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69节

  可他这番表态愈发让董太后和何皇后恐慌。

  何皇后立马追问道:“陛下的身体,究竟如何了?何时才能醒来?”

  华佗恭敬地拜道:“回皇后,陛下快则三五个时辰就能醒了,最迟不过一日。”

  “醒来之后呢?”董太后紧接着问道,这竟是婆媳俩少有的团结时刻。

  华佗继续拜道:“陛下原本的病尚未养好,又过于劳累心神,臣无能……”

  两人又询问其他太医,却也只得到类似的答案。

  仿佛又回到了三月份皇帝大病初来的时候。

  只是那一次刘辩找出了华佗和张仲景,但现在,华佗也无能为力了。

  刘辩跪坐在灵帝的榻前,听着何皇后与董太后对华佗的询问,看着灵帝的脸上还带着些许不太健康的潮红。

  他细心的替灵帝将手臂放回被子里,整理好被角,然后回身询问张让道:“张公,父皇晕倒时是谁在身旁服侍?”

  张让哭着说:“臣无能,未能照料好陛下,臣罪该万死……”

  “父皇晕倒前,可曾留下什么话?”

  “陛下只说疲惫,本是准备歇息的,但不曾想,还未到榻上,就……”张让再度痛哭起来。

  张让的话击碎了刘辩的最后一丝侥幸。

  一直以来,作为他后盾的人,倒下了。

  刘辩忽然觉得心底空荡荡的,少了点底气。

  甚至于接下来该怎么做,刘辩一时之间都有些纠结,不能决定。

  他看向了董太后和何皇后。

  不论是来自于历史的印象还是现在接触后的评价,都告诉刘辩,指望她们站出来做事,还不如让她们什么都不做。

  刘辩知道,现在是需要他做决定的时候了。

  这边,董太后仍在询问是否有什么能让皇帝立马醒过来的办法。

  华佗犹豫了一会儿,才回答道:“若以金针刺穴,可让陛下提前转醒。”

  董太后一听便有些意动,马上就要让华佗施为,在她看来,让她的儿子先醒来才是最重要的。

  “快……”话没说一半,就被刘辩打断了。

  “此举对父皇身体可有危害?”

  华佗一时不语,金针刺穴会伤到气血,以皇帝的身体状况,自然是补不回来了,但真要说有多少影响,却也有限。

  但这话他现在已经不敢直接说了,只能答道:“最好的办法还是等陛下自然醒来。”

  董太后听到此处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说,这一日不可避免,刘辩更希望让灵帝接下来的日子舒服些。

  就算灵帝现在醒过来,躺在病榻上,又能怎么样呢?

  历史上,董卓若非是得知了灵帝病重的消息,怎么敢不交兵权,又怎么敢在从关中去并州的路上率军停在河东观望呢?反过来说,董卓知道皇帝病重,便敢找借口做这样的事。

  而且有华佗在,灵帝随时都能醒来。

  “祖母,母后,我认为还是应该等父皇自然醒来,祖母和母后认为这样可行吗?”

  “就听辩儿的,此对陛下的身体也有好处……”何皇后语气悲切地说。

  要搁往常,董太后总要找找机会跟何皇后唱唱反调。

  可现在的她六神无主,见刘辩做了决定,又顾及皇帝的身体情况,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父皇的身体安危是国家的大事,在父皇醒来之前,皇宫内外绝不能生乱!”刘辩又问张让和赵忠,“张公,赵公,父皇晕倒之时,有没有传令去封锁消息?”

  张让与赵忠对视一眼,张让道:“臣只顾得请太医,派人通知各宫,还未来得及……”

  赵忠道:“臣听闻陛下晕倒,手足无措……”

  换句话说,皇帝晕倒的消息大概率已经传出皇宫去了。

  当然,想不到这一点这也怪不得他们,刘辩开始也没想到。

  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关闭宫门的必要了。

  刘辩也想趁机看看,这一回,有没有人想要在此时搞事。

  他说道:“宫中要严格进出,禁止闲杂人等随意走动,直到父皇醒来。”

  刘辩看向董太后和何皇后,她们都没有说话。

  “祖母。母后,觉得如何?”

  两人都没有意见。

  “事不宜迟,赵公,这便立刻施行下去。”

  赵忠动作飞快地领命走了。

  以他在宫中的地位,完全不需要什么诏书信物,便能将一切安排妥当。

  “不仅如此,雒阳城中也需管制,我稍后便回云台殿召集朝中重臣商议……”看到董太后要说话,刘辩马上补充说,“祖母放心,骠骑将军也会在列。”

  董太后犹犹豫豫,想到了皇帝曾经对她的叮嘱,终究还是选择相信了刘辩的话,没再多说什么。

第129章 态度

  “祖母与母后留在此处,父皇这儿若是有什么消息,尽快告知于我!”

  说罢,刘辩最后看了一眼灵帝,又再次为灵帝整理了一下平整的被褥,起身离开。

  回云台殿的路上,刘辩对郭胜吩咐道:“派小黄门,去找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三公,尚书令……还有虎贲中郎将。”

  严格来说,刘辩最应该先找的是两位录尚书事。

  但何进在,刘辩当然想把何苗、董重也拉进来。

  三公之中,樊陵是最亲近刘辩的,没理由落下他,丁宫则像个添头。

  而卢植与朱儁就不必说了,朱儁虽然和刘辩没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关系,但皇帝的人不就是他的人嘛!

  郭胜没想到刘辩一口气叫上了八个人,回到云台殿后很快就派出了小黄门。

  卢植是最先到的,刘辩没有瞒着他,告诉了他灵帝昏迷的消息。

  卢植知道后大惊,忙询问起了具体情况,在知道灵帝要不了多久就能醒来后依旧忧心忡忡。

  他从刘辩的话语中感觉出来了,灵帝这次晕倒,只怕状况不好。

  一旦天子身有不测,汉室将又是少帝继位。

  在其他人来之前,刘辩对卢植说道:“卢师,我想安排太子庶子赵云驻守威兴门。”

  威兴门,即连接云台殿所在东宫和台阁区的宫门。属于卫尉之下的南宫南屯司马负责的宫门之一。

  有此门在手,便能保证宫墙不会成为刘辩联系尚书台的障碍。

  卢植惊讶地看了刘辩一眼,没有拒绝,答应道:“殿下放心,臣回尚书台后便拟定公文。”

  当然,刘辩此举也只是为了以防万一罢了。

  毕竟禁中还是由宦官掌控,刘辩不认为自己会让十常侍被逼到历史上的那种只能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但十常侍的力量在禁中过于强大,却也是刘辩不愿意看到的。

  禁中涉及后宫,位置特殊,就算不改变宦官的整体力量,十常侍相对来说也过于团结了。

  何进与马日磾紧随卢植之后到来,刘辩同样把事情告诉了他们。

  刘辩注意到,何进并不像马日磾和卢植那样惊讶。

  等到人员到齐,何进当仁不让地说道:“陛下病重,值此非常之时,我等须安抚朝臣,禁绝奸佞之辈趁机作乱!”

  这是挑不出毛病的话。

  众人皆以为然。

  之后众人商讨,三个将军要时刻监督北军五营;令执金吾及雒阳县尉加大在雒阳城内的巡查力度,防止有人传播谣言;雒阳城门十二所也要令城门校尉多做盘查,令雒阳周边的八关都尉部严查关隘;等等。

  也就是灵帝随时能苏醒,不然肯定要先封城的。

  然后不可避免的谈及西园八校尉。

  随着曹操和赵瑾分别讨江夏蛮和巴郡蛮得胜归来,西园八校尉的建制再度归于完整,而且其战力也是得到了证明。

  可代替皇帝掌管八校尉的蹇硕是个宦官,该派谁去监察西园八校尉呢?

  何进忽然道:“西园虽在城外,可城门校尉赵延是中常侍赵忠之弟……”

  樊陵如今更亲近太子,与宦官的联系不可避免地减弱了一些。

  丁宫却是保持原样,闻言立马说道:“若要罢免重臣,还需等到陛下醒来。”

  何进瞪了丁宫一眼,却也不再提这事了。

  刘辩想着果然多叫些人是正确的,否则就该轮到他去反驳何进了。

  商议的主旨乃是维持稳定,很快何进等人便行动起来了。

  刘辩也等到了赵云的新任命,同意之后再转给尚书台执行。

  然后,何进来了。

  “辩儿不必担心,只要有我在,什么都不是问题!”

  “蹇硕一个宦官,掌管西园八校尉还是过于勉强了,八校尉中多有不服的,而且我听说其军中又出现了克扣钱粮的恶行,辩儿可以挑选贤才取而代之……”

  “赵延无能之辈,每日只知饮酒作乐,根本不懂军事,城门兵的武事荒废,此辈如何能让人放心……”

  刘辩总算明白了,何进与其说是来给他信心的,不如说是来给宦官上眼药的。

  目的过于明显了。

  也过于急了。

  他的这位舅舅或许自录尚书事以来,过得太顺了。

  好不容易忽悠走何进,董重又来了。

  刘辩有些奇怪,问道:“骠骑将军因何去而复返?”

  董重叹道:“殿下又不是不清楚,臣能做的事极为有限,不过是将长史派到北军五营罢了。”

  自从刘辩在那次董重被董太后训斥时替董重说了两句好话后,刘辩明显的感觉到了董重对他的态度有了变化。

  这是之前董重部曲犯罪被抓到把柄时都没有达成的效果。

  所以刘辩也只好想着法子安慰,可他又不能说“你不搞事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想了想,说道:“骠骑将军知道窦武借助北军拒不奉诏的事吧?若当时能有另一个将军能阻止他,后来也不至于在雒阳鏖战一天了,明明都是我大汉的精锐,却消耗在了内斗之中,岂不可惜。”

  董重一想,现在有两个将军是太子的亲舅舅,这怕不是在暗示他吧?

首节 上一节 69/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