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664节

  【这“清风诗案”,正式开启了满清文字狱对华夏文明刨根的先河。】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这个雍正,确实是有些过于敏感了。”

  扶苏也是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才道:

  “就这两首一看便知道是抒情的诗句,竟然能硬生生地牵扯到造反?”

  “这雍正,怎么感觉太过昏庸了呢?”

  秦始皇哈哈一笑,大有深意地开口:

  “有些时候,一件看起来很蠢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始作俑者需要一个过得去的借口罢了。”

  “金幕之中不是都已经明说了吗?满清作为异族的王朝,想要对汉人,不,秦人创造的华夏文明刨根掘底。”

  “作为皇帝的雍正,带着这样的念头去找理由,还不容易?”

  扶苏明白了秦始皇的意思,表情变得愤怒。

  “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大清,确实不是什么好货色!”

  顿了顿,扶苏又道:

  “儿臣还记得视频之中曾经说过,父皇您被后世某些酸儒抨击为‘焚书坑儒’,但父皇您处死的都是祸国殃民、有据可查的方士和术士,哪里像这个雍正那样乱杀无辜,随意株连!”

  秦始皇哼了一声,下巴微微抬了起来。

  “朕可是华夏文明第一个创立了大一统王朝的千古大帝,区区后世蛮夷皇帝,也配和朕相提并论?”

  扶苏连连点头,表情极为认同。

  另外一个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啧了一声,嘴角微微掀起。

  “这个文字狱,倒是真的有点意思……”

  这一刻,汉武帝怦然心动。

  用这种方式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读书人,好像真的挺不错的?

  太子刘据当然能听出自家父皇话语之中隐藏的那些意思,心中不由急了。

  正当他想要开口的时候,另外一个声音响起了。

  “陛下若是和雍正这般,那将来大汉的亡国就在眼前啊!”

  刘据循声看去,发现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时代儒家的领路者,董仲舒!

  满头白发的董仲舒站了出来,对着汉武帝沉声道:

  “陛下您也看到了,金幕之中对这种文字狱的评论是——掘华夏文明的根!”

  “难道陛下想要在将来被后世的大汉子孙们这样去评价吗?”

  “老臣虽不才,也要为了陛下千古大帝的威名,将心中的实话说上一说!”

  汉武帝闻言,摸了摸下巴,表情变得微妙。

  过了半晌,汉武帝缓缓点头。

  “老董啊,你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朕确实不需要这种下作的手段。”

  汉武帝确实被董仲舒给说服了。

  作为千古大帝,汉武帝现在最重视的已经不是什么开疆拓土,美人良驹,而是流芳百世!

  之前做出的诸多改革,其实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去走。

  至于用文字狱来集权……

  汉武帝本身就是大汉天子,是华夏和汉族无可争议的千古大帝,在大汉内部一言九鼎,连丞相都只不过是汉武帝的玩具。

  他还需要费劲集什么权?

  听到汉武帝松口之后,董仲舒长出一口气,由衷地弯腰行礼。

  “陛下圣明!”

  一旁的太子刘据也同样松了一口气,向着董仲舒投去了欣赏的目光,心中暗自想道:

  “董先生果然还是最擅长说服父皇,无论是之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今天的表现!”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目光变得极为阴冷。

  “呵呵,区区一首诗,居然就能让这个雍正皇帝小题大做发动什么文字狱,看来这些关外女真的后裔,自尊心实在是脆弱得让人可笑啊。”

  朱高炽胖脸上同样也是一脸的不齿:

  “这个雍正,孙臣之前还觉得他是个明君呢,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

  “竟然用如此卑劣的方式来控制读书人,来挖华夏文明的根,他怎么有脸自称华夏皇帝的?”

  在场的大明群臣纷纷开口,疯狂吐槽。

  作为大明的臣子,他们毫无疑问都是大明统治阶层的一员,心中天然就对于大清这个取代了大明的王朝抱着极其浓重的敌意。

  朱元璋吐出一口气,身体缓缓后靠,突然想起什么,看了一眼旁边的锦衣卫大统领毛骧。

  “东北的女真蛮子,确定都清剿完毕了?”

  毛骧多年随侍朱元璋,对朱元璋的心思颇为清楚,思考了两秒钟之后立刻开口道:

  “回陛下的话,自从蓝玉大将军平定东北之后,锦衣卫已经进行了多轮清剿,但东北地区山高林密,难免还有一些落网之鱼。”

  毛骧说的也并非都是迎合朱元璋的假话。

  大明时代的东北,森林面积占比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这种程度的密林之中,别说是几个女真人零星躲藏了,几百上千个甚至更多女真人能从之前大明的犁庭扫穴之中存活下来都不意外。

  毕竟女真人也是靠着这种本事,才能在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的一次次扫荡中存活下来的。

  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道:

  “好,那锦衣卫就派出一些精干的人手,去东北配合奴儿干都司的军队再好生清剿一番吧。”

  “记住了,这一次朕要看到像样的成果!”

  毛骧赶忙开口: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让陛下满意!”

  说完之后,毛骧心中也是动起了心思。

  伴随着大明疆域的不断扩张,锦衣卫这个组织机构也在不断地膨胀。

  前段时间,为了更好的适应朱元璋的要求,毛骧也是从各地锦衣卫之中抽调精锐出来,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

  这支部队的名字,毛骧前几天刚刚想好。

  就叫做——

  血滴子!

  毛骧抬头看了一眼金幕,嘴角闪过一丝狰狞笑意。

  建州女真是吧?

  尔等马上就能知道,纵然躲进了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之中,也绝对逃不过大明血滴子的追杀!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经过清风诗案之后,民间读书人对雍正的态度极为不满,更多的谣言开始浮现,围绕着雍正得位不正的各种故事越传越多。】

  【这极大地刺激了雍正的自尊心,他甚至为此丢下了皇帝的脸面,专门写了一本书《大义觉迷录》出版,让天下官府组织官员士人进行学习,来表明康熙皇帝传位给他是无可置疑的正统。】

  

  【雍正也成为华夏历代皇帝之中绝无仅有,出书和臣民们打嘴炮来证明自己正统的奇葩。】

  【就连他的儿子乾隆皇帝也觉得此举过于丢脸,让皇帝的逼格都掉到尘埃里了,于是乾隆在一登基之后立刻就把雍正这本《大义觉迷录》给禁绝了。】

  【事实则是在《大义觉迷录》出版后,相关传言不但没有禁绝,反而越传越火爆,举世皆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心态爆炸的雍正彻底变成了一个超级玻璃心,不单单是打压汉族读书人,就连自己家的奴才们也不放过。】

  【一名八旗包衣奴才查嗣庭去江西负责做科举乡试考官,他出了一道题目叫做“维民所止”。】

  【这四个字出自《诗经·商颂·玄鸟》,结合上下文的题义是“国家辽阔的疆域,都是老百姓栖息的住所”,考察的是应试士子们作为父母官的爱民之心和御民手段。】

  【这本是一道非常正常、传统的科举考题,却在文字狱盛行的风气中,被人告发给了雍正。】

  画面中,带着皇帝冠冕的雍正表情冷厉,用力将这份奏折丢在了地上。

  “这个姓查的包衣奴才,朕是信任他才让他去当科举考官,他竟然在出题上暗讽朕!”

  站在雍正面前的当值军机大臣有些疑惑,忍不住开口道:

  “陛下,恕臣驽钝,不知这奴才究竟暗讽在何处?”

  雍正冷笑道:

  “维民所止,看似正常,但你若是把其中维、止二字拿出来,那便是朕年号‘雍正’去了脑袋!”

  “哼,这查包衣,出个题目还要把朕的脑袋给去掉,你说说,他安得是什么心!”

  “这些混账包衣奴才,明明是汉人之身,是大清和朕给了他们当奴才的出路,他们却这么对待朕的信任!”

  “传令下去,将查嗣庭这个包衣奴才全家查办了!”

  【于是,忠心耿耿当了一辈子大清包衣奴才的查嗣庭,就这么死了全家。】

  【查氏家族对此案极为震恐,此后历代查氏子孙,无不尽心竭力洗脑自己,以做大清最称职包衣奴才为最高目标,子孙后代都成为了清廷的优秀狗腿子。】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之中,刘邦也是忍不住了,差点一口酒呛了出来。

  “好家伙,这个雍正之前盘点视频之中还像个明君呢,没想到现在总算是暴露出了真面目啊。”

  服侍在一旁的刘恒脸上也少有地露出了怒意,极为不忿地开口道:

  “这些个异族皇帝,打心里就从来没觉得咱们汉人和他们是一体的。”

  “父皇,儿臣认为大汉必须要彻底清扫掉周边的异族,绝对不能给将来任何一个异族有满清这样入主中原的机会!”

  刘邦哈哈地笑了起来,取过酒壶给自己又倒了一杯酒,悠然开口:

  “这是自然,你难道没注意到吗?金幕之中称呼华夏文明的后代,可是经常用‘汉人’来代称的。”

  “哼哼,这说明朕的大汉在华夏文明之中,定然占据了极为璀璨的篇章。”

  “娘的,朕这么英明的开国皇帝,怎么可能让这些异族荼毒华夏文明,危害到朕的功绩?”

  “那将来还怎么有人传颂朕这个大汉开国皇帝嘛!”

  说完,刘邦豪气干云地喝了一杯酒,咂了咂嘴,随后有些遗憾。

  早知道应该弄个冒顿的头骨酒杯来的,那样喝酒才更带劲呢!

  随后,刘邦又看了一眼刘恒。

  原本刘邦是从康熙九子夺嫡之中获得了一些灵感。

首节 上一节 66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