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934节

  元祐浑运局,获得的支持力度和政策空间,是历代所没有的。

  要工匠?

  军器监、专一制造军器局、少府、太府等有司的工匠,任由挑选。

  要材料?

  封桩库、左藏敞开供应。

  甚至可以给专一制造军器局去函,要求专一制造军器局专门冶炼、制造一种符合要求的材料或者打造一个特制的零件。

  要人才?

  天文局以及户部、太学、国子监中精通术算之道的士大夫、官员,无论什么级别都可以请过来。

  请不动的,还有苏颂出马。

  经费更是直接从入内内侍省拨付,用的都是内帑,根本不受户部限制。

  于是,韩公廉就像掉进了米仓的老鼠。

  他可以肆意发挥他的才干,并肆意实验他想要的各种效果。

  “方才苏公言,卿专门写了一卷《九章勾股测验浑天书》?”赵煦问道:“不知卿可带在身边?”

  “回禀陛下,臣身上就有一卷……”韩公廉答道。

  “善!”赵煦笑起来:“可方便让朕一观?”

  韩公廉当即激动的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呈递在双手。

  冯景接过来,送到赵煦手上。

  赵煦打开一看,然后就微笑起来:“卿用的这些数字与符号,用的很好。”

  韩公廉当即笑道:“陛下圣智,臣略学一二,已觉妙用无穷,可受用终身矣!”

  “哈哈!”赵煦开心的笑起来。

  他扬了扬手上的册子,道:“卿不错!”

  科学是离不开政治的。

  一個不懂政治的科学家,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韩公廉能知道拍马逢迎,能知道要紧随赵煦,主动将九章算术和勾股几何的表达方式,变成赵煦交给宋用臣、沈括等人使用的数字、符号。

  让赵煦深感满意。

  这样,他就可以少费很多心思了。

  于是又对韩公廉道:“朕有意在将来,汇聚天下藏书,将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以为元祐大典。”

  “以朕观之,卿此书可具备入典的资格了。”

  这是赵煦时隔数月,再次提及,自己要编一部旷世大典,将天下图书,编为一典。

  毋庸置疑,这是在画饼。

  但士大夫就爱吃这个饼。

  苏颂听着,就非常雀跃,而韩公廉更是激动不已,当场纳头就拜:“臣愚钝粗鄙之文,浅显单薄之见,安敢当陛下如此赞誉?”

  但他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

  没办法,人过留声,雁过留痕。

  他这样的小人物若真能青史留名,不止家族族谱得给另开一页。

  子孙后代祭祀也将络绎不绝,百年难休。

  赵煦微笑着扶起他:“卿给朕介绍一下,如今的浑运仪,已具备的功能吧?”

  “诺!”韩公廉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开始向赵煦介绍起现在的元祐浑运仪的工程进展。

  “如陛下所见浑运仪之外观,今已具备……其高四丈,底座宽两丈有余,分为三层,上狭下广……”

  “其上为露台,露台将设浑仪一座,以水力机轮带动,一昼夜浑仪运转一圈……浑仪之顶,可自由活动,并依可随四时观测天象……”

  这就是现代天文台相似的设计了。

  观测台,可以根据不同观测需求而动。

  赵煦听到这里,点点头,这和他上上辈子的元祐浑运仪设计理念相同。

  所以,他难免想起了一个事情,问道:“韩卿,浑仪之内所设的观天之器,卿可想好了?”

  韩公廉道:“臣意用是用古法,使天文官坐浑仪内……”

  赵煦微笑着道:“或许卿可与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沈卿谈谈,问问看,沈卿对于凹凸镜的看法……”

  沈括,可是早就发现了,凹凸镜的奥秘。

  还写在自己的私人笔记中。

  赵煦将他召回后,也特意点醒过他。

  于是,沈括在专一制造军器局里,专门召集了一批工匠,开始研究怎么烧玻璃。

  借着曹家、刘家、王家,在宋辽贸易的瓷器贸易上的东风。

  定窑、汝窑还有钧窑的技术工艺,都被这些家伙从定州、汝州、均州给挖了过来。

  连带着这三州的大量熟练工匠也一起被挖。

  加上,专一制造军器局内的高炉冶铁技术,也在发展。

  在赵煦的授意下,沈括领导的专一制造军器局,在今年三月,吞并了徐州的铁监——这个铁监,就是元丰八年,发生了矿工暴动,包围了京东都路转运司官衙,吓得吴居厚翻墙跑路的那个铁监。

  因为出了这个事情,所以徐州铁监被罢废。

  所以沈括领导的专一制造军器局将之吞并,可谓毫无波澜。

  有了徐州铁监在手,沈括随之将之变成了大宋高炉冶炼技术验证基地。

  在当地大兴土木,大量建设各种高炉,应用各种技术。

  在钞能力的加持下,专一制造军器局的耐火砖技术和反射炉技术,不断发展、成熟。

  这一切的一切,加持在一起,玻璃烧制所需要的技术路线,被一个接一个的点亮。

  如今,沈括正在汴京城外,研究着玻璃的烧制技术。

  赵煦上个月了解了一下,还卡在某种瓶颈,需要技术突破。

  可能需要到年底,才能拿出真正的成果。

  但不要紧,元祐浑运仪没有个三五年,是建不好的。

  等元祐浑运仪完工的时候,沈括肯定是能拿出适合天文观测需要的镜片的。

  韩公廉听着微微一楞。

  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这样的大人物,是他想见就能见的吗?

  在他身旁的苏颂连忙给他使了个眼色——沈存中我熟啊!

  正好过两天,在陕州涑水给司马光写完神道碑、墓志铭以及行状的苏轼要回京。

  而他答应过沈括,等苏轼回京就摆上一桌,叫他们两个尽弃前嫌和好如初。

  到时候带上韩公廉,酒桌上几杯酒下肚,再介绍一下,这事情不就成了?

第645章 宋夏交子

  在翰林天文局中,听取完元祐浑运仪的工程进展,并做了一些小小的指使,提了一点小小的要求后,赵煦就回到了福宁殿。

  总的来说目前的元祐浑运仪处于工程设计、技术验证阶段。

  大体设计构思思路和赵煦上上辈子的元祐浑运仪相差不大。

  都是以水力为驱动动力,以机械擒纵结构为主,用铜为主要零件的机器。

  作为甲方,赵煦自然是要提意见的。

  于是,他当场给这台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报时钟加观测机器,提了一些他认为可以实现的技术要求。

  比如说零件标准化,公差统一化。

  也比如说,要求将擒纵机关的齿轮精细化。

  也比如说,他要求这台机器的零件,尽可能使用铁制。

  只有实在不能用铁或者会影响性能的零件,才能用铜。

  至于能不能做到?

  那就和赵煦无关了。

  他是甲方!甲方不就是这样的吗?

  不逼一逼,韩公廉和天文局的天文官、伎术官们又怎么知道他们的潜力?

  回了福宁殿,休息了一个多时辰,冯景就来报告,翰林学士刑恕求见。

  赵煦于是福宁殿东阁的静室,在这里召见刑恕。

  “陛下……”刑恕脸上带着些许的得色:“臣幸不辱命!”

  “哦……”赵煦笑起来。

  你看,人就是要逼一逼的嘛。

  前两天还认为西夏人不可理喻的刑恕,现在这不就带来了好消息?

  “卿坐下来说话!”赵煦坐在帘中,命左右给刑恕搬来一张凳子。

  刑恕坐下来后,就对着坐在帘内的赵煦奏道:“陛下,臣已从夏使嵬名谟铎处得知,夏人此番乞和之条款,共有三条……”

  “其一:两国罢兵,并依元丰八年议和条款,各遣所俘军民,各守边境……”

  赵煦听着,眯起眼睛来,简单评论了一下:“痴心妄想!”

  这西夏人,是失心疯了!

  旁的不说单单是吕惠卿,就从西夏左厢神勇司那边连拐带骗,弄回了三千多人。

  西夏的那个太后现在嘴巴一张,就要赵煦送回去?

  她的嘴是镶金的吗?

  “继续说。”

  “唯……”刑恕躬身道:“其二:乞我朝增开榷市,并许青盐于陕西诸路行销。”

  赵煦狞笑一声:“这是什么条款?”

  “如今究竟是谁在向谁乞和?”

首节 上一节 934/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