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606节

  刘邦闻言不由哑然。

  好一会之后,刘邦挥了挥手。

  “知道了,传令下去,各郡守、县令必须要把修建学堂作为头等大事,所有支出都从上交朝廷的税赋里扣。”

  说着,刘邦看向案头那十几本纸质书,轻声嘀咕了一句。

  “哼,朕就不信了,还培养不出足够的读书人!”

  蔡伦是东汉的宦官,西汉时代还没有纸张,以简牍为主。

  但看了好几年金幕了,纸张和印刷术早就已经被搞出来了。

  有了这两样,大汉的读书人将会出现数以十倍的增加。

  再过个几年,肯定没问题!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雍正成功地增加了国库收入,扭亏为盈。】

  【此外,雍正还和准噶尔汗国的领袖策妄阿拉布坦议和并划定双方边界,从而节省了西北的大笔军费。】

  【对内,雍正设立了军机处,建立密折制度,史无前例地将皇帝的权力集中到了华夏历朝历代以来最强,实现了对官员阶级的强力控制和打压。】

  “军机处?”

  在对这条旁白的解释出现在金幕上时,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身体都是一震,下意识地聚精会神看了起来。

  将皇帝的权力提升到历代最强?

  这简直就是所有皇帝梦寐以求的事情!

  反之,历朝历代之中,凡是担任丞相、宰相或者是类似职务,拥有类似权力的臣子们,精神都一下子霍然紧张了起来。

  甚至,就连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的眼睛也一下子眯了起来。

  “军机处,史无前例的集权?”

  康熙目光落在了胤禛身上,缓缓开口:

  “老四,你不和朕解释一下吗?”

  八皇子胤禩看了一眼胤禛,心中冷笑。

  这个老四,一直以来都喜欢装死,这一次估计又要说一些屁话来糊弄父皇了。

  下一秒,胤禛开口道:

  “父皇,儿臣确实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但还不够完善。”

  “若是这金幕之中所言为真,或许到那个时候儿臣的想法已经足够成熟。”

  康熙微微点头,将目光投向金幕。

  那是什么呢?

  【由于努尔哈赤时代的遗留,康熙皇帝继位时,皇帝并不能一言九鼎,而是需要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和来自八旗的议政王大臣们进行商议。】

  【这些议政王大臣,就是八旗的“旗主”。大清内部的满人大臣,即便是到了六部尚书这种级别的高官,见到旗主依旧要尊称“主子”,自称“奴才”。】

  【八旗是大清统治制度的核心,八旗旗主,也就是议政王大臣们就能通过控制旗下奴才的方式轻而易举地破坏皇帝的图谋,让皇帝不得不对他们进行妥协。】

  【为了改变这一点,康熙皇帝设立了类似于明朝内阁的“南书房”,通过从南书房发号施令的方式绕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皇权。】

  【雍正皇帝所做所为,就是在南书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增强皇权。】

  大明世界之中,朱棣看到这里,不由疑惑道:

  “这什么南书房,军机处之类的,不就是另外换了皮的内阁吗?”

  “大明的内阁也没有显著加强皇权啊。”

  朱元璋的心中其实也有着相同的疑惑。

  在看过朱祁镇那一篇盘点视频后,朱元璋就发现了内阁制度的毛病,那就是容易尾大不掉!

  以大明内阁来说,皇帝一开始只是把内阁当工具,但等时间久了,内阁自然而然地掌控了权力,反而慢慢架空了皇帝。

  皇帝们发现情况不妙,不得已之下只能用宦官争权,搞出了司礼监这种怪胎,最后形成了司礼监和内阁并立的局面。

  这种局面下,皇权固然是安稳了,但司礼监这个怪胎又为祸不断出了各种宦官阉贼,王振就是其中最好的写照。

  盘点视频虽只盘点了大明朱祁镇一个皇帝,可朱元璋不用想也知道,朱祁镇之后的历代大明皇帝肯定也是一个鸟样。

  惯性这种东西,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上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哪个王朝,只要开国制度确立,后代想要改革就是千难万难,几乎不可能!

  范仲淹、王安石,乃至更早之前的吴起、邹忌等等,哪个变法不是以失败告终?

  最成功的秦国商鞅变法,那也是秦国被战国时代霸主魏国压制得几乎亡国,不改就必死无疑,这种压力下才能成功。

  雍正从康熙手中接过的虽然是一个烂摊子,但比起商鞅变法之前的大秦来说,还是要好非常多的。

  雍正是怎么搞定的呢?

  朱元璋越想,心中就越是疑惑。

  金幕中继续展示了下去。

  【吸取了明朝内阁的经验,军机处并非常设衙门,它没有固定的衙署,只是临时用了距离皇帝寝宫比较近的几间房屋。】

  【此外,负责面见皇帝接受旨意的军机大臣,以及负责协助军机大臣的军机章京也都由各个部门进行抽调。】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军机大臣还是军机章京全部是兼职,各自的官职、爵位等工作关系依旧保留在原先单位。】

  【简而言之,军机处只是一个由各部门借调人员组成的临时办公机构,并非常设机构。】

  “咦?”朱元璋看到这里,目光突然一亮,“还能这样?”

  这位洪武大帝显然明白了什么,一拍大腿。

  “妙啊!”

  临时办公机构和常设机构,之间的差距是非常、非常大的。

  常设机构拥有固定的编制,人员,权力等东西,但临时办公机构就不需要这些。

  皇帝想有几个军机大臣就有几个,皇帝想什么时候裁撤掉军机处就能裁撤,因为它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啊。

  内阁作为常设机构,如果皇帝想要裁撤,内阁当然可以找出一百条理由去反对。

  比如说,你撤了内阁,内阁里面的大学士怎么安置?

  去六部当尚书?那六部尚书愿意吗?

  当侍郎甚至更低级的官?且不说六部侍郎愿意不愿意,我堂堂内阁大学士干得好好的也没毛病,你皇帝凭什么让我降职去当六部侍郎,甚至去当什么布政使司、按察使司?

  总而言之,能用来和皇帝扯皮的东西太多,皇帝想要解散内阁就很难。

  但军机处作为一个临时机构,就完全不同。

  朕要解散军机处了!你们各自不都在六部、各种衙门有官职么,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又不是不给你们官当,也没给你们降职啊。

  一个临时机构朕想解散就解散,有什么不对?

  朱棣突然皱眉道:

  “等等,如果没有内阁的话,谁来帮皇帝进行批阅?”

  “总不可能满清的皇帝各个都要一天工作八个时辰吧?”

  金幕之中的接连一番话浮现出来。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军机处和明朝内阁不同,军机大臣每日都带着奏折面见皇帝,君臣当场商议出结果,随后由军机处直接将结果发往负责此事的部门。】

  朱棣愣了一下,随后也一拍大腿。

  “懂了,还能这样!”

  明朝的内阁,是内阁大臣先自己看奏折,然后把意见写在一个小票上,跟随奏折送给皇帝,再由皇帝批示。

  也就是“票拟”制度。

  这样一来就造成一个问题,内阁大臣可以故意拖着某些奏折,迟迟不票拟,不交到皇帝那里去。

  简单地说,就是你想办什么事,内阁同意了可能也不一定办得成,但内阁不同意就肯定办不成!

  这样一来,内阁就悄无声息地从皇权中窃取到了独属于自己的权力。

  但军机处就不一样,所有的奏折都必须军机大臣和皇帝一起商议并作出决定,军机大臣就没办法像明朝内阁大学士们一样暗中截留奏折,没有了明朝内阁的“拒绝权”,也就没办法从皇权之中窃取权力了。

  朱高炽有些不理解地开口道:

  “父亲,这皇帝和军机大臣一起办差,难道就能缩短皇帝的办公时间?”

  回答的人不是朱棣,而是面带微笑的朱元璋。

  “当然能。假如某个地方受灾,朕不需要通读全文,只要让军机大臣当朕的面把这奏折之中真正值得关注的信息提炼出来,读给朕听就行。”

  “像受灾人数、田地、房屋具体的数量多少,朕一听完就知道该怎么办,直接批阅即可。”

  朱高炽顿时恍然。

  “所以军机大臣就等于是一个用来过滤信息的道具,直接把奏折中最核心的信息告知皇帝,等候皇帝处理就行。”

  朱元璋哈哈笑道:

  “对,而且是当着皇帝的面提炼的信息,皇帝只需要稍微扫一下奏折就能知道军机大臣是不是在撒谎,所以军机大臣是根本不敢撒谎的。”

  “这个雍正皇帝,简直就是一个天才,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难怪,难怪金幕明明说的是他儿子,却先讲了他!”

  “唉,朕的儿子要是有雍正这么出色的政务能力就好了。”

  说完,朱元璋恨铁不成钢地瞪了朱棣一眼!

第338章 汉武帝对乾隆才能表示认可,也先后代竟然也出现在金幕中

  朱棣的身体情不自禁地颤抖了一下。

  这位永乐大帝,在面对谁的时候都是威风凛凛的模样。

  但,朱元璋是他爹!

  朱棣干笑道:

  “父皇,这大清可是女真人建立的,他们不是什么好人啊!”

  朱高炽赶忙点头。

  “绝对不是什么好人!”

  都灭了大明了,能是什么好人?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不是好人,但起码人家有才,能推陈出新,能把中央集权给搞得更加出色。”

  “你看看你这个臭小子,搞了一个内阁出来,给大明的后代留下一堆的烂摊子!”

首节 上一节 606/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