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91节

  “朕绝对没有另立他人的意思。”

  “母后,你相信朕!”

  好说歹说,朱翊钧总算是劝住了李太后。

  从李太后宫中离开后,朱翊钧看了一眼满脸不甘的郑贵妃,叹了一口气。

  “爱妃啊,你也看到了,此事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咱们先缓一缓再说吧。”

  【万历十八年,朱翊钧正式下诏。】

  依旧还是朝会,朱翊钧依旧还是没有出现。

  太监张鲸拿着朱翊钧的旨意,高声宣读。

  “……朕不喜鼓噪。诸臣的奏疏一概留中,是痛恨一些人离间朕父子。若尔等不再鼓噪,就于后年(万历二十年)册立。否则,等皇长子十五岁(万历二十五年)以后再说,钦此!”

  皇宫中,郑贵妃哭成了泪人。

  “陛下,您都答应臣妾了,怎么能反悔呢?”

  朱翊钧赶忙搂住郑贵妃,温言安慰。

  “爱妃,朕这是缓兵之计。”

  “你看着吧,有这两年的时间,足够朕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家伙了。”

  “朕就不信了,这天下的官员,难道还找不出几十个支持常洵的了?”

  【即便经历了数年的君臣斗争,朱翊钧依旧自信满满。】

  【他依旧觉得,自己的帝王权术足以压下所有的反对声音,让三皇子朱常洵成为皇帝。】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朱翊钧开始有意识地分化文官集团,逐渐让文官集团形成了好几个不同的党派。】

  【齐党、浙党、楚党等以地域为标志的党派,开始出现在大明政坛之中。】

  看到这里,一条弹幕出现。

  【宋太祖赵匡胤:行了,党争出来了,亡国之兆喽!】

  【秦始皇嬴政:这个朱翊钧能力也太差了,朝廷都控制不住,竟然还有党争?】

  【汉高祖刘邦:本来还以为朱翊钧有权术呢,搞了半天,他就只知道怎么治理国政,完全不懂统御臣子啊。】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你得学学朕,弄一本《帝范》嘛。】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朕悄悄的告诉你们,大明有一本所谓的《皇明祖训》,至于是什么效果,想必从大明这三个败家子继承人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可怕!

  朱棣迟疑半晌,开口道:

  “父皇,其实儿臣觉得唐太宗之言,好像还是有些道理的。”

  《皇命祖训》其实是一份规章制度,上面详细规定了皇帝、太子、藩王、后宫等等几乎所有大明组成人员的品级、行为。

  而李世民写的《帝范》,是只给历代大唐太子、皇帝观看的,是真正的帝王权术,密不外传。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对着朱棣和朱高炽道:

  “你们两人回去,给朕写一本大明帝王权术之书出来,限三个月写完。”

  “写完之后,朕再给你们修改补正。”

  “啊?”朱棣直接愣住了。

  父皇,俺是让您去写。

  您怎么还把任务给推回来了?

  但面对着朱元璋严厉的目光,朱棣只能唯唯诺诺,答应下来。

  他心中打定主意,这本书就让朱高炽负责编写。

  等朱高炽写完了,朱棣审阅一下,增加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再交给朱元璋就完事!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

  【大明文官集团对于朱翊钧的拖延行为自然心知肚明,故而等到了第二年,工部主事张有德上疏,请朱翊钧定下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的仪式时间、地点、品级等细节。】

  【于此同时,文官集团又继续对内阁大学士们施加压力,要求内阁也必须联名上奏,推动此事。】

  申时行出现在镜头中。

  和刚刚出任内阁首辅时的意气风发相比,如今的申时行显得憔悴老迈许多。

  “又来了……”

  申时行极为头疼,揉了揉太阳穴,突然心中一动,提笔写了一份奏折。

  “……臣执政内阁多年,年迈体弱。请陛下准臣两月假期,在家中养病。”

  【申时行本以为,通过告假养病就能暂时从这一次的国本之争大潮中抽身,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却和他所想象的并不一样。】

  申时行虽然走了,但内阁依旧还是得做出选择。

  暂时代替首辅职责的内阁大学士许国看了一眼面前几名同僚,缓缓道:

  “诸位,国本之事,内阁是肯定要表态的。”

  几名大学士同时点头。

  “长子当立,这是华夏千百年的规矩,怎么能轻易废除?”

  “立嫡立长,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

  【经过朱翊钧精心的安排,这些大学士们确实已经出自不同的党派。】

  【但朱翊钧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国本之争涉及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太子的位置,而是朱翊钧对华夏自周朝以来嫡长子继承制的挑战!】

  【在场的所有大学士,乃至朝堂之中绝大部分的官员,他们本身就是嫡长子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如果皇帝放弃了嫡长子制度,作为赞同皇帝的臣子,他们难道也要放弃自己一直以来因为嫡长子制度获得的各种利益吗?】

  【所以,无论是浙党、楚党、齐党乃至其他任何党派的大臣也好,他们即便暗中会因为朱翊钧皇帝的身份而对朱翊钧曲意逢迎,但在明面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赞同朱翊钧废长立幼的做法!】

  许国看到所有内阁大学士都点头,就嗯了一声,拿出一份奏折。

  “好了,既然大家都同意,就在上面联署用印吧。”

  顿了顿,许国又表情严肃地开口道:

  “申阁老才是大明正经册立的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这最前面应当也写上申阁老的名字,才能代表整个内阁,诸位觉得如何?”

  几名大学士对视一眼,哪里不知道这是许国在拉申时行背锅?

  几人异口同声:

  “理当如此!”

  于是,许国提起毛笔,在奏疏左下角写下了第一个名字。

  “申时行。”

  ……

  御书房中,朱翊钧勃然大怒。

  “好啊,先有这个张有德,紧接着申时行这条老狗也给朕上眼药是吧?”

  “不对,申时行不是在休假吗?”

  朱翊钧双目一转,对着一旁的司礼监公公张鲸道:

  “立刻派锦衣卫去问申时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申时行看着面前的锦衣卫,傻眼了。

  过了好一会,申时行直接跳脚。

  “污蔑,这是污蔑!”

  “老夫这就写一份奏折给陛下自证!”

  很快,这份密折就被送到了朱翊钧的面前。

  “臣正在度假,那道奏疏实与臣无关。册立一事,圣意已定。许国、张有德等人愚笨不谙大事,皇上自可决断册立之事,不要因一些小人鼓噪而影响大典。”

  朱翊钧拿着这份密折,对着面前几名内阁大臣拍了桌子。

  “你们看看,申时行都说他和此事无关,你们竟然伪造申时行的签名,这是欺君之罪!”

  几名内阁大学士恐慌不已,赶忙下跪请罪,心中却恨透了申时行。

  行啊你申时行,自己装病就算了,还甩锅给我们?

  真以为我们是好欺负的?

  【不到两天时间,申时行上密折的整个事情经过传遍了京城朝廷上下。】

  【申时行的首鼠两端,彻底激怒了文官集团的绝大部分人。】

  【给事中黄大城、内阁中书黄正宾先后上疏,弹劾申时行。结果,黄大城、黄正宾两人被罢官。】

  【然而,高压政策未能使大臣们退缩,御史邹德泳再次上疏,指斥申时行首鼠两端。】

  【许多和申时行有旧之人纷纷宣布与其割袍断义,永不往来。】

  【申时行本人尚未结束休假,就已经成为了大明朝堂上的过街老鼠,名声臭不可闻。】

  【申时行担心大祸临头,遂上疏辞官。朱翊钧见事已至此,只能批准申时行辞官归去。】

  【作为朱翊钧的忠实爪牙,申时行这位内阁首辅的去职无疑给了朱翊钧重重一击。】

  【暂代内阁首辅职务的许国也因申时行之事触怒了朱翊钧,不得不辞官告老。】

  【仅仅进入内阁不到两年时间的王家屏凭借资历,成为新的内阁首辅。】

  【王家屏出任内阁首辅仅仅三天时间就立刻又以内阁联署的方式上了一道奏章,核心就一句话:】

  镜头渐渐拉近,将奏折之中的一句话缓缓放大。

  “……事涉国本,请陛下早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摇了摇头。

  “这个朱翊钧,怎么能如此幼稚?”

  扶苏想了想,开口道:

  “父皇说的是朱翊钧的哪个方面?”

  蒙毅在一旁听着扶苏这句话,心中顿时涌起几分古怪。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很多方面,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御使臣子。”

  “扶苏,你可知道为何党争是亡国之兆吗?”

  扶苏摇了摇头,道:

首节 上一节 891/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