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6节

  只见黄景昉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李适,你今天太冒险了。当今皇上是怎么一个人,你不是不知道吧,怎么还陷进去啊。”

  “要知道你可是崇祯十三年的榜眼,只要熬资历,一样可以平步青云。你今天这样迫不及待地进入官场,你究竟图什么?”

  李适淡淡一笑,“图什么,图为国为民呗。”

  黄景昉更是愁苦,“哎,你这孩子,为国为民也不能让自己陷入险地啊。”

  “现在首辅周延儒也对你很不满,以后必然会不断给你使绊子,让你难以成事。长期以往,皇上对你的好感逐渐降低,是很要命的事啊。”

  “可惜,我当初答应你父亲,好好照顾你,以后可能要食言啦。罢了罢了,就算事不可为,我就拼着罢官也要保全你。”

  原来黄景昉是天启五年的进士,和李适的便宜老爹李宏是同年,二人两次到北京参加科举,不过黄景昉第二次便中第。

  而李适的便宜老爹李宏考了三次也没有中第,最后死在第四次的赶考路上。

  黄景昉是福建晋江人,也就是泉州人。而李适是浙江鄞县人,也就是今天宁波人。

  这两个地方都是大明的对外港口,所以很早的时候黄家和李家就有生意上的往来。

  所以李宏和黄景昉不仅是同年关系,更是世交的关系。李宏临终前专门给黄景昉写了一封信,让黄景昉照顾一下自己的独子李适。

  没有想到李适也很争气,居然考中了崇祯十三年的榜眼。当然崇祯十三年的考官之一便是黄景昉,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便宜关系。

  于是李适便顺利进入翰林院,翰林院的老大黄景昉也对他很是照顾。

  李适在翰林院的两年安安静静,从不惹事生非,对此黄景昉很是满意。

  但是李适突然暴起,让黄景昉很是猝不及防。今天的朝会黄景昉都没有去参加,本来就对李适去参加朝会颇有微词。

  但是没有想到李适居然在朝会上大放厥词,虽然得到了皇帝的宠信,但是也得罪了一大票实权官员。

  你以为李适看似得到了皇帝的信任,破格录用,但是这里面有很深的水啊。

  本来翰林都有在翰林院干满三年的铁律,李适不过区区两年便被皇帝做了其他差遣。

  这让很多熬资历的翰林很是不满啊。

第10章 将黄景昉打造成自己的工具人

  再加上皇帝给了兵部侍郎的差遣,估计要被言官给喷死。

  你从编修变成侍读学士还情有可原,毕竟还是在翰林院内晃悠。

  但是又来了一个兵部侍郎,这完全就是打破常规,如何能忍。

  于是正在李适得意这会,已经有数十封弹劾李适的奏章正在酝酿之中。

  李适没有想到黄景昉这个伯父对自己如此真挚,不由说道,

  “黄老头,我给你安排个新官职当当,你看如何?”

  黄景昉顿时炸毛了,什么?老头?我才刚刚46岁好吧,正值壮年好吧。你李适自身难保还大言不惭说给我安排个新职位。

  黄景昉很想说,贤侄脑袋秀逗了吗。

  “没大没小的,我堂堂翰林院詹事,需要你来安排,你还是想办法把你屁股上的屎给擦干净。”

  “我想大概这个时候数十封弹劾你的奏章已经在路上了,要是皇帝顶不住压力,你就等着打包东西回老家吧。”

  李适呲牙咧嘴一笑,

  “你放心吧,皇上现在对我信任有加,断然不会如此。皇上还等着我给大明续命呢。”

  黄景昉也是嗤之以鼻,怎么以前没有发现这个贤侄如此孟浪啊。看来自己还是要好好教育他一番,免得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当年的袁崇焕,皇上也是对他信任有加,最后还不是落了一个凌迟的下场。还有卢象升,也免不了一个战死沙场的下场。还有当年威风一时的督师辅臣杨嗣昌,还是免不了被追责,悲愤而死的下场。”

  “小子,这官场的水可深了。你还年轻,我怕你把握不住。”

  李适当然知道这个伯父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我李适能和他们比。堂堂穿越者,站在上帝的视角,要是还不能干一番事业,那就真的太菜了。

  “他们是他们,我是我。他们落得如此下场,是他们太菜了,我和他们可不一样。”

  黄景昉苦笑着摇头,“很多人都像你这么说,其实还比不上他们几个。”

  李适懒得和他扯这些没有用的东西,要知道现在是崇祯十五年的五月,在六月的时候内阁将要大换血。

  连续两次的战败,很多老臣都看到大明危矣,再加上皇帝更加喜怒无常。

  很多人都想要保持自己的名节,免得阴沟里翻船。就以年老体衰为由纷纷请辞,告老还乡。

  自己目前不过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兵部右侍郎,要知道兵部可是一个高危职业,自己不能去沾惹兵部的因果啊。要是一不小心就被当成替罪羊给撸掉,自己还怎么拯救大明。

  所以必须要有靠山,要有能说得上话的人,要有自己的代言人,目前看来自己这个便宜伯父很合适啊。

  一是对自己真情实意,二是人家天启五年的进士,在翰林院混了十七年了,资历完全足够了。

  同时李适心里不由开始鄙视这个便宜伯父,混了十几年还在翰林院,看来也就是个书呆子啊。

  “哈哈,伯父拭目以待吧。不过说说伯父,你这么多年都待在翰林院,难道就不想挪个位置?”

  黄景昉顿时老脸一红,自己的同年,甚至自己的后辈,都有好些人在内阁里面混得风生水起。

  就只有自己一直很稳定的待在翰林院养老,虽然现在混到了翰林院詹事。但是崇祯朝的翰林是真不值钱,只是一个混资历的地方。

  以往翰林院有经筵还能时常见到皇帝,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但是崇祯皇帝一天日理万机,军国大事都处理不完,哪里有时间来听你们这些翰林哔哔。

  于是不可避免翰林院就成了一个熬资历养老得闲散衙门。

  黄景昉又不善钻营,就只能在翰林院熬资历。这一熬就是十七年,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现在已经变成意志消沉年近五十的中年。

  “哼,在什么位置都是为皇上效力,为国家尽忠。”

  黄景昉表现得很硬气,但是不可避免李适还是听出了一丝不满得情绪。

  李适心里好笑,于是打趣道,

  “哎,我看内阁空虚,还说把伯父安排进去,占个位置。没有想到伯父不感兴趣啊,算了算了,是我自作多情。”

  果然李适见黄景昉脸上表情丰富,一会红一会白的,很明显对李适的提议很意动啊,谁不想进步啊。但是就是拉不下脸来问李适这个小辈。

  李适知道不能再逗这个便宜伯父了,本来就面子薄,要是恼羞成怒,自己就要花大价钱去哄了。

  “伯父,你在翰林院待了十七年。为人崇气尚节,品行纯粹,正直无私,这些都是被大家看在眼里的。”

  果然李适的彩虹屁一出,刚才还板着脸的黄景昉顿时露出一丝笑意。

  “现在大明正是多事之秋,正需要你这种品格高尚的老臣来稳定时局。现在内阁出缺,你就应该顺势补上去。”

  黄景昉不由被李适吹得飘飘然,但是最后还是只得苦笑,

  “哪有那么容易,伯父我又没有相熟的同僚推荐,估计连提名的机会都没有。”

  看来老黄还是知道自己的问题啊。

  “你怎么没有相熟的同僚,不是还有一个不是亲子甚是亲子的我吗?”

  黄景昉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得问道,“你?”

  李适淡然一笑,

  “伯父不要小看我啊,在怎么说我也是兵部右侍郎,皇上面前的红人,提名个内阁大臣不成问题吧。”

  黄景昉心里一惊,好像有点道理啊,不过光提名有什么用啊。

  于是黄景昉摆摆手,

  “你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想要帮我,你还是先把自己搞好吧。”

  李适很想说我就是想搞个代言人而已,你就当好你的工具人,听我安排便是,但是生怕拂了老黄的面子。

  “伯父,你告诉我,你想入阁吗?”

  说实话黄景昉还是很心动的,毕竟大明的文臣谁不想入阁,就算是到里面去混一圈,也可以光宗耀祖。

  “这个,恩,这个,想还是想的,就怕进不去。”

  李适知道老黄的担心,于是直接了当的说道,

  “伯父只要你想,你就放宽心。我自有安排,保证你顺利入阁。”

第11章 李适的前世今生

  黄景昉一阵错觉传来,这究竟谁是伯父,谁是贤侄啊。

  这个李适,最近居然如此不着调,居然还想要安排我的前途来了,真是可笑啊。不过自己也不能寒了他的心意。

  “贤侄,入不入阁,自有皇上安排,莫要强求。”

  “你还是要多注意你自己,朝廷的水是很深的,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保留有用之身才能为大明继续效力啊。”

  李适不由感动,虽然这个黄老头当官做人很失败,但是对自己是真拿自己当亲儿子一样看待。

  “哈哈,你就等着进内阁当辅臣吧。”

  李适打着哈哈,准备下班。

  黄景昉摇摇头,在翰林院待了十七年,自己从年轻气盛到两鬓白发,早已经把自己的心给磨平了,一切都随缘吧。

  当然黄景昉不知道的是不管有没有李适的掺和,他都会在今年六月入阁。当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出众,而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被拉去凑数的。

  而且他也的确不会做官,进入内阁不久就得罪了崇祯。最后只得无奈的请辞,告老还乡。

  李适按照记忆往皇城外的官邸而去。李适虽然品级不高,但是身份极为尊贵(翰林),再加上家里富裕,于是便花钱在皇城边上租了间小院子,方便上朝。

  李适打量着自己,万历四十二年生人,崇祯十三年中的榜眼,现在正好28岁,正是大好年华。

  自己是浙江鄞县人,家里有大片良田,还经营海上贸易。不说富可敌国,那也是富甲一方。

  李家是最近几十年靠海上贸易起来的,可谓是暴发户。

  李家是李适父亲的爷爷辈发得家,有了钱文化就要跟上。

  于是到了李适父亲辈就开始读书考科举,但是李适的父亲一辈子终于举人,据说这个举人还是一路花钱才考上的。

  至于李适嘛,少时比较安静,喜好读书,有一定的文学底子。但是能考上榜眼,一是金钱开路,二是运气使然。

  不要把明朝的科举想得有多神圣,有多公平,作弊人情比比皆是。

  李适已经结婚,对方居然是世家大族的女子,不知道是看上了李家的财富还是文学底蕴什么的。李适现在已经育有一子一女。不过李适的妻子都留在了浙江鄞县。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李适看见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便请假还乡。等到满清占领中国后一直耕读于家乡,不再出仕。

  不过原来的李适被三百年后李适魂穿后,他的一生将彻底发生改变。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李适只得和未来的自己说再见。那一世自己庸庸碌碌,希望这一世能做一个英雄,为国为民的英雄。

  李适回到自己的宅院,是个二进二出的小院子,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花园假山应有尽有。

  要知道这套院子一年要三百两的租金,当然这些院子归属于朝廷。就是不知道收的银子落入谁的腰包,但是肯定没有落入朝廷的库房。

  李适的府邸有一个老家带来的管家,四个老家来的护院,这些都是知根知底的,忠心耿耿的。剩下还有三五人便是在当地请的杂工。

  李适的院子紧挨着皇城,距离翰林院也不远,所以每天都是走路上下班。

  刚一进大门,就见管家李忠小跑过来,李适随手把皇帝册封自己的旨意丢给他。

  李忠五十来岁,是李家的老人,平时稳重,尽心,便被李适的老娘安排过来服侍李适。

首节 上一节 6/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