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136节

  夏尔已经明白科布多的所有计划了,这个家伙,他在舆论战方面的谋略,一点都不比夏尔差。

  果然,科布多回答:“是的,我猜测,霞飞为了保住这些机场的指挥权,他会为这些机场配属机枪战机,并且为这些机场增加更多人手和资源。”

  “然后呢?”费尔南中校皱起了眉头,他不认为这是什么好消息。

  加利埃尼和夏尔没说话,只是若有深意的互相望了一眼。

  费尔南中校忽然明白了:战斗,最后会是一场战斗。

  霞飞这样的布署,会让他直面德军飞机的打击,他会以一场甚至几场失败告诉所有人这种决策是愚蠢的、错误的!

  科布多是在利用德国人打败霞飞,最终霞飞将不得不妥协!

第241章 科布多的陷阱

  巴黎东南30公里的威斯漫镇。

  该镇大致在防线中部,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尽可能快的与法兰西南北两条防线联系,再加上交通方便易守难攻,因此被选为法兰西总司令部。

  指挥部设在镇上的一幢带著花园的别墅里,这里有充足的食物、干净的房间及全套生活设施,它甚至还带著一个泳池,只可惜在这冬天无法发挥作用。

  霞飞认为,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让他及指挥部“有条不紊”的展开工作。

  一直以来霞飞都有看报纸的习惯,但这几天他却碰都没有碰一下。

  报纸上满篇飞舞的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消息:

  “陆军不需要飞机,这些任务完全可以交给飞行大队!”

  “即便陆军有需求,他们也无法保证这些侦察机的安全。”

  “陆军的飞机,不过是给德国人增加战果而已!”

  ……

  “简直荒唐!”霞飞对这些讨论不屑一顾:“这些混蛋,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战争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他们难道看不出,我们陆军的飞机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旧坚持作战并发挥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霞飞在诡辩上很有一套。

  马恩河会战胜利后的几个月,人们一直在争论拯救巴黎的功臣到底是加利埃尼还是霞飞。

  霞飞似乎只做了一件事:劝说英国远征军加入战斗,其它的包括指挥部队战斗都是加利埃尼。

  但这时霞飞说了一句话:“我不是真的知道,但我知道那若是一场败仗,谁将为之负责!”

  这话的意思是,这一仗如果败了,身为法兰西总司令的霞飞将为此负责,那么现在这一仗胜利了,功劳当然是霞飞的。

  于是,他用这个诡异的逻辑顺理成章的把加利埃尼的功劳抢到手。

  此时也一样,他理所当然的把陆军飞机的混乱、简陋和无序,偷换成艰苦、坚持,和伟大。

  如果霞飞够聪明,此时的他应该选择放手。

  但他从来就不是个聪明人,他甚至有一个外号“迟钝将军”。

  卡耐斯看到了其中的危险,他上前小心翼翼的劝说道:

  “将军,如果是以前,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或许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拥有绝对的制空权。”

  “但现在,德国人已经有机枪飞机了,而陆军依旧只有侦察机。”

  “德国人能轻松的把我们的侦察机全部击落!”

  霞飞想也没想就回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这些侦察机带上机枪?他们应该与德国人战斗!”

  卡耐斯愣了下,他在开普敦战役期间负责指挥夏尔的飞行大队,知道一些机枪飞机方面的事。

  “是,将军!”卡耐斯应了声。

  然后凑近了些小声回答:“有些侦察机并不适合装上机枪,机枪对它们而言太重了。”

  这话不能让其它参谋听到,否则总司令在他们眼里就会成为一名不懂飞机、不懂空战却在瞎叫唤的傻子。

  接著卡耐斯又补了一句:“目前,大概只有双座的飞机才适合改装成机枪飞机,而我们的侦察机又有许多老旧机型……”

  霞飞面不改色的“嗯”了一声:“那就订购一批飞机,让它们飞到空中保护侦察机的安全。”

  “是,将军!”卡耐斯应声,却没有离开。

  霞飞扭头疑惑的望向卡耐斯。

  “将军!”卡耐斯回答:“目前最适合的机型可能是‘阿芙罗’,但这款机型是夏尔的工厂生产的……”

  霞飞很干脆的打断了卡耐斯的话:“使用其它机型,这事由你负责!”

  “是,将军。”

  卡耐斯离开时心下有些无奈,飞机部队的组建无论如何也避不开夏尔,即便不用“阿芙罗”,也要用“机枪射击协调器”。

  不过卡耐斯知道,这事最好还是不要向霞飞报告,自行通过政府采购就是。

  此时的霞飞,脑海里想的不是怎么组建、怎么训练,或者怎么与敌人作战,他认为自己无意间开辟了另一个思路:

  所有人都以为陆军飞机要收编到夏尔旗下统一指挥,为什么不能让各个陆军独立发展飞行大队?

  如果七个集团军都有……不,加利埃尼指挥的两个集团军应该削弱,自己手里的五个集团军让它们各自发展一个强大的飞行大队。

  到时,夏尔手里的飞行大队又算什么?

  想到这,霞飞认为自己有必要跟詹姆斯通个气,让他完成这件事。

  ……

  不久,舆论出现两个论点:

  一是支持收编陆军战机统一由夏尔指挥。

  二是认为陆军应该要有自己的飞行大队,这样一来陆军就能更好作出更快速的反应,同时陆军也会更强大。

  霞飞就是后者的代表,他紧急下了一批订单,订购了两百架双座型“高德隆”和一百架双座型“纽波特10”,并面向社会征召飞行员组建飞行大队。

  加利埃尼看到这情报时只是笑了笑,霞飞正一步一步走向科布多的陷阱。

  法兰西总司令,居然被一名记者骗了,这算不算是一种讽刺?

  加利埃尼拿著电报朝坐在几米外的夏尔扬了扬:“这两款机型对你是否有用?”

  夏尔知道是什么机型,也明白加利埃尼的意思。

  照这形势发展,最终这些飞机都会落到夏尔手里,霞飞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夏尔做嫁衣,只是他还不知道而已。

  加利埃尼会这么问,是担心这些飞机买了却没用,这对军方是一笔巨大的浪费。

  “任何飞机都是有用的。”夏尔回答:“实在不行,它们可以用作培训飞行员的教练机,我们很需要这个!”

  夏尔更看重的,其实是霞飞为他培训的飞行员。

  不过当然,他似乎不能对霞飞培训的飞行员抱有什么希望。

  “好吧!”加利埃尼一脸坦然的点了点头:“那就让他买吧,接下来,就是德国人的事了!”

  如果是以前,加利埃尼或许会尽力避免这事发生,因为这必然会有无辜的飞行员因此失去生命。

  现在他似乎明白了,这些牺牲无法避免,而且越早来牺牲越小。

  (上图为双座“高德隆”侦察机,1913年首飞)

  (上图为双座纽波特侦察机,1914年末首飞)

第242章 夏尔的课堂

  夏尔不关心科布多的陷阱。

  夏尔顶多配合科布多做采访继续在《功勋报》上增长人气提升支持率。

  但这些采访与机场和收编陆军飞机无关,而是把方向转移到前线物资上,比如夏尔会继续为前线捐赠行军被和袜子,另外还有食物、香烟等物资。

  甚至科布多还在几篇文章中透出这样的信息:夏尔对收编陆军飞机毫无兴趣,夏尔认为兵在精而不在多,他拥有一支全球素质最高的精英飞行部队,让乌合之众加入只会增加他的麻烦。

  科布多了解人性,他知道“求人”和“被求”完全不同,虽然都是收编陆军飞机。

  如果夏尔采用“求人”的态度,开出各种优厚条件号召陆军飞行员主动加入,飞行员心里反而会有所防范:“夏尔这么急著让我们加入是不是有所图?是不是会很危险?”

  但如果夏尔摆出一副拒人于门外的样子,飞行员们反而急了:瞧,夏尔不想要我们,一定是我们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或有什么困难,我们应该加把劲争取了!

  于是反而有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骛。

  夏尔这段时间把关注点集中在航空炸弹和卡普罗尼轰炸机上。

  他认为用战斗机与德国人一架架咬尾击坠效率太低了,轰炸机直接把敌人的飞机连同飞行员,甚至候补飞行员都端掉,而且不费吹灰之力,这才是一大快事!

  航空炸弹的研发速度很快,毕竟这事由圣艾蒂安兵工厂负责,有经验有基础又有人才,前后只用一周时间就研发成功,且测试后性能十分稳定。

  卡普罗尼轰炸机用时稍长,埃里克与科研部用了两周半的时间生产出三架样机。

  他们原本以为至少要试飞几周时间补缺补漏后才能批量生产。

  然而,试飞的成功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它的性能相当出色,挂载800公斤的重物居然也能飞出113公里时速。

  这让埃里克喜出望外,他在电话里兴奋的向夏尔报告:

  “这简直是个奇迹,上校,我们一度怀疑它是否是经过测试甚至改进过的机型。”

  “难以想像,样机居然能如此完美。”

  “113公里的时速,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

  “它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专用轰炸机!”

  夏尔知道埃里克的意思,目前绝大多数战斗机比如“阿芙罗”,时速也就100公里左右,德国人的战机水平也不例外。

  而安装了三台发动机的卡普罗尼轰炸机在载有重物的情况下却能飞出113公里时速。

  所有的战斗机,无论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它们都跟不上卡普罗尼,当然就不可能咬著它的尾巴将其击落。

  这意味著它根本不需要战斗机护航,它可以独来独往直闯敌营轰炸,并且能全身而退。

  夏尔平静的交待埃里克几件事:

  “我希望研发部继续提升发动机马力。”

  “另外批量生产轰炸机,尽可能在两周内生产20架。”

  “同时单座战斗机的研发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埃里克激动的应声:“是,上校!”

  接著他忍不住感叹了一句:“我们有可能创造航空史的奇迹!”

  夏尔不想创造什么航空史的奇迹,他只希望让轰炸机始终保持速度优势。

  有一天,当德国人提升了发动机马力让战斗机能追上100马力的卡普罗尼时,夏尔这边150马力的发动机又发展出来了。

  于是,轰炸机速度将再次超越德军战斗机,德军的机场依旧只能在轰炸机的机翼下呻吟。

  这会使空战变得的简单,因为德国军飞行员在作战的同时还需要紧绷著神经担心自己被轰炸。

  ……

  这一天雪停了,阳光照在雪层上亮晶晶的有些刺眼。

首节 上一节 136/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