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160节

  严绍庭躬身颔首作揖:“陛下乃是圣明之君,天下黎庶之君父,大明承平,社稷稳固,全赖陛下一人。”

  嘉靖却是笑了笑。

  他看向严绍庭,笑着道:“伱很年轻,年轻的让朕今日觉得,有朕当年几分风貌。”

  严绍庭赶忙将头低的更深了一些。

  “微臣不敢。”

  嘉靖却是忽的一笑:“不敢?方才若非朕出声,你是不是真的要将改制盐政的话,说出口了?”

  “臣……”

  严绍庭面露迟疑:“臣确实想在圣前奏对盐政改制事,却并非只有盐政改制事。”

  吕芳这时候已经从一旁,端了一杯茶水送到道台前。

  嘉靖接过茶,却是握在手心。

  “说吧,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严绍庭拱手作揖,而后挺直身子。

  他侧目扫了一眼送完茶退后到远处的吕芳。

  见到对方手中已经默默的握住了墨笔,这才开口出声。

  “回禀陛下,臣虽在朝日短,却幸得陛下垂青,兼办诸事。”

  “微臣以为,国家若要政通人和,当首在经济,次之吏治,再次之军备。”

  “朝廷如今朝局艰难,便是因国库空虚所致。”

  “而今鄢懋卿南下两淮巡盐,便是为解国库空虚一事。今日臣言两淮盐政,实乃希望奏请陛下准允,改朝廷盐政。”

  嘉靖目光一紧,这小子果然如自己所想,到底还是动了要改制盐政的心思。

  他声音变得悠长了一些:“你欲如何改?”

  “不论盐政之正盐、余盐、私盐,皆起自太祖洪武一朝,历时至今已近二百年,朝廷于盐政上早已积弊重重,二百年间朝廷不断推行新策,却不过都是缝缝补补。”

  “臣以为,朝廷当有大魄力,一扫盐政积弊,唯有彻底废黜当下积弊二百年之盐政,扫清了盐政这间屋子,重新装点推行盐政新策!”

  大明盐政二百年,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确定好制度。

  就如同大明宝钞一样。

  国初,就没有将天下货币制度确定。

  一切都是初创,未曾有更改修正,便这么稀里糊涂的进行了二百年。

  现在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和能力,也没有办法扭转。

  唯有一条。

  重新制定新的盐政制度,重建一个新的盐务体系。

  嘉靖却是眉头一凝:“你就不怕,到时候盐课新政推行尚未彻底,便引得天下大乱?”

  “臣怕!”

  严绍庭回答的很是果断,随后便转口道:“但臣更怕我大明盐政旧制,永不更改,朝廷明明有千万利润,却每岁只得百余万,钱粮流于商贾士绅,乃至于……权贵之手。”

  嘉靖沉默了。

  盐课的利润,从国初一路下滑到现在的原因,他又何尝不知道。

  天下盐商窃夺其利,只是其一。

  而是上上下下,数不尽的人将手都插在了盐务里,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

  严绍庭则是继续道:“而今盐课,各方上下其手,无人顾忌朝廷空虚,不如借此次两淮盐务生乱,追查各方罪责之机,一扫盐政旧制。

  重新厘定天下盐场,重新编练盐户灶丁,革除折色,皆以米麦或银定额工本,以资盐户灶丁生产正盐,防止夹带私盐。

  朝廷统购天下盐场食盐,禁绝预支,以防寅吃卯粮,朝廷取薄利于盐课,天下商贾尽于盐政衙门采买食盐,转运各地。或以开中之法,以已产食盐为引,命盐商开中转运粮草于地方卫所及边军。”

  嘉靖不由抬头看向严绍庭,半响之后方才开口道:“如此所谓改制,朕听之,为何却亦如旧制?”

  嘉靖的脸上露出不解。

  严绍庭所提的这些盐政新制,其实都不过是已经有了的法子。

  严绍庭却是摇头道:“回禀陛下,臣之奏议,其重在额定盐户灶丁工本,便不如太祖时余盐一引一石米麦,也该有之七八,不许地方官府更改。如此才能让盐户灶丁,皆产生送至官府,而非夹带于商贾变作私盐。

  盐,亦是百姓日常所需之物,国初盐价甚低,只是其后因朝廷用度而不断涨价,方才导致官盐价高而私盐低,商贾亦不愿采买官盐,而纷纷赚于私盐。

  而今盐政每岁不过百万余得利,但东南已有丝绸行销海外千万巨利。

  臣以为,凡天下百姓日常所需,若是官办,不可高价。官办盐课以低价,私盐如何存?

  私盐无,则天下百姓尽购官盐,则朝廷得利依旧巨大。”

  其实严绍庭在盐政上的提议,不过就是提高盐户的工本,降低官盐价格。

  他觉得道长应该能听明白自己这番话。

  嘉靖亦是点了点头,沉吟着说道:“优待盐户灶丁,防止产盐流入私盐,薄利多销,朝廷得利更多,你是这个意思吧。”

  “陛下圣明!”

  严绍庭顺势拍了个马屁。

  而后他便接着说道:“正如陛下所言,我朝盐政最该做的便是薄利多销。只要盐户灶丁看到朝廷给出的工钱足够多,远超夹带私盐得利,即便朝廷不能全部断绝私盐,却定能使其锐减,在附以严法监察整顿诚挚。

  “届时天下百姓所用食盐,皆出自于官盐,而官盐价格降低,使百姓皆可购买。便是价低,只要人人皆食官盐,则朝廷盐课得利必定不会锐减,而是定然大涨。

  当下商贾观之朝廷盐政正盐价格高昂,纷纷不愿开中、不愿采买,更愿担着风险行销私盐。官盐价低,商贾于朝廷官府采买食盐,亦是本钱减少。臣以为,在法度之下,商贾亦不愿整日冒杀头之罪兜售私盐。”

  道理其实很简单。

  严绍庭甚至可以断言,如今大明朝堂之上,那些所谓衮衮诸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嘉靖开口:“朕明白你的意思。”

  在严绍庭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嘉靖便已经在心中推算了一遍依照严绍庭所言之法,朝廷得利几何。

  确实会让朝廷重新再盐课上,获得更多的利润。

  嘉靖的声音拖长了一些。

  “但是……”

  …………

  月票推荐票

第164章 严绍庭的经济学(求订阅)

  “道阻且长。”

  “严润物,你欲行盐政新制,朕心喜悦。”

  万寿宫内殿道台上,嘉靖声音悠长。

  他的双眼闪烁着几道精光,但很快就消失不见。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盐政每岁百万多盐引,除却百姓之用,便是开中军务所需。”

  “一旦朝廷革除盐政积弊,推行你所说的新政,民生、军心,必将深受牵连。”

  “朕非以为你所言乃至无利于国家,今日这万寿宫中,内阁言及祖宗成法,伱亦见之。”

  “你可懂,其中之要害?”

  嘉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稳一些。

  但他长袖下的双手,却是攥在了一起。

  严绍庭则是拱手道:“陛下,臣所谏非是新政,不涉祖宗成法。若论祖宗成法,今日臣亦有言,太祖洪武朝,余盐给米麦一石,臣今日言及盐政新策,不必一石,七八之大抵便可。

  “推行新策,也非崩坏旧制。

  “一旦盐政格局焕然一新,朝廷开中自可继续,仅是停办预支,此亦是商贾盼望之事。

  提高给支盐户灶丁工本,降低商贾采买成本,进而降低百姓购进食盐之价。一应不违法度,不担风险,非是野心之辈,自不再愿售私盐。”

  大明走到现在。

  开中制原本是好,但商人们也不是傻子,预支盐引,今天交了钱只能拿到几张盐引,真要拿到食盐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

  这他妈的。

  谁愿意再和朝廷开中?

  而一旦盐户产盐得到的利润增加,朝廷采取薄利多销,商人们购买官盐成本降低,售卖价格降低。

  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天天冒着杀头的罪,去干贩卖私盐的事情。

  严绍庭忽然念头一动,又说道:“为保盐户灶丁甘愿为朝廷产盐,臣以为陛下亦可降旨,停办盐户灶丁徭役之法,只让其专心产盐。如此,则天下盐户灶丁,必定无不夸赞陛下之仁德,更加不愿夹带私盐。”

  这是他忽然想到的事情。

  大明在盐政上的各种规章制度,其中就有一条,可以说是不把人当人。

  从洪武朝开始。

  大明的盐户灶丁们,不光要按照朝廷的规定,生产食盐。他们还要另外去服徭役,为官府做事。

  一头是要服徭役,一头是朝廷定下的盐课。

  这些盐户灶丁们长久下去,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继续干下去了。

  后来正盐的工本降低,直接就导致盐户灶丁们甘愿冒着杀头大罪,也要夹带私盐出来。

  嘉靖亦是眯起双眼:“停办盐户灶丁之徭役?”

  他看向了一旁的吕芳。

  严绍庭则是闭上了嘴。

  不多时,吕芳便从远处那重重遮挡后的书架上,取了一份账簿送到了嘉靖手上。

  嘉靖低头翻阅。

  这是记录天下盐户的账簿。

  细看一遍之后,嘉靖的脸上露出笑容。

  “你所奏此条事,朕允了。”

  “但仅许盐丁免服徭役,其户不事产盐者,照例服徭役。”

  相较于天下亿兆黎庶,盐户都不足百万户,而真正产盐的灶丁又才几人。

  在朝廷的规定之中,以两淮为例,盐户灶丁每人每年定额二十引,每引重二百斤。

  一人一年便要产盐四千斤。

  而大明一整年的产盐量,大抵是在二百五十万引左右,便是加上隐瞒不报的,其实真正从事产盐的灶丁也不过十几二十万人。

  若是停办盐户灶丁的徭役,就能立即收获一片民心。

首节 上一节 160/1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