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844节

  【但当环境发生变化,王莽掌握了大权,他就迫不及待地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他内心之中真正的渴望并不是为了改变这个天下的弊端,而仅仅是想要让自己流芳百世。】

  【正是因为王莽的初心不正,所以他所做的诸多改革,往往只注重名声,而不顾实际。】

  【他登基时已经超过了五十岁,接下来短暂的人生又让王莽极为心切,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要么大破大立,要么朝令夕改。】

  【任何一个朝代,哪怕是华夏封建王朝的巅峰清朝,都不可能承受这种剧烈的改革。】

  【改革的本质,是扶持一个新的得利阶层来取代旧的得利阶层。】

  【任何既得利益者都不会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利益,都必然会对改革做出反抗。】

  【只有新阶层获得好处和足够的力量,旧阶层才会在新阶层和皇帝的合力下,被无奈地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之中。】

  【王莽的鲁莽和急功近利,导致他原本想要培养的新阶层,来自新朝底层的士人和农民们尚未尝到任何改革的好处,就已经在改革之中损失了大量利益。】

  【本该是王莽最坚实盟友的这些人,反而成为了王莽最狂热的反对者,这样的改革注定失败。】

  【也正是因为同时遭受了新、旧两大阶层的反对,王莽才会在短短十几年间,就从万众期盼的圣人大救星变成了万夫所指的乱臣贼子和罪人。】

  【可以这么说,王莽的改革集合了历朝历代所有改革的弊端,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上最失败的改革,没有之一。】

  【但讽刺的是,王莽这次失败的改革,确实也解决了西汉末年土地兼并这个最大的弊端。】

  【从新朝建立开始算起,到刘秀彻底一统天下为止,短短的二十多年间,整个华夏大地的人口锐减了超过五成。】

  【当刘秀的东汉重新屹立于世,由于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新政治秩序的确立,东汉得以拥有足够的土地来分配给剩余的百姓和贵族们,天下也迅速变得稳定下来。】

  【这就是败家子王莽的故事,他也是盘点视频至今唯一一个既是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的盘点人选。】

  【希望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能引以为戒,改革时务必慎之又慎,绝对不能重蹈王莽的覆辙。】

  【盘点视频之王莽篇,至此结束。】

  看到金幕之中的画面渐渐暗淡下去,历朝历代皇帝,也不由心生感慨。

  临淄行宫之中,秦始皇看了一眼扶苏,淡淡道:

  “扶苏,你可曾从这视频里领悟出什么?”

  扶苏仔细地思考了一会,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王莽改革之中暴露出来的最大弊端,应该就是儒家的制度。”

  “哦?”这个答案显然让秦始皇有了几分兴致,“没想到你居然开始批判儒家了,有意思。”

  扶苏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

  “西汉的这个举孝廉制度,和咱们大秦的考试制度比起来,还是要差了许多。”

  “这种举孝廉制度,太容易让官员和当地士族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

  “下面的官员们不配合,朝廷方面就算有再好的改革办法,也没有办法执行下去。”

  “得不到执行的改革,就是空中楼阁,推动改革者只能如王莽一般身败名裂。”

  秦始皇嗯了一声,道:

  “那你觉得,大秦要怎么样才能避免将来的改革不像王莽改革一样一败涂地,连天下都丢掉呢?”

第439章 扶苏见证大秦改变,刘邦威逼萧何

  扶苏闻言,胸有成竹地开口。

  “父皇,当然靠的就是大秦的法家制度!”

  “您之前不是告诉过儿臣,法家制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动员整个国家力量的制度。”

  “儿臣看了这么多篇视频,还是觉得大秦才是历朝历代对基层控制得最强的王朝。”

  “只要以大秦诸多法家官吏为基础去推行制度,儿臣认为一定是可以成功的!”

  秦始皇看着扶苏,欣慰的笑了。

  “你确实悟了,扶苏。”

  “其实啊,这些年来,看了这么多部视频,朕心中也改变了不少之前的想法。”

  扶苏略带好奇,非常捧场地询问道:

  “不知父皇如今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秦始皇摸着已经开始发白的胡须,笑呵呵地开口。

  “那就是关于儒家的想法。”

  “以前,朕觉得儒家只是一群卖弄嘴皮子的家伙,除了擅长蛊惑人心之外一无是处!”

  “但现在朕的想法是——”

  “儒家,擅长教化,短于治理。”

  “法家,擅长治理,短于教化。”

  扶苏若有所思,很快就跟上了秦始皇的思路。

  “所以父皇觉得,之前胡亥的盘点视频,也有法家不擅长教化的因素在吗?”

  秦始皇嗯了一声,道:

  “其实这些年,朕已经让人在大秦之中某些地方,尝试用儒家的教化之道来让原先六国的民众消除对大秦的敌意,提升大秦的认同感了。”

  扶苏立刻回忆起一路上的风土人情,一拍大腿。

  “父皇说的是邯郸和陶邑?”

  经过这两座城市的时候,扶苏能明显感觉到,当地民众对大秦那种潜藏在心中的敌意已经淡去不少。

  秦始皇哈哈一笑,道:

  “这两座城池确实都是……嗯,用金幕的话来说,第一批试点名单中的。”

  “但真正第一座试点的城市,你知道是哪里吗?”

  扶苏闻言,下意识心想,这我哪知道?

  但马上,扶苏回过神来,惊讶地看着秦始皇。

  “莫非……就是临淄?”

  秦始皇哈哈大笑,表情极为愉悦。

  “没错,就是临淄,这座儒家的大本营!”

  儒家,起源于鲁国,曲阜是每一名儒家士子心中的圣地。

  但要说到真正的发扬光大,还得是齐国都城临淄。

  或者再明确一点,是临淄城稷门外的稷下学宫。

  孟子、荀子,两位被公认为孔子之后儒家最出色的大儒,都曾经在这里舌战百家,让儒家名扬天下。

  秦始皇笑着招手。

  “来人啊!”

  很快,就有人捧着两套普普通通的贵族男子衣裳走了进来。

  扶苏似乎想到什么,看向秦始皇。

  秦始皇含笑点头。

  “走吧,你随朕白龙鱼服,去看一看这临淄城之中,有多少人还心怀齐国,又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已经是大秦子民!”

  扶苏顿时就来了兴致,很快换上衣服。

  片刻后,一辆看上去并没有多少特色的普通贵族马车驶出行宫,很快没入了临淄城的车流。

  扶苏看着车窗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堵塞导致前进缓慢的车流,忍不住感慨。

  “晏子当年出使楚国,曾云: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如今亲眼目睹,果然晏子所言不虚。”

  这人潮汹涌的程度,比之大秦都城咸阳都毫不逊色!

  秦始皇微微一笑,随口道:

  “你错了,当年灭国之前的临淄,比现在至少还要繁华一倍以上。”

  “什么?”扶苏大吃一惊,明显有些不敢置信。

  眼前的临淄就已经和咸阳相差无几了,那秦始皇口中之前的临淄,又该是怎么样一种繁华的景象?

  突然,扶苏回忆起之前金幕盘点中的一幅画面,脱口而出。

  “清明上河图?”

  秦始皇微微点头。

  “对,临淄的景象,和大宋靖康之变前的汴京相比可能会差一些,但也不会太多。”

  汴京,号称人口过百万。

  而根据秦国征服齐国之后的统计,临淄的人口在战国末年也已经有了八十万!

  但眼下,临淄的人口已经只有五十万左右了。

  扶苏大为疑惑,道:

  “父皇,儿臣怎么记得齐国是和平灭亡的,临淄城应该没遭受战火才对啊。”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灭其他五国都是各种大小战争不断。

  最惨烈的必然是魏国都城大梁,直接被王贲引来黄河大水淹没,至今还是一座死城。

  唯有在灭齐国的时候一战而定,齐王田建跟相国后胜两人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的勇气,见秦军到来就出城投降了。

  没有经历战火,人口怎么会下降得这么快?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

  “你为何不亲自去问呢?”

  扶苏迟疑片刻,很快走下马车。

  他进入一家布店之中,这布店的生意很不错,几名伙计忙得团团转。

  扶苏见状不由有些茫然。

  作为高高在上的大秦太子,从来都只有别人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份。

  这主动跟别人搭话,扶苏也不会啊。

  一个人及时出现,缓解了扶苏的尴尬。

  “在下张贾,乃是本店掌柜,不知这位贵客是想要什么货物?”

  “不瞒您说,只要是不违反大秦规制的布匹,小店应有尽有啊。”

  扶苏回过神来,对着张贾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

首节 上一节 84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