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只要击破敢战的选锋,其他南蛮军队就会丧失战意,望风而逃。
但眼前的这支南蛮军队,却不同于讹啰律见过的南蛮军队。
装备精良也就罢了。
关键是那股气势和自信的傲然神态。
让他头皮发麻。
若是在战场上,他是绝不愿与这样的军队正面遭遇的。
“南蛮大国,确实不可小觑啊!”讹啰律感叹道。
在他对面,耶律琚和吕立嗣也在看到了御龙第一将的军容和风貌后,对视了一眼,微笑着道:“南朝带甲百万,精锐敢战之军,还是有的。”
对辽人来说,适当的赞美南朝,是有益的。
因为这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南朝很厉害,那逼迫南朝年年送钱的大辽呢?
同时,对这两人来说,其实大宋越强越有利。
而在西夏、辽国之外的其他各国使者,在亲眼目睹了御龙第一将的风采和军容后。
已经只剩下了折服。
西南五姓的贡使,大理的高泰明,更是看着眼前的御龙第一将忌惮无比。
至于交趾的李崇贤,更是深深吁出一口气:“太尉(李常杰),败的不冤!”
从他们眼前走过的御龙第一将,在这些人眼中,只有用四个字形容:虎狼之师!
那饱满的战意和肃杀的杀意,整齐的军容,精良的军械。
都是他们前所未见的。
可李崇贤不会知道,这支虎狼之师,其实是用交趾人的血肉喂出来的。
今年正月南下的时候,御龙第一将,还只能算是‘军容齐整’的可战之师。
但,南征交趾,却把他们的心态和战意给喂出来了。
没办法!
南下数千里,虽然疲惫、辛苦。
可损失却极少!
御龙第一将这次南征,前后算上战死、病死和其他缘故而死的人,才四百多。
完备的后勤供给和伤病照顾制度,使疫病、气候、受伤等原因带来的死亡,大大减少。
而在战争中,御龙第一将,虽然承担了主力的任务。
可,交趾人准备不足,加上被章惇、高遵惠、侬智会,策反了整個北方的豪族、土司。
所以,几乎所有战斗,都是一边倒。
御龙第一将遭遇的敌人,不是准备不足,被骑兵突袭偷家(决里隘之战),就是坐困坚城,想要固守待援,结果被火药炸塌了城墙(北件城)。
到了决战,交趾大军,更是遇到了所有军队的噩梦——后勤被断,归路被绝,只能被迫与宋军对峙。
结果,被从宋夏战场上,锤炼出来的骑兵夜袭,损失惨重,本就低落的士气,彻底崩溃。
李常杰决死一博,寄予厚望的战象,却被御龙直的榴弹瞬间击破。
剧烈的爆炸和战象的忽然倒戈。
让交趾人完全崩溃,一切组织与秩序都不存在。
在这样一场一场的胜利的滋养下,御龙第一将的精气神,自然能被喂出来。
何况……
这次南征,他们赚的太多了!
从上到下,都赚麻了。
哪怕是个大头兵,朝廷赏赐、军饷加上在交趾的各种外快收入,也带回来了价值数百贯的财帛。
运气好一点的,甚至已经在战场上完成了从大头兵到武臣的飞跃。
于是,这支军队,现在已经是大宋军官比例最高的军队!
一场南征下来,单单是士卒之中,就诞生了一百多名军官。
从不入流的无品武臣,到入品的三班小使臣都有。
至于军官群体,更是诞生了三个遥郡,二十多个大使臣。
在钱和官身的刺激下,御龙第一将的蜕变,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封建军队就是这样的。
钱给够,功劳及时兑现,那就是强军!
若能在战场上,超额得到财帛刺激,还能有清晰明确的晋升途径。
那么,这支军队谁都不怕,谁都敢碰!
秦军、汉军、唐军,都是这么崛起的。
大宋军队,之所以一直表现不佳。
除了文官们的打压、掣肘外,就是待遇上的问题了。
所以,哪怕是在将兵法改革后的西军中,一万人的军队,能有一千精锐就了不起的。
剩下的人,上了战场,都是顺风仗嗷嗷叫,逆风撒腿就跑。
这很正常——赵官家给他们的军饷不够。
厢军和弓箭手,一个月三五百文。
哪怕是禁军,下军、中军才一贯、两贯最多三贯。
这么点钱,谁会玩命?
临敌放上三箭,就对得起赵官家了!
选锋们为什么敢战?
因为给钱多啊,一个月五贯以上,亲兵能拿到十贯!
而且吃得好,穿得好,赏赐也多,装备也更好。
至于为什么李宪麾下的熙河宋军,能拿着和其他宋军一样的军饷,结果经常性爆种,甚至出现过一千多的守城部队,硬抗党项数万大军围攻,杀伤甚众(定西城之战)的事情?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熙河那边的宋军里,有大批的党项人、羌人、吐蕃人。
一两贯的军饷,对汉人宋军来说,不值得拼命。
但对这些苦哈哈的人来说,却已经足够买他们的命了!
第568章 见贤思齐
宣德门,本唐代汴州州府正衙之鼓角门,依唐制,州衙正门应为两个门洞。
至五代朱温立国后梁,定都汴州,升汴州为开封府,于是下诏将原来的汴州州衙,改为皇宫。
这就是如今大宋皇城的来历。
而作为后梁皇城正门,鼓角门更名建国门。但依然是两个门洞,其后历代不改,依然维持着后梁的基本形制,就连名字都没有换过。
直到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建国门为明德门。
但,也就仅此而已。
五代的武夫们,忙着砍人,根本没有时间管汴京城的皇城,‘犹未如王者之制’,明德门更是‘制度极卑陋’。
大宋立国,才终于开始大规模的翻新和扩建皇城。
明德门作为皇城脸面,自然是重点扩建、增修对象。
工程结束后,太祖身边的文臣梁周翰,奉旨写了一篇《五凤楼赋》,赞美全新的明德门。
其词曰: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凤楼翘翼,若鹏运风,双龙蟠首,若鳌载宫……双阙偶立,平见千里,深映九重。
虽然说文人总是喜欢夸大,但梁周翰的这一篇赋,还是将扩建、翻修后明德门的形制,基本勾勒清楚了——双阙三门洞,阙上有朵楼,朵楼连阙,而且规模很宏伟。
其后,明德门的名字,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太平兴国三年,改名丹凤门,大中祥符八年,更名正阳门,至明道二年,改名宣德,并沿用至今。
但其规模与性质,再未发生过什么变化。
最多是在外观装饰上,开始了各种花里胡哨的操作。
并在城门下,建起了门楼。
熙宁中,日本僧人成寻来汴京求法,就亲眼目睹了宣德门,并记录了下来:皇城南门宣德之门,七间门楼也,左右有二楼,各重重五尺许,高颇下。内面左右楼廊造列,外面有左右会,如日本朱雀门。
成寻的记载,相当客观,这一点赵煦可以证明。
因为太祖当年扩建、翻修明德门的时候,就是照着洛阳的唐代应天门的样子修的——太祖洛阳人,做梦都想要迁都洛阳,建都桑梓。
在现实条件已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只能将洛阳标志性的应天门,复刻到汴京,假装自己建都洛阳。
所以,现在的宣德门,无论是宽度、高度还是厚度,都和唐代的应天门相差无几。
此刻,赵煦就在群臣簇拥下,来到了宣德门的城楼上。
宣德门前的御街,已经被皇城司清理了一遍。
远远的,赵煦看到了旌旗招展,铁甲如林,踏步而来。
“善!”赵煦露出笑容来,向前一步,走出帷幕的范围,出现在城楼上的观礼台上。
宣德门,自大宋立国开始,就是历代天子,与民同乐之地。
每年的上元(元宵节)、中元(今天的鬼节,七月十五)、下元(已经消失了,在十月十五,为水官解厄之日),以及帝后圣节。
历代赵官家,都会出现在宣德门城楼上,与民同乐,通宵达旦,宣德门更是会被宫灯妆点成一座七彩霓虹之楼。
不过,如今赵煦在守孝。
这些庆典是不可以举办的。
但是,狄咏凯旋是例外。
此乃大军远征,凯旋来归,献俘太庙的圣典。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大军凯旋,献俘太庙,这是国家大礼,可以例外。
所以,都堂才会千方百计的安排狄咏今日入京。
就是想要让庆寿宫舒舒服服的过一个生日。
当然了,既是献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