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0节

  张武感觉被哥哥抢了风头,连忙主动请缨说:“坐馆少待片刻,我去抢一副笔墨便来!”

  张文气得骂道:“蠢货!坐馆说了多少次,做事要用脑!还是我去!”

  随即张文走下桥头,来到岸边,对着彩舫叫道:“里面是花榜第五的乐桥李翩翩?

  赶紧送笔墨出来,不然小心林教授要拿着一对铁鞭,改日去贵府门上讨杯茶喝!”

  果然用脑做事很有效率,立刻就有个小婢女送了笔墨出来。

  林教授气得想打人,不是打这个叫李翩翩的,而是想打张文!

  花榜前列的名妓就这么多,有三家被打过结仇了,而榜眼姐妹花听说是虎丘徐家罩着的。

  今天这个第五名又被张文招黑了,以后有了钱,又该找谁研究诗词传播才名?

  同时林泰来又陷入了新的烦恼,笔墨已经有了,但在哪题诗?

  桥头这里也不像街巷,没有白墙供人乱写乱画。

  他举目四望,却又发现,在对面属于长洲县的东桥头,立着石壁,大概是用来张贴告示用的。

  但问题在于,属于吴县的西桥头这边没有石壁。

  林泰来长叹一声,回头要向县里反映下,基础设施怎能不如长洲那边?

  眼睛瞄着对面的石壁,林教授只能上前几步,对着桥面上的长洲县衙役们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对面衙役们纷纷破口大骂“不懂事”和“不会做人”,听说你林泰来也是混社团的,怎么一点情商也没有?

  现在是一个人和几十个人对峙,众目睽睽之下,一个人这边不先退,几十个人这边好意思主动先退?

  要退,也是你林泰来先退,这才符合江湖规矩!

  张武想起屡屡被教导要用脑,便也上前几步,对着长洲县衙役们喊话说:

  “桥面如此狭窄,更适合我家坐馆施展!故而你们挤在桥面上也无用,不如后退到桥下列阵去!”

  刚才衙役们追的冲动,追到了桥上,听到这话,颇觉的有道理。

  尤其是跑得快,不幸成为最前排,不得不站在桥上直面林泰来的人,立刻就想趁机往后退,撤到后面去。

  但后面的人想法又各自不一,于是长洲县这些衙役们内部之间,出现了小小的混乱。

  张武得意洋洋,正想着向坐馆炫耀时,忽然就看到坐馆人影一闪,冲了上去,举起双鞭就开打。

  张武迷茫了,不是要用脑吗,怎么坐馆二话不说又开始莽了?

  随着实战经验越来越丰富,现在林教授文学事业不见长进,但打团战的嗅觉越来越灵敏。

  战机稍纵即逝,但还是被林教授捕捉到了。

  长洲县衙役前后排矛盾,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桥面上的前排突然遭受了铁鞭的打击。

  此时前排衙役毫无战心,但在狭窄的桥面上,又逃无可逃,不想受伤就只能纷纷从桥面上跳到河里。

  于是就见像是下饺子一样,一连十几个人掉进了水里。

  周边响起了漫天的喝彩欢呼声,没有白围观,果然看到了集体跳水的热闹!

  没在桥面上的衙役纷纷后退,一直退到了路口,重新集合,紧张的盯着林泰来。

  这个姓林的不会真想一个打几十个吧?那么打还是不打呢?

  官老爷们怎么还不到场,连个下令撤退的人都没有,太烦心了。

  林泰来再一次用铁鞭清理出了通向文学的道路,站在了桥东头的石壁前。

  略加沉吟,将铁鞭换成了笔墨,提笔在石壁上写道:“那年十八,感怀三首”。

  其一:

  忽忽青春逆旅休,半生赢得一生愁。

  与人会饮从沉醉,是处无家且浪游。

  水气夜迷灯火市,江风凉似管弦秋。

  不知一枕黄粱梦,更上谁家旧酒楼?

  其二:

  食肉何曾尽虎头,十年书剑海天秋。

  诗文幸未逢黄祖,襆被今犹窘马周。

  自是汝才难用世,岂真吾相不当侯。

  须知幼岁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其三: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怯闻文字事,打拳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连续三首七律,从个人遭遇到忧愤当今时事,情绪和深度层层递进,艺术感染力十足!

  穿越以来,这算是一次大制作了,就是加起来有点长,写了好一会儿。

  幸亏碍于林教授的威名,长洲县衙役们没有过来打扰林教授进行文学创作,所以想混文坛首先要能打。

  林教授写完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扔下笔,转身就走,溜回了吴县境内。

  长洲县衙役们望着林教授的背影,再一次破口大骂。想过来写诗就早说,至于赶兄弟们下饺子?

  林泰来招呼着张家兄弟和四大金刚,“走!继续找个地方喝酒,等着事情在官面上发酵!”

  首先,自己为了替吴县收税的事情,被长洲县徐家跨境跑到吴县地界上羞辱和霸凌。

  然后自己找长洲县县衙告状,但长洲县县衙袒护徐家,不受理状子。

  再然后,自己在长洲县县衙外,一怒打了几十个长洲县捕快,以此为报复。

  下一步,假如长洲县为了几十个捕快被打的事情,找吴县施压并讨要说法。

  那么就先要解释,长洲县徐家跑到吴县地盘上,打砸了帮吴县衙门做事的堂口,长洲县县衙为何袒护徐家?

  逻辑完美!

  走在路上时,张文忽然深沉的说:“坐馆!你今天这些诗,追读肯定不行。”

  林教授惊奇的看向张文:“你什么时候也懂文学了?你才能认得几个字?”

  张文点评道:“我不懂文学,也不认几个字。但我知道,市井之间能流传起的诗词,必定是短小有力,浅白易懂的。

  今天坐馆这些诗,加起来篇幅这么长也就罢了,再一听题目,居然还是十八岁感怀云云。

  那我就能猜出,肯定是玩弄格调的无病呻吟,只应当出现在文坛唱和上,而不是出现在市井之中。

  就路上这些百姓,有几个人爱看这玩意啊?

  所以今天这几首诗的追读,肯定比写在名妓家门口的那几篇差!”

  林教授听不得别人说他写的诗不好,一开始还想打人,但听到最后,居然还有几分道理。

  便慨然长叹道:“诗乃心声,我只是有感而发,为自己而作,非为他人追读也!”

  张文十分诧异,不会吧?坐馆你不会真对文学投入感情了吧?

  你老人家写诗的初衷,不就是为了骗炮吗?不然当初怎么会去花榜美人家里强行推销诗词?

  听着大哥和坐馆谈笑风生,竟然还能讨论文学,张武也觉得自己必须说点什么,不能被大哥彻底比下去。

  于是张武也有感而发的开口道:“我看今天最蠢的,就是那个叫李翩翩的女人。

  她们这样的名妓,为了身价,不是最喜欢出风头、刷名声么?

  她应该亲自出来,捧着笔墨伺候坐馆写诗,说不定也能成为那什么佳话!”

  林泰来又想打人了,他发现张家兄弟都欠揍的,非要把被歧视的事情挑明了说吗?

  也不看看自己现在是什么身份,又不是文人名流,在文化圈也没有影响力,更不是高官巨富,哪个名妓愿意主动倒贴?

  以人文为噱头的名妓,又不需要这铁拳金鞭的名声!

  哎,想想自己的处境,当真就是“避席怯闻文字事,打拳都为稻粱谋”了。

  从底层向上流阶层攀升的过程,本就艰辛,一缺银子,二缺人脉,连个县衙粮书都要当成大腿了。

  更新晚了,都是为了花时间找诗凑一组啊,主角第一次正经“大制作”,想找没用过的,质量还凑合的真不容易啊,结果只找到两首稍微合适的。

第44章 坐馆你火了!

  其实这《十八感怀三首》传播程度比林泰来想象的大一点,只是在另一个没有什么声量的圈子里流传。

  苏州府人文昌盛,读书氛围浓厚,识字率比大部分地方都高多了。

  这就导致了另一个后果,科举扑街也特别多,大把大把连秀才都考不中的人。

  悲伤又愤懑的《十八感怀三首》,就像是给这些人代言一样,毕竟大多数扑街都有一颗怀才不遇的心灵。

  尤其是“金粉东南十五州”这首,被很多扑街认为是当世最好的一首诗。

  当然,在大众里流传度最高的话题,还是一人打瘫了半个长洲县衙的都市传说。

  毕竟在饮马桥这个城中交通枢纽,林泰来以一敌数十的猛将英姿,被无数过路人亲眼看到。

  虚幻的小说家言,突然在现实里出现,让所有目睹壮举的观众都大为震撼,原来还真有三国里吕布那样的猛将!

  原本林教授的名声局限于城西江湖圈,现在爆炸式的一下就扩散至全城,而且还破圈扩散到了普通市民当中。

  林教授马上就能感受到这种趋势了,但现在的他正带着硕果仅存的六名手下,朝着城外前进。

  张家兄弟还好,跟着坐馆打人打多了后,就比较麻木了,但新加入的四大金刚都非常兴奋。

  他们感觉,前天面临徐家压力,决定去留时,留下来是对了!

  作为底层棍徒,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但至少今天是无比风光的。

  他们和林坐馆一起合力,打爆了一个县衙,放翻了五十来名衙役,这样的辉煌战绩足够他们吹一辈子了。

  站在饮马桥上,他们就感觉自己像是彪炳史册的世界之王。

  所以四大金刚积极的建议对林坐馆说:“此时此刻,应当就近找家酒楼,痛饮三百杯才是!何必一定要急急忙回南濠?”

  林坐馆很真实的答道:“我怕在城里被堵住了无路可走,尤其是夜间城门闭锁时!

  相比之下,还是在城外更安心些,有足够广阔的天地可以回旋。”

  四大金刚:“.”

  走着走着,林泰来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开口问道:“发生了这样的大事,应该第一时间向上级总堂汇报,你们谁去?”

  四大金刚是直接经过鱼市招兵,然后跟着林坐馆的,与总堂不熟,所以去总堂汇报的任务只能落在张家兄弟身上。

  对去总堂汇报工作这种事,张文比较心累,不想吭声,他真不知道应该怎么跟总堂汇报今天的工作。

  张武却积极的表现说:“让我去!”

首节 上一节 30/7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