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341节

  等到了秋天和冬天,严寒的漠北就不再适合居住,此时匈奴人就会南下来到濒临大汉的漠南草原,在这里过冬。

  这也就是为何,历史上匈奴和各个草原民族南下袭击中原王朝往往都是秋天和冬天的缘故。

  一旦大汉将整个漠南草原据为己有,那匈奴人就彻底失去了南下过冬的地方。

  届时,匈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在严寒的漠北苦熬,另外一个就是西迁!

  但不管是哪一种,其实对大汉都很有利!

  汉武帝想到这里,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

  “董仲舒何在?”

  一名白发苍苍,头戴儒冠,身着儒士袍服的老者迈步而出,朝着汉武帝躬身行礼。

  “董仲舒在此。”

  董仲舒出列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向董仲舒的目光都相当复杂。

  原本在大汉开国时期,采纳的是萧何、曹参为主导的道家黄老学派思想。

  黄老学派讲究的是休养生息垂拱而治,对其他诸子百家并没有太多限制。

  故而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大汉之中又一次出现了百家兴盛的迹象。

  但这一次,到了汉武帝一朝截止。

  正是董仲舒的出现,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大一统”的理论,获得了汉武帝的欣赏。

  最终,汉武帝做出决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之后,儒家一统天下,百家衰败。

  就连曾经在大秦时代声威赫赫的法家,也不得不主动融入儒家之中,成了“儒皮法骨”,将法家的霸道和儒家的王道合二为一。

  这便是后来汉宣帝教训太子之时说出来的那句话。

  “我汉家,本霸王道杂之!”

  一切的一切,都在于董仲舒的身上。

  很多人觉得董仲舒是个英雄,但也有许多人觉得董仲舒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刽子手,彻底断绝了第二次“百家争鸣”在华夏的出现。

  董仲舒开口道:

  “关于卫大人的话,臣刚刚思索了一番,觉得确实有些道理。”

  “昔年周武王分封天下一千诸侯,那时的天下到处都是商朝余孽和山林野人,以至于诸侯不得不筑城而居,让国人和野人泾渭分明。”

  “可经过历代诸侯数百年的教化之后,东夷、西戎、北胡、南越尽入华夏,尽为华夏之民。”

  “我儒家至圣孔夫子亦曾言‘有教无类’也,若能将匈奴也教化为华夏一员,则陛下教化之功,必名垂青史!”

  汉武帝听着,心中不由一动。

  教化之功?

  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战争的功劳,汉武帝是真不缺了。

  霍去病和卫青北击匈奴,封狼居胥,这军功已经让汉武帝跻身千古大帝行列。

  但汉武帝依旧还是不满足!

  凭什么朕要和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那三个家伙并称?

  朕就应该是历史上最强的,华夏独一无二的万古大帝!

  原本在看到大唐盘点视频之中那辽阔的疆域时,汉武帝一度灰心丧气。

  他很清楚,大汉想要打到大唐李治朝那种疆域,几乎没有可能。

  可现在,董仲舒的话,却给汉武帝一丝希望。

  武功不行,那教化呢?

  若是能将漠南彻底教化,世世代代为华夏草原子民,难道不也是大功一件?

  这种功劳,秦始皇没有,李世民充其量算一半,朱元璋同样也没有!

  可朕,有!

  那朕,不就超过他们三个了吗?

  汉武帝想着,嘴角慢慢地翘了起来。

  “好好好,董仲舒啊,你回去好好筹划一下这件事情。”

  “有什么困难,你就和丞相商量一下。”

  “若需要军队的帮助,你就去找卫青!”

  董仲舒闻言也是激动不已,忙道:

  “多谢陛下!”

  董仲舒不能不激动。

  诸子百家之中,各自的较劲甚至早于稷下学宫的建立。

  法家,毕竟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开辟了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存在。

  儒家虽然声势浩大,但说白了现在还真没有建立过什么实打实的功劳。

  就连大汉的建立,那也是道家黄老学派的事!

  刘邦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把儒者的头冠摘下来当尿壶呢。

  若是能帮助大汉将漠南彻底消化,那儒家在这方面的功劳也就有了。

  到那时,看那些诸子百家余孽还有何话说!

  一旁的太子刘据看着自家父皇和董仲舒、卫青等人激动的表情,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总感觉,父皇他们似乎过于激动了?

  罢了罢了,眼下还轮不到本宫这个太子思考这种事情。

  还是好好先看盘点视频吧。

  刘据一边想着,一边将视线移到了金幕上。

  【在陕州,安庆绪为了阻止唐军东进,保护伪燕都城洛阳,便尽发洛阳守军,以御史大夫严庄作为统帅,命张通儒作为副帅,合力阻击唐军。】

  【十月十五日,郭子仪所部先锋军,在新店和叛军不期而遇。】

  画面中,郭子仪皱眉注视着面前群山,大感棘手。

  “这些叛军驻扎在山上,有些难办啊。”

  李俶就在郭子仪的身旁,闻言赶忙道:

  “郭大人,要不咱们就直接撤退,先等过几日稳住阵脚再战?”

  郭子仪想了想,摇头道:

  “殿下,咱们刚刚在长安大胜,此刻叛军仓促集结人心浮动,乃是取胜良机。”

  “若是此时不攻,反而是给安庆绪那家伙稳固军心的机会了。”

  郭子仪下定决心,很快下令道:

  “进攻!”

  唐军很快派出步卒,朝着两侧山上攻去。

  另外一边,叛军见状就派出一支轻骑兵,想要断绝唐军后路。

  郭子仪又迅速下令,命弓弩手发射,击退叛军的轻骑兵。

  叛军不甘示弱,从山上同样连发弓箭,将大唐进攻先锋打退下来。

  此时叛军包抄骑兵后退,郭子仪双目之中精光一闪。

  “是个机会,让前锋军立刻出击!”

  大唐一万先锋军齐声呐喊,紧追叛军骑兵而去。

  李俶见状不由大为紧张,道:

  “郭大人,怎么不保持阵型?这样会被敌人弓弩覆盖吧?”

  郭子仪闻言微微一笑。

  “弓弩覆盖,不可能将所有将士杀伤,只要付出一定伤亡,我军便可突破!”

  一切果然如郭子仪所料。

  唐军先锋虽然遭到叛军弓弩手的阻截,但依旧紧跟叛军轻骑兵杀到阵前。

  这一处战场地域狭小,叛军正面刚刚让出一条通路让轻骑兵过去,还没来得及重整阵势,唐军已经杀到!

  依旧还是先锋将的李嗣业高声怒吼。

  “大唐的叛贼们,你李爷爷来了!”

  今日李嗣业不再手持陌刀,而是挥舞着一杆长枪,神出鬼没,将叛军阵前几名将官接连挑落。

  叛军阵势顿时变得混乱起来。

  唐军见状士气大震,顿时有更多的部队压上。

  李俶见状,不由极为愕然。

  “这些叛军的战斗力,怎么如此不堪?”

  在李俶的印象之中,叛军应该都是和几天前香积寺之战一样,非常能打的才对。

  郭子仪抚须而笑。

  “香积寺之战,叛军精锐已然消耗殆尽。”

  “如今咱们面前这支兵马,虽号称十五万大军,但和香积寺那支十万叛军,战斗力却是一个天一个地!”

  “若此刻面对的是香积寺那支叛军,老臣也不敢如此托大,直接衔尾追击了。”

  李俶闻言,不由心服口服,对着郭子仪拱手道:

  “郭大人,真大唐国之柱石也!”

  【此时的李俶心中,开始浮现出一个念头。】

  【若将来登基为大唐新皇,必然要重用郭子仪才是!】

  但李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不远处,一道身影正静悄悄地,将他和郭子仪两人之间的对话以及表情,都尽收眼底。

  此人目光阴冷,神情阴鸷,颌下无须,微微佝偻着身体。

  显然,是一名宦官!

  画面重新转回战场。

首节 上一节 341/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