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沉默了,这是他没想到的。
不过这的确有可能,而且很有可能。
在国家利益面前,尤其是物资有可能全面被夏尔控制和封锁的利害面前,这点下作的小手段算得了什么?
何况对手还是一向以不要脸著称的“军需大臣”。
考虑了一会儿,夏尔若有所思的说:
“看来,有必要提醒弗森登教授,我们应该装上自爆装置。”
“不需要多少装药量,只要求将核心部位炸毁就行。”
韦尔斯眼睛一亮,自爆装置?很好的主意,这样一来,英国人要想获得这项技术只怕又要多费一番波折。
但韦尔斯神色马上又黯淡下来:“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钢铁和煤矿长期处于德国人的控制下,这导致海军与英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与其竞争……似乎不太现实。”
英国由于有美国的贷款,本土不是战场矿产没受到影响,因此情况比法兰西好得多。
夏尔点头表示理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如果数量追不上,我们就可以考虑质量。”夏尔说。
“质量?”韦尔斯不解的望向夏尔。
他不明白,在建造军舰方面,还有谁能比得过英国?
第624章 海军的非对称战术
夏尔没有直接回答韦尔斯,他反问:“韦尔斯先生,在此之前我想先确定一件事:您是否拥有一支可靠的研发队伍?”
“当然,将军。”韦尔斯很肯定的回答:“我有一支完全由我控制的研发队伍,就连军方也无权干涉。”
夏尔点了点头。
这是私有制国家的特色,装备的专利和技术往往掌握在大资本家手中而不是在国家手里。
大资本家们不傻,他们知道只要死抓着这些技术不放,就能像现代的美国一样一袋螺丝卖9万美金,一发炮弹卖80万美金。
因此,他们会在保密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哪怕有时需要对自己人“被自杀”。
“那么,我认为我们可以改良火控。”夏尔回答:“我方军舰现在使用的火控系统,是双向稳定吧?”
“是的。”韦尔斯眼里闪过一丝意外,夏尔居然知道双向稳定火控系统?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这很正常。
夏尔不只是将军,他同时还是天才发明家,不久前发明了登陆艇、两栖登陆船,并且对鱼雷也有深入研究,知道双向稳定火控系统没什么奇怪的。
夏尔点出了答案:“我们应该投入资金开发三向稳定火控系统,以此提升舰炮的精度。”
“三向稳定?”韦尔斯对夏尔的佩服又多了一层,这就连他这个常年与造船打交道的人都没听过。
“是的。”夏尔感觉有些口渴,端起酒杯小喝了一口,接着说:“我们都知道,影响舰炮精度的还有‘纵摇’,所以只有双向稳定系统是不够的,远远不够。”
韦尔斯望向夏尔的眼神满是敬佩:“纵摇”会影响舰炮精度还处在探索和验证阶段,即便是研发人员知道的都不多,没想到夏尔居然知道。
韦尔斯不知道的是,夏尔是在有意误导他。
影响舰炮精度的第三向不是“纵摇”,而是“横摇”。
战后德国人就是因为误以为是“纵摇”而没能提升多少精度,直到6年后才发现是“横摇”。
夏尔这么做,是对韦尔斯留了一手。
他知道资本家的本质是逐利的,要求他们“忠诚”不太现实,甚至可以说蠢。
因此,夏尔需要放出一条“长线”,将这些资本家或技术紧紧的握在手里。
更重要的是,如果德国人或英国人听到了风声,他们就会被夏尔提出的“纵摇”带偏。
有需要时,夏尔就会一锤定音:“哦,要不咱们试试把第三向改为针对‘横摇’?”
这用不了多少时间,但效果却能立竿见影,而且主动权会始终掌握在夏尔手里。
韦尔斯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如果这项技术研发成功,的确可以提升我军军舰的质量,甚至是质的飞跃。”
这在海战中是打得准与打不准的区别,可以使法兰西海军一艘能顶两艘甚至三艘的火力。
在无力造舰的基础上,的确是个提升实力的办法。
但随后韦尔斯又缓缓摇头,语气沉重:“它似乎是可行的,将军。但研发需要时间,研发成功后还需要将所有舰炮的火控系统升级,这同样也需要时间,尤其对战列舰的大型舰炮升级更加困难,甚至做不到。这可能……”
远水解不了近渴。
相比之下,依旧是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土伦更现实。
“我们只升级驱逐舰。”夏尔打断了韦尔斯的话。
“只升级驱逐舰?”韦尔斯皱了皱眉。
只升级驱逐舰或许会简单得许多,但驱逐舰在面对皮糙肉厚的战列舰时,舰炮打得准不准似乎没多大区别。
(注:此时的驱逐舰普遍吨位小,其中小口径舰炮很难对战列舰造成有效杀伤)
“您是否听说过非对称作战?”夏尔语气平静。
韦尔斯一脸懵,他是个商人,虽然有造舰经验但对战术了解不多,“非对称作战”更是闻所未闻。
“简单的说。”夏尔解释道:“就是在战争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某方面的优势,再凭借这方面优势彻底打垮对手相应兵种。然后,对手就会因为某个兵种的严重缺失而处处受制,最终拉低整体战斗力陷入全面被动挨打。”
韦尔斯像是听懂了,但又没听懂:“可是这,与我们与英国皇家舰队的对抗似乎没关系。”
夏尔提醒道:“只升级驱逐舰,它有精度更高的舰炮,又有新型鱼雷,于是就能对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雷击舰(鱼雷艇)形成碾压性的绝对优势。”
韦尔斯猛然惊醒:“将军,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用我军驱逐舰彻底击溃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和雷击舰部队?”
“是的。”夏尔点了点头,又反问:“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是吗?”
韦尔斯迟疑了一会儿,然后很肯定的说:“不困难,我方驱逐舰的速度比战列舰快,我们可以始终保持在其射程之外作战,一旦英军派出驱逐舰追赶,就会被我方驱逐舰以舰炮和鱼雷的绝对优势击沉。”
“接着。”夏尔轻轻一笑:“您可以假设英国皇家舰队失去大多数驱逐舰甚至是雷击舰,再抓住这一点扩大战果。”
韦尔斯猛然反应过来:“然后,我们就能用驱逐舰和雷击舰围攻敌人的战列舰和巡洋舰。”
道理很简单,这时期的战列舰害怕雷击舰,再强再先进的战列舰往往也是一发入魂。
而战列舰上的巨炮面对这些速度快体积小的雷击舰却十分头疼,其穿透力和威力几乎没用,无异于大炮打蚊子,即便碰巧击沉了几艘,对法兰西舰队而言损失也可以忽略不计。
驱逐舰是雷击舰的天敌,它速度快,且装备中小口径舰炮能更有效的对付雷击舰。
但如果,法兰西舰队的驱逐舰碾压英军驱逐舰并将其彻底击溃,它就会像倒下的第一块骨牌似的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看似强大的英国皇家舰队全面崩溃。
韦尔斯猛地站起身来,一脸激动,就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
这,似乎的确是个办法,一个很好很高明的办法。
但很快,他又冷静了下来:“可是将军,如果英国人像对付德国人一样,采取远程封锁的战略,我们很可能无法使用这种非对称作战的战术。”
第625章 海峡控制权
夏尔明白韦尔斯的意思,雷击舰只适合近海作战,它用于远程作战一无法抗风浪二无法携带那么多油料。
但夏尔却不急,他平静的回答:“同样可以用这种战术,区别只是把雷击舰换成驱逐舰。”
韦尔斯瞬间就明白了。
同样是利用驱逐舰的速度与敌军舰队周旋打游击战,将对手驱逐舰消灭得差不多时再用驱逐舰使用鱼雷围攻战列舰。
“所以,我们需要大量建造驱逐舰,我说得没错吧,将军?”韦尔斯手舞足蹈的总结道:“我是说,我们要继续扩大我方的优势。也就是我方驱逐舰不只是在质量上,还要在数量上全面碾压英国皇家海军。”
夏尔点头表示赞同,这说明韦尔斯已理解“非对称作战”的精髓,“非对称作战”就是要让自己的长处更强。
韦尔斯兴奋得不能自已,他一边在沙发前小步走着一边分析:
“我想你是对的,所以速度才是更重要的,对吗?”
“速度再加上合理的战术,我们就能用驱逐舰击败敌人看似强大的战列舰。”
“这就是您之前说的驱逐舰将是未来。我之前对此一直抱有疑虑,现在看来它是正确的,非常正确。”
接着他脚步一顿:“只可惜我们造了200多艘雷击舰,它们可能无法发挥作用。”
这是法兰西“绿水海军”思想遗留下来的问题,那时法兰西海军希望用雷击舰作为主力。
虽说雷击舰成本不大,但200多艘的数量也足以让人肉痛。
然而,夏尔却很肯定的回答:“它们会有用的,而且很有用。”
“什么?”韦尔斯不明白。
一旦英国舰队实施远程封锁的战略,雷击舰就够不着它们,为什么还会有用?
夏尔没回答,他看了看周围,起身拿过办公桌上的航海图摊在茶几上,指着地图说:“这是布雷斯特造船厂的位置,你看出什么了吗?”
(上图标记点为布雷斯特造船厂的位置,它位于英吉利海峡的出口处,进可攻退可守,同时西邻大西洋很难被封锁)
韦尔斯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接着就惊叫起来:“我明白了,雷击舰可以用来封锁拉芒什海峡!”
“不只是封锁,韦尔斯先生。”夏尔补充道:“我方海军一旦进入拉芒什海峡,将会立于不败之地,整条海峡都将是我方海军的避风港。”
韦尔斯一愣,接着瞪大眼睛大叫起来,他激动的抱着夏尔的肩膀用力摇晃几下:
“你是对的,将军,只要我们的驱逐舰有绝对优势,我们在海峡内就能拥有绝对优势,哪怕我们没有战列舰!”
“太棒了,你简直是个天才。”
“难以置信,我们的海军将打败英国皇家海军,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
拉芒什海峡最宽处220公里,最窄处只有34公里,这距离在雷击舰的作战范围内。
英国皇军海军如果是在大西洋远程封锁也就罢了,雷击舰使不上力,法兰西只能用驱逐舰充当雷击舰围攻。
一旦英国皇家海军进入海峡,在“非对称作战”下,英国舰队要面对的就是法兰西海量驱逐舰和雷击舰的围攻,其战列舰、巡洋舰基本是有死无生。
从表面上看,法兰西海军似乎只获得局部胜利:只控制拉芒什海峡,出了海峡就没有太大优势。
但对于世界第一海军的英国来说,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是耻辱,是制海权、国际威信乃至殖民地的全面崩溃。
这是英国绝不容许的。
夏尔继续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拉芒什海峡沿岸多建设几个港口,它们可以为雷击舰提供补给。又因为雷击舰速度快,战时能快速从各个港口集中到战区投入战斗。”
韦尔斯连连点头:
“我马上把这个计划向海军报告。”
“上帝,如果他们认同这个计划,战略重心就还会在布雷斯特造船厂。”
“不,他们一定会认同这个计划,他们没理由不认同。”
这是一个有可能打败英国皇家海军的计划。
如果有什么人不认同,那就是只有一个原因:他是英国人的喉舌,是法兰西的叛徒。
因此,就连议员都不敢轻易否决。
“我们还要建造大型登陆艇。”夏尔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