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523节

  哪怕吕大防、苏辙这样在官场上千锤百炼的士大夫,也感觉惭愧。

  就像是做了错事,被丈夫发现了的小媳妇一样。

  也就是吕希哲,还能没心没肺的拿着眼睛到处瞄。

  于是,在短暂沉默后,所有人都集体躬身:“臣等惭愧,未能辅佐陛下,梳理汴京乱象。”

  “愿请陛下治罪!”

  他们是真的觉得自己在这个事情上失职了,他们也都通过了这个事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赵煦看着这些大臣,微笑着说道:“卿等何罪之有?”

  “臣等奉诏以来,迄今一月有余,却不能佐陛下,将汴京内外之乱象梳理清楚,甚至不能献一策……”范纯仁低着头,认真的说着,就要下拜。

  赵煦抬手命冯景强行将他扶住,然后微笑着打断了范纯仁的施法前摇:“范卿不必如此。”

  “卿等也不必这个样子。”

  “天下事,本就艰难,况汴京市井繁荣,百万之众,猬集于一城,人地问题历代以来,便几无解法。”

  赵煦的神色,无比认真,语气更是无比真诚,一副:这把输了,不怪卿等,非战之罪的样子。

  可他越是如此,经筵官们就越加羞愧,也越发的有了负罪心理。

  却根本不知道,在一开始,在赵煦在开封府设立‘提举汴京内外厢、公事’的那一刻开始。

  他就已经在为现在铺垫了。

  因为他一开始就知道,汴京城的问题在旧有的技术、经济和人口环境下是无解的。

  想想看,整个汴京城才多大?

  元丰五年扩建之后,宋用臣上奏的实测面积是:周长五十里又一百六十五步。

  这么点的地盘,硬生生塞了一百几十万人进来。

  好吧,城外的那九厢十四坊,不在城中,先扣掉,但城市内也起码有一百万以上的常住人口。

  如今的汴京城的人口密度,大抵就相当于现代的帝都通天苑(不同技术条件下)。

  “陛下……”范纯仁眼中都乏起泪花来了。

  在他的视角,赵煦简直就是如同唐太宗再世一样。

  大臣做事做好了,从来不吝赞赏、奖励。

  若是做差了,天子自己承担责任。

  甚至会帮着大臣找借口,找理由。

  更难得的是,他几乎可以接受一切劝谏之语。

  现在朝野公认的一个事实是:一般,只要不当着他的面,去议论先帝的过失,那他什么事情都可以接受。

  甚至愿意和大臣一起商量,还有没有改进的地方和空间?

  这样的天子,在过去几乎只在他梦中出现过。

  毕竟,现实的大宋,仁庙都能算是历代天子中最优秀的君王了。

  “范卿!”赵煦伸手在弓着身子的范纯仁身上拍了拍,勉励道:“朕所言乃是肺腑之言。”

  “汴京之事,杂乱无章,偏偏牵一发而动全身,百三十年来,层层堆磊。一时之间,想要找到办法,解开这一团乱麻,朕以为便是神仙下凡也做不到。”

  “既然连神仙都做不到,朕又怎么会因此怪罪卿等?”

  范纯仁眼眶都红了。

  虽然,在他面前的天子,年纪依然小,身高更是只到他的胸部,满脸稚嫩。

  但在范纯仁眼中,此刻的赵煦,高大的像是那些史书上的明君。

  他低着头,哽咽着道:“臣能遇陛下,实是三生有幸。”

  其他人立刻纷纷拜道:“臣等得遇陛下,实是三生有幸。”

  就连那些一直在看热闹的伴读们,也立刻恭身跟着附和起来。

  赵煦伸出手,也像是被感染了一样,真诚的说道:“书云:予有乱臣十人!朕能有卿等贤能辅佐,也是大幸!”

  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今天的一切,都是他刻意引导的结果。

  欺负的就是这些他选出来的经筵官们都是君子。

  那些不够君子的。

  比如说侍读孙觉、邓润甫,侍讲苏颂、傅尧俞等,早就被赵煦想方设法的‘委以重任’了。

  像孙觉,成为了左谏议大夫,忙着监督宰执,劝谏两宫。

  邓润甫则被推到了翰林学士承旨的位置上,还和孙固一起负责了《元祐字典》的编修工作,如今都有可能拜为执政了。

  苏颂天天忙着开封府府界的事情,顺便还要管水运局的事情,忙的根本脱不开身。

  傅尧俞则被拜为刑部侍郎,天天去和刑统打交道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些人不是君子。

  而是他们不够‘纯粹’。

  都是老油条了,很难被他的忽悠打动。

  比如说苏颂,虽然是个忠厚的忠臣,可他会被赵煦的轻易忽悠吗?

  很难的!

  于是,在赵煦的刻意筛选下,剩下来的有时间和他一起去开封府处理开封府事务的经筵官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年龄在五十岁以下,理想的火焰还没有被现实浇灭,能喝得下他烹调的鸡汤,也可以被他忽悠,同时能力都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

  一个个不是他上上辈子的宰相,就是大儒,或者以简单、耿直、清正闻名的士大夫。

  当他身边都是这样的人的时候,他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成功?

  今天下午,看到了一本书,沉迷了进去~!不知不觉就看到了晚上八点,才发现还没有码字呢!

  擦!

  今天欠一章,明天一定还!(其他欠债,我记着,总数应该是40章,但暂时无能为力,先顾好自己吧,可能要等明年才能有机会还给大家了!PS:不是作者君懒惰,实在是冬天来了,作者君的肩膀受不了,能维持每天八千字左右,就已经不错了。)

432.第409章 宋誓(1)

  432.

  2023-11-25

  安抚了群臣后,赵煦就知道,该给他们熬鸡汤了。

  鸡汤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它就像盐一样,是不可或缺之物。

  只是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赵煦就指着沙盘上的那一百二十九坊说道:“朕闻赵韩王(赵普)曾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也曾听人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礼记有云,盘之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汴京固大,其弊故多,然则朕与卿等同心协力,一日除一小弊,一岁必可除一大弊!”

  “汴京一百二十九坊,一月一坊,则十岁可以令汴京焕然一新。”

  赵煦说着说着,就慷慨起来,声音也拔高了几分。

  他知道自己的劣势,也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

  都是一个点——年少。

  年纪太小,难以服众,也难以让人信服。

  尤其是那些远离他身边,甚至都见不到他的官员,是不大可能因为传说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就傻兮兮的对一个压根不知道底细和能力的小皇帝奉献什么忠诚。

  但反过来,这却是他最大的优势所在。

  他年少,只要证明他有动力,也有决心去做某个事情。

  那么大臣们一旦愿意跟随,那么就不会有人轻易放弃和丢队。

  因为时间站在他这边。

  以历代大宋天子的正常寿元估算,未来可见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天下应该都是他说了算。

  而赵煦还在现代的校园里,参加过一些竞选活动。

  演讲能力,其实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只是他一直忍耐着,很少使用。

  如今,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赵煦恰当的拿出了在现代锻炼出来的演讲能力。

  于是,他不是单纯的说话。

  而是掺入了许多他在现代锻炼来的技巧。

  声音、语气、腔调,还有身体语言以及最重要的眼神交流。

  都被他运用起来。

  所以他说话的时候是看着在他面前的经筵官们,对着这些大臣的眼睛,用着尽可能真诚的眼神,与他们沟通、交流,及时做出反馈。

  而他的年纪,成了他最好的BUFF。

  哪里有士大夫可以抵抗,一个少年天子,用着热忱、真诚的眼神,说着圣人道理,抒发着自己的志向和目标呢?

  范纯仁是最先被感动的。

  然后是程颐、苏辙、吕大防……

  群臣纷纷拜道:“陛下大志,臣等唯尽死辅佐!”

  伴读们也都俯首膜拜。

  赵煦上前一步,伸出自己稚嫩的小手,亲自将这些大臣一一扶起来。

  作秀和表演,他是顶尖的。

  等他将最后一个人扶起来,他就满含真诚的对着所有人说道:“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又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孔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群臣只觉脑瓜子嗡嗡一响,就集体匍匐,哪怕是最小的那个伴读,也膜拜在地,答道:“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这是礼记的原文。

  没有人会记错的。

  同时,这也是礼记最重要的篇章《大学》一篇之中最重要的一段。

  直接引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圣人大道。

首节 上一节 523/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