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44节

  这个筛选过程,肯定不是完全公平公正,就跟反腐不是要把天下贪官抓尽一样。

  每增加一层筛选机制,就会增加欺骗隐瞒的成本,增加暴露的风险,朝廷就能得到更多真正的人才。

  “李侍郎以为呢?”朱翊钧满脸笑容的看向了礼部左侍郎,询问他的态度。

  “臣以为元辅思虑周全。”李长春俯首,他坐在了太师椅上,越想越不对劲,总感觉自己是上当了。

  因为张居正的反应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就像是专门等着有人跳出来!

  王崇古看了李长春一眼,露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笑容,小李刚进步,有点年轻了,过于急切的表现自己了。

  王崇古可太了解张居正了!

  张居正这种人,谋而后定,就是走一步看三步,甚至要看十步的人,李侍郎能想到,张元辅干了十五年吏部尚书,他能想不到?

  张居正之所以没有一步到位,把制度完善,可能是没想好,可能是在权衡,可能是时机未到,唯独不可能是留下给人攻讦的把柄。

  王崇古抬头说道:“陛下,臣听闻了一件事。”

  “倭国的极乐教,最近在倭国搞出了一些乱子来,一些信奉极乐教的游女,折腾出了一个白鸡毛的把戏来,从朝鲜前线退回来的伤兵,这些游女不接待,还要给他一根白鸡毛。”

  “额,朕不明白,这有何用意呢?”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

  王崇古解释道:“但凡是被赠予了白鸡毛的伤兵或者足轻、武士,就会被认定为懦夫,不敢在战场上拼死,是胆小鬼,是软骨头。”

  “一些伤兵不堪其辱,切腹自尽者比比皆是。”

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谢一下自由贸易

  “不过是安土幕府用来掩饰战败的把戏罢了,若是没有幕府那些公卿、大名们的推波助澜,一群不登大雅之堂的买办,一群信奉极乐的疯子,怎么可能成功?”张居正听完了王崇古的话,摇头说道。

  白鸡毛运动是表象,而安土幕府掩饰战败,是本质。

  现象出自于本质,张居正看问题,从来都不只看现象。

  如果有人用各种花言巧语煽动各种风力舆论,把现象凌驾于本质之上,只让大多数人看到现象,而不让大多数人看到本质,那这一定是个骗局。

  戚继光的新兵法《战争论》的推论:军事失败会最快速的蔓延到政治活动之中,导致政治失败。

  而倭国的白鸡毛之事,是倭国在朝鲜战场战败的结果。

  “兵源不足,前线士气低迷,但是没有足够的兵力补充。”兵部尚书曾省吾,确定了张居正看问题的角度。

  从战报上来看,倭国在朝鲜战场上兵力不足,接连的大败,让士气萎靡不振,后方没有足够的兵源补充,很多攻防,都是虚应其事,有的时候还会故意投降,用铃铛换十几年的饱饭。

  安土幕府需要更多的武士、足轻进入战场,即便是战报上一再渲染是胜利转进,但战线在频繁的收缩。

  大明开海十五年了,倭国的商人到长崎贸易,总会带来一些大明的战报,这些战报,可不像大本营军报那样全是大捷。

  相反,被阉割了送到鲜卑平原种土豆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倭国。

  武士、足轻们,普遍不愿意进入战场,那是送命。

  白鸡毛这种羞辱方式,则是激发所谓的武士精神,如果不死在战场上,那就死在羞辱之中。

  即便是在前线伤退的军兵,也要面临这种羞辱,以至于倭国的武士足轻,宁愿战死在前线,也不愿回到家乡面对白鸡毛的羞辱。

  沈鲤思索了片刻说道:“按照万宗伯的国朝构建而言,倭国正好处于未能完成国朝构建的关键时间,具体而言,有一定的道德,有些小礼,而无大义,这就是此时倭国的状态。”

  “若是在大明干预之前,织田信长也好、羽柴秀吉也罢,德川家康也行,无论是谁,完成了倭国的大一统,就会完成国朝构建。”

  “有了足够的共识,打就倾尽国力,拧成一股绳,哪里还要通过这种方式,去羞辱足轻武士,让他们上战场?”

  “若是像别的蛮夷,国朝构建连个地基都没有开挖,就像是印加古国,面对泰西殖民者一样,作鸟兽散,根本没有战争的说法。”

  “这也是安土幕府为何要任由白鸡毛之风愈演愈烈的原因。”

  礼部尚书从礼本身出发,去讨论这个问题,倭国现在不上不下,才搞出了如此抽象的一幕。

  再往下,根本不会有侵朝战争,根本组织不起来;

  再往上,直接抓壮丁,哪里还要搞白鸡毛。

  李幼滋听了半天,眉头紧蹙的说道:“按照倭国的刀狩令,倭国平民不能持有武器,而武士足轻可以持有。”

  “若是那些手无寸铁的人被羞辱,也就罢了,这些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手里有武器,还能被人如此羞辱?”

  李幼滋不敢想象这一切发生在大明,真的发生了,大明建了那么多忠烈祠,全都白建了。

  “对啊,这拿着武器,还能被人羞辱?”朱翊钧一摊手,觉得这极乐教能把这事儿做成,实在是有些神奇。

  手里拿着刀,被拿着鸡毛的人羞辱,实在是天下奇闻。

  若不是刑部尚书奏闻,朱翊钧还以为是鼓噪速胜论的谣言。

  大明有些人是极为傲慢的,大明物华天宝无所不用,军兵训练有素,军备精良,就想着一个月把倭国推下海,三个月把倭国全境都占领了。

  速胜和速败,都是不符合践履之实的荒谬论点,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总是旷日持久。

  王崇古回答道:“人少,倭国前线有十五万的军兵,还有十五万待命,城里的极乐教众多,留在后方的武士足轻人少,人少,即便是愤慨,也只能自杀了。”

  “最勇敢的人战死了;不太勇敢有些心思的人,在朝鲜战场修建的山城里苟活;有些廉耻心的人难以忍受白鸡毛的羞辱,已经准备进入战场。”

  “剩下的乌合之众,就更加完全无法反抗了。”

  王崇古详细的解释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战败或者损失巨大的战胜,是抽骨之痛,抽掉了国朝的脊梁骨,那自然是各种妖魔鬼怪,层出不穷。

  “原来如此,朕了解了。”朱翊钧了然,李幼滋也听明白了,这些人拿着武器,在后方沿海城镇里,也是弱势的一方。

  王崇古继续说道:“极乐教的白鸡毛行动,是符合他们的教义的。”

  “在极乐教信众的眼里,对朝鲜发动的战争,彻底得罪了大明,让大明彻底收紧了市舶司,在战争之前,倭国的商人还能在万国城活动,战争之后,再也无法踏足极乐净土了。”

  “极乐教徒认为,战争,绝了他们通往彼岸、极乐净土的路,那么发动战争的幕府是罪人,而参与战争的足轻、武士是帮凶。”

  “那么,羞辱这些伤兵、不肯上战场的懦夫,就是理所应然的,因为他们都是罪人,有原罪的罪人。”

  朱翊钧一听到原罪、罪人这种话,就立刻嘴角抽动了下,这股子宗教的异味,实在是太重了!

  哪怕是搞点封建主义啊!

  这是真正的兜售赎罪券,各种宗教都会兜售赎罪券,穷民苦力们,辛辛苦苦、拼死拼活赚来的仨瓜俩枣,都会成赎罪券,连个心理慰藉都难以获得。

  这也是朱翊钧对大光明教十分抵触的原因,他的态度依旧坚定,因为他的态度稍微松动点,恐怕这大光明教会在大明传的遍地都是。

  “啧啧,群魔乱舞啊。”一向不怎么爱说话,并且有点信仰水火神蒸汽机神的工部尚书汪道昆,难得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太乱了。

  “陛下,应该严厉禁止极乐教在大明的传播,绝对要出重拳,定为邪祟,严刑重典,绝不可在大明广泛传播。”王崇古提到这个,就是为了严格禁止极乐教在大明的传播。

  “然也,王次辅尽管动手!”朱翊钧非常肯定的说道:“必要的时候,缇骑可以出动配合行动。”

  北镇抚司缇骑有优先执法权,稽税院隶属于南北镇抚司,缇骑出动,就代表着皇帝的重拳。

  比松江府叫魂术还要离谱的多,叫魂术最起码有点捕风捉影的东西,这极乐教完全是邪祟了,比当年王仙姑的合一众还要抽象数倍。

  “臣遵旨。”王崇古俯首领命,他其实想解释下,其实大明各地按察司也不是摆设,真的是派下了任务,这些极乐教众成为指标的一部分,一般用不到缇骑。

  王崇古没说出口,在官场上混,要给自己留出冗余来。

  话说大了,真的闹大了,按察司压不住,就得指望缇骑去了。

  “工部奏闻,五月十七日,九龙大学堂,正式开始营造,国帑内帑合计出资一半,地方出资一半,目前各地巡抚反应积极,都是确保今年年底完成第一期工程,明年上元节后开始招生。”张居正汇报了兴文的具体情况。

  和皇家理工学院一样,分为了四期工程营造,先把学舍、学堂营造起来,摊子铺起来,然后其他的地方,在日后四年时间里,不断增设。

  朱翊钧让冯保拿来了支票本,打开了钢笔,写上了小写、大写数字,然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将支票撕了下来,递给了冯保说道:“内帑负担的第一期二百万银,散朝后,户部到内帑支取。”

  “臣遵旨。”王国光深吸了口气,接过了皇帝陛下的支票。

  陛下打钱依旧迅速无比。

  不得不说,皇帝撕支票的样子,确实比沙阿买买提扔钱袋子要潇洒的多,毕竟沙阿买买提扔一年也就扔个几千两银子,陛下大手一挥,就是二百万银。

  对于正经事,朱翊钧从来都不吝啬,花钱如流水;

  但是对于不太正经的事儿,比如赏赐百艺之类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儿,那就敬谢不敏了。

  户部尚书王国光站了起来俯首说道:“陛下,大明已经实现了煤银对流,经济开始循环,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臣等为大明贺,为陛下贺。”张居正带领群臣,祝贺了大明,祝贺了皇帝。

  这里面有两件事值得庆贺,第一件事,自然是王国光所说的煤银对流,北方的煤,南方的白银和货形成了对流,经济循环建立。

  当煤银对流建立起来时,当一年十二亿斤的煤炭南下的时候,一道伤口终于停止流血。

  自从孝宗朝的时候,南北的撕裂、对立开始加剧,因为本来调节白银、各种货物的开中法彻底失效后,北方和南方互相看不顺眼,南方觉得北方是吸血鬼,北方看南方是大肥羊。

  (边方银贱谷贵、腹地银贵谷贱困局)

  大明用了整整十五年,才把这个伤口缝好,不再流血,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完全康复,那只有天知道了。

  经济的撕裂,造成了政治撕裂和共识的撕裂,其最终结果,就是多尔衮带着北方汉人,把天下又打了一遍。

  在鞑清统一天下后,册封了四位汉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定南王孔有德,战功赫赫。

  而鞑清的第一个汉人丞相叫洪承畴,而洪承畴即是鞑清入主中原的肱骨之臣,也是崇祯朝的中流砥柱。

  晋商在天启、崇祯年间,不断走私各种钢铁火羽到辽东,在鞑清坐江山的时候,成了鞑子王的座上宾。

  洪承畴招抚江南诸省,经略五省,为了鞑清的江山社稷,可谓是披肝沥胆。

  当然鞑清坐稳了江山后,这些人,全都上了贰臣传,成了‘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大节有亏’的贰臣贼子,而晋商也被康熙给收割了,凑了军饷打准噶尔。

  而煤银对流弥合了这种矛盾,毕竟北方的煤炭、棉花、机械、毛呢等等原材料都是南方的刚需。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经济循环一旦建立,南北基于经济的撕裂就开始停止,共识重新建立。

  申时行告诉姚光启,南北当然可以较劲、可以分歧,可以竞争,甚至可以对立,但一定要对立统一。

  这种对立统一一定是建立在经济统一上,不改善经济基础,大明反对大明的撕裂会越发严重。

  “当年的四百万石漕粮,的确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但在今天回头看,就发现,这四百万的漕粮,同样是这百万漕工的枷锁,也是运河经济带的枷锁。”王国光颇为感慨的说道。

  煤银对流就是将山西、绥远的煤炭挖出来,在当地加工成为焦炭,然后通过驰道运送到京师,再从京师运河南下,在渤海湾不结冰的时候,海运是更佳的选择。

  不用运河,用海运,又释放了京杭大运河的运力,一些更加昂贵的商品,会选择更加安全的漕运,京杭大运河这条大动脉,从来没有如此的繁荣。

  这就是第二个值得庆贺的地方,除了实现了煤银对流之外,大明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终于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运四百万石漕粮的时候,因为占用了河道四个月的运力,导致运河两岸其实非常的贫穷,贫穷会滋生愚昧,贫穷会滋生帮会。

  运河两岸,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各种漕帮,各种乱七八糟的邪祟,蛊惑人心。

  这些邪祟顺着货物传的哪里都是,朝廷根本无能为力,一来没有精力,二来需要愚昧来维持稳定。

  这里面的矛盾非常非常的复杂,地方官员根本无法管,而现在,随着经济带的形成,帮会逐渐消失了。

  衙门也不需要再依靠这些帮会催逼税收,光是钞关抽分,衙门的银子多到花不完,两岸的百姓也不需要再紧密的团结在这些漕帮的周围,来对抗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衙门衙蠧的催逼。

  本来愈演愈烈的漕帮和邪祟文化,失去了土壤,慢慢就凋零了。

  林辅成、李贽在讨论宗教对人的异化时,认为:要禁止邪祟的传播,宗教对人的影响,首先就要让人脱离必须要逃避的环境。

  朱翊钧笑着说道:“尧帝曰:君臣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德,其力断玉。今朕训诫尔等,务使君臣一心,共图国是。”

  “今日大明中兴之功,非朕之功,爱卿皆为中兴肱骨之臣,军工民皆为中兴血肉之基。”

  大明万历维新取得了初步结果,全都是大明的皇帝英明!臣子尽心办事!军兵、工匠、百姓们的勤劳!

  当然,文华殿上这帮大小狐狸心照不宣的一件事就是:也要小小感谢一下自由贸易。

首节 上一节 944/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