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44节

  马嵬坡兵变,所有人都知道背后是李亨的主谋。

  若是为杨贵妃平反,岂不是当场打了李亨的脸?

  李亨刚刚以皇帝之身收复长安和洛阳,威望已经远远超过了李隆基这个狼狈躲到蜀中的皇帝。

  即便是忠诚于李隆基的陈玄礼,此刻也不敢像当年在马嵬坡驿站大堂之前那般,毫不犹豫的拒绝李亨旨意了。

  李隆基发泄了一番情绪,终究认清现实,无可奈何地开口。

  “纵然不能以贵妃礼制下葬,总也得弄一座新一些、好一些的坟茔,不能让她受这样的苦!”

  陈玄礼看了一眼高力士,高力士立刻道:

  “老奴这就去找当地官员。”

  很快,一座崭新的坟茔就立了起来。

  坟茔上,是一面全新的墓碑。

  【大唐贵妃杨氏玉环之墓,夫李隆基立。】

  李隆基站在墓碑之前,怔怔地看了许久,许久。

  【李隆基回到长安之后,便被李亨安置了起来。他虽名义上是太上皇,却失去了所有的权力。】

  【几年之后,李亨听信李辅国的谗言,又将李隆基软禁起来,彻底隔绝了李隆基和外界之间的联系,直至死去。】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也是不免感慨。

  刘邦啧啧有声,露出了稀奇的表情。

  “朕是真的没想到啊,李隆基这个小子最后居然还能善终呢?”

  “看来这小子的运气是真不错,至少比隋炀帝杨广那小子要更强。”

  萧何想了想,道:

  “大唐的国力,还是要强过大隋不少的。”

  “再加上有一大批的名将能力挽狂澜,不像杨广的大隋,一旦分崩离析,就彻底完了。”

  刘邦嗯了一声,目光转向刘恒。

  “恒儿,你怎么看?”

  刘恒这些天经常被刘邦提问,如今倒是也算是习惯了,很快便答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觉得,大唐的民心凝聚力比大隋要强太多了,这才是大唐没有灭亡的关键。”

  刘邦眉头一扬。

  “哦?你仔细说说。”

  刘恒正色道:

  “大隋在三征高句丽失败之后,很快就是全国性的叛乱。”

  “反而大唐,在整个安禄山起兵过程中,各地不但没有叛乱,还有大量的官员、将军、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抵御叛军。”

  “就比如张巡便是最好的证明。若是大唐没有这么得民心,就出不了张巡这样的人物,那叛军早就已经攻克两淮甚至江南,到时大唐说不得就要真的灭亡了。”

  刘邦嗯了一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你小子,还是有几分眼力见的。”

  “民心这种东西,听起来虚无缥缈,但是一个王朝若是失了民心,也就离死不远了!”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的表情很难看。

  “劫掠洛阳……李亨这小子,是真的愚蠢啊!”

  “朕当年都没给过突厥这种条件!”

  大殿之中的群臣闻言,表情都是有些微妙。

  当年隋末大乱,北方原本被大隋压着打的突厥趁势崛起,成为了每一个北方割据势力都必须要拉拢的对象。

  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为了让突厥不偷袭后路,也是给突厥启民可汗写了一封用词相当肉麻的信,还送了一大堆礼物。

  由此,大唐在从晋阳向长安进军的过程中,甚至还得到了一支突厥骑兵的帮助!

  但礼物归礼物,这种任凭劫掠的行为,是李渊也忍不了的。

  裴寂咳嗽一声,道:

  “估计这位李亨陛下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吧,陛下您也看到了,若是没有回纥骑兵的话,长安和洛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下来的。”

  李渊冷笑道:

  “若是这李隆基和李亨父子聪明一些,在潼关之战的时候能多信任一下大唐的名将们,那安禄山早就已经败亡,哪里还需要后面这么多的屁事!”

  李渊说话间,一名宦官突然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封八百里加急战报。

  “陛下,草原大捷!”

  李渊吃了一惊,立刻站了起来。

  “快,拿来让朕看看!”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注视下,李渊迫不及待地拆开了这份战报。

  这确实是一份捷报。

  李世民领兵五万,出征漠南颉利可汗的大本营。

  在那里,双方爆发了一场激战,最终以李世民大胜而告终。

  此战之中,唐军斩首突厥骑兵超过两万人,俘虏将近一万。

  颉利可汗率领剩余的数千残兵败将北逃,李世民如今正在追击之中。

  另外一边,镇守晋阳的李建成得到消息后,也趁势发兵进攻梁师都割据的朔方城。

  朔方城得知颉利失败的消息后爆发了内乱,最终梁师都被杀死,朔方献城而降。

  李渊看到这里,不由眉飞色舞,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好啊!世民和建成这两兄弟,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在场的大唐群臣闻言,也是一个个都喜笑颜开。

  裴寂拱手道:

  “恭喜陛下终于彻底消灭了华夏所有的割据势力,成为真正的华夏之主!”

  萧瑀目光发亮,道:

  “如今大唐击溃颉利,灭了梁师都,下一步就可以沿着河西走廊西进,去将西域给收回来了!”

  萧瑀这番话,立刻又让众人振奋起来。

  自从西晋灭亡之后,中原王朝已经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数百年。

  即便是在大隋最强盛的时期,也只不过将势力扩张到了河西走廊的最西边敦煌,依旧没有让西域各国重新臣服。

  如今,大唐终于有了再一次把西域纳入华夏版图的希望。

  而且,不是在李世民或者李治的朝代,而是在开国皇帝李渊的这一朝。

  就在今天!

  李渊满脸得意,笑呵呵地开口。

  “好好好,诸位卿家们,尔等可以好好的商议一下,拿出一份接下来大唐对西域的攻略来了。”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渊在接到捷报之后,心中的郁闷被冲淡了大半,再抬头看向面前金幕时,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李渊心想。

  “这些个臭小子,终究还是没有朕这个开国皇帝来得成熟稳重!”

  “哼哼,朕或许也应该考虑一下,学一学朱元璋,写一本《大唐祖训》给后世皇帝才行!”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长安、陕州接连两战之后,安庆绪仅仅率领数千兵马逃到邺城。】

  【此时大唐朝廷若是派兵追杀,应该是很非常容易就彻底平定叛乱。】

  【但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皇帝李亨一边回归长安,一边让人去接太上皇回长安,却绝口不提继续北上追击安庆绪的事情。】

  【安庆绪得到了极其宝贵的喘息机会,便又开始四处召集兵马。】

  【叛军的几大将领,如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人纷纷领兵来投,短短的两个月后,安庆绪又从一个光杆司令,变成了坐拥六万兵马。】

  【但叛军内部,也并非所有人都忠于安庆绪的。负责驻守范阳大本营的叛军大将史思明,就生出了异心。】

  画面一转,已经是范阳城。

  城池之中,有一座气派恢弘的府邸,原本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官邸,如今则挂上了“大燕皇宫”的牌匾。

  史思明大踏步地走入这座大燕皇宫之中,很快就来到了皇宫宝库。

  宝库之中,无数装满的大箱子整整齐齐地码放着。

  史思明随意地打开几个箱子,金灿灿的光芒顿时从箱子之中绽放开来,让史思明整张脸庞都映成金色。

  史思明看着眼前这些宝物,露出了贪婪的表情,他随手拿起一件黄金灯盏,在手中翻来覆去地把玩良久。

  随后,他转过身来,对着身后一众亲信笑道:

  “各位,这些都是之前从长安、洛阳抢夺回来的财富。”

  “若是我等南下去当那安庆绪的狗,那么这些财宝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若是尔等愿意奉我为主,我便将这些财宝全部分给诸位。”

  “诸位觉得如何?”

  在场众人早就已经被这琳琅满目的财宝弄的目不暇接,一个个都要流下口水,听到了史思明的话之后再无迟疑,纷纷跪下。

  “臣等见过陛下!”

  史思明放声大笑。

  【在获得了范阳诸多军头的支持后,史思明事实上自成一派,和安庆绪决裂。】

  【但他自知范阳乃是安氏父子经营了几十年的根据地,安氏的影响力一时间难以去除。】

  【于是史思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大唐请降!】

  画面一转,已经是大唐长安城中。

  皇帝李亨坐在龙椅上,一脸欣喜地拿着手中的奏章,对着面前群臣道:

  “各位卿家,史思明上表愿意率领范阳诸郡归降朝廷了!”

  群臣闻言,有些大喜过望,有些则面露忧虑。

  已经被召回长安的郭子仪正色道:

  “陛下,臣和史思明也曾经在河北战场打过交道,此人十分狡诈,又残害过诸多大唐忠良,其言不足为信啊!”

  郭子仪话音刚刚落下,李亨脸上就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

首节 上一节 34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