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588节

  王天官立刻非常肯定的说:“应该是没关系,皇上旨意是就奏疏内容进行对质。孙学士所说的这些问题,并不在你奏疏范围之内。”

  “无关之人别捣乱!一边去!不然以后将堵在家里让你出不了门!”林泰来对孙继皋挥了挥手,就像是驱赶苍蝇。

  弹劾过林泰来又被反弹劾的御史冯从吾叫道:“林九元不敢正面回应么!难道你只敢用武力手段对付翰苑前辈么!”

  林泰来转头对冯从吾回答说:“我不正面回应,就是对孙学士的最大保护!

  只用武力手段对付孙学士,就是我最大的善意!

  你这样叫嚣,是不是一定要盼着孙学士出事?”

  冯从吾煽动群体情绪说:“如此奇谈怪论,当真闻所未闻!不如付于公论,诸公可以评个理!”

  他害怕一会儿轮到自己与林泰来对质,只能早早的就开始搅混水。

  如果能阻挡或者拖住林泰来,牺牲个把别人也是值得了。

  林泰来指了指冯从吾说:“这是你逼我的!”

  而后又完全不带委婉的,对申时行说:“我向诸位大学士提议,孙学士已经不适合在翰林院,应当调往他处!”

  申时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可以!”

  首辅连宽大形象都不装了,可见真被孙继皋气到了。

  四阁老赵志皋也紧跟着说:“可以!”

  顿时人群里一片哗然,这样整人也实在太粗暴了吧?太瞧不起在场的人了吧?这是把大家当空气吗?

  这不是你们内阁私密会议,这是当着上千官员的面呢!

  当即有人叫道:“当众挟私报复!”

  还有不少人一起叫道:“不公!不公!”

  申时行没有理睬别人,就看着林泰来。

  他之所以不装宽大,就是认为挑事的林泰来一定能完美收尾,这就是真正的信任。

  林泰来却看向三阁老王家屏,主动问道:“山阴阁老如何看?”

  王家屏不能不出面维护,他指着孙继皋,愤然答道:

  “孙学士乃是万历朝第一位状元,具有特别意义,岂能无故驱逐?”

  你林泰来敢于不讲理,但你敢不讲政治么?你敢冒险触犯皇帝的心思么?

  今上登基后第一个状元、万历朝第一个状元这样的招牌人物,你说赶就赶?

  听到这些,便有起哄的人叫道:“孙状元不能走!孙状元不能走!”

  还有人若有所思,难怪孙继皋敢硬碰硬,确实也是有点底气啊。

  皇帝对自己登基后点的第一个状元,多少也是会有点特殊情感的。

  比如嘉靖朝第一个状元姚涞,也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左顺门事件,就是一群大臣集体哭门后被集体打廷杖的那次。

  包括杨慎在内的其他状元都被罢官发配,但姚涞却还能复官。

  在刻薄的嘉靖皇帝手下,他跟没事人似的一路正常升迁,只是五十岁英年早逝,不然也未尝不能入阁。

  听到王家屏的话,林泰来睁大了眼睛,掷地有声的说:“我才知道,原来孙学士是张居正当首辅后的第一个状元啊!

  原来是张居正第一次当首席殿试读卷官时,所进呈的状元就是孙学士啊!”

  王家屏:“.”

  卧槽尼玛!你林泰来虽然已经习惯了不当人,但能不能偶尔当个人?

  你这两句话出来,一个德高望重的状元就彻底报废了!

  还在起哄的人瞬间鸦雀无声,仿佛一起被掐住了喉咙。

  谁都知道,万历十一年以后,朝堂上最大的政治正确就是反张居正这是皇帝童年阴影和真正逆鳞。

  对别的事情,皇帝或许还能忍;但是涉及到张居正,就肯定要被皇帝毫不留情的收拾,完全不会讲任何情面。

  万历二年不但是皇帝登基后第一次殿试,也是张居正当首辅后第一次主持殿试。

  与其说孙继皋是那年十二三岁的万历皇帝点的,还不如说是摄政张居正选的。

  看破不说破时还没事,一旦被公然点出来,那谁还能不当回事?谁敢赌皇帝心里有没有产生芥蒂?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孙继皋忽然仰天大笑,但笑声中却充满了凄凉。

  众人默默的看着孙继皋,却没人去帮着说话,涉及到“大是大非”,真心帮不动了。

  林泰来又看向冯从吾,恨恨的说:“我说过,我不正面回应,就是对孙学士最大的保护!我用武力对付孙学士,就是最大的善意!

  你为什么要逼我开口回应?你为什么一定要毁掉我的善意?

  难道你就如此看不惯孙学士?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被迫反击啊。”

  冯御史愕然失声,愣在当场,这可真诛心了。

  众人默默无语,这林泰来明明是满嘴歪理邪说,但却无法反驳。

  能被林府家丁武力对待,可真踏马的是最大的善意啊!

  翰林院掌院陈学士站了出来,对内阁几位阁老开口说:“翰林院事务,不必听外人起哄,将孙学士调往南京国子监即可。”

  林泰来插话说:“为了继续表达善意,我对此没意见!

  关于对孙学士的不敬之处,作为一个七战七捷、先登破城、抄录《累朝训录》二百卷的功臣,我愿意用一些功劳来赔罪!”

  众人:“.”

  这功劳不但没少,还多了?

  申首辅稍加思索后答复说:“也可。”

  如果当着上千人的面,把孙继皋往死里整,就实在有点太难看了。

  调往南京国子监这个力度就刚刚好,非常符合首辅的心意。就连皇帝询问起来,也是能游刃有余的奏对。

  林泰来又对王天官催促说:“时候不早了,今日廷议尚未进入正题。”

  众人心里齐齐吐槽,你林泰来都公然杀鸡骇猴了,还叫尚未进入正题?

  王天官憋着笑问道:“谁先与林泰来对质?”

  日晷影子挪动了小小的一格,居然没人站出来了。

第610章 我要打十个!

  林泰来站在王天官旁边,不耐烦的说:“无人出来对质,如何是好?又该如何向皇上复旨?”

  “不要紧,本部早有算定,必不致无法复旨也。”王天官不急不忙的说,气度十分从容。

  看在众人眼里,只能说老王不愧是数十年的文坛盟主。

  主持过不知多少次文坛大会,大场面从不会紧张和怯场。无论能力如何,这范儿不会差了。

  随即又听到王天官继续说:“在文坛雅集上,有个老规矩是分韵赋诗,每人抽到哪个韵脚,就根据这个韵脚作诗。”

  说着王天官拿出了十几支短木签,“所以今日不妨也引用风雅,抽签对质,也免得次序难定。

  可惜金水河的状况不太适合,不然对质之人分列河岸,然后曲水流觞更为风雅。”

  众人:“.”

  老王你这是认真的?在朝堂上抽签,是不是有点太过于清新脱俗了?

  王天官拿着短木签,对申首辅示意了一下,“来一支?”

  申首辅紧紧攥住了手,强行克制住了该死的伸手冲动。

  虽然抽签似乎很好玩,但身为首辅,还是要顾忌到体面。

  王天官又对林泰来示意说:“要不然,还是你亲自来?”

  林泰来本来就是放浪形骸的人设,倒是没有太多形象包袱。

  闻言便伸出手去,随便拿了一支短签出来,又看了眼后,大声说:“左都御史陆平湖!”

  一片惊讶声响起,在这十几支签里面,林泰来上来就抽出了最大的一个,不知道这是手气好还是手气不好?

  既然直接被点了,陆光祖避无可避,只能板着脸站出来。

  林泰来先开口道:“你去年趁着我不在京师时,考满蒙混过关,然后又从刑部尚书迁为左都御史。

  我回来后必须要纠正风气,以考功司郎中身份弹劾你在刑部尚书任上不称职,有什么问题吗?”

  陆光祖答话说:“本院自认为在刑部尚书任上秉公无私,没有办过任何冤假错案,何为不称职?还请林吴门用事实说话。”

  听到这个称谓,众人却齐齐下意识看向申首辅。

  在当今朝堂,“吴门”这个尊称默认是首辅申时行,然后被王天官推广到林泰来身上,但一直不怎么普及。

  至于对手政敌用“吴门”来称呼林泰来,刚才更是第一次。

  所以陆光祖可能是故意为之,在申时行和林泰来之间进行挑拨。

  但抛开陆光祖的小心思不谈,讨论如何在官场上称呼林泰来,似乎真是一个难题。

  一般情况下,用官职雅称比较多,比如吏部尚书就是天官或者冢宰、太宰,户部尚书就是大司徒。

  但林泰来身上的兼职实在太多,称呼无从谈起,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大部分时候还是只能用“九元”。

  不过林泰来并不纠结这种问题,只接着陆光祖的话说:“既然你要事实,那我就给你事实。

  据我所知,你在任期间,刑部积压案卷和淹留狱囚的数目,一年增多百分之五。”

  陆光祖很犀利的辩解说:“百分之五这样的小数目,只是正常范围内的上下浮动而已,并不值得过于关注!

  你如果只因为增多百分之五,就判定本院不称职,堪称吹毛求疵,何异于鸡蛋里挑骨头!”

  林泰来毫不客气的驳斥说:“我说的是,你在任期间,刑部案卷和淹留狱囚平均每年增多百分之五!

  一年增多百分之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年年增多百分之五,这就是你在任时的趋势!”

  陆光祖暂时愣住了,林泰来这个切入角度比较新奇,让他隐隐有些不安。

  不过有一说一,这种案卷和狱囚增多的趋势也真不能怪他陆光祖。

  因为恰好在他这当刑部尚书的几年,皇帝开始摆烂了,虽然大事上还能及时裁决,但日常行政效率肯定不可避免的开始下滑。

  波及到刑部,就是林泰来所说的这种趋势,毕竟刑部里面大都是重囚,理论上需要皇帝做出最终判决。

  此时此刻,林泰来声音陡然加大,似乎是说给周围其他人听的。

  “每年增多百分之五,五年积累下来是多少?十年积累下来又是多少?

  我明白算过,五年就是增加将近三成,而十年就是六成多!”

  众大臣都有点懵,没想到林泰来用数据模型来辩论政务。

  这种用数据模型论证的手法并不是没人用过,但一般都用在钱粮开支等方面,很少有人用在刑部工作上。

  林泰来又对陆光祖喝问道:“你还敢拍着胸脯说,年增百分之五是小事么?

  就是在你任上,出现了平均每年增多百分之五的趋势,你凭什么自认称职?

首节 上一节 588/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