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672节

  反应过来的倭兵开始用砖石、巨木往下砸,大部分都砸在了楯车的巨大木牌上。

  在楯车的掩护下,一条条钩梯架设在城头上,然后就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判断没有火绳枪威胁,身披重甲的林经略督战已经逼近到距离城墙只有二十丈。

  作为一个总揽全局的文官经略,林泰来其实不应该如此靠近现场,将自己置于险境,他还是被刺激得有点冲动了。

  心里一方面不停警告自己必须理智冷静,另一方面却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热血。

  毕竟林经略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纯文人,也是靠着武力一路打过来的。

  夸耀武勇也是猛将的本能,看到厮杀就有点手痒,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不过林经略可能没意识到,他这样的大佬如此靠前,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压力。

  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的经略大臣,参将骆尚志也杀红了眼,亲自攀着钩梯就往上冲!

  连经略大臣都已经站在这里了,自己这小小参将除了往前冲,还能往哪躲?

  可是刚爬了一半,骆参将就倒霉的被巨木砸中,从梯上滚了下来,运气委实有点差。

  林泰来又下意识地向前走了一段,看着受伤的骆参将被抬走,还听到骆参将念叨着“先登没了总兵没了”。

  下个梯次攻击的军兵看到经略大臣挡住了路,停了下来,愣愣的看着经略大臣。

  林泰来深吸了一口气,大吼道:“跟我上!掩护我!”

  随即经略大臣抢过一面巨盾,冲到了钩梯车上,沿着梯子就迅速往上攀爬。

  能把别人压垮的重甲和巨盾,仿佛无法限制住林泰来的速度,但却提供了强大的防御力。

  顶着如同雨下的飞石和木头,眨眼间林泰来就靠近了城头垛口。

  垛口另一边有三四个倭兵手持长矛刀剑,拼命堵截林泰来登城。

  林泰来见状便用尽全力,狠狠的将巨盾向倭兵的头部砸了过去,直接放倒两个倭兵。

  另一个倭兵举着长矛刺了过来,反应迅速的林泰来微微侧身闪开矛头,然后抓住了长矛。

  同时林泰来借力跳上了垛口,然后手握长矛再次发力,直接将长矛另一端的倭兵整个身躯都挑了起来!

  但是长矛的杆受不住力,又从中间断裂,结果被挑起来的倭兵直接坠下城墙摔死。

  城墙上的倭兵看到这一幕,人人震骇失神!

  虽然那倭兵只有一米五,但也不是正常人能用矛杆凌空挑起的!站在垛口的雄壮巨汉到底是个什么妖怪?

  说时迟那时快,林泰来从垛口跳进城墙内,从地上捡起来了一把形制非常眼熟的武士长刀,或者叫倭刀。

  刚才在垛口堵截的倭人中,应当有一个是倭将,但被巨盾砸晕了。

  捡起倭刀后,林泰来顺手就将地板上的倭将刺了个对穿。

  此时林泰来心里嘀咕了一声,也不知道这倭将是谁。

  如果事后能查出姓名,此人被自己首杀,也算是能青史留名了。

  周围其他倭兵也反应过来了,举着长矛就冲上来围攻,普通倭兵的武器也就是长矛了。

  林泰来快速扫了几眼,一群不到自己胸口的小人

  装备倒是统一,头戴斗笠,上半身套着个“马甲”,下半身围了一圈像是“荷叶短裙”,从审美上来说确实有点辣眼睛。

  来不及想太多,浑身重甲的林泰来挥舞着倭刀,躲着矛尖就冲进倭兵群里。

  宛如虎入狼群,直接贴身肉搏,最大程度的限制长矛威力。

  凭借林泰来双臂的巨大力量,制作精良的倭刀在混战中发挥出了极致作用!

  往往一刀下去,就能连倭兵的脖颈带肩膀一起劈断!

  如此活生生的连劈数人,林泰来就已经一身血色!有诗曰:“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前排倭兵肝胆俱裂,宁可被追着砍也连连大步后退,完全失去了对敌的勇气!

  林泰来自我感觉,穿越以来身经百战,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砍得过瘾。

  完全不必留手,杀杀杀的感觉真好。

  就是这把倭刀有点脆,砍了几十个人后就断了。

  在林泰来的身后,中军官达云带着最悍勇的亲卫也纷纷冲上城墙,跟着林泰来一起冲杀。

  在芦门城墙上守御的倭兵终于崩溃了,开始朝着城里溃逃。

  浑身变红的林泰来感觉有些疲累,就坐在城砖上恢复体力,同时给南城各纵队下后续命令。

  参与攻打城墙的兵员暂时休息整顿,其他兵员通过城门,迅速向城中推进,一直到遇见强力抵抗为止。

  倭兵在城中也修筑了六个堡垒,而南城这边是“偏师”不是主力,没有实力在城中大规模攻坚,先分割包围即可。

  而后林泰来又嘱咐达云:“被我刺死那员倭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要割下首级仔细保存好。”

  达云有点无奈的说:“经略公!你先前下令说,不许官军在割首级上浪费时间!”

  林经略很娴熟的双标说:“那是给你们的命令,本部院不用执行。”

  而后林经略又指着城墙说:“沿着城墙上的砖道,能不能通向西边的普通门?”

  达云摇了摇头,“这个情况不清楚,地图也没有标示明白。”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芦门虽然位于南城,但却更偏于西南角。

  从芦门向西沿城墙拐个弯,再折向北不远就是西城的普通门,就是不知道实地能不能通行。

  “试试看能否直接从城墙上过去!”林泰来站了起来,“反正攻破芦门这个主要任务已经完成,其他就自由发挥。”

  达云答话说:“若经略公有心思勘察,可将本部标营一千人都带上,另外再调三百弓手应对突发敌人。”

  随后林经略将芦门这边的军事指挥权还给了受伤的骆尚志,然后就带着标营亲兵沿着城墙前进摸索。

  一路清理着小股巡逻倭兵,向北转到西城墙后,终于遇到了大股倭兵。

  经过一番厮杀,林泰来率军击溃了这股倭兵,现在已经能望见普通门倒塌的城门楼了。

  “看来真能通过去!”林泰来惊喜的下令道:“冲!一鼓作气连夺二门!”

  正当这时候,在西城普通门一线防守的倭兵忽然像是接到了什么号令,如同潮水般的从城门退了下去,全部撤回城内。

  等林泰来沿着城墙冲到普通门城楼时,这边的倭兵已经跑光了。

  达云不由得感叹说:“倭兵里也有知兵法之人,撤退收缩竟如此果断。”

  此时已经是午后时间,在普通门城墙外,负责指挥八个纵队攻打普通门的李如柏双眉紧锁。

  已经组织了两轮炮击,以及数次强攻,阵亡一百五十人,但离破城却总是差一口气。

  这种一直“差一口气”的状态,才是最折磨人的。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另一个主攻方向七星门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破城。

  今天集中了最优势兵力主攻的就是西城普通门和七星门,只要进度不落后另一边,那情况就还不算坏。

  第一兵团主将、负责督战西城的李如松骑着马到了这边,对弟弟李如柏问道:“可曾登城?”

  李如柏苦着脸说:“两次登城,都没有站稳。”

  李如松指示道:“不要休息,各营轮番冲城!倭兵的器材也是有限的!”

  而后李如松又严厉的说:“尔等怕戚少保关门弟子林经略偏袒南兵,临阵要求更换我来督战这边,好为你们请功。

  林经略嘴上不说,但心里必然有计较!我用我的脸面帮你们担着了。

  但如果你们再拿不出功劳,后果自负!”

  李如柏额头直冒冷汗,连忙继续组织精锐去冲击城头。

  甚至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故意受个伤,以此逃过后账?

  正在此刻,站在云台负责瞭望的亲兵忽然叫道:“退了退了!城墙上的倭兵全部退走了!”

  李家兄弟二人猛然抬头,向着普通门望去,本该在垛口闪动的倭兵确实消失的无影无踪。

  “莫非其中有诈?”李如松自言自语道。

  无论有没有诈,总要派人上城墙试试看的。

  当重新组织的攻城精锐爬到一半的时候,城头上突然又出现一个全身上下红糊糊的巨大身影,与爬梯爬到一半的官军面面相觑。

  更让城外官军惊奇的是,看这人身上甲胄轮廓,应该是属于大明风格的。

  “我乃大明经略大臣林泰来也!”红糊糊的巨大身影朝着城外官军吼道,“半日不见,李都督别来无恙乎?”

  李如松:“.”

  卧槽尼玛!你一个文官,是不是登城有瘾?能不能给同袍武将一点活路?

  旁边的李如柏惊骇莫名:“不能吧?林经略投敌了?”

  李如松气得差点吐血,恨不得把亲弟弟打回娘胎,回炉重造。

  亮出身份后,林泰来又低头对爬梯的官军说:“小哥儿别爬了,等本部院打开城门,从城门走进来吧。”

  城外李大将突然意兴阑珊,一切都是那么索然无味。只要那个人在,风头就永远是那个人的。

第690章 秋后算账

  在守城战中,只要被破了一个门,再死守所有城门的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当南城芦门告破,五六千明军率先冲进城中时,倭兵也就逐渐放弃了西城、南城各门。

  一边依托城中修筑的土窟死守,一边退守到没有明军攻打的东城。

  林经略沿着城墙上面从芦门流窜到普通门后,便打开普通门,将李如柏麾下的大明官军放进来。

  站在城门洞边上,在亲兵的严密保护下,又刷出一个“先登”伟业的林经略开始卸甲。

  毕竟这可是重达八十斤的特制重甲,穿戴着战斗完了,林经略也会累的。

  这时候,第一兵团主将李如松、第一兵团左路副将李如柏等将官上前来参见。

  林经略一边卸甲,一边轻描淡写的说:“登城破门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本部院已经代劳了。

  下面入城清剿顽抗贼寇这样的艰巨任务,就交给尔等了,不会还做不好吧?”

  李如松无语,这么喜欢抢“先登”的文臣,古往今来可能就眼前这么一个了。

  宁夏城那次就是,这次平壤城又是,难道是为了寻求刺激还成瘾了?

  如果林泰来只是个小兵卒,凭着大战“先登”之功,说不定能直接得到一个世袭百户。

  但以经略大臣身份,冒险登城杀敌,真不知道到底图个啥。

  于是李如松忍不住劝道:“军门万金之躯,干系重大,不可亲冒矢石也。

  若军门稍有折损,我等将官万死莫赎也,又该如何向朝廷交待。”

  这倒是实在话,如果经略大臣噶了,大军主将李如松也逃不过被治罪。所以看到林经略突然出现在城头,最后怕的人可能就是李大将。

  林泰来淡淡的说:“你在教我做事?先登这种功劳,本部院可以给你们,也可以不给你们。”

  李如松忽然有所悟,林经略悍勇先登,莫非是为了震慑出自辽东的骄兵悍将?

首节 上一节 672/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