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07节

  “若天命如此,彭监正多说何益?”

  彭德清被两名卫士架走。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看到这里,也不由哑然。

  秦始皇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

  徐福!

  扶苏显然也想到这个,便笑道:

  “这彭德清装神弄鬼的本事,比徐福是要差多了。”

  秦始皇面无表情地看了扶苏一眼。

  扶苏心中一紧,忙道:

  “父皇火眼金睛,洞察了徐福小人的阴谋,是以这种装神弄鬼之术,也就只能骗骗王振这般阉宦了。”

  秦始皇哼了一声,道:

  “今后你若治国,似这种钦天监监正的话,不可偏听偏信,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扶苏听到秦始皇口中竟然说出儒家圣贤的名言,心中也是惊讶,道:

  “儿臣恭聆父皇教诲,就是儿臣有个疑惑,究竟这种相士之说,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呢?”

  扶苏当然不是蠢到连一点判断的能力都没有,而是希望秦始皇能给一点更加具体的方向。

  秦始皇沉吟数秒,若无其事地开口。

  “你觉得好听的便是精华,不好听的自然就是糟粕了。”

  扶苏瞪大眼睛,差点喷了出来。

  这也行?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连连摇头。

  “区区一个太监,竟然能独掌大权,连尚书这种高官都无法绕过王振见到皇帝。”

  高熲也是颇为无语,道:

  “这明朝可是大隋之后的王朝,怎么就不能吸取先前王朝的教训呢?”

  即便是在隋朝,任何一个读过史书的人,都对东汉王朝末期宦官主导的那段黑暗历史印象深刻。

  若是提到结党,历史爱好者们往往会想到大唐的“牛李党争”以及大明的“阉党东林党之争。

  但实际上,东汉王朝由士大夫反抗宦官而引发的两次“党锢之祸”,才是华夏大一统王朝有史以来最早的党争!

  以及,两次党锢之祸都以东汉阉党胜利而告终。

  是以,从东汉灭亡之后,接下来的所有统治者都对太监这个群体极为警惕。

  直到大隋现在为止,太监都没有获得过任何一次靠近权力中枢的机会。

  这就是高熲等大隋臣子大惑不解的地方。

  这大明,怎么就不吸取历史教训呢?

  隋文帝摇了摇头,淡然道:

  “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制度。”

  丞相也好,宰相也好,其实都是同一个官职的不同称呼。

  大隋采用的,是隋文帝创立的三师、三公、五省、六部,群相制。

  三师和三公,属于荣誉虚职,不掌控实际权力。

  五省之中,秘书省掌管图书典籍,相当于博物馆和图书馆合体,没什么权力。

  内侍省是专门为宦官设立的,但鉴于党锢之祸,内侍省长官说白了就是太监总管换个好听的名字,同样毫无权力。

  真正有权力的是其他三省,也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此三省分别设立一到三名不等的长官,这些长官就是大隋宰相。

  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八九人。

  将原本集中在一名宰相身上的权力分到至少五六个人身上,无疑就能让相权大为虚弱,无法和皇权对抗。

  隋文帝很疑惑。

  大隋的制度这么好,为何大明不懂效仿呢?

  大唐之中,李渊也和表哥隋文帝有着同样的疑惑。

  “真奇怪,为何朱元璋不用三省六部制呢?”

  汉承秦制,唐承隋制。

  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创立,在大唐则被发扬光大。

  李建成想了想,道:

  “或许是这朱元璋出身黔首,见识短浅吧。”

  李元吉立刻点头。

  “皇兄说得太对了,这朱元璋不过是个讨饭的乞丐出身,哪里知道什么制度是好,什么制度是坏?”

  李世民听到李元吉这句话,忍不住笑出了声。

  李元吉闻声大怒,对着李世民道:

  “你有话就说,不要在那里阴阳怪气的!”

  李世民收敛笑意,对着李元吉道:

  “四弟啊,用你的脑子想一想。朱元璋能在这么多皇帝之中脱颖而出,号称千古四帝之一,人家能见识短浅?”

  李元吉直接被这一句话憋得脸都红了,愣是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李渊闻言,也是恍然大悟。

  对啊,出身决定视野不假,但朱元璋的能力,其实已经完全突破了一个泥腿子百姓的局限,甚至突破了华夏绝大多数明君能抵达的极限。

  这种千古大帝的视野,怎么可能是一般人能猜想得到的呢?

  李渊将目光投向李世民,好奇问道:

  “世民啊,那你觉得王振做大的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笑了笑,正色道:

  “儿臣觉得,这源头还是在朱元璋身上!”

  李世民话音落下,李元吉先笑了。

  “好嘛,刚刚我说朱元璋不行,你来反驳我。”

  “现在父皇问你,你又说问题在朱元璋身上。”

  “你觉得这样抖机灵很有意思?”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元吉,摇了摇头。

  “四弟,这些东西真不是你能玩的,你闭嘴吧。”

  李元吉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大怒道:

  “我乃大唐齐王,有什么不能玩的,你管得了我?”

  李渊忍无可忍,拍了一下桌子。

  “元吉,你闭嘴,让世民说!”

  李元吉这才无奈地闭上嘴巴,但还是死死盯着李世民,显然满是怨气。

  李世民嘿嘿一笑,开口道:

  “从视频之中来看,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就是关键。”

  “朱元璋本人天纵奇才,自己就能将皇帝和丞相的事务一肩挑,但他的后人,即便是朱棣那种人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只能开始用内阁。”

  “但内阁说白了,无非就是丞相的换皮罢了。这内阁的一步步发展,显然是危及到了皇帝的权力。”

  “偏偏朱瞻基那个小皇帝又没办法直接废掉内阁,也不可能坐视内阁一步步蚕食皇帝的权力。”

  李建成闻言忍不住反驳道:

  “朱瞻基好歹也弄出了一个‘仁宣之治’,算是明君。难道他就不知道任用太监的危害了?”

  昏君不懂就算了,明君也不懂?

  李世民笑道:

  “朱瞻基当然懂,但他一个小皇帝,在宫外毫无根基,他别无选择啊,等他慢慢发展势力起来,内阁怕是都能把他直接架空了。”

  “所以任用太监,是朱瞻基唯一现实的选择。至于任用太监的副作用……”

  “都已经马上要被内阁架空了,先夺回权力再说,其他的还管得了那么多?”

  李建成同样也哑口无言。

  李渊一拍大腿,面露恍然。

  “原来如此,世民啊,你果然很有洞察力!”

  李渊看着李世民,双目之中透出毫不掩饰的欣赏。

  原本以为这个二儿子只不过是打仗举世无双,没想到就连这种关系到国政大权的核心问题,都能瞬间看透。

  难怪能被那位高深莫测的视频作者称为“千古四帝”之一。

  李建成看到这一幕,心中也是警铃大作。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李建成深吸一口气,眼中凶光一闪而逝。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画面一转,是大同城外的军营。

  二十万大军规模庞大,当然不可能全部进入城中,大部分都在城外扎营。

  军营里有一处大帐,规模很大,即便是在风雨之中,也颇为醒目。

  噼里啪啦的雨点击打在大帐的幕布上,让人心情烦躁。

  大帐之中聚集着一群人,同样也是心情烦躁。

  内阁首辅曹鼐,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为首的一批文武官员,在此商议对策。

  曹鼐愁眉不展。

  “王振如今已经完全隔绝了陛下和咱们的联系,就连本官这个首辅都在行宫门口吃了闭门羹,这还怎么劝说陛下回京啊?”

  众人闻言,看向曹鼐的眼神颇多鄙夷。

  曹鼐此人,空有内阁首辅的名号,但实际上完全不敢违逆王振。

首节 上一节 207/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