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67节

  “大明在各地已经拥有了足够数量的官员作为中坚,去破除那些地方上的士绅大族们各种隐匿额田,偷税漏税的行为。”

  “至于朝廷这边的反对声,可以让六科给事中进行弹劾,冥顽不灵者便请东厂和锦衣卫去应付。”

  李太后深吸一口气,表情变得郑重。

  “张阁老,陛下有你这样的首辅,是大明的福气,也是我的福气!”

  李太后说出这句话之后,突然一愣。

  张居正也怔住了。

  过了几秒,张居正率先回过神来,干咳一声。

  “若是太后觉得没有问题,臣就让内阁那边上奏章了?”

  李太后嗯了一声,轻声道:

  “好。”

  张居正不敢多待,赶忙告辞离去。

  李太后等张居正离去之后,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脸颊,轻声埋怨了自己一句。

  “李氏啊李氏,你怎么……”

  想着,她的俏脸便有些羞红。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

  “母后您这是怎么了,脸这么红,生病了吗?”

  李太后娇躯一震,抬头发现朱翊钧就站在不远处。

  少年的双眼中满是好奇,似乎还带着一点隐隐约约的其他东西。

  【在经过了整整七年的准备后,万历八年,张居正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在全国各省陆续开展土地丈量,绘制鱼鳞图册。】

  【有了考成法对官吏们的筛选和监督,各地官吏对土地丈量爆发出了空前的工作热情,和不怕得罪人的工作作风。】

  【经过一年的全面实施,统计出大明所有田地总计七亿零一百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亩。】

  【和九年前(隆庆五年)由时任内阁首辅高拱主持的全国性丈量面积相比,总计多出了两亿三千三百六十万 零两千六百亩地。】

  【大明国库的田赋收入,当年暴增十五成,也就是多了150%。】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全部都震惊了。

  大秦世界,一座临时行宫之中,秦始皇猛然挺直了身体。

  “两亿多亩土地?”

  扶苏也是一脸震撼。

  “两亿多亩,这、这也太吓人了!”

  行宫之中随侍的诸多大秦臣子,一个个也都是目瞪口呆。

  蒙毅深吸一口气,道:

  “大明之前土地是四亿七千万亩左右,多出两亿三千万亩,等于整个国家一口气多了一半的土地?”

  “这,这不可能吧?”

  扶苏也被这个数字惊得脑海中有些空白。

  一个国家能征税的土地,一年里竟然能多出一半?

  假的吧?

  历朝的皇帝和大臣们,许多人同样也想到了这一点。

  【汉武帝刘彻:朕没听错吧,一年的土地丈量直接让大明多了一半的土地?】

  【隋文帝杨坚:朕一直都没有怀疑过金幕的数字,但这一次,朕是真有点不太敢相信金幕了。】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哦哦,原来大元的土地之中竟然能有这么多亩可以征税的田地,看来大元的包税制是时候改革一下了。】

  一阵热闹过后,康熙皇帝也按捺不住了,发了一条弹幕。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呵呵,谁说没有可能?朕告诉你们吧,历朝历代土地兼并,还真没几个比得上大明的,大宋怕也是自愧不如!】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不信?你们自己问问朱元璋,他自己制定的狗屁政策吧。】

  【秦始皇嬴政:@明太祖朱元璋,啥政策?】

  【汉高祖刘邦:小朱,怎么回事?】

  看着金幕中历朝历代皇帝们弹幕各种疑问,大明世界皇宫大殿之中,却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

  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身体不由自主地开始颤抖了起来。

  “怎么会,怎么会这么多?”

  此刻的朱元璋,心中同样充满了疑惑。

  朱元璋在制定政策的时候,确实规定,针对有功名的读书人之家,实行“优免”。

  但这种优免,并不是说考上了举人或者进士,全家几百亩田地就不用交一粒粮食的税赋了。

  朱元璋可是历史上出身最底层,也是最爱护百姓,杀贪官污吏最多的皇帝。

  他怎么可能会出台这种从根源上损害老百姓的政策?

  优免是分等级的,最高级的一品京官,也就是内阁大学士级别,每年也只能免粮三十石,免役三十丁。

  都已经是一品官了,每年才免三十石而已,这能叫多吗?

  朱棣在一旁也是目瞪口呆。

  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大明太子,朱棣这些年也参与了许多政务,对大明地方实情非常了解。

  他突然开口道:

  “父皇,会不会是藩王宗室?”

  朱高炽眼睛一亮,开口道:

  “对,或许是藩王宗室!”

  朱元璋除了爱护老百姓,也非常疼爱老朱家的人。

  国库对宗室丰厚的岁禄、奉养银,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给了宗室们另外一条好处——庄田。

  所谓的庄田,是指朝廷赏赐给宗室(主要是赏赐给藩王)们的田地。

  这些庄田,无需对朝廷上缴任何税赋,也不需要因为田地面积服徭役、丁役。

  故而,庄田面积越大,国家能记载在鱼鳞图册上进行收税的田地自然就越少!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喃喃道:

  “不应该啊……庄田,都是有定额的!”

  每名藩王的庄田数量,上万亩是最基本的。

  但大明才多少个藩王?

  就算这些藩王全部加起来,也用不到一百万亩土地。

  而且朱元璋还严厉规定,藩王的庄田面积在受封之后就固定了,不许增加!

  就算藩王再怎么贪婪,也不可能在短短两百年间,从洪武年不到一百万亩,直接变成万历年的两亿多亩吧?

  这也太夸张了!

  朱元璋脑海中乱糟糟的,只有一个念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449章 十八岁朱翊钧拍了张居正的桌子,朱元璋赞不绝口?

  朱元璋此刻压根就没有心情去回答金幕中历朝历代皇帝们的疑惑,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处在更大的疑惑之中。

  朕设计的大明制度,或许并非完美无瑕。

  但也绝对不应该让土地兼并严重到这种地步!

  金幕之中,张居正站在李太后的面前,身后是几名内阁大学士。

  朱翊钧坐在皇位上,警惕地注视着张居正。

  李太后一脸震惊。

  “两亿多亩?张阁老,这、这也太夸张了吧?”

  张居正应该也是被这个数字震惊过的,但他有时间来消化,此刻就显得从容许多。

  “太后,土地兼并之所以严重,主要还是优免和宗田两方面的因素所导致。”

  李太后对此显然也有些了解,疑惑道:

  “优免和宗田,何至于此?”

  张居正笑了笑,道:

  “太后,大明开国已经两百年了。”

  “许多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出过的符合优免人选已经太多。”

  “而且优免的都是士大夫,他们有太多的办法绕开国家规定,让自家原本不被优免的份额也全部免掉。”

  说到这里,张居正目光闪烁了一下,并没有继续在这方面深入下去。

  因为那涉及到了嘉靖。

  土地兼并历朝历代都有,优免钻空子的事情从大明开国就有,并不稀奇。

  但大明初期,能有这个能力钻空子的官员毕竟是少数,而且也要冒很大风险。

  直到嘉靖年间,这位修道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内阁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两三名大学士,甚至出现过只有一名大学士处理所有内阁政务的情况。

  一个人怎么可能处理得了全国的政务?拖沓乃至荒废就变得不可避免。

  当上层政务如此荒废,下面的人钻空子的机会无疑就多了很多。

  更雪上加霜的是,嘉靖还重用了严嵩和严世蕃弟子,让严党成为了朝堂上的主要派系。

  严党的贪污腐化是众所周知,历代闻名的。

  对严党而言,钻点国家的空子,弄点土地算什么事?

  嘉靖时期,基层官吏腐败不堪,大量士绅和官吏勾结。

  许多士绅坐拥几千上万亩土地,家里几百上千口人,每年却不需要向朝廷上缴一粒米,也不需要出一个人去服役。

  那问题来了,士绅不交税不服役,原本的田地税赋怎么办,徭役谁去服?

  这一切当然都只能落到毫无权势,无法反抗的老百姓身上。

  许多老百姓,不但要承担比过去重很多的田地税赋,每年还要离开家乡去服国家的徭役,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年半载。

首节 上一节 867/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