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59节

  别人也就算了,对自家的老娘,朱翊钧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前两天,就因为课业没完成,朱翊钧临睡前硬是被抽了三戒尺!

  堂堂大明皇帝,竟然被自家老娘打戒尺!

  这种事情,传出去谁敢信?

  张居正见状,长出了一口气。

  “陛下,太后,臣告退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这里,有些出神。

  “这个海瑞,让朕想起了一个人。”

  听着李世民的话,群臣的脑海中不约而同地都浮现出一个已经过世的人名。

  魏征!

  贞观年间,英杰人物辈出。

  但论到和海瑞一样,那肯定只有擅长劝谏的魏征。

  魏征的奏章同样也是非常犀利。

  不,不止奏章犀利。

  魏征还经常当面和李世民顶嘴揭短。

  连作为李世民大舅哥的长孙无忌都不敢提的玄武门,在魏征嘴里就是家常便饭。

  李世民也不是每次都能忍住不发火。

  但只要一发火,魏征立马就一脸“我反正本来就是李建成的臣子活到现在已经赚到了有种你弄死我啊”的表情。

  然后李世民就无计可施了。

  如今看到金幕中对海瑞的介绍,李世民心中对已经去世的魏征越发怀念。

  贞观朝的名臣名将确实很多,但贞观朝的魏征也确实只有一个!

  李世民叹息一声,道: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朕的魏征啊……”

  李治表情同样也是颇为凝重,道:

  “也只有父皇这样的心胸才能用魏征,让魏征大放异彩。”

  “其他的君王用魏征,无非就是下一个海瑞罢了。”

  长孙无忌表情有些微妙,摇了摇头道:

  “魏征虽然……咳咳,但还是可以正常沟通交流的。”

  “但海瑞嘛,呵呵,臣斗胆说一句,恐怕连陛下都容不下海瑞。”

  李治愕然地看着长孙无忌。

  “怎么可能?”

  李世民表情也变得古怪起来,过了好一会才道:

  “是这个道理。”

  魏征是会喷人不假,喷的时候威力巨大也不假。

  但魏征一般只会在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大事上喷人,对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节则是看心情决定喷不喷。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道:

  “海瑞,嗯,用金幕的话说,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他心目中的皇帝,应该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物。”

  “所以无忌说的没错,朕能容魏征,却也可能容不下海瑞。”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叹了一口气。

  “水至清则无鱼啊。”

  李治低着头,脸有点红。

  刚刚那一番对话,李治本意是吹捧自家父皇,没想到却被自家舅舅长孙无忌当场打脸。

  这个舅舅,怎么就如此不给面子呢?

  大元世界中,忽必烈震惊了。

  “世界上竟然还有海瑞这样的官员?”

  刘秉忠也是完全不敢相信。

  “海瑞这种官员,竟然能出任巡抚……”

  “这个大明王朝对文官其实还挺宽容的。”

  真正的清官,难道只有大明才有,其他历朝历代没有?

  当然不可能。

  真相是,其他朝代像海瑞这样的官员,要么被同僚们抱团排挤,要么被上司疯狂打压。

  总之,这类型的官员下场基本上都会非常惨,也当不上什么高官。

  大部分当个县令,撑死了就是一郡通判之类的,也就到头了。

  而海瑞出任的巡抚,放在后世可是正儿八经的副省部级官员,真正意义上的一方大员!

  忽必烈叹了一口气,道:

  “江南士大夫……呵呵。”

  这句话之中的意义非常复杂。

  元朝的四等人制度,最下等的是南人,也就是南方汉人。

  但事实上,这第四等设计出来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江南的汉族士大夫阶层!

  两宋时期,士大夫是真正和皇族共天下的。

  到了南宋,由于中原地区被金国夺取,南宋的士大夫阶层就集中在了都城临安,也就是江南一带。

  大元灭掉南宋之后,江南士大夫们被屠杀了一批死硬派,剩余的主和派们选择投降加入元朝之中。

  这些主和派的江南士大夫其实是很有想法的。

  在他们看来,当年建立北魏一统北方的鲜卑人能被汉化,和鲜卑人来自同一片草原的蒙古人没理由不被汉化嘛。

  但他们太天真了。

  忽必烈之前经历了北方汉臣的叛变后,对汉人有了极大的提防。

  就连忽必烈最器重的汉人谋臣刘秉忠,也一度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层。

  为防止汉人对蒙古贵族进行汉化,四等人制度应运而生。

  第四等南人,就是要把江南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压到最低,防止他们的汉化行动。

  一个四等人说什么“华夏汉文明是最棒的”……

  老子一等蒙古贵族,信你这种狗屁?

  好吧,就算真有傻的蒙古贵族信了。

  那其他蒙古贵族也不需要反驳,直接拿出弓箭,一箭射死这个四等南人就行了。

  一等人杀四等人,法律规定,赔几个钱就行!

  汉化派和蒙古派,就是大元王朝之中的两大派系。

  忽必烈刚建立大元时,汉化派占据主导。

  后来爆发了内部叛乱,蒙古派成为正统。

  直到金幕出现,忽必烈下定决心重新转向汉化,汉人臣子才又一次得势。

  忽必烈感慨道:

  “若是大元之中能出现一些像海瑞一样忠心耿耿,直言进谏的官员,朕又何须迟疑这么多年呢?”

  言语中,带着深深的惋惜。

  刘秉忠安静地听着,没有开口说话。

  又过片刻,忽必烈收拾好心情,重新将话题回正:

  “刘卿家,你觉得张居正的改革能成功吗?”

  刘秉忠沉吟片刻,道:

  “应该能成功。”

  忽必烈笑道:

  “为何?因为太后和司礼监的支持?”

  刘秉忠正色道:

  “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并不在于皇权。”

  “纵观华夏历史,哪一次改革不是出自于皇权的推动?”

  “改革的关键,在于地方上的官吏是否听话,是否愿意花大力气把朝廷的改革政策落实到实处。”

  “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了皇帝的支持便万事大吉,结果地方官吏对颁布的政策阳奉阴违,甚至利用改革来损公肥私,这种改革焉能不失败?”

  “而张居正并非一上来就改革,反而是以考成法来控制下面的官吏。”

  “在考成法的实施过程中,张居正就能非常容易地鉴别、拉拢和掌握一批跟他志同道合的能吏,并将这些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等大部分能吏都就位了,再步步推动,逐项改革,即便还有困难险阻,但改革的成功想来问题不大。”

  忽必烈一拍大腿,笑道:

  “刘卿之言,深得朕心!”

  大明世界。

  朱元璋眉头扬起。

  “这个海瑞,还是挺不错的嘛。”

  “若是朕用他来当都御史,那可就省事多了。”

  在场大明群臣闻言,脸色都变了。

  华夏五千年,在哪个皇帝手下当官最危险?

  朱元璋排第一是毫无悬念的。

  丞相杀了两个,杀到后面直接把丞相废了。

首节 上一节 859/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