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虎便在不停的瞅着自家少爷的小舅子。
严绍庭瞪了一眼:“与成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说的。”
这倒是让陆绎有些动容,看向二姐夫的眼神,又多了些火热。
严虎则是小声开口道:“回少爷的话,是浙江那边,说是淳安知县海瑞,对国策新政多有抵抗,带着治下百姓拒行改稻为桑,更……”
原来是海瑞这个头铁娃。
严绍庭心中哼哼了一声,看向狗腿子:“更什么?”
“少爷息怒。”严虎赶忙开口,方才继续道:“这个海瑞更是口放厥词,是严阁老和小阁老,还有……还有少爷您,在蛊惑陛下,行祸国殃民之事……”
严绍庭听见这话,不由瞪了一眼:“他海瑞是看不见这件事,如今是张居正在办吗?”
严虎挪挪嘴低下头没敢说话。
陆绎却不用避讳这些,在一旁乐呵呵道:“这事是严阁老提出来的,张居正则是姐夫你举荐的,淳安那个海瑞,自然知道该骂谁。”
严绍庭立马转头看向陆绎,怒瞪了一眼小舅子。
陆绎赶忙缩了缩脑袋。
“姐夫别打,我这也有事没说呢。”
严绍庭哼哼道:“你说。”
陆绎却是站起身,跑到严绍庭身边的凳子前坐下,而后脸上露出笑容,乐呵呵道:“我这里是张居正在苏州府和松江府的消息。”
“张居正?他在那边出什么事了?”
严绍庭大抵是知道张居正这一次在南直隶的差事不会太好办,但却不清楚究竟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陆绎当即解释道:“嘿!原本我以为他张太岳能办成事,谁知道下面人传讯回来,现如今这位张太岳大抵是手脚忙乱,深陷泥潭了。”
不等严绍庭再问。
陆绎便继续说道:“姐夫你不知道,他张居正刚到苏州府、松江府,手持圣旨,行钦差事。可是一说朝廷要他在两府改棉为桑,当地便立马答应下来,口口声声一切听从朝廷旨意。”
严绍庭面露狐疑:“哦,那这瞧着不是挺顺利的。”
陆绎连连摇头:“这事哪里有这么简单,天知道苏州府、松江府今年是怎么回事,竟然早早的就将棉苗种了下去,两府数十万亩棉地,数万棉农、数千织户如今都在田间地头,要与张居正讨要青苗费。”
严绍庭顿感诧异。
“竟然成这样了!”
陆绎哼哼了两声:“他张居正现在已经两难,百姓们绝不说抗拒朝廷政令的话,只说让张居正拿钱出来,只要钱到手,他们带头免费出工将棉改为桑。”
严绍庭听到这里,也终于是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大抵不过是朝廷这边走漏的消息,比之张居正走的更快。
至于消息怎么过去的,又是谁发出的,反正现在都由张居正生受着。
严绍庭不禁有些乐了。
“看来张居正应该是很想回京了。”
第39章 张居正和大明不粘锅
苏州府。
城中督粮道署衙门。
此地在五代时,乃是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璙所建的金谷园。
后为宋时太学博士朱长文的乐圃,再往后便是屡有兴废。
到了嘉靖朝,先是被改为学道书院。
而后才被改成现在的督粮道署衙门。
而这也成了张居正此次南下暂居办公的地点。
此时的江南,时值春雨绵绵。
督粮道署衙门里,迭石为山、山水相依。
问泉亭内,张居正立身寂静。
亭外春雨连绵,水珠自山石汇聚,滴落流水池中,掀起层层涟漪,雾气环绕,遮蔽人眼。
然而张居正的双眼,却格外透亮,清明郎朗。
自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高中二甲第九名,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他便一直在京中为官。
严格来说,这是他第一次离开京师的官场,亲身到地方上主持国朝大事。
眼下,摆在张居正面前的苏州府、松江府改棉为桑一事,如同一团乱麻。
数日不曾有半点进展,城外两府桑农,更是有情绪愈发不满的趋势。
但张居正却没有想要离开这里,返回更加安逸的京师。
纵观历朝历代之革新,皆有抵住和反复。
前宋王安石推陈出新,行效新法,虽褒贬不一,却亦有良效。
从来,张居正都将自己的政治目标,定在远超王安石的位置之上。
只是如今让张居正愤怒的是。
明明是前不久才在京中定下的国策,为何自己前脚未到,这苏州府、松江府的棉农们,便已经将数十万亩的土地全都种上了棉种。
要知道,如今不过初春,就连谷雨、清明都未曾到。
按照时节,这时候根本就不是栽种棉种的时候!
朝中有奸佞!
有包藏祸心之徒,在暗中传讯两府!
张居正很清楚,如果没有京中传出的消息,当下的苏州府和松江府,绝不会是现在这般局面。
可到底是谁呢?
又是谁人将消息快马加鞭送到两府,且定然是在暗中指点,催促两府棉农将不符合时节栽种的棉种给栽种了下去。
“奸佞祸国!”
“必当除之!”
亭外春雨急切,张居正冷声出口。
他现在急需查出,到底是哪一方的人在暗中对抗朝廷要在两府改棉为桑的国策。
其实当张居正第一时间赶到苏州府的时候,在发现眼前局势的时候,他便想到了严党。
只有严党是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
可是。
当张居正想到这件事是严嵩提出,而自己又是严绍庭在圣前推举出来的。
张居正便不由产生了一丝怀疑。
这事真的会是严党做的?
可若不是严党所为,又该是什么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呢?
这几日将自己封闭在督粮道署衙门的张居正,陷入到反反复复的沉思之中。
而不弄清楚这些,他便没有办法轻易出手,压下苏州、松江两府的棉农。
此时的督粮道署衙门外。
窄僻的小巷里。
两面旗牌开路,一座软轿冒雨而行。
至衙门前,落轿停下。
早有差役撑伞到了轿前。
督粮道署衙门里,等候多时的门房也赶忙撑着伞走了出来。
“小的们,恭迎赵抚台。”
轿帘掀开,露出一袭绯红圆领束腰常服,胸前则是文官二品锦鸡补子。
赵贞吉头戴乌纱,一手在前提腰带,一手背至身后,轻摇官步跨出官轿,抬头皱眉看向督粮道署衙门内。
“张阁老可是在里面等久了?”
赵贞吉开口询问了一声。
衙门门房殷勤道:“回抚台的话,张阁老已在问泉亭独自观雨许久。”
已在,独自,许久。
赵贞吉的眉头不禁动了动,抓住了门房话里的几个关键词。
他如今是南直隶巡抚,户部侍郎。
如今张居正代表朝廷,行钦差之权南下苏州、松江两府督办差事,地方上棉农隐有对抗之意,他这位南直隶巡抚便不得不快马赶来应对。
知道了张居正今日在干什么,赵贞吉脚下不停,赶忙从身边人手中抢过雨伞,亲自撑着雨伞就让问泉亭赶过去。
督粮道署衙门前身是从环秀山庄改建过来的,占地远不如苏州城里其他私宅园林面积大,仅有三亩。
赵贞吉心中带着些忐忑,穿堂过巷,不多时便已经能看到假山林木中间的问泉亭。
“南直隶的人是都死光了吗?”
“还是说南直隶上上下下都烂了!”
正在这时,赵贞吉便听问泉亭里,传来一道愤怒的呵斥声。
他当下心中便是一跳,每一次踏出的脚步声更大了一些。
等到了亭外,未曾收伞。
赵贞吉便已经躬身颔首,高呼道:“下官赵贞吉,请见张阁老。”
赵贞吉没有挪动脚步,一直撑着伞站在问泉亭外。
亭子里。
张居正似乎是在雨声中听到了来人,脚步快速的走了过来,一眼看到赵贞吉后,脸上立马露出笑容。
“及时雨可算是来了!”
张居正浑然不顾亭外的雨水,走出亭子,一把拉住赵贞吉:“孟静兄快快进来避避雨。”
赵贞吉却是心中一沉。
“张阁老言重厚爱。”
他小心翼翼的将雨伞歪向身后,跟随在后面的侍从立马接过雨伞。
进了亭子后,赵贞吉便立马顺势轻拂张居正的手臂:“张阁老淋雨了,切莫注意,万可敢受了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