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377节

  这些泥沙,统一按照大宋过去冬日汴河清淤的办法进行处理。

  在清淤的过程中,就已经有着附近民窑的窑主以及来自汴京的官窑官员,在现场带着人,将适合烧制瓷器的黏土挑走了。

  这些可都是钱呢!

  剩下的泥沙,则有着附近百姓——主要是形势户们,带着人处理。

  黄河清淤,对国家来说是大工程。

  可对形势户而言,却是好机会!

  只要将淤积的泥沙之中那些肉眼可见的河沙去除,剩下的淤泥就是最好的堆肥原料!

  而清淤工程营地里,每日人畜生产的粪便,则是最好的堆肥肥料。

  于是,在黄河堤岸下一座座堆肥的土堆拔地而起,最高的甚至已经能和堤坝平齐!

  根据宋用臣的报告——沿河两岸堤坝之下,延绵数十里,皆堆土如林。

  自然,这些东西,都是要交钱的。

  宋用臣靠着卖黏土和淤泥还有人畜粪便,多少给赵煦回了一口血。

  虽然不多,也就三万贯左右。

  可是如此一来,那些清淤青壮,就没有事情做,他们要面临失业和饥寒!

  作为立志于成为明君的君主。

  赵煦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那几万名怀揣着发财梦的百姓,在这严寒的冬季,衣食无着。

  于是,赵煦给了宋用臣一个新差遣——都大河北、京东桥道修葺使。

  让他继续率领那几万青壮去修葺河北、京东的主要道路、桥梁。

  为明年开春后,宋辽贸易打好交通基础。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问了——这些青壮,他们已经赚到不少钱了,应该够他们撑过冬天,等到开春了吧?他们有了钱,会继续工作吗?

  这样想的人,肯定是不懂,那些会千里迢迢的跑去登州、莱州发财的人会是什么人?

  看过水浒传的,就肯定会知道:他们是江湖好汉,是有活力的社会人士。

  讲究的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种人兜里只要有钱,就和身上爬满了虫子一样难受!恨不得立刻花掉!

  所以,赵煦早早的就给宋用臣送去了大量酒曲。

  让他得以在治河工地附近,就地酿酒然后高价卖给那些人。

  仅此一项,就回笼资金超过二十万贯!

  此外,这些家伙衣食足了,自然思那啥。

  所以,工地所在,勾栏随之而来。

  另外,赵煦还让宋用臣在工地里,售卖汴京裁造院的女工用吉贝布制作的冬衣。

  结果卖出去上万件棉衣!

  在汴京城都很难卖动的高价棉衣,在河北的治河工地上,却卖到脱销!

  毕竟,好汉们从来不怕东西贵,只怕自己兜里没钱!

  这些七七八八的办法用下去。

  赵煦成功的,回笼了一半以上的清淤资金。

  再算上这些人在勾栏里的消费,在周围市集、商贩手里的购物行为。

  大部分人,基本把他们的工钱花光了。

  有些人甚至已经倒欠了赵煦一大笔钱!

  是的!

  赵煦很贴心的让宋用臣在工地上,给青壮们放贷!

  利息嘛,当然是法定的两成!

  在如今这个时代,简直就是良心贷款!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起码有三四千人,借了赵煦的钱。

  所以,这几千人等于是一个冬天打了白工,还倒欠了一屁股帐。

  在大宋,欠官府的钱,是别想跑的。

  只能乖乖还债!

  怎么还?

  当然是继续给赵官家干活啦!

  这不,赵煦就无比体贴的继续向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让他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来还债。

  顺便说一句哈。

  河北的清淤工程,赵煦把今年太医局新从天下州郡招募的那两三百个学生,分作三批,轮流派去河北,以驻泊习医医官的名义,派过去练手。

  换而言之,这些江湖好汉,还是未来太医官们的练手对象。

  七八万青壮民夫,每天各种伤寒感冒加上各种各样的大小伤患。

  海量的病例,足以让这些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而,这些习医学生们诊治病人,给药施针,自然也是要钱的。

  总之,在赵煦的这些操作下,根据宋用臣报告,那些人在知晓,朝廷会继续雇他们修路修桥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喜极而泣,面南而拜’。

  果然,个个都是忠臣孝子啊!

  赵煦将宋用臣的奏报收起来,对狄咏道:“卿派人去告知宋用臣……”

  “不要怕花钱!大不了,让汴京酒曲院多送些酒曲,让裁造院多送些棉衣去!”

  对于好汉们,赵煦主打的就是一个——工地赚钱工地花,一个铜板也别想带回家!

  他们不消费,赵煦怎么继续大兴土木啊?

  当然了,赵煦是很良心的。

  只要肯给他干活,那么,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甚至,可以准许他们明年再在登莱淘金一年,让他们有机会发财——当然,淘金这种事情,是要看努力和实力的。

  假如给了一整年时间,他们还是发不了财。

  那他们就得好好想想,找找自己的原因,这一年里到底有没有认真淘金?为什么别人能淘到黄金,而他们不能?

322.第306章 猛踩油门

  322.

  2023-10-04

  赵煦带着人来到保慈宫的时候,两宫正在长吁短叹着。

  一直不下雪,给她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娘娘,要不,遣髃臣去北郊祭天祈雪如何?”向太后提议着。

  太皇太后颔首:“也只能这样了!”

  “若到正月还不下雪,那么,老身和官家,恐怕也都得去祈雪才行!”

  在大宋就是这样的。

  老天爷不下雨/下太多雨,没有出太阳/一直出太阳,下雪了/不下雪。

  都得派宰执去北郊祷告天地,宰执若不行,就得天子亲自出马,诚心诚意的祷告。

  这是时代决定的。

  虽然士大夫们,都已经将汉唐儒生的经义注疏,统统批的一文不值。

  可民间百姓依旧是相信的。

  所以,才会有这些操作。

  先派宰执祈雪,若是下了,自然万事大吉,若没有那也可以拖时间,拖个十天半月,皇帝再出马基本就万无一失了。

  如此,基本就可以维护皇帝的神圣性,忽悠住下面的老百姓。

  至于你要问:要是皇帝去祈雪/求雨也不成呢?

  百年一遇的大灾,你都碰到了,自认倒霉,乖乖下罪己诏吧!

  两宫担心的也是这个!

  官家新即位,若头一年就遇到不下雪,影响太坏了。

  搞不好,下面的百姓会觉得,今年不下雪,是因为两宫听政,阴气干扰了阳气!

  于是,心事重重。

  赵煦到的时候,才勉强挤出些笑容来。

  “太母、母后,可是在忧心久不下雪?”赵煦请了安后,就熟练的坐到两宫中间,问道。

  “唉!”太皇太后叹息一声,道:“官家也看了地方上走马承受的奏疏了吧……”

  “永兴军、京兆府、河南府还有开封府,十二月以来就没有下过什么雪……”

  “朝野议论纷纷呀!”

  赵煦点头,答道:“孙臣也因此忧心啊!”

  “这上苍示警,恐怕有因……”

  士大夫们不是想让他相信天人感应吗?

  赵煦表示:朕现在信了!

  这种事情辩经是没有意义的。、

  这既是因为两宫都是迷信的人,也是因为士大夫们其实根本不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赵煦根本做不到,既能说服两宫,也能让士大夫们闭嘴。

  索性,打开思路——朕信了!

  朕不仅仅信了而且朕还大做文章。

  “太母、母后,孙臣以为,天不降雪,恐怕和狱中有冤情相关……”

  “不如下诏永兴军等地,命各路提刑官和州郡判官们,清查各地刑狱,审结积案,力图狱空!”

  “至于京师,更当重视,不止要令开封府督促有司,催结陈年积案更当审查三院,看看有无冤案……”

首节 上一节 377/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