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206节

  “体恤臣民,少动干戈,励精图治,休养生息。”

  朱元璋笑了起来。

  “你的四句答案,有两句是错的。”

  朱高炽闻言,不由愕然。

  “皇爷爷,可孙臣学的那些四书五经,上面都是那样说的呀。”

  朱元璋嘴角翘起得更加厉害了。

  “孔夫子和孟子、荀子,当然都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圣人。”

  “但他们有一个很大的毛病,你知道吗?”

  朱高炽茫然摇头。

  “孙儿不知。”

  朱元璋淡淡道:

  “他们的错误就在于,这三个人从来没有当过一天的皇帝,哪怕是连丞相这种职位都没当过。”

  “他们根本就不了解皇帝的思维,他们只是站在一个臣子的角度去建议皇帝怎么当好皇帝。”

  “人都是有立场的,立场决定利益和说话方式。孔孟荀既然都是用臣子的立场说话,那么他们的言论理所当然的就会偏向臣子,明白吗?”

  朱高炽点头,这倒是很容易理解。

  朱元璋继续道:

  “你刚刚说的第一句,要善待臣民。善待民众老百姓,这是对的。百姓是大明真正的核心,皇帝要时时刻刻站在百姓一边。”

  “只要百姓支持皇帝,那么皇帝的江山就会永远稳固。”

  “但臣子是不一样的!”

  朱高炽听到这里,心中不由一凛。

  “敢问皇爷爷,为何不一样?”

  朱元璋哼了一声,缓缓道:

  “臣子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皇帝一个人统治不过来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必须要有人来帮忙分担处理国家事务,这才出现了大臣,让大臣们来辅佐皇帝。”

  “臣子多了,自然就形成了官僚集团。”

  “官僚集团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从皇帝身上分割出来的。那官僚集团如果想要更多的权力,他们会怎么做?”

  朱高炽心中一动,开口道:

  “他们会抱团起来,想要从皇帝那里争夺到更多的权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

  “正是这个道理。但国家就那么大,老百姓就那么多,所以整个国家的权力架构是固定的。”

  “皇帝的权力多了,官僚集团的权力就少。反过来,官僚集团的权力多了,皇帝的权力自然就变少了。”

  “皇帝是需要官僚集团来帮忙治理国家不假,但若是官僚集团权力太多,岂不是反过来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这些官僚集团的成员,都是大明的臣。你口口声声说要善待他们,这岂不是拱手把更多的权力让给他们?”

  “权力这东西,让出去了就很难拿回了。你一让,你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只能变成权力更小的皇帝。这样一代代下去,大明的皇帝还是皇帝吗?”

  朱元璋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平静地注视着朱高炽。

  “现在,你还觉得善待臣子是一个好皇帝应该做的事情吗?”

  朱高炽满头大汗,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元璋所说的这些话,对一直接受儒家教育的朱高炽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

  朱元璋伸出手,点了点朱高炽。

  “臣是臣,民是民。”

  “民是大明根基,是皇权的根基。”

  “但臣,只不过是皇帝的工具,是依托在皇帝身上吸血的寄生虫!”

  “对这些寄生虫好有什么用?你对他们越好,大明的江山就灭亡得越快!”

  “对皇帝来说,臣的重要性,根本无法和民众百姓相提并论!”

  “明仁宗,呵呵,好一个明仁宗。这谥号谁给你的?哦,臣子给你的。”

  “是啊,你朱高炽受儒家理论教导,对臣子那么好,不舍得和朕一样将他们拨皮实草,让渡了那么多的权力给他们,他们怎么不对你好呢?”

  “但你可知道,每一个朝代之中所谓的‘仁宗’,都是导致这个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这些仁宗们的治下,官僚集团夺取了皇帝的许多权力,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竭泽而渔。反正江山是皇帝的,垮了这个朝代还有下个朝代,在刘氏、李氏和朱氏麾下当官又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一拍桌子,沉声道:

  “什么狗屁仁宗,应该是蠢宗才对!”

第132章 李世民看穿阉宦掌权本质,罪魁祸首竟是朱元璋?

  胖子本就多汗,此刻的朱高炽,额头更是汗如雨下。

  自己就是仁宗,被皇爷爷这么当面怒喷,简直就是无地自容啊。

  朱元璋见朱高炽这般模样,心中怒火消散不少。

  毕竟是孙子嘛,看起来总是比朱棣那个逆子要顺眼不少的。

  朱元璋摆了摆手,淡淡道:

  “你如今还没死,谥号更是没影的事,仁宗和你并无关系,朕也不是在骂你。”

  “但朕的话,你记住了?”

  朱高炽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恭敬道:

  “孙儿谨记在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站了起来,用力地拍了一下朱高炽的肩膀。

  “记住,皇帝的仁慈,永远都只能用在老百姓身上。”

  “至于臣子和官僚?该杀就杀,该骂就骂,不必假以辞色。”

  “大明没有门阀,有的是千千万万的科举士子。”

  “这些士子代表的是无数的老百姓,只要他们支持你,你就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不用担心杀官太多无人可用,了不起就让科举多录取一点人,多开几次恩科嘛!”

  “好了,跟朕回去吧。”

  朱元璋带着朱高炽,回到了大殿之中。

  朱棣满腹疑惑地盯着朱高炽,又不敢问。

  朱元璋刚刚就没带朱棣过去,摆明了不想让朱棣听到嘛。

  算了算了,回东宫再问就是。

  俺的儿子,还能逃过俺的五指山?

  朱棣想着,又得意起来。

  然后就被一脚踹中。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开口。

  “你看看你怎么教育后代的?这点道理都不懂,还需要朕亲自出马!”

  朱棣懵了。

  父皇,你骂就骂朱祁镇爷爷好了,别骂俺啊。

  再说了,俺爹就是你,俺不行,你是不是也有责任?

  当然,最后这句话,朱棣是打死也不可能跟朱元璋当面说的。

  朱元璋教训完朱棣,凝神看向金幕。

  画面中,一名官员长跪不起。

  明明大同临时行宫面前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但这名官员偏偏就不跪在大马路上,而是跪在了马路旁边的草里。

  雨水不停落下,更显得这名官员的狼狈。

  只见他抬起头来,高声道:

  “臣户部尚书王佐,斗胆请陛下即刻回返京师!”

  在不远处,几名守门的士兵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和王佐一样的是,他们也淋成了落汤鸡。

  行宫之中,王振正在接见一个人。

  【大明正统朝钦天监监正,彭德清。】

  彭德清一副道士扮相,仙风道骨,飘然出尘。

  王振疑惑道:

  “监正为何来访?”

  钦天监是一个很特殊的部门,毕竟它负责的是“观测天象”。

  是以,王振能以“陛下需要静养”为由将王佐等人直接拦在行宫大门外,但彭德清这个钦天监监正还是要见一面的。

  彭德清咳嗽一声,正色道:

  “下官今日和钦天监诸位同僚夜观天象,只见紫微星晦暗不明,显然和帝星犯冲。”

  “还请王公公转告陛下,大同已成凶地,若陛下长留,恐有大患!”

  王振闻言,顿时大怒,一拍面前桌子。

  “好啊,原来彭监正也是帮那些家伙来给陛下当说客的?”

  “来人,送客!”

  彭德清心中一凛,忙道:

  “王公公,下官当真是观看天象的,若有虚假,愿以身家性命陪葬!”

  王振微微一怔。

  大明时代,信命的人是非常多的。

  像这种太监,成了无根之人后,就越发信命。

  钦天监监正,无疑是大明最为正统的“相士”。

  难道说……

  王振沉吟片刻,哼了一声。

首节 上一节 206/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