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5节

  再结合‘宗正’的官职,出现在这个场合,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少府令岑迈的出现,则大概率是由于天子启召见刘荣的借口:有关瓷器的事。

  唯独太子詹事窦婴……

  “儿臣荣,参见父皇。”

  “惟愿吾皇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将心中的疑惑暂且搁置,规规矩矩对天子启一见礼,刘荣便侧过身,对齐王、楚王所在的殿侧又一拱手:“见过齐王叔、楚王叔。”

  “见过平陆侯。”

  “少府安好,窦詹事安好……”

  悉数打过招呼,又等来天子启一声‘坐下说’,刘荣这才挪动著脚步,在末席坐下身。

  齐王刘将闾,是齐悼惠王刘肥第八子,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孙辈;

  楚王刘戊,则是太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孙子,同样算是刘邦的孙辈。

  齐王、楚王皆为太祖孙辈,辈分与当今天子启齐平,自然就算是刘荣的叔叔辈。

  至于平陆侯刘礼,比天子启都还要高一辈,若是较真起来,刘荣得喊一声‘叔祖’。

  但终归是旁支,又是在这样的半正式场合,刘荣直接叫爵位:平陆侯,倒也没人能挑出不对。

  刘荣的出现,似乎也没有打破殿内原有的氛围,各自见过礼,众人又都恢复到先前,各自挂著浅笑,实则却也各有所思的神情。

  便见上首御榻之上,天子启面带笑意,目光自然地在殿内众人——主要是齐王、楚王二人身上扫过。

  “操持贱业,丢我刘氏的人……”

  “纨绔子弟,堕乃祖之贤名……”

  暗下为这两位亲戚定下评语,天子启的目光,终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刘荣的身上。

  思虑片刻,便稍咧起嘴角,朝殿侧的岑迈一指,目光却仍望向末席的刘荣。

  “召皇长子前来,是因为瓷器的事。”

  “——齐王,有意自少府购买一些瓷器,带回齐地售卖。”

  “少府却说瓷器,是皇长子做出来的物件,该当如何,还是应该由皇长子做主。”

  “皇长子以为可否?”

  第一更,还有两更

第60章 皇长子?大喷子!

  皇长子以为可否?

  这句话,暗含的信息量很多。

  ——堂堂汉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就一件事问自己的儿子:你觉得这样行不?

  答案是:天子觉得不行,但没法亲口拒绝,想借儿子的口来回绝此事。

  也就是说,对于齐王刘将闾想要掺和瓷器生意的意图,天子启并不想答应,却又碍于削藩在即、朝堂需要稳住齐系的必要性,而不便直接开口回绝。

  这还只是第一层。

  继续往下深挖:天子启今日召见刘荣,瓷器只是个引子,只是召见刘荣的借口。

  真正的目的,恐怕也是想要借刘荣的嘴,对齐王、楚王说一些自己想说,却又不方便亲自说的话。

  说的直白些,就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刘荣负责恐吓、告诫,天子启再站出来安抚、拉拢。

  而这,就意味著刘荣接下来的每一句话说出口之前,都要准确揣摩到天子启的意图,准确说出天子启想说,却碍于身份而没法亲自说的话。

  想到这里,刘荣便含笑起身,并没有直接回答皇帝老爹的问题,而是对落座首席的齐王刘将闾遥一拱手。

  “久闻齐地以工商之业、渔盐之利闻名于天下,今日一见,果真是……”

  “——就连齐王叔堂堂宗亲藩王,都时刻不忘借工商之业谋求贾利,想来齐地的民风民俗,也大抵如此了。”

  “却是不知此番,王叔想要带多少瓷器回齐国,又愿意给出怎样的价钱?”

  先是言语暗讽刘将闾‘堂堂诸侯藩王,却操持商贾贱业’,刘荣便自然的询问起订单量,以及刘将闾能给出的收购价。

  倒不是因为刘荣,真的打算和刘将闾聊这笔生意。

  而是方才走入殿内时,刘荣从皇帝老爹的僵硬笑容,以及少府令岑迈满脸的为难中,隐约察觉到了什么。

  ——齐王刘将闾,恐怕是以少府的瓷器,来作为此朝长安,敲朝堂竹杠的切入点了。

  既然是敲竹杠,那自然是不可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只是不知刘将闾,究竟会如何粉饰自己想要空手套白狼的意图……

  “却是让长公子见笑了。”

  “我齐国地狭、土寡,若不谋商贾工商之利,单凭农耕,齐地之民断是养不活家小妻儿的。”

  “便是寡人齐王之躬,也是时刻心系民生民计,总想著能再从什么地方,买入一批粮食到齐地,生怕治下子民挨了饿、受了寒。”

  “久而久之,身上难免便染上些贾人的习性……”

  对于刘荣的暗讽,齐王刘将闾并没有当回事。

  做了这么多年齐王,类似的冷嘲热讽,刘将闾早就听的耳朵生了茧子。

  ——骂的比刘荣还难听、还过分的,刘将闾也不是没听过。

  作为一个商人气、市侩气颇重的宗亲藩王,刘将闾只在乎现实利益。

  至于一言一语之间的得失,根本就不会让刘将闾生出情绪波动。

  一如往常的,厚著脸皮为自己辩解一番,同时也算是为后续做好了铺垫,刘将闾这才顺著刘荣的话题,开始表明自己的想法。

  “公子在少府做的瓷器,寡人看过了。”

  “——甚是精美!”

  “只是这瓷器质地过脆,并不比陶器坚固多少,不似铜、木硬,又不比布、帛软。”

  “齐国远长安数以千里,若是直接运瓷器,一路上车马颠簸,只怕是……”

  适时止住话头,刘将闾便是一阵摇头叹息,似乎是为此感到十分困扰。

  但殿内的人却无一例外,都听出了刘将闾话里的意思。

  “好!家伙~”

  “合著这是直接盯上制作工艺了?”

  这一下,刘荣也总算是知道方才入殿是,皇帝老爹脸上的笑容为何那般僵硬,少府令岑迈的脸上,又为何会愁云密布了。

  “呵……”

  “原以为齐王叔,是想从少府分碗肉羹。”

  “不曾想,竟是要连锅一起端回临淄?”

  意识到刘将闾的目的,也对天子启的立场有了大致猜测,刘荣只含笑一语,便将刘将闾的心思戳破。

  话说出口,也不忘用余光扫向上首的天子启,确定自己没猜错天子启的意图。

  见天子启面色如常,刘荣心下大定,便也就不再和刘将闾客套了。

  “瓷器,是我这个皇长子得知朝堂削藩在即、关东或有大变,很可能会军费不足,而为少府新开的财路。”

  “——等来日,吴王刘濞举兵谋逆,祸乱关东时,少府便要用售卖瓷器赚来的钱,作为朝堂平叛大军的军费。”

  “说不定到时候,就连远在临淄的王叔,都需要朝堂大军去救……”

  “却不知:王叔要连锅端走少府这条新财路,又能给少府内帑,做出怎样的补偿?”

  表面上,刘荣是在问刘将闾能开出什么价,但实际上,这番话却是将齐王刘将闾,逼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吴王要反,这是如今汉室天下人尽皆知的事。

  在这个前提下,在少府内帑正要用钱,而且是流水般往外‘流钱’的档口,刘将闾舔著个ac脸就要挖少府墙角,显然需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

  最合理的,当然就是事实:如果能从少府得到瓷器的制作工艺,齐王刘将闾为代表的齐系七王,就能在口头上承诺‘不与吴王刘濞同流合污’。

  而这,也正是刘将闾尴尬的点。

  “敢说出来吗?”

  “敢当著父皇的面,说‘只要把瓷器的制作工艺给寡人,寡人就不造反’吗?”

  刘将闾显然不敢。

  别说刘将闾这么个精明的‘商人’了,哪怕是个傻子,但凡没傻的太严重,便也同样不敢。

  可除此之外,齐王刘将闾,显然也给不出其他有说服力的理由……

  “寡人,可以给少府分利。”

  “凡是齐地出产的瓷器,其售卖所得,寡人都可以分一半给少府。”

  “少府什么都不用做,便可以岁入千金……”

  刘将闾话音未落,刘荣便笑著摇摇头,开口打断了刘将闾的幻想。

  “这事儿,不是只有齐王叔能做。”

  “楚王叔、梁王叔,乃至北方的燕、代、赵,甚至南方的长沙王,也同样能做。”

  “——说句不恭敬的话:若确有此意,父皇甚至可以在宫中随便找个寺人,也同样可以去做这件事。”

  “一如先帝时,于蜀地铸钱的邓通?”

  说到敏感处,刘荣不忘再一斜眼,偷偷瞥向端坐御榻之上的皇帝老爹。

  上个月,邓通饿死在了长安街头。

  这个曾经富可敌国,甚至于吴王刘濞平分天下货币市场的幸臣,终于还是没能逃脱那句卜语为自己定下的宿命。

  但此时此刻,天子启的关注点,显然不在一个死人身上。

  得到天子启默认,或者说是‘不会因此降罪’的授意,刘荣终是暗松一口气;

  旋即,也道出了盖棺定论,让齐王刘将闾彻底从幻想中醒来的一番话。

  “比起这么一个只需要吃饱、喝足,经营所得会尽数纳入少府,且必会对父皇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寺人,齐王叔,又强在了哪里呢?”

  “——少府为何要平白把瓷器的一半利益,分给于国无功、于民无益,不思忠君报国,只谋商贾之利的齐王叔呢?”

  ···

  “齐王叔又如何保证在将来,借瓷器之利而积累下庞大财富之后,不会像如今的吴王刘濞那般,动了觊觎神圣的心思?”

  “亦或是当下,王叔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心思,只碍于家底没有刘濞那么厚,这才盯上了少府的瓷器???”

  第二更~还有一更~

第61章 陛下!

首节 上一节 45/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