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411节

  第三,可以去辽东镇巡阅,有李家关系,肯定好办事。

  以后在朝鲜开打时,作为刚去过辽东巡视的官员,更容易获得机会。

  第四,自己在翰林院无事可干,接不到合心的宗门任务,抄书又有人代劳,还不如出差刷业绩。

  而且在外面晃荡,可以躲开国本之争,一举两得。

  第五,这个差遣比较好争取,只从内廷官选人,竞争相对很小。

  内廷官概念指的是内阁、翰林院、六科、中书科、尚宝司等衙门的官员。

  内廷特点是办公地在宫里,性质上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与外朝部院是相对应的关系。

  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内外的区分,比如在汉代,内朝就是尚书台,外朝就是丞相三公九卿。

  总而言之,只从内廷官选人,范围就小多了,估计就是天子派侍从官巡视九边的意思。

  林泰来想明白后,高瞻远瞩的指点了唐文献一句:“这是好事,现在去边镇刷下经验,以后时机来临时,可以谋取军功。”

  唐文献又懵逼了,你一个状元翰林,为啥总是想着军功?

  再说这道旨意只是按照流程发到翰林院,走个形式而已,其实跟翰林院没什么关系。

  “某去去就来!”林修撰行动力爆表,转身就急忙疾步走向中庭,准备找掌院陈学士申请这个巡阅边镇的差遣。

  此时此刻,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兼掌翰林院事陈于陛坐在公房里,忧国忧民的长吁短叹。

  陛下过去免了大朝,免了常朝,今天又传旨免了奏对和谢恩,一步步与大臣隔绝,以后大明将走向何方啊?

  在公房外面,陈学士的长随看到大踏步走来的林泰来,顿时大惊失色!

  他立刻吓得躲进了门口,并朝着公房里的陈于陛大叫道:“不好了!林状元提着长枪,往这边冲过来了!”

  陈学士:“.”

  卧槽尼玛!难道翰林院里还能闹兵变?

  提着三丈大枪的林修撰进门时,发现有所不便。

  他这才意识到,刚才来的匆忙,手里的大枪一直没有放下,顺手拿着过来了。

  “非常抱歉!给您添麻烦了!”林修撰在门口非常有诚意的谢罪,把大枪插在了学士公房门外。

  然后又进来说:“听闻皇上下旨,选拔内廷官出巡九边,晚辈特来申请。”

  陈学士深深的看了林修撰几眼,他是一个性格保守而传统的人,接受不了林修撰这么前卫的思路。

  想了想后说:“你作为新人,还是留在翰林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最近同僚张元忭去世,我们都准备结合他的生平,写诗悼念他。”

  林修撰张口就来:“勋名端不负高科,白玉楼成柰命何。惟有良知心尚在,姚江深处月明多。

  好了,我写完了。”

  陈学士:“.”

  虽说又短又小,可曹子建还要七步成诗,你比曹子建还少七步!

  伱林九元向来就是这么快的吗?

  而后陈学士没奈何,又说:“选人分头巡边这道旨意抄发内廷各衙门,顺便发了一份到翰林院而已。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六科给事中的差事,他们本来就负责监督朝政,去巡阅九边也算对口,我们翰林院不用管这差事。”

  林修撰据理力争说:“选拔内廷官又没说不让翰林院出人,总不能全用六科给事中!

  我们翰林院要出个人,谁又能拒绝?难道陈学士您领导下的翰林院连这点排面都没有?”

  最后陈于陛说:“你先下去,容我多考虑几日!”

  这是常见的措辞,考虑几天,拖延拖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实就是婉拒的意思。

  但是林修撰居然没有继续纠缠不休,离开了学士公房。

  陈学士对长随道:“听说林九元素来一意孤行,外人极难沟通,但这不是挺好说话的么?”

  此后陈学士继续忧国忧民和感慨时事,临到中午,准备去后院的膳舍吃饭。

  忽然又见长随站在房门,叫道:“登瀛门外面打起来了,阵仗不小!”

  陈学士:“?”

  翰林院登瀛门外面就是御街,过了御街就是宫城,难道有人想重演夺门之变?

  看了大热闹的长随兴高采烈的禀报说:“林修撰那些家丁不知为何,与过路亲军起了口角,在登瀛门外大打出手!

  林修撰披坚持锐,以一当十!现在一百多亲军被打的抱头鼠窜,一直躲到了长安左门里!”

  陈于陛不爽的呵斥道:“你这不学无术的狗东西!披坚持锐能用在这里么?披坚二字何解?”

  长随大喊冤枉:“老爷您不知道,原来林修撰那宽大的官袍里面还套着内甲,如何不能算披坚持锐?

  小的我跟着老爷在翰林院打转二十年,第一次见到披甲上衙的翰林”

  “滚开!”陈学士饭也不吃了,转身就回了公房。

  然后提起笔就开始写奏本,推荐翰林院修撰林某人为巡阅九边人选。

  不为别的,就为了翰苑这一方净土的清静。

  林修撰是为了打架而打架吗?不,这就是打给他陈于陛看的!

  只要不派我林某人出差,我林某人就天天在翰林院打架,请问陈掌院又该如何应对?

  当天晚上,林修撰与前途未卜的同年好友小聚。

  林氏朋友圈七人众里,林泰来已经入职翰林院,金士衡突然父丧,已经连夜赶回苏州了。

  剩下的五人,董其昌二甲第一传胪,按规矩肯定能选上庶吉士。

  周应秋二甲第七,选为庶吉士的概率很大,但需要朝中有人帮着说话才能稳妥。

  至于王禹声、陈允坚、沈珫,名次都一般。

  想走庶吉士高端路线就费劲了,不是说馆选考不上,而是朝廷也要平衡各方势力。

  一共就二十来个名额,四大阁老、外朝九卿,还有几十个侍郎、翰林这些能说上话的,都在盯着。

  平均下来,每人半个庶吉士名额都分不到。

  如果林泰来能一人安排五个庶吉士,那真是想疯了,朝廷又不是林泰来开的。

  最后林泰来说:“正好我最近要找首辅办事,那就顺便探探口风吧。”

  九个内廷官分巡九边,这是纯内廷的事务,最后还是首辅拍板。

  所以林泰来肯定要找申首辅说说,把自己安排到辽东镇去。

  “先保住周应秋的庶吉士,你们其他人能留京就留京。”林泰来又道。

  众友人一起说:“多谢!”

  林泰来有点苦恼的嘀咕道:“就是首辅最近不太尊重我,只能说尽力而为吧。”

  众友人:“.”

第437章 我想去辽东

  分遣内廷官巡边这事,影响力比林修撰预料的要大。

  又次日,林修撰感觉已经上了三天班,加上报到日就是四天,也算是个翰林院老人了。

  所以下午练完戚继光亲传的枪法,就早退回了家。

  然后林修撰就看到,宁远伯辽东镇总兵官李成梁的世子李如松正坐在自家前堂,喝着茶等自己。

  见了面后,李都督二话不说,直接打开手边的木箱。

  只见箱子里面白花花,除了银子,还是银子!全都是五十两一个的银锭!

  然后李如松又道:“我听说了,翰林院举荐了你参与巡阅九边,对吧?”

  见多识广的林修撰都惊了,他倒不是没见过钱,还不至于为这点钱所震惊,就是诧异李家竟然这么懂事吗?

  自己巡阅辽东镇的想法,目前也只是个想法而已,李家就主动上门贿赂了?

  感觉自己僭越了,这应该是张居正和申时行享受过的首辅待遇.

  “你的所有欠债一笔勾销,再奉上这些银两!”李都督的另一个身份还是债主,“只要你去巡阅宣府镇!”

  林修撰:“???”

  是我耳朵失灵了,还是李都督你口误了?辽东镇和宣府镇是两個方向啊。

  李如松强调说:“我没说错,我个人拜托你去宣府镇。”

  林修撰还是莫名其妙的,“我去宣府干什么?”

  “帮我报复宣府巡抚许守谦!”李如松咬牙切齿的说。

  原来在前年,也就是林泰来还在江南老家睦邻行善、潜心向学的时候,李如松短暂的出任了宣府镇总兵官。

  然后李如松和宣府巡抚许守谦产生了矛盾,在阅兵的时候,李如松硬要许守谦平起平坐。

  在如今文贵武贱的背景下,总兵官往往要屈居于巡抚之下,不可能平起平坐。

  所以许守谦当然不愿意与李如松同坐,这事当场就闹大了,在场愤怒的文官和李如松差点互相挥拳打起来,但是都被左右拦住了。

  后来事情闹到朝廷,李如松虽然是万历皇帝的爱将,被攻讦之下,也不得不免去了宣府镇总兵官职务。

  至今李如松还在耿耿于怀,对宣府巡抚许守谦仍然怀恨于心。

  得知了前因后果,林泰来很鄙视的说:“差点打起来?你们都这么弱?

  若是我在场,就绝对不会有差点两个字!也绝不允许企图挥拳的对手还能站在我面前!”

  李如松:“.”

  这是重点吗?林状元你的关注点是不是有点偏颇了?

  “说实话,我还是想去辽东。”林泰来说。

  李如松劝道:“对你来说,去哪里巡阅不都一样吗?而且宣府距离还近,面积也小,来回轻松不累!”

  林泰来叹口气,宣府虽然很好很好,但他还是想去辽东。

  毕竟辽东挨着“朝觐鲜矣之国”,还有刚开始发家的伱大清太祖。

  李如松又极力劝道:“我可以非常明确的说,许守谦此人卑鄙,贪财受贿,败坏边事!

  宣府距离京师太近,纵容此人在宣府胡作非为,对京师后患无穷!”

  林修撰差点就说出一句友尽绝交的话——李都督你说这些之前,不先找个镜子,照照你爹?

  “实话说了吧,我想去辽东看看,在建州那里画个圈。”林泰来说。

  李如松没法,只得亮出了最后的底牌:“许守谦和吏部的赵南星是同乡。”

  林修撰:“!”

首节 上一节 411/5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