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58节

  张居正表情沉重地点头。

  “是的,太后。”

  “嘉靖陛下年间的各项税赋,不但比弘治年间还少,就连大明开国洪武大帝时期也不如!”

  “故而,嘉靖陛下在位时,国库亏空已是常态。”

  两位太后都说不出话来了。

  过了好一会,李太后才表情凝重地开口。

  “那先帝……”

  张居正道:

  “先帝在位隆庆年间,大明平均每年的税收折合现银大约是两百五十万两左右。”

  “虽距离弘治年间尚有差距,但比之嘉靖、洪武已然胜过不少。”

  两位太后顿时松了一口气。

  隆庆皇帝才是她们的丈夫!

  但紧接着张居正又开口道:

  “但即便先帝厉行节俭,励精图治,国库收支也不过堪堪相抵。”

  “一旦地方上有大灾,又或者是瓦剌鞑靼人入侵开启战事,那国库便会立刻入不敷出了。”

  李太后闻言不再迟疑,点头道:

  “张阁老,你不用说了。只要是能增加国库收入的法子,你尽管用就是。”

  陈太后毕竟之前是皇后,更加沉稳一些,道:

  “张阁老,你这考成法,似乎是考较官员政绩,和增加国库收入有什么关系?”

  张居正露出笑容,道:

  “太后,官员的政绩之中就包括了征税,我们完全可以在考成法之中提高征税的比重,这样官员们若是想要政绩就一定得想方设法地征到足够的税。”

  “考核不合格的,便加以惩处。合格乃至优秀的便褒奖和提拔,只需过个三五年,天下官员自然顺应大势而行,能为国库征收到更多的税赋了。”

  李太后还是有些不放心,道:

  “若是官员们假借征税的名义盘剥百姓,激起民变,这又该如何是好?”

  历朝历代,苛捐杂税导致官逼民反的事情可谓屡见不鲜。

  张居正胸有成竹,开口道:

  “这便需要三法司派遣得力官员,对地方上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官员盘剥百姓,便禀报朝廷依法处置。”

  说到这里,张居正又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对愁眉苦脸的朱翊钧指指点点的司礼监大太监冯保,笑道:

  “东厂和锦衣卫也可以作为暗线,在暗中对官员进行监督!”

  听到这里,两名太后对视一眼。

  皇家最信任的力量中,东厂、锦衣卫肯定是前两名!

  张居正并不像之前的内阁首辅们一样排斥东厂和锦衣卫,反而主动提出让东厂、锦衣卫加入监督之中,这立刻就让两位太后放心不少。

  便在此时,一旁总算是完成了课业的朱翊钧抬起头来,听到了这番对话后,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张先生,你说到监督官员的事情,朕想起一个人来。”

  张居正有些疑惑。

  “陛下想起谁了?”

  朱翊钧笑道:

  “不是有个琼州出身的官员,名叫海瑞的,为人非常正直清廉吗?”

  “这件事情完全可以让海瑞去负责主办嘛!”

第445章 海瑞让李世民想起魏征,朱棣第一次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

  张居正闻言,表情顿时有些僵硬。

  海瑞是清官,这一点无论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清廉正直,铁面无私,甘于清贫。

  这十二个字被无数官员挂在嘴上,但能做到的屈指可数。

  海瑞就是其中之一!

  历数华夏五千年,想要评选出一位“历史第一清官”,海瑞绝对是有力竞争者。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海瑞实在是太正直,太铁面无私了。

  他的眼里,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黑暗。

  违法乱纪,海瑞发现的一定抓起来,按照律法顶格处置。

  官场奸佞,海瑞权力管不到的,他也一样上奏章弹劾。

  海瑞甚至连当皇帝的嘉靖都骂!

  海瑞给嘉靖皇帝上的《治安疏》里,直言不讳地抨击了嘉靖修道迷信、宠信佞臣严氏父子、无视边境蒙古祸患、导致大明内部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民不聊生。

  甚至还在这份奏折里痛骂“嘉靖”这个年号就是“家家皆净而无财用”。

  这奏折当场就把嘉靖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当场就要弄死海瑞全家。

  然而就连嘉靖身边的宦官都听说过海瑞的清名。

  大太监黄锦当时就禀报嘉靖,说海瑞在上奏折之后已经给自己买好棺材,和老婆孩子诀别,还把所有身边之人都遣散了,就在原地等死呢。

  嘉靖一听,逆反心理就上来了。

  你想用死来成全自己名声是吧?朕偏不让你死!

  然后嘉靖又反反复复,把这份《治安疏》看了很多遍,打算从海瑞的遣词用句里挑出毛病来。

  只要被嘉靖发现一点点毛病,他就能让海瑞以胡言乱语欺君犯上的罪名死去,而不是成全海瑞的直言进谏忠臣之名!

  这就是纯纯鸡蛋里挑骨头了。

  嘉靖横看竖看,看了几十遍《治安疏》,发现——

  这奏折里说的全他娘都是对的,骂嘉靖的话一句也没骂错,对国家的判断、分析和谏言也都特么有理有礼有节。

  如果被痛骂的不是嘉靖本人的话,嘉靖都要给这《治安疏》打个满分!

  嘉靖一气之下,只能发扬精神胜利法,说了一句。

  “海瑞自以为比干,但朕并非商纣王!”

  然后这事就过去了。

  《治安疏》震动天下,被后人评为“直言天下第一疏”,和著名的《出师表》相提并论。

  还有许多史家认为,考虑到诸葛亮和海瑞之间的地位差距,以及刘禅和嘉靖皇帝的性格差异,海瑞的《治安疏》还要更胜《出师表》一筹。

  那问题就来了。

  既然海瑞是一个如此牛皮轰轰的官员,为何张居正在听到万历皇帝朱翊钧提到海瑞之后,反而陷入了迟疑,明显不太愿意用海瑞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海瑞是一个纯粹的清官!

  他的眼里,容不得任何沙子。

  别说是官员们的违法乱纪,就是那些官场的潜规则啊,人情来往啊,蝇营狗苟之类的,海瑞统统都反对!

  张居正的恩师徐阶给大奸臣严嵩当了多年的次辅,就被海瑞痛骂是“严家走狗”。

  高拱擅权自专,也被海瑞痛骂为“目无君上”。

  而张居正作为严嵩时代慢慢发迹,被恩师徐阶提拔起来,又给高拱当过几年次辅的人,当然也少不了被海瑞弹劾臭骂。

  海瑞行应天巡抚的时候,许多贪官污吏听到海瑞即将上任,立马递交辞呈。

  江南地区的权贵听说海瑞来了,直接把自家的朱漆大门一夜之间刷成黑漆,出行的车马减少到和平民百姓几乎无异。

  就连刚刚辞去大明内阁首辅的徐阶,因为徐家被人举报私吞民田,一样被海瑞铁面无私,严厉打击。

  要知道这时候的徐阶虽然已经告老回家,但徐阶的得意门生张居正可还是内阁次辅呢!

  海瑞压根不卖任何人的面子,他的心中只有律法,他只想着百姓。

  他不会向任何潜规则妥协,他做什么事情就一定会依法办到底。

  老百姓非常非常喜欢他,敬重他,爱戴他。

  但对官场同僚来说,海瑞这种人就太可怕了,简直就是一颗超级定时炸弹!

  所以很快海瑞就被应天府各地官员群起弹劾。

  但就这样,这些官员们也没办法把海瑞免掉,甚至下狱。

  因为海瑞是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真正清官,浑身上下没有一点毛病,一辈子没有触犯过任何一条律法,甚至连想办法栽赃陷害他都做不到。

  于是这些弹劾海瑞的官员们只能说“海瑞迂腐,不通政务,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宜改任闲职。”

  “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这种罪名,别说是大明,就是往前数所有朝代,海瑞应该都是独一份的。

  就连当时独断朝纲,魄力出众的内阁首辅高拱都被海瑞搞怕了。

  高拱当然知道海瑞是个没有任何毛病的大清官,但他又害怕海瑞一杆子把应天府乃至整个江南官场给捅破天去,让局面难以收拾。

  而且说白了,高拱自己也不干净。

  各种官场潜规则高拱玩得也很溜,该吃的不少吃,该拿的没少拿。

  前任首辅徐阶都被海瑞拿来开刀,谁知道高拱将来是不是下一个?

  于是海瑞很快就被免去应天巡抚的职位,转而负责应天府粮食储备至今。

  张居正心中念头百转千回,很快干咳一声,正色道:

  “既然是陛下钦点,那臣等会就让都察院那边派出御史去考核一下海瑞。”

  “若是考核通过,便给海瑞一个机会。”

  朱翊钧闻言,心中又是一阵不满。

  朕钦点的人,怎么还要考核的?

  现在你是朕的臣子,又不是授课时候的张先生!

  还没等朱翊钧开口,李太后就说话了。

  “如此甚好。”

  朱翊钧闭上了嘴巴。

首节 上一节 858/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