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45节

  一旁的宦官李辅国察言观色,立刻就站了出来,反驳道:

  “郭大人说这番话就不对了,之前史思明是为了安禄山办事,如今安氏败亡在即,史思明是个识时务的愿意重归大唐,难道不是好事?”

  “能劝降史思明,兵不血刃的收复河北十几个郡,避免更多生灵涂炭,这是大大的善政,也是陛下威严加于四海的明证!”

  听到李辅国的话之后,李亨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好了,朕意已决,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李亨下旨,将史思明封为归义郡王、范阳长史、御史大夫、河北节度使,又将史思明的儿子等封为列卿,还派乌承恩和宦官李思敬等人对史思明进行安抚。】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这里,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这李亨,竟然真的接受了?”

  贞观群臣也是面面相觑。

  长孙无忌忍不住开口道:

  “史思明乃是安禄山的心腹,之前也是在河北犯下诸多罪行。”

  “若说接纳其他人投降也就罢了,安庆绪、史思明这般罪魁祸首,怎么能容许他们继续活下去?”

  群臣对长孙无忌之言深以为然。

  李绩沉声道:

  “若是史思明都能活,那岂不是说安庆绪递上降表也能活?”

  “那之前洛阳、长安,乃至整个中原和河北那些忠于大唐军民的奋战,又算什么呢?”

  程咬金摇了摇头,无法理解。

  “这史思明似乎也并未交出兵权?难道投降这种事情,只需要简简单单在嘴巴上说一下就行了吗?”

  李世民听着群臣的质疑,默然半晌,轻声开口。

  “看来,在长安城之中,恐怕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发生啊。”

  这句话顿时点醒了众人。

  李治沉吟片刻,大着胆子开口。

  “会不会还是因为李隆基?”

  李承乾心念急转,正打算说话,却被一旁的李泰抢先开口。

  “儿臣知道了,李亨应该是在利用这段时间排除异己,彻底把太上皇李隆基的势力打压出大唐的核心权力中枢!”

  “故而,李亨并没有选择继续开战,而是要等到权力稳固之后,再消灭叛军。”

  “这就叫‘攘外必先安内’!”

  李承乾听到李泰这番话,顿时气了个半死。

  这臭小子,说的都是本宫的台词!

  李世民看向李泰,露出赞许的表情。

  “确实是这个道理,陈玄礼这小子,还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啊!”

  若是当日马嵬坡之变,陈玄礼选择听从李亨的话,直接将李隆基逼死,情况就不一样了。

  李隆基和杨国忠都死了,整个大唐的最高权力自然而然的落在太子李亨身上,无可置疑。

  但只要李隆基一天不死,哪怕仅仅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对李亨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威胁。

  李亨在启用任何一个旧臣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的想:

  “朕将此人提拔起来,他究竟是会忠于父皇,还是忠于朕?”

  无形之中,失去执政权力的李隆基,还是给大唐造成了巨大的内耗。

  李世民想到这里,不由哼了一声,对李亨也有些不满。

  “这李亨小子,做事情就是瞻前顾后,也不懂得豁出去搏一把!”

  群臣闻言,表情也是有些古怪。

  陛下,当年您在玄武门是豁出去了不假,但您杀的也就是亲兄弟而已,李渊不也好好的当了几年太上皇么?

  您不杀您的父皇,却让李亨杀他的父皇,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吧。

  李世民也回过神来,忙对李承乾三兄弟补充了一句。

  “尔等将来一定要教育好子女,绝对不能发生这种事情!”

  三兄弟心中情绪复杂,但脸上都是恭恭敬敬地领命。

  另外一个世界之中,汉武帝呵呵冷笑一声。

  “这李亨也挺惨的,头上有人的感觉,那是真不好过啊。”

  说话的时候,汉武帝语气之中若有若无地透出几分冰寒。

  这种寒气让在场所有的大汉臣子都噤若寒蝉,一个字都不敢说。

  一旁侍立的金日磾心中一动,想起了汉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

  汉景帝死后,身为太子的刘彻继位,但当时的朝政并不是掌控在他的手中,因为在他的头顶上,还有着一个辈分极为尊贵的人。

  一名女子。

  那就是大汉太皇太后,窦氏(窦漪房)。

  窦氏是汉文帝刘恒的正妻,在汉景帝在位时就大量提拔窦氏外戚入朝为官,更一度想要让梁王刘武继承哥哥汉景帝的皇位,为此和当时是太子的汉武帝有着不小矛盾。

  等汉武帝继位后,打算推行新政,以儒家学说取代大汉立国至今的黄老学派,却又遭到了这位窦太皇太后的反对。

  别看已经是老太太了,但窦氏的下手非常狠辣,直接就把新政的核心成员赵绾、王臧等人诛杀,迫使汉武帝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次新政。

  直到汉武帝继位的第六年,这位老太太终于死了。

  真正获得权力的汉武帝,才开始大展拳脚,提拔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儒家大臣和法家酷吏,联手打压了黄老学派。

  又启用卫青和霍去病等名将,对外开拓。

  最终,才有了如今辉煌无比的大汉!

  金日磾回忆到这里,心中突然生出一个想法。

  在窦太皇太后没死的那六年里,陛下心中的苦闷,恐怕比如今的李亨还要更甚吧?

  毕竟李亨是真正有实权的皇帝,而陛下名义上是皇帝,做什么事情却还需要得到那位太皇太后的允许。

  难怪陛下会如此生气了,毕竟是真正的感同身受啊。

  就在此时,汉武帝又一次开口了。

  “去病儿啊,你觉得这史思明如何?”

  霍去病经过这些时日的疗养,脸色已经恢复不少,闻言便笑道:

  “臣如果身处大唐,史思明是不是真心归降朝廷,臣一点都不关心。”

  “若真的自然最好,若是假的,那臣直接率领一支精锐把他灭了,也就是了。”

  汉武帝愉快地笑了起来。

  “好好好,果然不愧是朕的冠军侯。”

  “呵呵,就是这个李亨,怕他没有这种胆气和见识!”

  汉武帝有些鄙夷地看着李亨。

  这小子,被父皇打压了这么多年,早就已经成了一个懦弱多疑的废物。

  倒是和他爷爷李旦挺像的。

  草包一个!

  想到这里,汉武帝目光又转向一旁的太子刘据。

  刘据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挺直身体,摆出一副“恭听父皇教训”的模样。

  汉武帝再度皱眉。

  他突然觉得,自家这位太子的神态和模样,怎么感觉和李旦、李亨这对爷孙也非常神似呢?

  难道说,朕册封的这个太子,将来也是一个不中用的废物?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等待了整整九个月之后,长安帝都之中终于又一次发出了命令。】

  画面之中,一名宫廷使者站在李光弼的面前,高声宣读旨意。

  “……着尔立刻领兵前往邺城,消灭反贼安庆绪,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李光弼恭敬接过旨意,但脸上明显有着疑惑表情。

  他想了想,不动声色地抖了一下袖子,一个小小的袋子滑出。

  宫廷使者双目一亮,立刻握住李光弼的手,笑道:

  “李大人,未来可期呀!”

  李光弼呵呵一笑,用力握了握使者的手,确信袖子已经变空之后才松开,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尊使,本官其实心里有点疑问。”

  “李大人但说无妨。”

  “这旨意之中,怎么没有此次出征邺城的主帅之名呢?本官领兵前往邺城之后,要在谁的帐下听令?”

  李光弼心中还是有数的,他虽然战功卓著,但大唐朝廷之中还有太子李豫、老将郭子仪、仆固怀恩这些名气和职位都在李光弼之上的,轮不到李光弼来当这个主将。

  使者闻言,沉吟片刻道:

  “不瞒李大人,其实我也不知此次主将是谁。”

  “啊?”李光弼震惊了。

  过了好一会,李光弼才道:

  “这一次召集了九路节度使,号称六十万大军,难道就没一个主将来指挥?”

  使者有些尴尬地笑了一声,道:

  “或许是陛下还没有做出决定吧,总之等将军抵达邺城之时,应该就会有一个准信了。”

  李光弼满腹疑惑,只能目送使者离开。

  【皇帝李亨虽然下旨征讨安庆绪,但却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在这一战之中,大唐九路节度使,竟然没有一个主帅,而是各自见机行事!】

  只见画面之中,皇帝李亨坐在龙椅上,信心满满地开口。

  “安庆绪困守邺城一隅,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朕大兵一至,安氏叛军必然灰飞烟灭,又何须多此一举呢?”

  “只需诸将便宜行事便是了。”

首节 上一节 345/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