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643节

  南京城,皇宫之中。

  耶律洪基站在自己孙子身后,看着耶律延禧,伏案抄写着翰林学士王师儒给他准备好的笔记。

  大辽皇帝的眉头,渐渐紧锁着。

  因为他刚刚看完了,南朝小皇帝送来的笔记。

  和上次所送的笔记相比,这一次南朝小皇帝的字更漂亮了。

  隐隐约约,还有着几分大家风范在其中。

  反观他的宝贝孙子呢?

  都快一年了,字还是去年一般,没有什么长进。

  学问更是比不得。

  人家做的那些笔记,连朝中翰林学士们看了,都说极好。

  虽然不知道,那些笔记到底是对方亲笔所写?还是和耶律延禧一样,在身边士大夫们手把手教导下写出来的。

  可,根据各方面的汇报和种种情况来看。

  南朝的小皇帝,现在确实是在茁壮成长中。

  而且威权日重!

  听说,现在都开始视政开封府,处置庶务。

  而且,他确确实实出现在开封府,也确确实实在独立处置一些事情。

  这就有些吓人了。

  想到这里,耶律洪基就不禁叹息了一声。

  耶律延禧听到自己祖父的叹息,就将头低了下去。

  十岁多一点的大辽皇太孙,其实已经懂事了的。

  所以他心里面清楚,自己的祖父,恐怕又在拿他和那个连见都没有见过面的所谓‘皇兄’对比了。

  最近一年,那个南朝皇兄,已经在这位年幼的大辽皇太孙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主要是,对方似乎真的把他当成了弟弟。

  隔三差五,就差人千里迢迢,送来笔记。

  遇到节庆,使者就准时出现在了他面前,张口就是:大宋皇帝陛下,致大辽皇太孙殿下安,愿皇弟安康。

  这让耶律延禧不知所措。

  对那个莫名其妙,忽然跑来,在他面前以兄长自居的南朝皇帝。

  说老实说,耶律延禧很不喜欢!

  凭什么吗?

  你谁啊?

  为什么对孤指手画脚?

  但让耶律延禧难受的是——所有人,包括他的祖父,以及他身边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搞得好像,他堂堂大辽太孙,就该是别人的弟弟,就该被一个不知所谓的家伙,指指点点。

  特别是他的祖父,总喜欢拿着他和对方比。

  动不动就是:延禧啊,看看人家。

  延禧啊……汝若能有南朝皇帝一半聪俊,朕就算死也瞑目了。

  不独如此,他还得在祖父和大臣们的督促和监督下,去学习那个莫名其妙的家伙的笔记。

  甚至还得假惺惺的,抄那些大臣们写好的文章,在文章里真的以弟弟自居,用请教的口吻,交流功课。

  耶律延禧烦都烦死了。

  此刻,当他再次感受到,来自祖父的叹息。

  耶律延禧忍不住在心中发誓:“南朝皇帝……汝且等着,孤必报今日之仇!”

  注:耶律琚不可能只吃宋朝这边的回扣。

  当时宋辽优秀的匹配机制下,宋朝这边该有的陈规陋习,辽国那边一个不少。

  官僚们出色的捞钱天赋,是不会分政体和民族的。

  PS:上一章和上上章,都修改好了,假若没有看到新内容的读者,可以刷新一下再看。

第484章 卧龙凤雏 (为了道歉而加更)

  元祐元年四月甲寅(27)。

  诏: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国家元老,社稷宰臣,宜当礼遇,以示国家倚重老臣之意。

  诏自今起,文彦博赴阙,以独班对奏,起居及常仪减半,并君前减一拜,可于阁门单独取旨。

  每入朝,自兴国寺戒坛院赐御宴。

  太师入朝,以宰执起肩舆,至下马处,令子弟一人扶腋,出入仪同在任宰执。

  命内客省凡太师入朝,常仪用十人从之,以程仪官二十人附之,并赐从人二十,散从十一人,并权令殿前司差亲事官三十人,为太师左右扈从。

  主打的就是一个仪式感。

  从方方面面,在细节上做到完美!

  文彦博因此荣膺,大宋开国以来,所享仪礼最高的大臣。

  这是打了个样板给其他宰执看。

  加油!努力!

  等你熬到文彦博的资历,你也可以有哦。

  同时,也是给天下士大夫看的。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决心,依然将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请大家放心哈!

  实际效果如何,暂时不知道。

  但从表面上看,至少这鸡血打的还可以。

  最起码,朝中大臣的主人翁意识是进一步增强了。

  御史台的乌鸦们,嗷嗷叫着,就开始寻找起目标来。

  于是,很快就有大批倒霉蛋,不幸成为了乌鸦们的祭品。

  或者也可以说,乌鸦们为了蹭热度,把自己藏起来准备过冬的东西取出来提前享用了。

  于是……

  前枢密院都承旨、处州观察使、知潞州张诚一,成为乌鸦们的第一个祭品。

  侍御史安惇,对其发起了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弹劾。

  这个家伙也是倒霉,好死不死,撞在了枪口上,而且还被安惇不知道怎么的拿到了确凿的证据。

  更重要的是——他做的事情,真的荒唐!

  就是那种在小说里都不可能看到的情节。

  这货,把他爹的坟扒了……

  挖别人家祖坟的见过,把自家祖坟挖了的谁见过?

  张诚一就做了。

  不过,有个细节,忘了说了。

  这个张诚一,就是那个被赵煦编管地方的张耆孙子张迁的叔叔。

  张诚一算是昔日显赫一时的徐国公张耆家族最后的荣光了。

  虽然,张诚一早就和张迁家分家了(中古之制,父母死则兄弟别户,宋制则进一步演变成诸子均分父母之产。)。

  可难保有小人私底下怀疑,安惇做这个事情,是为了拍宫里面马屁,甚至可能是得了宫中授意做的。

  这是在对张家赶尽杀绝!

  在这里,赵煦做出严正辟谣——不是朕,朕没有,干朕屁事!

  朕连张诚一都没有见过,怎么会害他?

  再说了,是朕让他挖了自己老爹的坟的?

  可怜张耆,一代显贵,最终落得这么个下场。

  嫡孙编管,指定是没有前程了,下一代就是庶民。

  唯一在世的儿子,还将他的坟给刨了……

  这事情一出,肯定是活不成的。

  就看,能不能念在张耆的面子上,给他留条血脉了。

  张诚一的案子,还沸沸扬扬的时候。

  李定这个倒霉蛋,又被乌鸦们拖出来开始鞭尸。

  原因?

  张诚一自盗父坟,可李定也不守母孝啊!

  这两是一丘之貉!

  新党干将们,干的热火朝天。

  旧党的贤良君子们,当然也没有看戏。

  梓州路转运副使李综成为了旧党御史们弹劾的第一个牺牲品。

  这个家伙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和他比,吴居厚在京东路堪称爱民如子,王子京在福建路可堪百姓父母,至于蹇周辅当年在江西刮地皮刮的锅都冒烟了的事情,更是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因为李综在梓州路玩的是一种对大宋来说很新颖的玩意。

  看完他的卷宗,哪怕赵煦都惊呆了。

  这么牛逼的人物,居然出现在大宋?

  川西百姓,居然没有揭竿而起,反他娘的。

  赵煦感觉,真的是川西父老给他这个小皇帝脸呢!

首节 上一节 643/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