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585节

  这些日子来,宫中人都知道,赵煦怜爱大宁郡王。

  常常会去后宫看他,有时候甚至会教这个弟弟读书,还曾多次赐给赵佖许多庆宁宫的旧物。

  在外人眼中,赵煦对赵佖甚至比对他的同胞弟弟赵似还要好。

  论宠爱只在皇太妃所出的皇五女之下。

  向太后听着,也不疑有他。

  赵煦却是问道:“太母、母后,缘何夜来福宁殿?可是有什么事情?”

  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一起上前,两人分别拉着赵煦的一只手,坐下来,向太后就笑着道:“正是要来告知六哥,通见司刚刚送了边报入宫,言是广南西路章执政已经率军攻入交趾境内,交趾各州纷纷响应,集体归明。”

  说着,向太后就将刚刚从广西千里迢迢送入京城的章惇奏疏,放到了赵煦手中。

  “六哥且看看吧。”

  “章执政此番出兵,可谓是深得圣人之教也。”

  “先以仁义,招揽交趾各州土官,然后再起兵南征,半日之中,兵围交趾广源、九源,夺取决里隘!”向太后说着,脸色都有些微微红润起来,显然这个捷报让她很开心:“半日!只是半日,王师就已经夺下决里隘,兵围广源、九源,直趋北件!”

  赵煦看着向太后如数家珍一样的说出那些交趾的地名。

  而在赵煦的另一边,太皇太后,同样无比高兴。

  她难掩内心的兴奋,对赵煦道:“官家若依章执政奏疏所言,如今,我朝已尽得交趾门州刺史王静、苏茂州知州张衍、思琅州知州刘引、桄榔州刺史黎素等人归附。”

  “王师兵力,进入交趾之中,已逾十万!”

  太皇太后说着,连声带都已经亢奋了。

  没办法,广西方面的进展,顺利的不像话。

  在章惇奏疏入京后,向太后和太皇太后都被震惊了。

  尤其是章惇报告的交趾北方诸州的反应。

  让两宫都大觉有脸!

  因为章惇在奏疏中,将这些人的归附说成了主动归附,还将原因推给了她们。

  只说是这些交趾北方官员,早就听说了大宋两宫慈圣,保佑拥护官家,泽被天下。

  如今,听说他章惇奉旨南下,讨伐交州叛匪。

  于是纷纷响应,自告奋勇,愿为王师前驱。

  还提供粮草、向导,为王师指引道路。

  两宫虽然心里面明白,章惇这是在说好话,哄她们开心。

  可她们喜欢啊!

  哪里有女人,不喜欢别人的吹捧呢?

  再说了,在两宫眼中,其上章惇的奏疏上所言之事,也并非没有道理的。

  不然,为何这些交趾地方官员,会在王师一到就主动靠拢、归附呢?

  章惇南下才几个月?

  他到广西才几天?

  满打满算,章惇抵达广西也就一个月。

  一个月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他同时完成对这么多人的说服。

  所以,还真有可能是老身(本宫)的魅力感召?!

  在这样的情绪下,两宫看到章惇的奏疏后,就再难按捺内心的激动,连夜就来找赵煦分享这个好消息了。

  这可是她们听政之后大宋对外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

  如今从章惇奏疏来看,王师进军神速,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

  转瞬间就已经完成了上次熙宁南征,郭逵大军用大半年才得到的战果。

  不仅如此,交趾地方州郡,纷纷箪食壶浆迎接王师。

  战争的胜利,已在眼前,说不定很快就会传来交趾乞和,大宋全胜的捷报。

  这如何让她们不高兴?不开心?

  赵煦只是微笑的看着两宫。

  他早就清楚了!

  在上上辈子就已经清楚。

  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还是那些在朝堂上,如今嘴里总是念叨着‘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大臣们。

  她们之所以反战。

  只有一个原因:打不赢!而且越打越亏!

  但在骨子里,这些人其实都挺好战的,也都很喜欢夸耀武功!

  证据就是,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祐二年,大宋在熙河路击败西贼、吐蕃联军,俘青宜结鬼章以下百余吐蕃、党项将官。

  元祐朝野一片欢腾。

  所有人一致歌颂太皇太后英明神武。

  对元祐二年的熙河战役的吹捧和歌颂,贯彻了整个元祐时代。

  哪怕到绍圣,也依然是旧党嘴中的‘大捷’,是元祐更化之政的政绩。

  而素来反战的太皇太后,欣然接受了所有人的吹捧,还将那场战争视作她生平最得意的事情之一。

  所以,赵煦才要千方百计,处心积虑的谋划甚至推动这场南征。

  为此,他甚至动用了,宝贵的颗粒火药。

  为的就是给两宫打气,让她们自信一些。

472.第448章 司马光在行动(1)

  472.

  2023-12-21

  隔日,四月壬辰(初五)。

  越来越多的奏疏,开始从广西入京。

  高遵惠、狄咏、苗时中、关杞、岑自亭、田仕儒……

  几乎所有有资格向朝廷上书的官员,都报告了三月癸酉(十六),王师三路并入交趾,交趾诸州归义的事情。

  这就是大宋王朝的特点。

  大小相制,无处不在,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自然的,宋军大胜的消息,也在汴京城里传开了。

  汴京新报,首先跟进,开始大肆渲染。

  头版头条的标题,更是夸张到离谱的‘王师一时辰又六刻下决里隘’,搞得汴京人都有些不适应了。

  禁军这么强了吗?

  大宋武力,其实开国那会,还是不错的。

  太祖、太宗时代的精兵强将,曾暴打了天下。

  真庙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仁庙时就在京禁军就已经不堪战了。

  直到先帝即位后,才慢慢有了起色,渐渐变强。

  但,这是什么情况?

  一时辰又六刻速通决里隘?

  汴京人都有些不适应了。

  然后,这些人买到报纸,打开一看。

  知道内情的人就傻眼了。

  因为,汴京新报虽然在一些细节上,做了夸大、虚构,但基本内容却都几乎是全文中译中,用市井百姓能听懂、看懂的文字,复述了章惇发回的战报。

  不止如此!

  也不知,汴京新报走了谁的关系,还详细介绍了宋军行动,以及敌我双方战前、开战后的力量对比。

  此外,更是在第二版上,附上了宋军进军路线图,有图有真相,由不得人不信。

  一时间,整个汴京纸贵!

  无数人争相抢购、传阅今天的汴京新报。

  没办法!

  这一战,可是汴京的子弟兵,自己打出来的——不管怎么说,御龙第一将的底子,就是当今官家用先帝派去沿边各路轮戍的在京禁军十指挥整编而出的。

  而上一次,在京禁军作为主力打胜仗还是什么时候?

  怕是得追溯到真庙时代了吧。

  而胜的如此迅速,又赢的如此漂亮是什么时候?

  太宗还是太祖?

  于是,汴京人的情绪,被彻底挑逗起来。

  尤其是其他在京禁军!

  他们现在,走起路来,腰杆也直了,胸脯也挺了。

  进了那脚店、酒楼,说话的声音,都比平日里大了。

  这些人通常都会在手中拿一张《汴京新报》,进那脚店,便将汴京新报往柜台上一拍,就喊道:“店家,来一角‘玉液酒’,再切半斤牛肉,三斤羊肉!”

  还会特意的将自己的褡裢,往那柜台上一拍,让那一个个铜钱,从其中蹦出来。

  新铸的元丰通宝,叮叮当当,所有人都侧目以对。

  然后,这些人就会看到这些军汉们穿着的皂衣。

  等到其他人的视线都看过来,这些军汉,就会扯着嗓子,拿着那汴京新报,就地开始宣讲起来。

  没办法!

  在京禁军,丢人都丢了几十年了。

  连汴京人也瞧不起他们。

  这谁受得了?

  平日也就罢了!

首节 上一节 585/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