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封电报把所有人都干懵了。
怎么回事?
那些可是名副其实的战列舰。
虽说它们是较落后的前无畏舰,但无论装甲还是火炮与无畏舰都没有太大差距,不同之处只是速度和统一火炮口径。
(注:前无畏舰时速一般在18至19节间,无畏舰通常21节)
它们居然在轰炸机的轰炸下不得不投降?
然后他们想到了另一个更恐怖的问题:如果前无畏舰被迫投降,是否意味着无畏舰也同样如此?
如果是这样,那么英国皇家海军还能存在?
它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带着这样的疑问,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军需大臣。
他们嘴上没说,眼神却暴露了想法:
“这是你的主意,是你提出向法兰西宣战的,现在怎么办?”
“你不是认为这场战役是对法兰西海军的碾压吗?现在还是碾压?是被法兰西碾压才对吧?”
“你宣称自己的作战计划‘万无一失’,现在却是‘漏洞百出’,你是否应该为这个结果负责?”
……
乔治首相考虑到另一个问题,他问军需大臣: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你误导了法兰西航母的建造。”
“所以法兰西航母不会有多强的战斗力,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你不想解释一下吗?”
军需大臣额上的汗珠不受控制的渗了出来:
“我,我相信,这是夏尔做出的改变。”
“可能是,他在研究出新型舰载机的同时,对航母做出改进。”
“所以……”
乔治首相明白了:
“所以,他耍了你,是吗?”
“他让你相信法兰西航母没有直通甲板,让我们轻敌。”
“结果却是完全相反的,你想说的就是这个?”
乔治首相的目光很冷。
如果事实如此,军需大臣自始自终就是夏尔的一个棋子,夏尔用这个棋子将英国一步步带向深渊。
只是军需大臣自己不知道而已。
“我,我不确定,首相阁下。”军需大臣回答,他其实已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不敢说。
这时,参谋送来的电报和草图证实了这一点。
那是温特将军发给艾维斯少将的法军航母布局图,艾维斯少将将其转发给伦敦。
乔治拿过草图看了看,露出一个苦涩的微笑,无力的将草图递给军需大臣:
“这就是你所说的法兰西落后的航母。没有直通甲板的航母。”
“你以为你误导了夏尔,但其实是夏尔误导了你!”
“干得好,军需大臣阁下!”
军需大臣接过草图瞄了一眼,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直一斜的两条跑道。
这哪是什么落后的航母?
它比英军航母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倍!
第1017章 政客与军事
虽然指挥部的精英们对军需大臣有诸多不满,但他们同时也知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战争还在继续,依旧需要众人集思广益。
而军需大臣在海军和航空兵方向具有一定的指挥经验,这时候把他踢出指挥系统似乎不是明智的选择。
何况这还是军需大臣制定的作战计划,他可能会有更多想法。
沉默了一会儿,乔治首相让人勤务兵端上咖啡,每人一杯。
他希望借此缓和一下气氛让大家从头开始,另一个则是希望大家冰释前嫌团结在一起解决面前这个难题。
乔治首相很想说几句为军需大臣开脱的话,但话到嘴边却实在说不出。
这件事军需大臣实在难辞其咎,无论是起因还是指挥。
“困难依旧在我们眼前。”乔治首相扬了下手中的咖啡杯:
“温特将军的分舰队投降了,这让人遗憾,我们任命了一个懦夫作为舰队司令。”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主力舰队还在进攻马耳他岛。”
“我们原先定下的战略目标显然无法实现,现在应该怎么做?”
海军大臣眼里透着恐惧:“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舰队撤回来,首相阁下,马上!”
“是的。”特伦查德少将表示赞同:“如果我们不把舰队撤回来,他们很可能会被困在地中海。”
乔治首相将目光转向军需大臣。
此时军需大臣已完全恢复了正常,似乎忘了刚才的失败,同时他也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
“撤回来?撤到哪?”军需大臣问:“希腊?埃及?还是英国?”
“当然是英国。”海军大臣不可思议的望着军需大臣:
“希腊的战斗已经打响了,阁下。埃及塞得港的物资遭到游击队封锁,到处都乱作一团。”
“地中海已没有可供我们停靠的安全港口。”
特伦查德少将表示赞同:“是的,何况那一带海域还有法军航母活动,一旦塞得港遭到进攻苏伊士运河就将被封锁。”
身为皇家飞行队参谋,特伦查德少将知道法兰西航母封锁苏伊士运河轻而易举。
法军甚至不需要与英国地中海舰队作战。
只要有船在运河中航行,法兰西航母起飞飞机将其击沉,然后航道就被堵上了。
接着,法军要做的只是等着地中海舰队没有燃油、没有弹药、没有食物,最终投降。
但军需大臣却不这么认为。
“如果我们撤回来,所有的一切都完了,先生们!”军需大臣沉声说:
“那就不只是埃及,还有整个非洲,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
“全世界都会看到英国的虚弱,看到英国皇家海军被打败并且落荒而逃。”
“你们猜那些殖民地会怎么做?”
指挥部瞬间没了声音。
这个代价太大了,英国作为现今全球第一强国,如果失去殖民地就意味着瞬间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
乔治首相微微点头。
军事上或许需要把舰队撤回来,但政治上却不允许这么做。
“可我们还能怎么办?”海军大臣问:“难道让舰队返回塞得港镇压叛乱?”
这是他认为的唯一可选的方案。
马耳他岛攻不下,希腊原本就不属于英国,在那与英军作战的是法军、希腊军以及“国联”军,胜算不大。
只有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去那对付游击队显然要容易得多。
但军需大臣却摇了摇头:“不,在埃及我们耗不起。”
乔治表示同意,埃及游击队虽然好对付,但他们要做的不是与英军作战,而是搞破坏封锁物资,这防不胜防。
军需大臣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自信的说:“先生们,我们唯一的机会是继续进攻。”
众人惊呼出声:“继续进攻马耳他?”
军需大臣“嗯”了一声:“事实上进攻的不是马耳他,而是封锁法军航母。”
“什么意思?”乔治首相问。
“首相阁下。”军需大臣对着航海图说:
“我们知道的是法军航母在马耳他以东。”
“如果我们能攻下马耳他并以它为基础封锁突尼斯海峡,就能将法兰西舰队一分为二。”
(上图为马耳他岛的位置,它很适合用于封锁突尼斯海峡)
特伦查德少将“哦”了一声:
“一旦我们做到了,法兰西的三艘航母只能留在突尼斯海峡以东。”
“而突尼斯海峡以西的法兰西海军主力,则会处于没有航母的状态。”
“我们可以全力击败法兰西海军,甚至攻占土伦港。”
军需大臣点头:
“这就是我想说的。我们不能输,先生们。”
“我们必须打败法兰西,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英国皇家海军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我们的殖民地,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我们的利益。”
“所以,我们应该派出舰队增援,尽全力摧毁法兰西海军主力!”
乔治首相没说话。
政治上的确是这样,军需大臣说的完全正确。
但乔治首相认为自己找到军需大臣的问题所在:军需大臣始终是个政客,他更多是从政治需求上考虑问题,军事上能否实现,就不是他能力范围内了!
就在乔治首相迟疑时,参谋送来电报:“首相阁下,温特将军正在劝降艾维斯少将。”
“什么?”众人不约而同的惊呼出声。
“不。”军需大臣当机立断:“命令艾维斯少将,拒收温特将军的电报。”
但参谋又补充道:“阁下,法军轰炸机正在轰炸‘邓肯’号。”
军需大臣马上意识到事情不妙,这是法军航母在给艾维斯少将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