿,
李世民忍不住心头一动,暗自思忖道:“如此说来,朕的魏征也必定会上榜了?”
想到这儿,李世民忍不住瞟了一眼魏征。
他发现许多大臣也在偷偷打量着魏征,眼中有羡慕,有嫉妒,甚至还有恨意。
魏征早前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与李世民的嫡系自然格格不入。
如今看到魏征竟有上榜的可能,那些大臣们难免心生怨恨。
不过魏征越是招人恨,李世民反而会越发重用他。
孤臣,才是皇帝最喜欢的一类的人。
另一个时空里,
“要想天下好,莫如召寇老!”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点头,赞同道:“寇老不仅文采出众,政务水平也是上上之等。”
视频继续播放,
“淳化初年,北宋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
其中,王淮受贿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但他却仅仅只是被撤职并受杖责,而且不久后还官复原职。
相较之下,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判处了死刑。
寇凖知道,这不公的背后,正是源于王淮之兄、参政王沔的干预,于是心中忿忿不平。”
“虽然对此事的不公充满了义愤,但寇凖并未莽撞行事。
机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