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610节

  然而……

  高遵惠怎么都想不到,章惇至于使出了封官许愿加册封授爵,世袭罔替的绝招。

  一招就打在交趾各州土官和豪族的命门上。

  于是他雇佣的青壮,迅速渗透进去。

  各地土官、豪族,一听是大宋太皇太后亲叔叔的使者来谈合作的。

  一个个原地化身哈巴狗,只知道汪汪汪汪汪。

  再一听是来谈甘蔗种植的。

  土官、豪族们虽然不知道甘蔗是什么?

  但他们知道铜钱是什么?

  一听说种一亩甘蔗就可以卖一两贯钱。

  一个个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不是没有人怀疑过,但,大宋的太皇太后的亲叔叔都来求合作了。

  不答应,也不像话啊!

  土官、豪族们,纷纷应允,不过傻子都知道,他们未必会真的在自己的地盘,大规模种植甘蔗。

  随随便便种个两三百亩,意思意识就得了。

  然后……然后……

  随着章惇一个个落实他的承诺。

  一张张空名劄子,送出去。

  一个个土官,摇身一变,成为大宋天子册封的世袭飞骑尉、云骑尉、羽林校尉。

  土官、豪族们发现,大宋的许诺是真的。

  说给册封就册封,说授官就授官。

  于是,这些家伙一边敲锣打鼓,将章惇授给的授官状、封爵书以及官印,送到自家祠堂。

  一边开始真的组织起人手,在各自辖区,大量种植甘蔗。

  少则千来亩,多的五千余亩。

  从明州、苏州等地,源源不断运来的甘蔗扦苗,就这样被种到了交趾各州。

  为什么呢?

  这既是因为,他高遵惠被吕嘉问怂恿着亲自去了一趟北件。

  并在哪里,见了很多土官。

  大宋太皇太后的亲叔叔这个头衔,对那些连汴京城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土官来说,杀伤力委实有些大。

  同时,也是因为章惇的许诺,落到了实处!

  真的授官了、册封了!

  真的承认了他们了!

  基于这个原因,土官们对大宋的信任度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大家都愿意试一试。

  反正,就算最后种出来的甘蔗没有人要,他们也亏不了太多。

  无非是一点荒地,也无非是一些反正就在闲着的侗丁不值钱的劳动。

  可要是大宋太皇太后的亲叔叔,最后真的拿着铜钱来买甘蔗了。

  那他们就赚大了。

  一亩一两贯铜钱?

  一千亩岂不是一两千贯了?

  而在这个时候,从后方源源不断运到前线的铜钱,点燃了这些土官们心中的火焰。

  当他们亲眼看到,从邕州源源不断运到前线的,那一车车的铜钱,也亲眼看到大宋的官员,拿着这些铜钱给禁军、土官们发赏。

  所有人都震惊!

  他们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一箱箱铜钱,被人打开,箱子里满满都是孔方兄。

  叮叮当当的铜钱,敲动的不仅仅是禁军将士们的心。

  也是土官们的心。

  于是,就这样,土官们再无犹豫,纷纷和他签了契书,约定好了甘蔗收购价格。

  当时,高遵惠整个人都傻了。

  还能这样操作?

  我一个钱也没有花,只是许诺收购,签订好契书。

  土官们就愿意不要钱给我种甘蔗?

  成本都是他们的,种出来的甘蔗却是自己的。

  最让高遵惠难以把持的是——吕嘉问告诉他,官家打算将来让整个江北诸州,都不种稻米了。

  反正,他们的土地种稻米也种不出太多。

  不如统统种甘蔗算了。

  种甘蔗多划算啊!

  赚的可比种稻米多多了。

  “那,他们吃什么?”

  高遵惠至今依然记得,自己得知这个计划时的反应。

  然后,他就看到了吕嘉问像看傻子一样看他。

  “当然是吃米饭啊!”

  “不种稻米,哪来的米饭?”

  “交趾郡王会给的。”

  “啊?”

  于是,没几天高遵惠就得知了章惇给交趾人开出的和议条款。

  岁贡稻米百万石,另以市价出售一百万石。

  这个消息就像冲击波一样,让高遵惠整个人都风中凌乱了。

  然后他就又从吕嘉问那边知道了,官家对交趾人岁贡的稻米的用途。

  经过吕嘉问的调查——江北各州,稻米价格,每季都不同,但基本维持在大约三十钱一斗左右的水平。

  这是因为交趾本来就缺钱,铜钱的价格比大宋还要高。

  同样因为缺钱,所以大部分交易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

  比如说一头水牛换多少米,一块布换多少盐巴这样。

  所以,吕嘉问将在交趾人的稻米送来后,在右江经略安抚使司所辖的羁縻州之中,公布官家的推恩宣抚之策。

  以诸土官明知大义,忠君爱国为理由,将所贡稻米,以市价的七成到一半,直接就地销售。

  一方面回收他们手里的铜钱。

  另外一方面,让他们失去种稻米的动力。

  按照吕嘉问介绍的官家部署来看。

  一旦,土官们种的甘蔗,卖上钱了,他们就会发现,种甘蔗的利润是稻米的两倍以上。

  这样一来,他们只需要种甘蔗,就可以获得超过种植水稻两倍以上的收益。

  而甘蔗比水稻好伺候多了。

  可以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赚更多的钱。

  如此,三五年后,诸州将不再种植水稻。

  他们只要种好甘蔗,就可以直接拿钱,在右江经略安抚使司衙门的官仓买到便宜的稻米。

  如此,一套组合拳打下来。

  土官们的命脉,就完全系于大宋之手。

  他们羁縻也好,圈地自萌也罢。

  都将完全成为大宋的形状。

  而且,他们赚了钱,肯定得买大宋的商品。

  富裕起来的土官,肯定得学学汴京的享受方式。

  园林要不要来一套?

  蜀锦是不是得买一点?

  附庸风雅的文房器具,是不是得来一些?

  官家更有大恩典在等着他们——每岁自诸州,选忠臣之子,守土良臣之后五十人入汴京武学、太学就读。

  而汴京那地方,什么消费水平?

  就算是他高遵惠,在汴京城也不敢说,自己的钱就够花了。

  光顾一次李师师,就是好几百贯!

  哪怕只是随便浅看一回女相扑,也得三五贯!

  更不要说,汴京那突破天际的房价了。

  反正,高遵惠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后,整个人都傻了。

  对那位官家的钦佩之情,更是源源不断,从心中涌现而出。

  这些措施,若全部落实下去。

  高遵惠感觉,不仅仅从此江北诸州,再也离不开大宋。

  他和他的蔗糖大业,也将稳如泰山。

  所有土官,都会乖乖给他种甘蔗。

  日进斗金,不在话下。

  他高遵惠搞不好,还将成为大宋有史以来最富裕的外戚。

  可新的问题,随之出现了。

首节 上一节 610/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