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45节

  “掌柜,我不买东西,只是看看。”

  张贾掌柜哈哈一笑,非常热情地说道:

  “您想看什么都可以,要不这样吧,您到后院坐一下,想看什么布料小的让人拿来给您看就是,请吧。”

  张贾非常亲热地在前面带路,引着扶苏于后院落座。

  这下扶苏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只能装模作样,让张贾拿来几匹丝绸制品。

  丝绸对平民百姓来说是奢侈品,但对扶苏而言就是日用品。

  作为皇太子,平日里穿得都是顶级丝绸,比张贾店中的丝绸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随意扫了几眼之后,扶苏就打算直入正题,询问一下张贾人口的事,以及临淄人对大秦的态度。

  就在此时,张贾正好絮絮叨叨地介绍道:

  “您看,这丝绸是绝对的好丝绸,而且产地是曲阜,正儿八经的鲁缟!”

  “不是有一句俗话这么说的嘛: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足以证明咱们这鲁缟的质量了。”

  “对了,它价钱也便宜,只需要五百半两钱就能拿一匹。”

  扶苏愣了一下,忍不住道:

  “五百钱?你没有开玩笑吧。”

  在扶苏的记忆里,关中最便宜的丝绸也得十五两左右一匹,也就是一千五百钱。

  这还是因为大秦这些年纺织业发展迅速的结果,换成之前没有金幕的那个年代,价钱还得再加一倍!

  五百钱,这简直便宜到有些过分了!

  扶苏狐疑地盯着面前的张贾。

  “掌柜的,你莫不是拿假货来蒙骗我?”

  一想到这里,扶苏心中不由涌起怒气。

  堂堂大秦太子,要是被人用假货骗了,这事传出去,自己将来还有脸面吗?

  张贾吓了一跳,忙道:

  “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小店可是经营了几十年,从我祖父就开始卖布了,怎么可能卖假货呢?”

  “真这样的话,我家的招牌早就被砸烂了!”

  扶苏半信半疑,道:

  “那你说说,为何丝绸如此便宜?”

  张贾迟疑片刻,似乎下定决心,开口道:

  “不瞒您说,其实是因为咱们临淄城里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式的纺织机!”

  “纺织机?”扶苏愣了一下。

  张贾点头道:

  “这种新式的纺织机,产量是之前的十倍!”

  “您想,这产量上来了,我们降价就能多卖点,这样利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多。”

  “而且现在产量是越来越大了,我们的价格也只能慢慢变低。我也不瞒您,好多老顾客都说我们降价太快了,还骂人呢。”

  “不瞒您说,就现在这个价格吧,咱们临淄好多人咬咬牙都能买一匹丝绸布,做一身衣裳了。”

  “可是城里有爵位有资格购买丝绸的人就那么多,这销量是真上不去了,小的现在也愁得很呢。”

  扶苏听着张贾的话,若有所思。

  丝绸在大秦,可不仅仅是贵的问题,还有购买资格,也就是爵位问题。

  秦朝从商鞅开始确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要到第五等的“大夫”爵位才有穿丝绸的资格。

  别看只是二十等之中的第五等,事实上大秦如今实打实以战功获得“大夫”爵位的,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左右。

  第十等的“左庶长”,就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大将了,比如当年初出茅庐的白起。

  扶苏又和张贾聊了一会,主动切换了话题。

  “你的年纪,之前应该是齐国人。对大秦这些年的统治,你有什么想法?”

  张贾闻言,顿时有些警惕。

  “您该不会是旧六国贵族的后代,想要造反吧?”

  扶苏忍不住笑了。

  “我这一口关中口音,你听不出来?”

  张贾嘿嘿一笑,露出一丝商人特有的狡黠。

  “要不是您的关中口音加上仪表堂堂,小的又怎么会请您前来后院呢?”

  顿了顿,张贾又正色道:

  “不瞒您说,刚被大秦征服,哦不,刚成为大秦子民那几年,日子是真难过啊。”

  “大秦不是那个什么法家思想么,重农抑商,咱们商贾本来就是四等人,日子太难熬了。”

  “虽然也分了一点田地,但咱世世代代卖布的,从来都是伺候人,哪伺候过庄稼啊。”

  “唉,那几年,说句大不敬的话,真有人造反,咱们多半都得加入一下。”

  扶苏闻言并未动怒,反而陷入深思。

  张贾说的显然并非谎话。

  这其实是大秦法家制度,和旧六国时代制度的一种碰撞。

  对老秦人来说,商鞅变法都一百年了,大家早就习惯了。

  可对六国人而言,直到国家被大秦吞并灭亡之后,“商鞅变法”这件事情才真正地在他们生活中发生。

  张贾的过去,就是这种碰撞所导致的不适应。

  扶苏道:

  “那后来呢?”

  张贾笑了笑,道:

  “后来,就是前几年,七八年还是十年来着?”

  “总之那一年啊,突然有个传言,说什么咸阳城出现了神迹,什么能让皇帝陛下通晓过去现在未来?”

  扶苏闻言笑了笑,心知张贾说的必然是金幕。

  张贾继续道:

  “总之,神迹出现之后,大秦就渐渐放开对咱们商人的限制了。”

  “两年前那位新郡守上任,更是全面鼓励咱们发展经济,小的还有幸作为代表,一起被郡守接见了呢。”

  “您别看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说话和颜悦色的,还说什么希望我们这些商贾能为大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说到这里,张贾也是不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起来。

  “您想,士农工商,商贾从来都是四等人啊!”

  “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竟然把整个郡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商贾身上,嗨,这之前就是我张贾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啊。”

  “总之呢,现在咱们这些商人啊,那是个顶个的爱戴大秦。”

  “谁要是敢造大秦的反,我张贾不是跟您开玩笑,我第一个就跟他拼了!”

  扶苏看着一脸激动的张贾,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拍了拍张贾的肩膀。

  “好,好好干。”

  张贾非常热情,将扶苏送出了布店,临走前还不忘在扶苏手里硬塞了一匹丝绸。

  “今后您常来,本店所有丝绸给您按照八成价格算!”

  扶苏毕竟没经历过这种人情世故,无奈之下拿着这匹布,朝着马车走去。

  走到马车面前,扶苏突然站住脚步,又转向了另外一家粮店。

  一个时辰后,扶苏重新回到马车里。

  秦始皇坐在车厢之中,看了一眼扶苏手里的布匹,笑道:

  “如何?”

  扶苏如此这般,将整件事情和秦始皇说了一通。

  秦始皇仔细地听着,也不打断。

  扶苏最后做出总结。

  “父皇,儿臣觉得这些临淄的商人们确实是吃到了大秦经济发展的红利。”

  “不对,应该说是整个……呃,上下游产业都吃到了红利。”

  扶苏用了一个从《工业革命》之中学到的新词,继续总结道: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之中的,嗯,就业人口以及他们的家属,至少占据了临淄的四成以上。”

  “而且这些人的利益已经牢牢的和大秦绑定在一起了,他们是绝对不会背叛大秦的。”

  “儿臣认为,大秦在临淄的基本盘已经非常牢固,再继续这么下去个十年二十年,临淄城中就将都是大秦的子民,再也不会有谁怀念当年的齐国了。”

  秦始皇嘴角扯动了一下,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六韬引谚》里的这句话,确实是道尽真相。”

  “临淄原本就是天下商业发展最为发达之地,大秦发展商业,临淄不受益才怪呢。”

  “呵呵,有了金幕之后,朕其实一点都不担心临淄会造反了,朕反而得担心故六国之地发展得太快,引起关中老秦人的不满呢。”

  扶苏闻言不由一怔,下意识就想说这怎么可能?

  但仔细一想,扶苏又觉得,好像还真有这种可能。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大秦内部其实就没有了商业发展的基础。

  虽然也会出一些像乌氏倮或者寡妇清这种顶级商人,但乌氏倮靠的是和西戎交易战马转手卖给大秦,寡妇清是家里有矿(丹砂矿),都是非常特殊的垄断行业,和普通商贾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反而是六国故地,商业大多兴盛,这里的人们更能习惯和适应商业的发展,并从中获取足够的利益。

  扶苏有些担心道:

  “父皇,要真如此,又该如何是好?”

  关中才是大秦的基本盘,对扶苏,或者任何大秦皇帝来说,关中才应该是最受益的部分!

  秦始皇一脸无所谓地开口。

  “你怕什么?你要明白,最强悍的军队在关中!”

  “哼,只要有了军队,财富这种东西,那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么?”

首节 上一节 84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