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名,是潘季驯和三娘子承受的。
朱翊钧对真武大帝转世避而不谈,但礼部鸿胪寺官员已经提前跟三娘子通了气,三娘子很庆幸,朝廷能默认他们推行神话皇帝的事儿,已经很难得了,所以三娘子也没有主动谈及真武大帝转世,大家都非常默契的去执行,这个不存在于文书之间的灭佛令。
三娘子主要汇报了草原上圈养牲畜的若干进程。
这时候朱翊钧才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听三娘子说,皇帝才知道,圈养牲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低,因为圈养的生活环境更加稳定,人尚且有水土不服,牲畜也是有的。
朱翊钧原来还以为圈养的牲畜,会更容易生病,但其实并非如此。
圈养的唯一问题,就是成本极为高昂的,不是每个牧民都能够承受,所以游牧,仍然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产方式。
“臣请旨前往解刳院,拜会大医官庞宪,可以让院判吴涟随行。”三娘子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忠顺夫人为何要去解刳院?”朱翊钧很是好奇的问道。
“庞御医需要一些人做实验。”三娘子把事情的原委解释清楚,庞宪手里有个课题,是草原急切需求的。
前陕西总督石茂华重病,特意绕了一个大圈去了趟河套,从归化回到了京师,而庞宪是随扈医倌,回京后,庞宪就开始了一个事关国朝命运的课题,天花防治。
天花肆虐,无分贵贱老幼,皆受其害,王孙公子士农工商,一旦染疾无不惊恐,药石无医,坐视其毙。
比如鞑清朝的皇帝康熙,外号康麻子,康熙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天花肆虐,康熙得过了天花,不会再得天花了,进而获得了巨大优势,哪怕是满脸麻子,也做了皇帝。
大明传统的防治法,人痘接种防治天花,有四种办法,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但是这四种办法,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人致死率极高。
而庞宪的课题是,牛痘防治天花。
在归化城的时候,庞宪极为惊讶的发现,草原上挤奶的少女、屠宰的屠夫很少有麻子脸,反而是那些贵族们,都顶着一个麻子脸,这引起了庞宪的好奇,这些穷民苦力,到底是为何能够免于被天花感染的?
很快,庞宪就发现,这些少女、屠夫不会患病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得过了天花,而且全都活下来了,而且没有麻子脸,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牛身上的牛痘。
“那就让吴涟带你去拜访一下吧。”朱翊钧恩准了三娘子的请求,而后问道:“草原上的天花,也很严重吗?”
三娘子斟酌再三说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每到瘟疫肆虐时,都要消亡几个部族,他们连部族的名字都留不下来。”
“陛下,草原上的喇嘛教肆无忌惮,也和此有关,无法诉诸于良医,只能诉诸于神佛了。”
李贽不止一次提到过要让人们摆脱宗教,就必须要摆脱需要宗教的环境,恶劣的气候,残忍的杀伐、肆虐的瘟疫、朝不保夕的生活,让草原人不得不崇信那个虚妄的彼岸,把一切寄托在彼岸和来生。
“陛下乃是明主,手指向了草原,天兵天将解救边民于水火;陛下就是天空的太阳,万物皆托庇于陛下而生长。”三娘子以一种极为夸张的语气和谄媚的语言,说出了一个草原上的事实,陛下在草原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三娘子和潘季驯也不是无凭无据的,就想到了要用真武大帝转世来代替喇嘛教的畸形信仰,而是因为陛下在草原上拥有广泛的拥戴。
可能陛下作为天生贵人,自己都不知道,能够消灭贫穷、疾病、战乱等等不稳定因素,为草原带去了稳定生活,对于草原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再生父母。
朱翊钧真的不知道,他王化草原,其实主要是为了胜州的煤、卧马岗的金银铜铁,是利益驱使,大明需要更多的煤炭,点燃煤炭,点燃工业化的进程,推动商品经济的实现。
三娘子离开后,张居正汇报了吏部的部议,关于百万之众的上郡,加治中从事史佐贰官的部议,吏部一直通过了,申时行那个师爷董炜闹出来的乱子,也必须要做出一些反应,确实忙不过来,主要治理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而符合百万之众的上郡,只有三个,北衙、南衙、松江府,其他都不符合上郡的要求,广州府、漳州、宁波、密州,过不了几年,也要增设治中辅佐。
朱翊钧专门询问了户部,关于大明天花肆虐的情况,大明的情况严重也不严重,比如在万历八年,大同爆发了天花,十室九病,传染间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门不起;比如万历九年,陕西爆发瘟疫,见则死,至有灭门者无数,封堵城门以防病变等等。
“四海八方际天极地,纳斯民于寿康,召和气于穹壤。”礼部尚书万士和再次重复了一遍当初陛下在设立解刳院时候,给解刳院定下的目标。
现在正在一步步的实现,如果牛痘真的有用,哪怕是只有一丝希望,那也是生民无数的善举。
三娘子在院判吴涟的带领下走进了解刳院,却没有见到庞宪,只见到了李时珍和陈实功。
牛痘的实验,其实已经接近于尾声,庞宪作为解刳院的大医官,李时珍的弟子,对自己的实验非常负责,在经过了数百次的动物实验、解刳院的诸多凌迟犯的实验之后,庞宪用自己进行了试验,他将牛痘接种到了自己的胳膊上,现在处于十五天的观察期。
所以,三娘子见不到庞宪。
“这非常危险。”三娘子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解刳院有很多的标本,这些人罪大恶极,都已经到了凌迟处死的地步,早就不配做人了,为何不用他们做实验呢?!”
“已经验证过了,庞医倌只是为了自证,神农尝百草,遇断肠而崩,古来先贤有道,后世弟子岂能令先贤蒙羞,朝闻道,夕死可矣。”李时珍颇有信心的说道:“而且在许多解刳犯身上验证过了,并无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
已经经过了动物实验和人体验证,庞宪的证道,主要是为了自证,也是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研究天花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只有免疫了天花之后,才能继续研究。
“好吧。”三娘子摊了摊手,作为衣食无忧的大医官,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拼命,或许,在这些大医官心目中也有一个彼岸,一个世间没有疾病的大同世界。
大明皇帝的种种决策,已经开始了开花结果,种子落地,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大明皇帝恢复了健康后,再次开始了忙碌,下章到了长崎总督府问策的诏书,徐渭并没有时间回应。
因为长崎行都司、大阪湾守御千户所传来了确切的消息:织田信长的家臣,熊野水师的九鬼嘉隆,在没有任何调令的情况下,水师尽出,离开了熊野滩。
而海防巡检们塘报显示,九鬼嘉隆带领熊野水师不是去打毛利辉元,而是直奔长崎而来,目标就是长崎总督府!
织田信长大怒,这是水师独走!
九鬼嘉隆是织田信长家臣里最激进的那一个,在织田信长由天下人转为幕府将军之时,九鬼嘉隆就已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返回了野熊滩不出,当织田信长对大明俯首称臣的时候,签订十七条的时候,九鬼嘉隆就在喝醉酒后公开表示织田信长是叛徒,是大明走狗。
而现在,长崎总督府进一步的制定了更加苛刻的白银硫磺条约的消息,被九鬼嘉隆得知后,九鬼嘉隆终于忍无可忍,向着长崎总督府而来。
长崎都司指挥使李诚立面色严肃的说道:“九鬼嘉隆带领的熊野十三军,一共有七条铁甲船,长六丈三尺、宽三丈六尺,是一种阔船,只能在近海航行,仰赖人力驱动,一船有水手500人,七条铁甲船共计三千五百人。”
“另有大小船只五百三十艘,共计水手近万余人,主要以长短兵、弓箭为主,只有少量火器,来势汹汹。”
“就水文而言,我们不如倭人了解的多,恐怕很难阻拦其登陆,这是倭人的优势,机动力和地利,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九州岛。”
“而我们的优势就是火器众多,有坚城可守,只需要守住了长崎周围的营堡,等待大明水师援护就行。”
想要在茫茫大海上找到敌人的船只极为困难,这不是海防巡检用人力能够搜检的,敌人一定会登上九州岛,进而向长崎进发,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长崎指挥使李诚立的应对之法,其实就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战法,坚城利炮火器守城,等待援军赶到,排队枪毙,击退敌人,继续殖民统治。
这种战法,在大航海时代,非常非常好用,就是欺负你没有攻城利器,这个战法好用到,大明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啃个马六甲海峡,硬生生啃了两年半,才彻底啃下来,建立了旧港总督府。
长崎营堡加上长崎城,够倭国水师啃两年半了。
“这是织田信长的反抗,假借水师独走的名义。”徐渭眉头紧蹙的说道:“来的正好!”
第617章 古今征战,猪的战术一再被人们成功运用
九鬼嘉隆不是上流,而是下流,即便是连年征战,屡战屡胜,但是九鬼嘉隆依旧得不到上流的认可,他的军队被称为熊野海贼,而九鬼嘉隆也被称之为海贼大名,无论是在倭国,还是在朝鲜,贼都是骂人的话。
大明和安土幕府的十七条,本名叫《禁止海贼条约》。
徐渭对倭国的文化相当了解,所以九鬼嘉隆决计不可能背弃织田信长,就如同那些花魁,无论如何都不敢违逆本命君一样,因为要借着本命君跻身上流,哪怕是到府上做妾,做暖房的奴婢,都心甘情愿。
倭国就是这样的矛盾,一方面自上而下等级森严,而另一方面广泛存在着下克上,孤胆英雄的悲剧在不断的上演,而后被人津津乐道。
这是大明人很难理解的一种文化,比如万士和作为帝党的党魁,天天被骂作谄臣,在某些时候,他也会选择悖逆陛下的意愿,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次真武大帝转世这件事,万士和就在文华殿上明确表示了反对,而陛下没有怪罪万士和的意思。
这就是社会共识,这是公序良俗。
大明对于等级、对于阶级的理解有一种极为暴力的表述: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权贵头。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对历史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这就是中原的历史教训,也是最大的历史共识。
而在倭国,泰西则非如此,在这些化外之地,最大的共识就是跻身上流社会,为了上流二字,一切的一切都能舍弃。
“九鬼嘉隆无法脱离织田信长继续跻身上流,类似的还有羽柴秀吉,他们的处境和毛利辉元、德川家康完全不同,毛利辉元和德川家康,本身就是上流。”徐渭十分肯定的说道:“九鬼嘉隆很清楚自己的力量源泉究竟是什么,所以,他公然的叫嚣,不过是织田信长的授意。”
“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这一点,织田信长从来不是一条顺犬,在利用了大明的影响力稳住了自己的地位后,立刻开始想要摆脱大明了。”
织田信长从来不甘心屈居于人下,倭国的天皇不行,大明的天子也不行,织田信长一直想做的就是天下人,就是在他头上,除了天,没有别人。
“所以,我们要如何应对这次九鬼嘉隆的进攻呢?”指挥使李诚立询问着总督对于战事的方向。
李诚立给出了他自己的意见和方案,那就是固守待援,大明皇帝的诏书说的很明白,大明水师已经行动起来了,只要守住几个月的时间,大明水师到了,就是倭国水师灭亡之时。
“戎事还是听指挥使的,我就是个读书人。”徐渭十分诚恳的说道:“就全权交给李将军了,陛下有明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是力有未逮,可先行退去,和大明水师一道卷土重来,不必担忧所谓的失土之责。”
长崎总督府哪怕是真的灭亡了也没关系,陛下的解释是,只要人在,那就一切都在,本来就是新开辟的总督府,有反复,也是正常现象,只要再夺回来就是。
至于徐渭,他和孙克毅、罗应和要和长崎共存亡。
李诚立并不打算换家,或者主动进攻,而是使用了红毛番的战术,欺负倭人,没有攻城器械。
古今征战,猪的战术一再被人们成功运用着,遇有攻击便把屁股偎依着墙壁,让你抓不着尾巴,终究对它它无可奈何,弄不好尖牙利齿给你一口,咬住了就不放。
毫无疑问李诚立运用的就是猪的战术,依托坚固城池进行防守。
这种战术有效的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除了城池、营堡其他地盘全部弃守,要有这种狠心,长崎总督府、九州岛大部分都是倭人,死绝了总督府也无所谓;
第二個前提,就是敌人没有大型火器进行攻城,一定是火器,而不是其他。
北宋末年,有一个关键战场在太原,太原的位置极为重要,只要太原在,大宋最能打的大宋西军就能支援到开封府,金人就无法灭宋。
太原一旦失守,天下就守不住了,太原也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之称,太原也是大唐的龙兴之地。
宋太宗赵光义灭后汉后,因为忌讳这里龙兴之地,将一千四百年的古城晋阳付之一炬,又引水漫灌,将围四十里的晋阳城彻底毁掉,营建了一个围十里的太原城。
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合兵一处,进攻这个围十里的太原,宗翰、宗望都是名将,他们俩的成就,也就是是俘虏了三个皇帝,辽国的末代皇帝和北宋的两个皇帝。
而他们带领的也都是开国的精锐,驱赶了无数俘虏制作大型攻城器械,攻打太原,整整二百五十天,王禀守着巴掌大的太原城,没有等到援军,等到城中粮草断绝,人相食的情况下,太原城才被攻破。
这就是没有大型火器时候,攻城的难度。
对此蒙古的大汗蒙哥,也有话说,蒙哥纵横了一生,最后死在了钓鱼城。
李诚立开始制定防守计划,开始驱逐城中的倭人,而后将水门彻底封堵,将粮仓完全军管了起来,按人数分配能用三年,不驱赶城中的倭人,就只能用一年,离海岸线最近的联排大房被征用,武装成了营堡,对城中的四十八口水井进行了掘深清理。
营堡外的拒马桩、陷马坑,火器的检查和试射等等战备工作,有序进行,最终在九鬼嘉隆抵达九州岛之前,长崎总督府变成了全副武装的猪,缩在城池里,把尾巴藏了起来,尖牙利齿。
九鬼嘉隆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这是织田信长赐给他的,也是织田信长花了大价钱从大明商贾手中买下的,只有二十倍,皇庄出品的四十倍天文镜实在是数量有限,只有这种更类似玩具的千里镜流出大明。
“真的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乌龟阵啊。”九鬼嘉隆放下了千里镜之后,就是深深的绝望,九鬼嘉隆跟着织田信长打了半辈子仗,在出发之前,织田信长就千叮咛万嘱咐,要快,兵贵神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必须攻下长崎总督府,否则就放弃。
因为一个月时间,大明水师就该到了,到那时候熊野水师就会全军覆没。
另外一个月代头,武士打扮的人,也是由衷的说道:“无论多少人命填进去,都无法拿下。”
此人正是九鬼嘉隆的老对手,村上武吉。
这次对长崎总督府的偷袭,是织田信长和毛利辉元联手一起行动,而不仅仅是熊野水师一家,还有毛利家水师,九鬼嘉隆、村上武吉这打了半辈子的对手,突然联合在了一起,攻打长崎总督府。
织田信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换来了毛利辉元的支持。
但他们面对长崎总督府这个乌龟阵,无计可施,根本无从下嘴的地方。
首先就是星星点点的营堡,营堡战术起源于北宋年间的山城,历史悠久,在戚继光手中再次被启用,被忠君体国的侯于赵发扬光大,而后又结合了泰西的棱堡战术,最终成型,大明在马六甲两年半的征战里,吃了不少亏,现在都用在了长崎总督府。
星星点点的营堡,并没有太过高耸的城墙,营堡围不过四里,一共就两个城门,城墙算上城门楼子也不过一丈五尺,和大明京师动辄三丈的城墙不能相提并论,也就是一间房的高度,甚至在两侧都只是土坯墙,只有两个城门包了砖。
但就是这一丈多的高度,就是地利,要想进攻,就得爬上去,爬上去就是巨大的伤亡。
只有在四角有臼炮八门,城中有水井,有粮仓,军兵不过两百人,有的只有一百人。
十五个营堡在长崎总督府周围,以一种首尾呼应的状态布置,攻一处,则四方皆至。
九鬼嘉隆和村上武吉固然有倭寇两万余人,但狭小的战场根本摆不开这么多人,还要兼顾四方的援兵。
而绕是决计绕不开的,因为绕过这些营堡,代表着把后背露了出来,让给了大明,这样很容易被牙兵们抓到尾巴,等于死路一条。
大明面对红毛番的营堡战术,其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火炮轰,一个个的拔掉这些营堡。
即便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拔掉这些营堡,可是那个围不过十里的长崎城,就成了新的挑战,长崎城护城河外,有个大缓坡,缓坡完全处在了火炮的覆盖范围之内,大明的开花弹,能把倭寇的士气打成负数,巨大的伤亡带来的士气不振,进而哗变,是攻城方最大的顾虑。
九鬼嘉隆有些手抖的挠了挠头,抓到了一个跳蚤,狠狠的捏死,咬牙切齿的说道:“把死于瘟疫的尸体,扔进营堡内,不攻自破。”
“恐怕不行,大明对于这方面的防备非常严密,水井都是在屋内。”村上武吉在千里镜里反复确认后,摇头说道。
大明对此早有防范,水井的位置营造了屋舍,有专人看管,即便是真的能把死于瘟疫的尸体扔进营堡内,也会被付之一炬。
“九鬼阁下,大明在这种营堡面前,也吃了不少的亏,只能硬啃。”村上武吉叹了口气,只有付出巨大的伤亡才能拿下这些营堡,至于长崎城,那得拿下营堡才有资格考虑。
大明对这种战法尚且束手无措,更别提不掌握火药制作的倭国了,火药在当今世界,只有大明和西班牙可以大批量制造,倭国没有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