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694节

  “若真是男孩,那大王可就得从长计议了!”

  司马昭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不会的,视频之中都说了,皇兄一辈子都没有亲生的儿子……”

  说着,司马昭不自觉地握紧拳头,表情有些扭曲。

  “绝对不会是儿子!”

  大隋世界,隋文帝坐在龙椅上,表情悠闲,听着面前宇文述的汇报。

  “陛下,大隋水师已经彻底平定倭地三岛了。”

  “至于那北海道岛上的虾夷人,也正在征讨之中。”

  “北方的库页岛,大隋也建立了一个前进基地,那岛上人烟稀少,想来征服也是易如反掌。”

  隋文帝嗯了一声,缓缓点头。

  “很好,对了老宇文,你之前似乎和朕说过,这倭人是很听话的?”

  宇文述点头道:

  “正是如此,陛下。这倭人有一种特性,尚未征服之前,他们能和大隋以死相搏,从不惜命。”

  “但只要大隋击败他们,令他们臣服之后,他们同样也会尽心竭力地完成咱们的所有命令,是真正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太子杨勇在一旁听着宇文述的话之后,不由笑了起来。

  “这话怎么听着好像是王宫之中驯养的那些忠犬呢?”

  宇文述一拍大腿,笑道:

  “太子殿下说得还真没错,这倭人的性格,的确是和那些犬只一般,真真是奇哉怪也。”

  隋文帝呵呵一笑,摆手道:

  “工部天天和朕诉苦,说什么制造火药的工厂和矿山之中极度缺人,都找不到人手来干这些危险的活计。”

  “这样吧,就让一批倭人奴隶去做这个事情,免得总有人说朕制造火药和挖矿过于危险,让大隋子民死亡不断。”

  顿了顿,隋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名风尘仆仆的大隋将军。

  “老薛啊,你这一次出征吐蕃,战果如何?”

  薛世雄,大隋名将,17岁便曾经跟随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戎马半生,见证了大隋的建立、统一直到如今的全盛。

  听到隋文帝的询问后,薛世雄呵呵一笑,摸着花白胡须,颇为得意地开口。

  “不瞒陛下说,之前那吐蕃难以攻克,主要还是在于荒无人烟的地理条件,还有那无所不在的瘴气!”

  “好在有金幕的提醒,让咱们明白了高原上的不是瘴气,而是什么高原反应。”

  “臣在吐谷浑一带操练了三个月兵马,果然就习惯了那什么高原反应,接着一路征讨,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薛世雄麾下的兵马并不多,总共也就两万骑兵。

  他就带着这两万骑兵,一路横扫了尚未统一的吐蕃诸部。

  凭借着强悍的火枪火炮,没有团结起来的吐蕃人压根就不是薛世雄的对手,被他多次以少胜多,杀得尸横遍野。

  说着,薛世雄也感慨道:

  “臣现在算是明白了,这热兵器和咱们之前的冷兵器完全不是一回事。”

  “冷兵器时代,个人武力为尊。但到了这热兵器时代,嘿嘿,就算是吕布和楚霸王项羽再世,也是被人乱枪打死的命!”

  隋文帝表情认真地听着薛世雄的汇报,片刻后缓缓点头。

  “是啊,个人武力的时代,怕是永远地过去了。”

  顿了顿,隋文帝对丞相高熲开口道:

  “老高,今后六部每年的预算,工部提到次席!”

  至于预算首席的,不用说当然是兵部!

  高熲迟疑片刻,开口道:

  “陛下,咱们马上就能兑换那本《工业革命》了。”

  言下之意,技术进步只需要靠金幕就行,何必在工部这边多加金钱?

  隋文帝摇了摇头,淡淡道:

  “这话不对。”

  “就算是兑换了《工业革命》,那也不代表着大隋就能立刻吃透里面的所有技术,还得靠工部的匠人们去做这件事情。”

  “工部的人才越多,大隋才能越快地弄明白里面的知识,制作出里面的各种新式设备。”

  “更何况,朕看完这乾隆皇帝的盘点视频,深知科技发展的必要性。”

  “就算不靠金幕,大隋也应该有能自主研究和发展科技的力量,这才是大隋真正的底气!”

  高熲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躬身道:

  “陛下英明,是老臣无知了。”

  “老臣这就去安排,将工部的匠人匠师培训列入最高优先级!”

  安排完这一切之后,隋文帝的表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看着面前那张崭新的大隋疆域图,头发花白的老皇帝心生期待。

  这一次的评分,大隋想来是肯定能进步的了。

  能否位列前三?

  或许,也不是没有希望!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表情凝重。

  “完了,这一次朕的大唐该不会是垫底了吧?”

第379章 唐宋日新月异,忽必烈找到一统大蒙古帝国的希望

  听到李渊的话之后,在场的大唐群臣也是有些愣神。

  裴寂赶忙开口道:

  “陛下多虑了吧?大唐现在也打败了突厥,征服了西域,还开放了科举,不可能会垫底的。”

  萧瑀点头道:

  “裴大人所言极是,咱们大唐也做了不少的事情,陛下不必多虑。”

  成为宰相没有多久的长孙无忌同样道:

  “陛下的大唐已经有了盛世之相,垫底是绝对不可能垫底的,还请放心。”

  对于这些大唐臣子们来说,垫底是他们没办法接受的事情。

  评分这种东西,可不是仅仅给皇帝们评分。

  整个王朝的评分不够高,大臣们同样也难辞其咎。

  金幕的评分就是一个标准,评价究竟哪个王朝的君臣组合更加出色的标准。

  这是直接关系到将来大家历史书名声的,谁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放松。

  太子李世民同样正色道:

  “还请父皇放心,大唐如今的疆域也和金幕之中的全盛期相差不大了,再加上各项内政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想来本次评分只会更高,绝对不可能更低的。”

  听到众人都这么说,李渊这才松了一口气。

  甚至,他的心中还生起了一些期待。

  难道说,在朕的这条世界线上,最终还能有一个“武德盛世”?

  李渊想到这里,嘴角不可避免地勾了起来。

  朕这个大唐开国皇帝,好像也没有那么差劲嘛。

  想到这里,李渊不由看了一眼李世民。

  他非常清楚,大唐能有现在的这种盛世迹象,确实和李世民是分不开的。

  击败突厥征服大漠,是李世民亲征。

  平定西域,同样也是李靖作为主帅,秦琼、尉迟敬德作为副将打出来的成就。

  国内的科举改革和商业发展,同样也是李世民以太子的身份主持不断推进。

  整体的工作进展虽然并不算飞速,但也是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李渊咳嗽一声,对着李世民道:

  “世民啊,朕觉得这个大唐,确实是没你不行。”

  “朕现在都有点后悔了,若是早点立你当太子,大唐应该还能更加强大一些!”

  听着李渊的话之后,李世民微微愣神一下,随后笑道:

  “父皇谬赞了,儿臣只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建成兄长之前的工作也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李渊摆了摆手,正色道:

  “建成那个小子毕竟是朕的儿子,当然也是有一点本事的,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今后的大唐,还是得靠你和你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面对着李渊不加掩饰的示好,李世民表面谦逊,嘴角却一点点地翘了起来。

  过去那么多年来,李世民一直渴望的认可,终于一步步的实现了!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头戴皇冠坐在皇位上,但并没有去看面前的金幕,而是等待着什么。

  很快,一阵脚步声响起。

  风尘仆仆的老将李靖带着李绩等人走入大殿之中,朝着李世民躬身行礼。

  “臣见过陛下,此次出征吐蕃,幸不辱命!”

  李世民放声大笑,从龙椅上走了下来,亲手扶起了李靖等人。

  “药师啊,这一次你替朕平定吐蕃,功莫大焉!”

  李靖顺势起身,老脸因为高原的紫外线被晒得黝黑,脸颊上还带着红润。

  “此番征服吐蕃,乃是陛下神机妙算,老臣不过是听命而为罢了。”

  说完,李靖便一五一十地向李世民介绍了这一次的征战经历。

  本次出征吐蕃,对于大唐而言并不算特别困难。

  在明白了“高原反应”之后,李靖先带兵在吐蕃边境一带进行了三个月的驻扎演练,让所有将士们都习惯这种气候,这才继续发动了进攻。

  在吐蕃高原的北部,以游牧民族为主,李靖也没有过多的在这里停留,而是一路直奔高原中心。

首节 上一节 69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